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当下,不同频道的我们就做到了同频
我们都希望和对方的谈话是同频的,因为同频可以带来共振,会让我们身心愉悦。而生活中很多对话都不同频,轻则“尬聊”,重则影响情绪、破坏关系。
学员对话
小林:昨晚我在家练古筝,邻居在我旁边听我练习,当时,我女儿也在场,不过我没有注意到她。练完后,邻居说:“我觉得你这么练下去会比你女儿弹得还好。”
我女儿学了八年的时间了,她听到后一下子就急了。对邻居说:“我都练了这么多年了,已经要考八级了,你能拿我妈跟我比吗?”她特别生气、激动。
我说:“对呀,但是,如果一个人比你付出更多努力的话,那你为什么觉得这是不能实现的?”
我女儿生气地说,就是不能!然后一天都处在这种不高兴的情绪里。
我困惑的是,在那个场景下怎么去跟女儿对话,才能平复她的情绪。
大壮:听你讲完,我也不知道怎么回应了,你学古筝多久了?
小林:两周。
……
当天大壮把这个话题引导到小林“为什么学古筝以及怎么练习”上了。他俩对话结束之后,小林的困惑还在,“该怎么说,才能让女儿恢复平静呢?”
我对小林说:“如果你想看怎么说能让女儿没有情绪,那么我们要先看的是女儿的情绪在当时是怎么被激起的。”
“我都练了这么多年了。”我问小林,当女儿说这句话的时候,你知道她在意和关注的是什么吗?
小林说:“女儿关注的是她付出的时间。”我说,对,那些时间已经付出了,她说的是她的过去;当你说“如果一个人比你付出更多努力的话,那你为什么觉得这是不能实现的”,当你这么讲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关注的是什么吗?
小林说:“我关注的是自己的努力。”
一个人关注的是时间、过去;而另一个人关注的是努力、未来。不同频就是这样发生的。因为不同频所以没有同理、同在、连接,我们在生活中很多的误会、冲突都来源于此。
一个人想要在那个当下,能够有清晰的、化解情绪的表达,一个大前提就是知道双方在哪里。知道女儿关注的是什么,知道她在哪里;同时也知道自己关注的是什么,知道自己在哪里。只有你知道自己在哪里,同时也清晰要去哪里,你才能规划出你的路线。不然就只能继续强化自己的观点,离平复情绪的目标越来越远,“如果一个人比你付出更多努力的话,那你为什么觉得这是不能实现的?”大家有没有发现当小林继续强化她的观点时,女儿的情绪被激化到了顶点,一天都不高兴。
至于小林当时要怎么说?还是要从过去、未来的视角回到当下,处在当下,连接彼此的真实感受,如实如是地表达。当时女儿是生气的、激动的,小林是蒙的,不知该如何处理。那就把这一切真实地表达出来。想想看如果小林当时是这样表达的呢?
我看到你现在很生气,情绪很激动,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平复你的情绪,你觉得我现在说点什么、做点什么会让你感觉好一些呢?
感受一下,这样和女儿对话,是不是女儿的情绪会平复很多。
处在当下是我们的对话能够达成目标、绩效的一个前提状态。所以,每当对话出现不愉快的时候,就停下来看看,这个不愉快是如何发生的,我们都在哪里,有没有处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