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平仄
“平仄”是诗词创作中对汉语声调进行分类和运用的规律,古代汉语包括“平、上(shǎng)、去、入”四声,现代标准普通话演变为“阴、阳、上、去”四种声调。“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则包括“上、去、入”三声。唐诗讲究诗句内部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平仄相错,宋词则对不同的词牌有着不同的平仄要求。因此,诗词创作讲究平仄是为了获得高低平衡、变化丰富的音韵美。
赵元任在《〈新诗歌集〉序言》中提到:他曾把旧式音韵的平仄规律作为歌曲旋律写作的基础,意在保持传统吟诵方式带来的语言韵味。歌曲《他》的人声旋律就清晰地体现了赵元任“平仄相连,平低仄高”的写作原则:由于中国诗词和中国传统音乐中都把句尾看作相对重要的结构位置,他就把歌曲句尾仄声字“爱”“害”“对”和“待”的音高,都处理得高于相连的平声字“他”。
应当注意的是,二十世纪初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早期阶段,这种独特的旋律写作依据反映了赵元任作为语言学家在词曲结合观念上的专业特性和审美取向,故很少能被其他作曲家运用。因为旧式音韵已经远离了现代文化生活,在语言表达中难以理解,在歌曲中就更难引起听者的共鸣了,但这些实验性的做法能够启发后来者继续探寻词曲结合的有效途径。
例1-7 赵元任《他》(胡适 词)人声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