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医德规范
一、医德规范的概念
医务工作是特殊职业,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类。医务人员担负着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使命,其职业行为和态度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不仅要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面对患者时还需要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医学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才能担负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才能成为受人民群众喜欢和爱戴的健康守护者。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同事、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规范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又指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从而使某一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其基本含义是对某一工程作业或者行为进行定性的信息规定,主要是因为无法精准定量而形成的标准。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是为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而建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依据是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医德规范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为目标,以考核记录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状况为内容,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态度、优化医疗环境为重点,强化教育,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严肃纪律,树立行业新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二、我国医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我国历来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医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如下: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一视同仁对待病人。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病人保守医疗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的隐私和秘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三、我国对医务人员医德考评的主要内容
(一)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加强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学习,树立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
2.增强工作责任心,热爱本职工作,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二)尊重患者的权利,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
1.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贫富,平等对待患者,不得歧视患者。
2.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
3.开展临床药物或医疗器械试验、应用新技术和有创诊疗活动时,遵守医学伦理道德,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
(三)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关心、体贴患者,做到热心、耐心、爱心、细心。
2.着装整齐,举止端庄,服务用语文明规范,服务态度好,无“生、冷、硬、顶、推、拖”现象。
3.认真践行医疗服务承诺,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自觉接受监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遵纪守法,廉洁行医
1.严格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卫生行政规章制度和医学伦理道德,严格执行医疗护理工作制度,坚持依法执业、廉洁行医,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2.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不收受、不索要患者及其亲友的财物。
3.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给予的财物、回扣等,不以介绍患者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和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为由,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
4.不开具虚假医学证明,不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不隐匿、伪造或违反规定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5.不违反规定外出行医,不违反规定鉴定胎儿性别。
(五)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1.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用药指南,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2.认真落实有关控制医药费用的制度和措施。
3.严格执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不多收、乱收和私自收取费用。
(六)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和谐共事
1.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指令性医疗任务和社会公益性的扶贫、义诊、助残、支农、援外等医疗活动。
2.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七)严谨求实,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增强责任意识,防范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医德考评的方法和结果应用
(一)考评的主要方法
医德考评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定性考评与量化考核相结合,与医务人员的年度考核、定期考核等工作一同纳入医院管理体系,每年进行一次。各医疗机构要为每位医务人员建立医德档案,考评结果要记入医务人员的医德档案。
医德考评一般分为三个环节:
1.自我评价。医务人员根据医德考评的内容和标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表现,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
2.科室评价。在医务人员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以科室为单位,由科室考评小组根据每个人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
3.单位评价。由医德考评机构组织实施,根据自我评价、科室评价结果,将日常检查、问卷调查、患者反映、投诉举报、表扬奖励等记录反映出来的具体情况作为参考依据,对每位医务人员进行评价,做出医德考评结论并填写综合评语。
(二)医德考评结果及应用
医德考评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医德考评要严格坚持标准,优秀等级的人数一般占考评总人数的百分之十,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十五。
医务人员在考评周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德考评结果应当认定为较差:
1.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索要患者及其亲友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2.在临床诊疗活动中,收受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或提成的。
3.违反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多计费、多收费或者私自收取费用,情节严重的。
4.隐匿、伪造或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5.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医疗差错的。
6.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或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的。
7.医疗服务态度恶劣,造成恶劣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8.其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的情形。
考评结果要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并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定期考核等直接挂钩。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年度考核时,职业道德考评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医德考评结果为优秀或良好的,年度考核方有资格被评选为优秀;医德考评结果为较差的,年度考核应为不称职或不合格。
医务人员定期考核中的职业道德评定,要以医德考评结果为依据。考核周期内,有一次以上医德考评结果为较差的,应认定为考核不合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处理。
执业医师的医德考评结果,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规定报送执业医师定期考核机构,同时报送医师执业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
五、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严肃行业纪律,促进依法执业、廉洁行医,针对医疗卫生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国家制定了“九不准”。
(一)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深化医改,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内部分配激励机制。严禁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严禁将医疗卫生人员奖金、工资等收入与药品、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
(二)不准开单提成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通过综合目标考核,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严禁医疗卫生机构在药品处方、医学检查等医疗服务中实行开单提成的做法,严禁医疗卫生人员通过介绍患者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医药产品等收取提成。
(三)不准违规收费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公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常用药品价格。严禁在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之外自立项目、分解项目收费或擅自提高标准加收费用,严禁重复收费。
(四)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
医疗卫生机构及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有关规定,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必须以法人名义进行,捐赠资助财物必须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格按照捐赠协议约定开展公益非营利性业务活动。严禁医疗卫生机构内设部门和个人直接接受捐赠资助,严禁接受附有影响公平竞争条件的捐赠资助,严禁将接受捐赠资助与采购商品(服务)挂钩,严禁将捐赠资助资金用于发放职工福利,严禁接受企业捐赠资助出国(境)旅游或者变相旅游。
(五)不准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医疗广告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应当注意维护行业形象,严禁违反规定发布医疗广告,严禁参与医药产品、食品、保健品等商品推销活动,严禁违反规定泄露患者等服务对象的个人资料和医学信息。
(六)不准为商业目的统方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本单位信息系统中药品、医用耗材用量统计功能的管理,严格处方统计权限和审批程序。严禁医疗卫生人员利用任何途径和方式为商业目的统计医师个人及临床科室有关药品、医用耗材的用量信息,或为医药营销人员统计提供便利。
(七)不准违规私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严格遵守药品采购、验收、保管、供应等各项制度,严禁医疗卫生人员违反规定私自采购、销售、使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
(八)不准收受回扣
医疗卫生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廉洁从业,严禁利用执业之便牟取不正当利益,严禁接受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严禁参加其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
(九)不准收受患者“红包”
医疗卫生人员应当恪守医德、严格自律,严禁索取或收受患者及其亲友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贵重礼品。
卫健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切实加强对上述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对违反规定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定,视情节轻重、造成的影响与后果,由所在单位或有关卫健行政部门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党纪政纪处分或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或失职渎职的,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六、医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
医德医风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议题,也是全社会的焦点话题,医德医风教育应成为医学生教育的必修课。
(一)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卫生与健康方针的要求
学校以育人为中心,医德医风教育对医学生来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教育方针要求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育人德为先。党的卫生与健康方针要求医务工作者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培养这种职业精神要从学校抓起。
2.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基本保证
“生命所系,健康相托”,八个字概括了医疗行业承载的责任。医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军,其医德医风水平直接影响着未来医疗行业的整体形象,关系到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稳定、人民健康。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3.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现实需要
医务人员的职责是能看病、会看病、能治好病,这要求其具有高尚的医德与精湛的医术。患者到医院看病就是对医院的信任、对医务人员的信赖。医务人员除了要不断提高医疗水平,还要坚守诚信、坚守道德、坚守医德,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近年来发生的医患纠纷中,有近60%是因为服务态度差和医德缺位导致的。尽早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4.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证
学校能否为医疗卫生行业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关系到国民健康水平,关系到健康中国建设,医学院校的医德医风教育对于提高医疗卫生行业的医德品质起着深远的影响作用。
(二)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观念
实现目标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思想上认识目标的重要性。加强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也是如此,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观念。医德医风观念直接影响着医疗工作的质量,因此在医学生走进大学校园伊始就应该组织他们宣读医学誓言,从思想上端正医德观。学校要经常组织讲座、演讲、实践服务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医德医风的重视,增强学生对医德医风的认同,使其在活动中感受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性。此外,还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通过学习引导其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医德医风观念
医学生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特别多,但不能因此忽视医德医风教育内容。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其高校思政教育主力军的作用,在保持课程体量不变的前提下,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医德教育内容,通过分析、讨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和自身的道德素养。医学专业课程教师们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正确的医德医风观念,通过宣讲示范典型事例,树立榜样、弘扬正气,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常接触正能量,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观,既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又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仁爱之心。
3.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学院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医学院校要突出医学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将学风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通过各种活动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各种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竞赛、大合唱、舞台剧等文化载体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其真诚奉献、大爱无疆的优良品格。在医师节、护士节等时机,可以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将校园文化做好做活做深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提升、巩固医德医风观念。
4.学校和实习医院联合,构建完善的医德医风考评制度
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时,有学校对其进行教育、管理,而进入医院实习后,医院只负责日常管理,而不负责思想教育。因此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学校应与实习医院有效沟通,加强和医院的联系,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能受到医德医风教育。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建立适当的实习生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是必要的。通过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对实习生在医院的表现进行考评,考评成绩作为实习成绩的一部分,并将其作为奖励、评优评先和就业等的重要指标,从制度上确保医德教育的权威性,确保将医德医风教育落到实处。建立有效、符合实际、重视医德医风考评结果运用的实习生医德医风考评制度,能使实习生真正重视医德医风,并认识到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态度。
5.运用新媒体平台宣传高尚的医德医风
信息社会,新媒体应用广泛,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短信、QQ、网络论坛、网络社区、校园网站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医德模范人物,传播高尚的医德医风。
6.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其责任意识的大课堂。学校要充分发挥医学专业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与医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获得直观、真切的医德体验。现在暑期高校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医学院校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组织学生开展医学社会服务活动。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养老院、中小学校等场所,宣传医学知识。通过多种社会服务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将医德医风渗透到观念、教学、文化、制度等各个方面,形成良好氛围,让医学生随时随地能感受到医德医风的教育,以促使其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良心、有爱心、有胸怀、有情操、有底线的医者。
七、医德榜样激励机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医德榜样力量不振等现象,让人困惑与纠结。正视现实,分析医德榜样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探究原因,总结医德榜样正能量转化为影响力的规律性,进而建立和完善常态的榜样激励机制,是当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关键。
(一)医德榜样概论
1.榜样与医德榜样
榜样原义指样子、模样,引申为理想人格、可效仿的人或事。以某人为榜样,就是领会、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把榜样人物同自我行为融合,运用榜样人物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指导支配自身的言行,即古人所谓的“见贤思齐”。
医德榜样是指可为同行效仿的职业贤者,主要体现于其执业行为和人格上。
医德榜样的载体是医者个体或群体,由医德榜样的仰慕思齐者倡导树立。医德榜样不是孤立的标杆,不由个人自封,不会一成不变。医德榜样饱含绚丽多彩的职业人格、行为规范,对医德榜样的认识必须具体考察其所处的医学伦理生态。医德榜样具有职业特色,但并不与社会其他榜样绝缘;医德榜样具有超前性,但绝非不接地气,这是正确理解医德榜样的理性前提。
2.医德榜样的意义
医德榜样的影响力来自其本身固有的意义。医德榜样的根本意义在于为同行提供了看得见的行为样板,使“见贤思齐”具备了必需的客观条件。医德榜样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价值,是因为其打造的职业人格昭示了医学职业的价值观,彰显了医学伦理规范,凝结了医学职业精神,成为从医者必读和践行的范本。实践表明,一旦思贤、齐贤为其他医者所实践,并在群体中蔚然成风,医德榜样的力量就可以发挥出来,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引领健康的职业风气,形成良性职业生态,具有正向意义。
(二)医德榜样面临的现实问题
1.医德榜样影响复杂化
医德榜样发挥影响力的机制相对简单,通常是对榜样人物宣传之后,以大众对榜样见贤思齐的方式显效,例如,白求恩精神对几代医学人的哺育。改革开放以后,医德榜样的影响方式日趋复杂,主要表现是榜样的多元化、大众选择和接受榜样的自主化,明显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医德榜样高度权威化与大众选择基本被动化所形成的一呼百应的局面。
2.医德榜样多元化
榜样的多元化既是医德榜样影响复杂化的主要表现,也是产生医德榜样影响复杂化的原因之一。医德榜样的评选、推出方式出现了多元化态势,除了传统的官方评定,媒体打造的医德榜样、群众口碑推选的医德榜样越来越多,令人目不暇接。
3.医德榜样价值工具化
社会在宣传医德榜样时,有按照某种目的对其内涵和特色进行加工、润色、取舍的现象,使医德榜样存在失真和扭曲等风险。其主要表现是忽略医学职业人全面发展这一目的,神化或片面化医德榜样,将其作为解决某种具体医德问题的手段,把医德榜样价值工具化。医德榜样价值工具化的实质是人在医学中的地位被颠覆,医德行为的内在价值、核心价值被异化,医学职业精神被扭曲、绑架和遮蔽,成为某些人、某些群体谋求医学价值以外的某种目的的手段。医德榜样价值工具化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主要表现为医德榜样政绩化、医德榜样谋利化、医德榜样广告化、医德榜样实用化等。其中,医德榜样政绩化为行政部门个别官员所钟爱,通过打造医德榜样来积累政绩;医德榜样广告化往往出现在民营医院,将医德榜样作为医院竞争制胜的杀手锏;医德榜样实用化表现在多种主体和场景,例如,医疗机构将其用来做医改成功的标志性成果申报奖项的材料,医者个人用来做获取利益的筹码等,花样不断翻新,工具化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唯独缺少了对医学人(医德榜样及学习者)本身的关注。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是,官本位工具化与民间纯粹利益工具化二者合流对医德榜样的消解机制及破解良策。医德榜样的根本价值在于为医务工作者提供行为范式,引导和带动医务人员不断完善职业人格,附带作用才是具体医德问题的解决。医德榜样价值工具化不仅是短视的、本末倒置的,还会在盛大包装中自毁其功——医学职业精神的真谛被扭曲、遮蔽乃至窒息。如此一来,其无穷的正能量必然被抑制,其现实力量即使不被完全消解,也会大打折扣。
4.医德榜样管理行政化
医德榜样管理行政化是指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垄断医德榜样管理权,其管理全程充分体现行政化运作的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其再加工的内涵底色、意义指向、确认程序、宣传选择等方面。其中,医德榜样再加工的内涵底色会偏重于意识形态而忽视医学职业人格,意义指向会偏向于对医者的他律而忽视医者的自律,确认程序会钟情于层级推选而忽视行业内部认同,宣传选择会依从行政指令而忽视现实根本问题。医德榜样价值工具化问题与医德榜样管理行政化现象有关,或者说,后者是前者产生的根源之一。医德榜样管理是医疗卫生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果任由医学人本管理理念虚位、缺位,其工具化的命运在所难免。
(三)医德榜样影响力的实现规律
1.医德榜样影响力实现的基本规律
医德榜样影响力的实现直接表征为“见贤思齐”,但有贤并不一定使人“见贤”,更遑论使人乐意“齐贤”。那么,医德榜样影响力的充分实现亦即“见贤思齐”遵循什么样的客观规律呢?医德榜样影响力的充分实现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即具有真实含金量之贤者、慕贤并齐贤之广大同行、利贤并齐贤之职业生态。“见贤思齐”在贤者与慕贤者之互动中进行,其影响力在慕贤者转变为贤者之他律与自律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实现的基本路径是发现确认榜样(举贤)——宣传树立榜样(同时优化生态,使人见贤、思贤)——学习践行榜样(齐贤)。
(1)医德榜样影响力实现的本质
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医德榜样影响力实现的本质是将其固有的理论上的无穷能量转化为现实的医德实践力量,将某人或少数人的职业境界转化为业界认同的职业行为。因此,衡量医德榜样影响力实现效果的标准,最终只能是医学同行的职业人格是否得到了真实的、普遍的提升。而在多年来“医生也是人”这一论点被普遍误读、滥用的情景下,要充分释放医德榜样的无穷正能量,必须从医者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出发,在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回归公益性的新医改实践中,着力于医学职业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医德榜样人格力量的普遍持久作用依赖于与其相应医德理念、准则的配套与践行。多年来,职业潜规则大行其道,一些得益的利益群体事实上被罩上了“榜样”的光环,成了严重消解医德榜样正能量的人造“黑洞”。故此,将医德榜样个体的影响力与颠覆职业潜规则、力推职业规则紧密结合起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医德榜样影响力的内在要素
医德榜样影响力实现规律要求在对医德榜样再塑造和宣传教育过程中,除了必须尊重事实,还必须保证其包含如下要素且相互协调统一,即真善美协调统一、导向效应与规范效应协调统一、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协调统一。首先,真善美协调统一充分体现了医德榜样的综合价值及正能量,“真”昭示医学科学价值,“善”彰显医学职业及社会伦理价值,“美”提供人性和谐升华价值。真是基础,善是灵魂,美是锦上添花,三者合流形成的活水是榜样的力量之源。其次,导向效应与规范效应协调统一体现了医德榜样影响功能的完备,既具有超前性、激励性的导向效应,又具有针对现实、令行禁止的规制效应,两种功能整合而成的合力是医德榜样发力的内在机制。如果只有导向效应而缺少规范效应,就会使榜样示范成为职业人格的乌托邦。反之,就会变成令人反感的纯粹工具。最后,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统一充分体现了医德榜样影响功能的释放高效。如果只有长期效应而无短期效应,就会使人敬而远之。反之,则会失去感召力。上述要素越完备,相互间协调程度越高,由内在能量转变而来的实际影响力就会越大、越广泛。近年来,医德榜样力量发挥不理想的最大教训是选择树立、宣传推行实践中的实用主义。由于只盯着眼下具体实际问题,回避根本矛盾和目标,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运动式、走马灯式地给出了太多的医德榜样,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实际却少有具备权威性和长久价值的医德榜样。
(3)医德榜样影响力实现中的他律与自律
医德榜样影响力的发挥,必须在医务工作者医德他律与自律相互作用的规律中完成。这里,医德他律主要包括医德榜样评价、宣教等,为榜样影响力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医德自律即大众以见贤思齐的方式进行医德的自我修养,使榜样影响力直接迸发出来。就医者个人而言,医德他律是起点,让主体有了“见贤思齐”的想法;医德自律是关键,督促主体做到“见贤思齐”,二者彼此连接、相互转化、循环往复、质量互变,使榜样的力量充分释放。
2.实现医德榜样正能量的基本条件
(1)实现医德他律的基本条件
总体上说,医德榜样正能量实现他律的基本条件是营造良好的职业伦理生态,对医德榜样影响力进行精心管理。由谁管理?由医疗卫生行政部门、行业协会、医疗机构、非营利的独立社会评估组织等进行综合管理,需要通过改革转变行政管理一家独大的现行模式,形成由医疗机构、行业协会、社会评估组织等为主的管理机制,并在程序上注重患者、公众及媒体的参与和考量。目前,可以将这一职责赋予相关机构的道德委员会、医德医风办公室、医院伦理委员会等,以逐步解决医德建设落不到实处等问题。至于长远建设,应在管理创新中完成。管理什么?管理医德榜样再加工的伦理含金量,管理医德榜样宣教的组织和落实,管理医德榜样影响力的实效反馈,等等。目前,医德榜样影响力管理急需优化什么?首先,需要优化管理理念,以医学人本论为指导,纠正榜样工具化倾向,矫正运用榜样影响力的根本目的;其次,需要优化各种榜样影响力的整合作用,使各种榜样形成导向统一、协同性好的激励机制,避免或纠正榜样零合力、负合力局面;最后,需要优化榜样影响力管理指向针对性,敢于直面医德建设中的短板,要充分发挥医德榜样的影响力,必须营造良好的医学伦理生态,使大众自觉见贤、思贤、齐贤。
(2)实现医德自律的基本条件
医务人员的医德自律,是榜样影响力实现的根本所在。无论医德他律情况如何,只要坚持职业良知,足够自律,任何一个医者都能够做到“见贤思齐”。实践中既要重视医者个人的医德自律问题,又要关注医德他律与自律的相互作用。例如,自律主体参与医德建设的地位、医德自由与自律、自律主体的医德情(情感)—理(理性)—智(智慧)结构等问题。
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最高和最终的目标。人本身就是目的,不能以任何理由成为任何形式的工具。鉴于医学的本质,医德榜样影响力的管理及其实现更应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质。当前,医学职业精神正伴随新医改的推进而步入重构期。医德榜样的力量是医学职业精神重构的重要因素,其树立和宣传的根本价值在于建构健康的医学职业人格。因此,医德榜样影响力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始终突出“人是目的”的主题,发现、培育、树立一批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职业良知,能够抵制甚至扭转行业潜规则和歪风邪气,能够在实践中普遍、持久发挥影响力的医德榜样。
八、医德监督
医德监督是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检查、评估医务人员的医疗卫生行为是否符合医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从而帮助其树立良好医德风尚的活动。简言之,医德监督就是按照医德标准和原则,对医务人员履行医德规范的情况进行的检查和督促活动。在医疗卫生行业广泛深入地开展医德监督活动,可以提高从业者的医德品质,督促其自觉遵守医德原则和规范。医德监督对于维护医疗卫生活动的正常秩序,提高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均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实施医德监督的意义
1.医德监督是搞好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保证
通过医德监督,可以巩固医德教育的积极成效,在医院形成以遵守医德规范为荣、以违反医德规范为耻的风尚,从而营造良好的医德氛围,形成正面的舆论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医务人员加强医德修养,也是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当前,我国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出现了多样化,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道德的冲撞、失范和扭曲影响着社会主义医德的秩序和规范,因而转型时期的医德监督较之以往更为必要,也更加迫切。
2.医德监督是培养医务人员良好医德品质的重要条件
医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由他律性医德责任感向自律性医德责任感转化的过程,存在着由外化向内化演进的过程。转化和演进的过程不是完全自发的,而是需要一定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主观条件是医务人员医德修养程度和自觉性的高低,客观条件是外部客观环境的优劣状况。实践中,一是要对医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医德教育,二是要对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医德监督。医务人员要成为具有完善道德的人,需要在一定的约束和监督之下,通过不断学习、体会、认同,时时用医德规范对照督促自己。上述主客观条件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作用,互为条件。因此,在加强社会主义医德医风建设中,医德监督是培养医务人员良好医德品质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
(二)医德监督的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医疗卫生部门在广泛开展医德教育的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医德规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卫生部制定颁布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成为国家第一部关于医学道德的法规。这部法规明确地规定了医务人员的医学道德行为规范,提出了具体的医德要求和医务人员行为准则,是进行医德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标准。
1.法律监督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与法律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道德是通过说服教育和榜样感化的自律性行为规范,通过社会舆论的赞扬和谴责、表彰和批评的方式实现其目的,法律则是通过禁令或强制性的他律性规范,依靠审讯和裁决来强制执行的;另一方面,道德与法律在某些内容上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道德教育和道德舆论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法律的尊严和功效,法律则能够加强道德的影响威力。道德固然以扬善为基本特征,但治恶也是道德的一个方面。法律监督以强制为特征,是更有效的治恶手段。以法律来监督道德,可对非道德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对非道德行为的惩罚,即是对道德行为的褒扬。在社会转型时期,法律监督可以为人们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助于迅速扭转社会行为的失范状态。法律手段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从根本上对道德活动起到保障作用。如我国的《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其遵守医德规范的自觉性,具有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2.舆论监督
通过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广泛的口头、文字信息传播,实施对医疗卫生单位的舆论监督,是一种快捷、直接、震慑力大、影响面广的医德监督实施方式。这种方式在社会主义医德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舆论导向作用和监督作用。在我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形成的舆论监督,是构成医德监督方式的重要部分,在医德行为导向上起着主要的、积极的作用。人们自发形成的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必要补充,同样起着一定的约束和导向作用。现实社会中,舆论已成为监督、评价医务人员医德行为的有效手段,对促进社会主义医德医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群众监督
群众是医德活动的直接受益者或受害者,群众有着丰富的医德监督智慧和能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医德监督,是近年来医疗卫生部门实施医德监督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具有广泛性、群众性和客观性。今后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加医院管理的透明度,将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医德行为规范等向群众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群众监督的制度和措施,如:建立公开服务制度,实行挂牌服务,实行住院顺序、手术顺序、检查项目收费价格等公开制度。建立投诉制度,设立意见簿、意见箱、举报信箱、举报电话;定期召开社会各界代表座谈会;设立院长接待日,门诊设行政主任接待室,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医德医风的意见与建议。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社会监督员由新闻单位的记者、群众代表、主管部门的领导、合作单位的代表组成,对医院医德医风进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评论、报道。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并对门诊、住院、出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及时反馈改进;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投诉等。
4.规章制度监督
规章制度以强制性和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制约作用,医疗卫生部门的多项规章制度关涉医德原则和规范。把医德要求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反映出来,有利于医务人员接受医德监督、提高医德水平。如医疗质量评估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医德医风考评制度等,都反映了医德建设的要求,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正确的行为导向,可以引导医务人员在规章制度指引下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履行医德义务。医德医风建设中,建立健全医德监督的激励约束机制尤为重要。其一,要建立医德评价指标体系,使医德评价和监督建立在科学客观的评价制度的基础之上。其二,要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于违反了医德规范的医务人员,要给予批评教育,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处罚、处理。对于遵守医德规范的先进个人,要予以精神和物质激励。
5.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是医务人员依靠内在的、自身的力量对自己的医德品质和行为进行监督。自我监督是医德监督的重要方面,也是医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省、自控的重要方式。医疗实践中,很多工作常常是在没有他人监督下独立进行的,社会舆论、规章制度等监督手段很难直接发生作用,主要靠医务人员的“慎独”,靠其自控自律能力、职业良心自我监督。医德自我监督以医德原则、规范为标准,以“将心比心”的良心萌发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自己检查自己的言行,改正不符合医德要求的行为,坚持正确的行为,从而达到自我约束,实现医德他律向医德自律的转化。
医德监督是医疗卫生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医德教育、医德修养的检验,也为医德教育、医德修养指明了方向。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形势下,要逐步建立健全医德监督机制,使医德监督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三)医德监督的原则
医德监督具有特殊性,必须依据其规律和特点确定监督原则。
1.综合原则
综合原则即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规章制度监督和自我监督相结合的原则,是医德监督的基本原则。上述前四种监督形式属于外部监督,自我监督属于内部监督。医德监督与一般意义上的各种监督活动相比较,要复杂得多,只有坚持综合监督的原则,以自我监督为主,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监督成效。
2.标准原则
医德监督的标准就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即所谓的医疗标准、科学标准和社会标准,以有利于患者疾病的缓解和根除,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为评价监督的标准。只有坚持标准原则,才能避免犯主观主义错误,实现监督目的。
3.民主原则
医德监督必须发扬民主,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广开言路,不拘形式,并及时反馈监督信息。一切涉及医务人员违反医德规范的群众来信、来访和媒体报道,都要认真核实,及时妥善处理,这是搞好医德监督的基本原则,也是医德监督方式落实和推进的重要保障。
4.教育原则
医德监督的目的是让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因此,对其医德过失不能惩处了事,而是要给予疏导、教育和指引,使之积极遵守医德规范。医德监督中要坚持教育原则,既要严格要求,不姑息迁就,又要正确引导,积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