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河南省科协“双决”百名人物纪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脱贫攻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
——记洛阳市科协驻栾川县合峪镇钓鱼台村第一书记黄炎培

黄炎培,男,汉族,1986年10月出生,硕士学位,中共党员,2008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洛阳市科协机关党总支副书记。2017年11月,黄炎培被选派到栾川县合峪镇钓鱼台村担任第一书记。

采访黄炎培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因为他很难有时间专门坐下来聊,和他的谈话不时被打断着。他的“办公室”就设在钓鱼台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有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到这里寻求帮助和解决,甚至家长里短的小纠纷也要让黄书记“给个说法”,记者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

“工作成绩属于大家,不要宣传我”

钓鱼台村位于栾川和嵩县两县交界处,紧邻311国道,距合峪镇12公里,距栾川县城45公里,全村总人口1042人,分为300户散居在20平方公里的深山中,要走遍各家各户,一天时间都不够用。进驻钓鱼台村之后,黄炎培就扑下身子,把“家”安在了大山里,白天与村民同劳动,晚上吃住在村委会,逐户走访了解民情民意。

“钓鱼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240人,其中因病致贫户占55%,缺技术致贫户占18%,因残致贫户占17%,缺资金致贫户占8%,缺劳力致贫户占2%。有63户脱贫户已经脱贫,2户剩余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钓鱼台村脱贫攻坚的各项数据,黄炎培不需要看资料,随口就报了出来。

“在黄书记的带领下,我们钓鱼台村在2018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目标;2019年,省第三方评估方到村里检查,我们村是‘零反馈问题’。这可都是黄书记的功劳啊。”钓鱼台村村委会主任杨占军告诉记者。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黄炎培充分发挥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洛阳市科协为坚强后盾,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扶贫。他主动向洛阳市科协领导班子汇报驻村工作,提出市科协定点帮扶工作建议,及时调整18名帮扶责任人分包29户贫困户。洛阳市科协班子成员分包村民组,带领帮扶责任人每月帮扶对接,先后开展了“九个一”春节走访、行业政策大排查等活动,与贫困群众共同种植天麻等中药材,帮助无劳力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黄炎培(左一)和钓鱼台村干部一起研究解决问题。

黄炎培还从乡土人才中发掘内生动力。他多次主持召开钓鱼台村的乡土人才座谈会,发动群众建言献策,动员离职村干部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休闲农业项目2个,吸引钓鱼台村外出务工人员田喜庆、薛新成等回乡创业,发展乡村特色游2处。

针对钓鱼台村靠近白云山景区的优势,按照“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黄炎培组织驻村队员、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先后到省级旅游开发特色村学习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他主持召开了钓鱼台村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完成集体产权改革,整合第一书记专项资金和集体经济资金40万元,并争取到铁路总公司援助资金80万元,倾力打造出“钓鱼台铁路驿站”特色民宿项目。

有着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面对记者的采访,黄炎培却表示,这都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工作成绩属于大家,你们还是多报道一下我们的村干部,他们是最辛苦的,不要宣传我。”黄炎培一再对记者说。

他能力强理论水平高,我们都服他

“黄书记的工作能力强,政策理论水平也高,做起群众工作很有号召力,我们这些村干部都服他。”钓鱼台村党支部书记杨延平谈到黄炎培时,满是佩服之情。

担任第一书记伊始,黄炎培在摸清了钓鱼台村的情况之后,围绕“党建+旅游+农业”,制定了“1+2+5”的工作思路:即建强村级组织这个基础,做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贫困群众和非贫困群众“两个统筹”,建设党建引领红旗村、整体脱贫幸福村、产业发展转型村、美丽乡村特色村、文明和谐平安村,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着力建强钓鱼台村党支部,黄炎培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他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先后到抱犊寨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示范村拨云岭村等地学习交流。他发挥钓鱼台村作为革命老区村的优势,挖掘红军长征史,大力宣传“最美合峪人”老党员王致平的先进事迹。这些卓有成效的措施被多家媒体报道,并写入了洛阳市主题教育综述。

为加强基本队伍建设,黄炎培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习近平论乡村振兴主题党课,为钓鱼台村党支部发展预备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

“在黄书记的影响下,我们村党支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做群众工作也不再像从前那样简单粗糙了,大家的心思都转到让钓鱼台村如何更好更快发展上来啦。”杨延平感慨地说。

黄书记能一碗水平端,我们相信他

黄炎培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聚焦破解整村脱贫这一“老大难”问题,针对钓鱼台村贫困发生率高、兜底群众多等制约因素,和村干部逐户征求特困群众及监护人同意,统一选址,集中建设老年公寓,包括12间公寓以及餐厅、活动室等配套设施。他争取洛阳市扶贫办、栾川县委县政府帮助解决了建设资金,申请洛阳市科协捐赠电器等物资1万元、栾川县盐业局捐款3000元,合峪镇党委协调社会力量捐赠了桌椅,村内爱心人士也积极捐资。

黄炎培十分注重因户施策,不折不扣地落实扶贫基本政策。针对因病致贫户,他帮助他们落实报销政策,办理了意外伤害险和财产险,住院报销比例提高至90%。针对因残致贫户,他帮助他们实现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护理补贴应享尽享,并配发辅助器具,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针对缺资金致贫户,他先后发放到户增收资金29.6万元,办理贷款480余万元,为群众带来收益23.48万元。针对缺技术致贫户,他先后组织开展中式烹饪、中式面点、挖掘机、缝纫等培训班,满足群众技术培训需求。针对缺劳力致贫户,他认真落实五保、低保政策,帮助这些贫困户办理资产托管,督促监护人签订扶养协议,帮助实施到户增收发展种植业,确保人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

为盘活钓鱼台村的资源要素,黄炎培和村委会干部稳妥处置了牡丹种植基地土地流转后续问题,通过旅游开发项目、绿化项目实施流转土地100余亩,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耐心细致、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公正无私、坚持原则的优良品德,使黄炎培在钓鱼台村群众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公信力,也使得他在处理一些十分棘手的问题时,能够得到村民理解和拥护。在执行搬迁扶贫项目中,按照政策规定,搬迁后的农户要将原来的老旧房屋全部拆除。由于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这些搬迁户极不情愿拆除旧房,村干部碍于乡里乡亲的情面,也无法硬起手腕强行拆除。黄炎培就单独召集这些搬迁户开会,耐心讲解相关政策,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搬迁户被他的精神所打动,一致表示,黄书记平时做事一碗水平端,我们相信你。就这样,23户80间老旧房屋全部完成拆除。

钓鱼台村发展这么好,舍不得他走

在黄炎培的心里,实现了钓鱼台村的整村脱贫,只能算是一个“小目标”,他要把钓鱼台村打造成为生态振兴的美丽乡村特色村、文化振兴的文明和谐平安村,并为此继续不懈努力着。

黄炎培编制了钓鱼台村的发展规划,带动村里311国道沿线的旅游服务业发展,推动桂沟整体开发和石桂沟特色民宿改建。对接郑栾高速白云山站建设,实现了钓鱼台铁路驿站试营业和小西沟农业百亩观光园运营,东场休闲农业的一期主体也已经完工。他组织群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厕所革命”成果,建设稳定保洁队伍,用好垃圾清运车、固定垃圾池、垃圾箱等环卫设施;推进村庄绿化和河道整治,建设起绿化廊道和河道清理示范点。

“黄炎培在钓鱼台村的工作,用三句话可以概括,一是高度负责,二是非常务实,三是群众认可。钓鱼台村山大沟深,地域面积比较大,黄炎培进村后迅速进入状态,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对每一户情况都了如指掌。他对钓鱼台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基础设施方面,通过洛阳市科协的支持,通过他本人的奔走努力,钓鱼台村的道路、饮水设施、文化设施,包括集体经济都得到了完善和提升。在政策落实方面,对钓鱼台村的所有贫困户他都做到了因人因策,应享尽享,无一户遗漏。在产业发展方面,黄炎培发挥市科协的技术支撑优势,实现了钓鱼台村板栗、食用菌等传统种植业的提质增效,同时,多方引资,利用第一书记扶贫资金,建起了高端民宿项目,每年可为钓鱼台村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在黄炎培的影响和带动下,钓鱼台村村干部的为民办事、为民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合峪镇党委副书记宋建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黄炎培给予了高度评价。

钓鱼台村党群服务中心就是黄炎培的“办公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按照洛阳市扶贫办和市科协的部署,黄炎培第一书记的任期其实已经结束,接任他第一书记职务的洛阳市科协的另一位同志也已经到岗3个月了。“我们钓鱼台村如今发展得这么好,村里人都舍不得黄书记走,可是又不知道咋让他留下来,黄书记至今还是单身,总不能因为驻村影响他解决个人问题啊。”钓鱼台村村委委员梁松怀的一番话,道出了所有村民的心声。

黄炎培说:“我最喜欢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钉钉子精神’。脱贫攻坚就必须有钉钉子精神,这样才能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才能做到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才能实现‘真脱贫’的目标。”

(原文刊登于2020年9月22日《河南科技报》A4版 作者:王志博、李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