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中国经济:名家论改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正确处理中美军事关系的思路

每当美国的两党来到选举之年,美国的媒体就会拿中国说事。但这一招似乎不灵了,因为美国人要吃饭、要生活,中美关系不好了,便宜的生活用品不能出口美国,吃亏的是美国人。美国的华尔街穷人在大街游行说明99%的美国人生活这样难受,那1%的人生活能安宁安心吗?中美在军事上首先要解决互相信任的问题,然后才能趋向历史的合作。

第一,中美双方都要有诚意

21世纪的头十年转眼已经过去两年。人们还没有忘记的是整整12年前,全世界各国同时在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就在那个人类走过的最腥风血雨的20世纪的最后一分钟,各国政要们公开约定,这一分钟要共同为21世纪的世界和平而祈祷,中美两国领导人也不例外。

虽然我们难以具体说出各国政要们当时的心态,但是,那一年被联合国作为世界的一个“和平年”。今天我们却看到,这是一个襁褓之中的和平,它像是一个脆弱的生命!比恶魔更强壮的恐怖战神却能够随时伸出它的拳头,击打碎任何人间的和平幻想!是的,进入新世纪的历史不长,但已经发生至今仍然没有穷期的三场战争似乎彻底粉碎了人们对于和平的美好幻想。

今年,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在近期掀起了一个新高潮。奥巴马总统与希拉里国务卿从去年11月中旬双双出动,从夏威夷到澳大利亚、到菲律宾马尼拉、再到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一路大肆高调地打压中国;2012年更是如此,希拉里4年任期转眼就到,而4年7次访问中国的外交出牌,背后都是一个遏制中国的全面考量。美国这样做,可能是因为看到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后,综合国力正在崛起,对美国形成了压力,心中不平。奥巴马可能担心,如果不围堵与打压中国,21世纪真的会成为中国的世纪。然而,美国的行为,使亚太地区和平遭到破坏,经济发展面临中止或倒退危机,当代世界提倡的“和平与发展”主题也与美国的实际利益背道而驰。在中美关系中,由于两国长期的双边贸易与投资,实际早已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错综复杂局面,美国如果一味打压中国经济,无异于害人又害己。

美国式的军队开放是单向的,全世界都了解美国的军队,而美国军队却不大了解全世界,而且还有着不屑了解的自负,即使了解也是用自己的价值框架去分析判断,怎么会不犯错误呢?其实中国军队永远不会去攻击美国的领土,他们采取的是防卫性的战略,不会形成进攻战略霸权式的历史发展。

中国军队30多年没有战争,而美军呢?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今天仍然在继续。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今天的爆炸声仍然不断。利比亚战争刚刚结束,中东的动荡还在发酵,持续快两年的叙利亚内战中仍然可以看到美国人的影子。2010年年初,就在奥巴马接过“和平诺贝尔奖”的同时,增兵阿富汗的战争计划正在从他的椭圆形办公室签发,实际上奥巴马总统是一位言行不一的获奖者!

从2010年6月开始,朝鲜半岛风云突变,美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急赴黄海!然后是整个的秋季大军演。炮击、增兵、拉帮结伙!南海、东海一块来了!2011年全年,美国在亚洲摆兵布阵,咄咄逼人!澳大利亚驻军、新加坡建立基地,风生水起。2012年这一趋势更加猖狂,在亚太地区的军演从年初到年底就没有停止过。有人统计过,战争的伴随是一种与人类共生的客观存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几百次局部战争,上亿人的生命和数万亿美元的财产,作为对人类战争本身的惩罚,已经在时间与空间的年轮中付之东流。但愿不再重演。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从而揭开了核导弹时代的序幕。继原子弹之后,氢弹、中子弹等相继问世,而导弹、网络与太空武器的出现,又使这些令人望而生畏、谈核色变的核武器插上了翅膀,把整个地球推到了随时都可以被毁灭的危险境地。美国人的技术进步使得空中打击变得容易而且安全。美国已经成功试飞的超音速空天X–37B飞机,可以在一小时内打击全球任一目标。这个技术不会改变现存的国际关系,因为远程打击力量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不可能取代美国遍布世界的军事基地。美国又在研发空海一体战,专门对付中国。战争是美国最后的王牌。美国的选择余地在减少,现在只是过程的开始。在经济力量相对下降的时候,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必然更为突出。美国今后将不得不更多地倚重它的军事力量,增加对峙和战争的风险。

冷战结束,大战的危险真的离我们远去了?那么信息时代的开始,新形态的战争和平何去何从呢?一个令人不愿意见到的事实却是,爱好和平的善良的人们,往往幻想着用一纸条约什么的去制约今天的战争,这些做法虽然有效但却非常有限。中美两军在维护和平的人类使命上,应当担负起世界性责任,这就需要两军之间更加互信、透明与友好,这对于中美两国是一种共赢的局面。

第二,“三大军事合作”还需要加强

这10多年中美两国关系,除了经济贸易之外,其基础就是三大军事领域的合作。一是反恐情报,二是防止核武器扩散,三是朝鲜半岛问题的六方会谈与安全机制。今后十年,这三个领域还将继续。目前阿富汗战场的战争还没有最后结束,拉登虽然已经死了,但基地组织的活动也还是在更大范围内不断加剧,美国人欲罢不能。北非的问题,兄弟会的力量在扩大,也门、利比亚、埃及与叙利亚等,问题也非常多。与巴基斯坦关系也出现重大问题,炸死哨所这么多人,让巴基斯坦人民震惊与愤怒。虽然巴基斯坦不让美军大兵的后勤保障运输车队过境风波已经结束,但背后的反美情况还在继续发酵,而中国与巴基斯坦传统的友好关系更是牵制美国亚洲南亚战略的重要力量。

核武器的扩散问题,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责无旁贷。特别是在亚丁湾护航问题上,中国海军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最关键的是在朝鲜半岛的安全问题上,尽管当年美国州长理查森做了不少工作,朝鲜曾经口头上也答应可以恢复核查,并且交出12000根核棒,但朝鲜领导人更换后更加显得问题不会那么容易解决。坚持先军政治与以核求战略地位的朝鲜的第三代领导人的经济与社会改革是以外交策略上的出尔反尔为武器的。因为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决定了半岛的问题解决,应该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离开了中国这个特殊的作用,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半岛安全和平问题的。因此,中美两军的关系必须向着互相信任、互相友好交往的目标发展,历史的教训与现实的需要,都是这种使命中的战略指向。朝鲜问题需要用中医的办法解决,而不是西医的手术去解除病灶。

但问题是未来十年中国如何解决朝鲜新领导人在“禁区门前”的“大脚破坏”问题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难题。我们主导的“六方会谈”,好不容易中场盘带、几经过人,将球带到对方门口,结果朝鲜领导人一个大脚破坏,球飞跑出边界,我们又不得不重新发边线球。美国人与朝鲜人就像是兄弟两个玩把戏,球场上来来回回,但似乎都不愿意解决进球结束这场比赛,拖下去对朝鲜与美国双方都有利,还是对我们有利?反正目前正在酝酿新一场的中场盘带,重新玩一回上次玩过的把戏!中国要在“六方会谈”中夺回发球权,这也是中美军事关系上中国的一个可能更好控制的战场。

第三,突出解决海洋上的争端的中美冲突问题

从美国正式宣布“重返亚洲”战略以来对中国遏制步骤的升级,南中国海与钓鱼岛的海水正在被进一步搅浑。随着美国打压中国力度的扩大与加强,西太平洋乃至整个亚洲可能会越来越不安宁。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如果最终陷入这场争端,蓬勃发展了10多年的经济可能在今后十年内被突然停止,代之而起的是火药与硝烟弥漫。而未来十年军事冲突的火力点可能集中在南海。

因为中国要发展,就要超出传统的陆地而朝向海洋。中国的军事学者们提出的所谓“蓝水海军”,即指一国海军的远程行动能力。今天中国的航空母舰也开始建造,不久中国的航空母舰平台下水更会让世界吃惊。中国海军的远航计划始于20多年前,但提出建设“21世纪海洋强国”的新战略学说,却还是近年的事情。这一新战略学说强调中国发展强大海军的重要性,即保护中国的海洋环境,包括对海上交通线和邻海与近岸海洋国土的控制。这是中国发展的需要,美国用不着多想什么,但中国近年的这一战略发展引起了美国的极度不安。据美国战略研究者的解读,中国日益壮大的水下力量进一步说明,该国长期的经济增长正在转化为有可能改变亚洲安全格局的军事力量。美国的战略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在此有两个重大利益,短期内北京企图“让台湾在国际社会陷于孤立”,中长期目标则是挑战并最终取代美国的守护者角色。其实这是妄加猜想。

美国的上述担忧就其全球霸权的角度看,虽有其可理解之处,但就国际力量互动的角度看,却未免陷入冷战时代的两极思维,即确定最易挑战美国的战略对手,然后全力予以遏制,而忽视了未来世界必定是一个多极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美国依然拥有重要位置,但却同时拥有包括欧洲和中国在内的多个合作伙伴,美国的安全风险和国际责任都将相应减轻。就建设“蓝水海军”战略而言,中国作为大国,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然需要对其海上交通线和邻海与近岸海洋国土加以保护。如果说,美国因中国建立“蓝水海军”而对中国缺乏战略互信,那么一个正在迅速崛起而又没有“蓝水海军”的中国,对于作为全球超级大国而又在太平洋地区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将同样本能式地缺乏战略信任。

当然理想的境界是:作为大国的中美两国,都拥有“蓝水海军”,但又保持基本的战略互信。客观地看,也许只有中美双方均拥有“蓝水海军”,中美的军事互信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当然,这里的重要前提是:中美双方的鹰派均须退居二线,双方真正以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处理双边关系。但做到这一点非常难,两个国家都面临一些重要的内政问题需要在外交上做平衡。目光短浅的民族主义在两个国家中都不少,但虽然这在短期内有用,但长期看对两个国家的发展历史危害却非常大。

中美军事上的南海互信机制的建立,对双方都有益无害。对美国来说,正如美前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布莱尔所言,美国在亚洲的同盟关系基本上都是冷战的产物,美国同日、澳、韩、菲的同盟关系的发展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但这不应是美国同这一地区国家合作的唯一形式,不应该具有排他性;美国除了已有的同盟关系之外,还应发展地区性的合作方式作为补充,而中国无疑是这一地区合作方式的一部分。

对中国而言,南海军事互信机制实际上涉及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即中国的未来发展,与美国在全球的地位究竟将构成一种什么关系。有学者大胆提出“欧洲模式”作为中国未来战略发展的方向,亦即以超一流的经济水平而非超一流的军力,与美国展开良性互动。10多年前冷战刚结束时,华府内部一度曾将德、日作为21世纪的主要战略对手;但一段时间后,日本依然束缚于美国,而统一后的德国虽在欧盟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在政治上却紧紧置于欧洲统一的框架下,不谋求全球霸主地位,因此也在战略上不构成对美国的挑战。

当然,“欧洲模式”有其战后演变的历程,尤其有其意识形态背景;但就战略层面不挑战美国,而是与美国结为广义盟友这一点而言,“欧洲模式”似乎可以作为中国今后与美国互动的参照方向。中国发展崛起之路才刚刚展开,亟须营建一个宽松、持久、和平的国际环境。目前中国周边环境日益险恶,如何避免双方鹰派势力直接对撞,是中美军事互信机制建立过程中的首要挑战。这个现实需要中美双方都要加倍小心!

中美两国军事关系目前总体上应该继续保持改善和发展的积极势头。中方愿与美方一道,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牢牢把握两国两军关系的发展方向,加强对话,深化合作,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彼此的关系,推动两军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当然白宫在努力赢得中国之外的东亚各国的欢心上做了不少动作。希拉里·克林顿把“南中国海”称为“西菲律宾海”,将钓鱼岛说成是与“与日美安保条约相关”。尽管这个说法不会改变南海与钓鱼岛的主权现状,但却表明了美国的立场和用心。中国早年在南海没有更实际的控制行动,这才导致今天的被动局面。除非动用武力,南海纠纷完全无解。中国不应该把眼光局限于一隅,南海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在南海。好的战略不是直接对准目标,沿着一条直线或者能够变通的曲线走过去。

美国正在南海周边建立势力范围。这一举动如同19世纪初欧洲强国要在加勒比地区扩张势力。那时,美国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宣言,现在美国当局则相信“世界是美国人的世界”,既得的利益让美国不愿从任何一个地方退缩走开。

在亚太地区的竞争中,中国和美国各有优劣。中国基本上是大陆型国家,有地利,但与本地区多个国家有领土和领海纠纷;美国是美洲国家,在东亚没有冲突,行动能够超脱一些,需要考虑的目标较少。而与中美都有历史恩怨的越南则要借重美国。地理因素将起到重大作用,这是中国的优势,但更重要的是人心向背,中国在这方面没有更大的优势可言,而这是一个中国在越南军事与外交上特别值得警惕的问题。

当然,军事上我们不能回到冷战时代“美苏硬对抗”的模式。这一点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也说出了中国的军力发展特点。他认为:“中国和过去的苏联模式不同,在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向美国进行军事挑战的意图。我认为,中国为了在西太平洋成为支配性的地域性国家而在培养本国的军事能力。中国非常聪睿,比起以‘舰艇对舰艇’‘潜艇对潜艇’的方式来向美国挑战,中国正在向我们相对较弱的领域(军事)进行集中投资。例如,我们十分依赖卫星,而中国便在网络和拦截卫星领域培养战斗力。”这是符合未来特别是信息条件下战争特点的做法,空天领域是真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敏感神经。当然,聪明的中国人打航天这个美国军事穴位当然是最有效的战法!

第四,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时特别要警惕俄罗斯

中国周边的北边,是那只凶恶的“北极熊”。千百年以来,精神上他们向我们输出的是“独裁”与“极权”,政治上向我们输出的是侵略领土与占我边疆。可问题的核心不在这里,每当我们的某些国内势力“亲近”这块地方的时候,紧跟着中国人民便会被戴上某种枷锁,然后就是“上当”与“吃亏”。数一数这100百多年以来的历史,事实俱在。更重要的,我们要从根本上看到,在意识形态上俄罗斯与美国没有根本的冲突。

虽然出于战略平衡与外交需要,我们需要稳定北边,对付南边,但可以说这只是战略上的权宜之计,千万不能“自我感觉良好”而失去了对北部应有的警惕。

20多年以来,我们三军的主战武器装备多是从俄罗斯进口,或者加以吸收改进,或者技术模仿,当然成果是明显的,但俄罗斯人却从来没有“忘记我们仍然是对手”的历史与现实的战略目标。就在前几天,俄罗斯又有人公开叫板,称将继续阻止中国公司私自复制俄军事装备!

俄罗斯这5年对于我们的军工成绩表现出“羡慕、嫉妒、恨”的心态。未来十年俄方将继续阻止中国公司未经许可私自生产俄军事装备。未来中国与美国全面较力,俄罗斯是高兴的而且愿意了,这对中国当然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这需要随时做好防范。

在美国重新返回亚洲之机,俄罗斯当局今年9月趁第20次APEC会议在海参崴召开之机,显示了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雄心壮志。可以想见未来普京任期的12年内,亚太地区的大三角关系已经形成,俄罗斯部分专家设计的冷战时期中国“四两拨千斤”的成功模式已经让今天的俄罗斯作为今后恢复昔日大国梦想的历史参照。

第五,要淡化中国威胁论的市场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血的教训。但面临今天的复杂国际竞争局面,中国的国防现代化的同时,要防止美国、日本将中国威胁论在舆论上放大成大气候。如果中国老是让人盯着,说自己威胁了什么,这当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防愿意承受的舆论。但美国人愿意对中国这么做,嘴长在他身上,我们不能堵上人家的嘴,但可以让他们少说。让某些人帮助我们说好话,培养对手的对手,是中国未来对付美国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一些聪明的美国人就非常明智。前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韩国参加一个国际论坛时就美国对华政策表示说:“如果我们把中国当作敌人(enemy)看待的话,那么中国将成为我们真正的敌人。”他表示“现在我们和中国既是伙伴又是竞争者,中国是否成为敌人,取决于美中领导人能否自如地进行博弈(play cards)”。曾经是军界强人的国防部长是个明白人,是对台上的美国领导人的警告。当然,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让美国一些头脑不清醒的人也感觉眼红了。看着别人的发展就不高兴的这样一些美国人,当然还有背后的一伙日本人,这十几年前后不断地制造出了自相矛盾的两个论调。一个是“中国崩溃论”,一个是“中国威胁论”。既然要“崩溃”了,怎么还可能产生“威胁”呢?反过来说,你的力量大到足以“威胁”别人时,怎么就会迅速“崩溃”呢?

两个论调还偏偏出自同一个加工地点,真是让人感到十足的荒唐。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让这些人如此下作?人们经过这些年的反复识别,终于算是认识了庐山的真面目,对这两个论调出笼的时机与目的,都已经构画出了大体的面目。

在中国发展稳定时“中国威胁论”便会及时出笼。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步使中国的社会与经济走向了繁荣,综合国力上升,国民经济收入翻了两番,教育科技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了90年代,中国的稳定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美国的部分人便随此制造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什么中国的发展威胁地区安全,影响美国的利益等,不一而足。

很显然,“中国威胁论”意在恶化中国的国际环境,制约中国的发展,它不仅在影响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制定,而且这种论调还扩展到了中国的一些近邻。这些国家中的一些人也在以一种怀疑和恐惧的心态面对中国的发展,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对这些国家发展与中国正常的双边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是,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没有受到这些论调的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在历史的延伸线上继续进行着。进入新世纪后,面对中国的这种发展趋势,国际上又再次冒出“中国威胁论”,西方的一些媒体也纷纷为之寻找注解,颇有蔓延之势。

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非但没有给世界带来威胁,反而对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发展与稳定做出了贡献。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成功申办奥运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更大空间时,当中国的发展给世界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时,“风景这边独好”的神州大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来的都是客,大家都发财,对谁都有利。

但是,制造中国威胁论的一些人就是不愿意看到这一点。只要你发展,你就是对我的威胁,这难道是一种“世界红眼病”吗?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中国威胁论”受挫时“中国崩溃论”又出笼了。随着国际局势的演进和中国国力的进一步的增强,那些对中国蓄意诋毁的“中国威胁论”并未达到目的,中国的发展仍然在继续。于是,“中国崩溃论”又不失时机地粉墨登场了。

这种论调的主要表现就是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说中国的统计数字是在“造假账”。西方媒体对该问题的关注到了“普遍而热切”的程度,一些报纸、杂志、电视台一窝蜂地争相报道。事实上,质疑中国经济的繁荣、预言中国的崩溃在西方已近似于一种时髦。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个美籍华人律师章家敦所著《中国即将崩溃》一书,书中除了臆断中国金融体系走向灭亡等语言外,章氏还极其情绪化地想象出中国崩溃的其他具体可能性。如战争将在台湾海峡爆发,且打起来中国必败,进而出现内乱;再如农民和失业工人的骚乱,扩散各省,西藏、东突、台湾都会伺机独立,等等,不一而足。在《中国即将崩溃》一书中,这种类似预言小说式的主观臆想、荒诞假定,随处可见,但却没有一个重要结论是根据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原理加以推导和实证而得出的。

宣扬“中国崩溃论”的目的,与宣扬“中国威胁论”的目的如出一辙,即恶化中国的国际环境,延缓中国的发展,遏制中国的崛起。军力对比上,中国比不了美国。2010年中美两军军费相差约10倍,中国是780亿美元,而美国是7290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发展与进步不仅需要本国人民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的进步和繁荣不仅会造福于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而且也会造福于全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摒弃偏见,就能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就会不难看到中国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一面。 这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思维所做出的正常结论。我们不会侵略别国,但也绝不允许“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之类暴行在中国重演!

美国人怎么会对谁都不信任呢?人们常常说信任是一种力量,自信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强大力量的体现。但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美国怎么会这样不自信呢?一些美国人不但不相信别人,特别是不相信中国发展了也不会威胁他们的事实,而“9·11”事件后一系列的国内事件更使得美国人甚至连自己都不相信了。

可笑的是,美国人对美国自己的公司企业的信任已经崩溃。当前7成以上的美国人说他们不信任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近8成美国人认为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会为谋求私利采取“不当行动”,损害公司的利益。在过去的9个月里,认为大企业将威胁整个民族未来的美国人几乎增长一倍,达到38%。在理财问题上,69%的美国人说他们不那么依赖专业人士的建议了,而是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在商业领域以外,美国人对许多公共机构的信任度都在不断下降。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约有48%的人说,在与天主教神父打交道时,“你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一些专家们说,足够的信任可以使社会迸发出无限能量,让大家受益。比如“二战”结束后出现了令人愉悦的发展,那时整个民族能够通力合作。可惜的是,这些东西现在已经荡然无存!许多美国人连对政府的行为甚至也不信任了!

一位美国人说:“我不相信任何人,除了我母亲和我太太。”如果我们坐在飞机上对旁边的人都没有点基本的信任,或者怀疑飞机会变成一枚直指白宫的导弹,那么我们还能信任吗?美国人说,40多年来,人们彼此间的信任不断下降。其原因是面对面的接触减少。这难道是技术进步的原因吗?答案当然不应该是肯定的。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瓦解,变成了今天的一超独霸的局面。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的阴暗心理在美国的一些人当中开始发霉。历史上中美俄的关系因各方相对实力的变化而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而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则落在中国后面。从而形成了这样一个态势:中俄双方都没有能力全面与美对抗,都想利用美国的资金和技术发展自己,都又想与美对抗,但由于中国的实力排在了俄罗斯前面(中国的GDP为1.3万亿美元,而俄罗斯的GDP才5千多亿美元),根据霸权的逻辑理论,美国必然要先压制离自己实力最接近的国家,中国在美国的潜在对手排行榜中,排在了俄罗斯前面。

国际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力与势的关系,外交实质上也是一种谋略与谋势的作为。而如何给对方定位,事实上就决定了外交谋略的基本取向。中美两国究竟如何给对方定位,事实上也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基本内涵与走向。美国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对手,决定了其将继续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并不时制造一些麻烦,以其迟滞中国发展的速度。俄罗斯近期内,不会将中国视为对手,但不能排除其为讨好美国而出卖中国,以从美国那里得到更大好处的可能。中国在对美与对俄关系上,应更倾向于力争拉拢俄罗斯,即联俄,因为俄至少没视中国为主要对手,而且可以在军事等领域给中国以或多或少的援助,相反美国只会在军事上援助台湾;对美国,中国应视其为既是合作对象,又是对手,其中合作主要是在经济、科技等领域,而对手主要是在军事领域,简单地说,就是在经济、科技上要力争与美国搞合作,以利用其资金、技术发展自己,在军事上要着眼于与美国对抗,发展所需的武器装备,做好必要的对抗准备。

那么究竟是谁威胁了谁呢?融入世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流,但如果一个霸权的国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你要发展就需要反对霸权。中国热爱和平,中国自己不称霸,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不保护已融入世界的国家利益及其事实上已融入世界的自主发展权。

搞霸权是什么呢?就是排斥别国的自主发展权,是对发展权的国际垄断。中国公开声明“不争霸、不称霸”,这是中国对于美国奉行的国际价值观的根本否定。美国开始也是反霸权的资本外围国家。它反英国,开始是正义的,但自从它入侵菲律宾和占领古巴之后,它与西方列强的矛盾就成了非正义的世界霸权之争了。美国进入远东后,在与其他列强关系上,开始它还是低姿态。比如它刚到中国,只提出通商自由的要求;但随着它贸易的发展和海上力量的加强,特别是到“二战”之后,随着英国退出世界霸权地位及苏联解体,美国就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霸主。这时它开始排斥其他国家,特别是南方国家的发展权。作为中国,当然要从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中汲取营养,以“王道”战胜美国的“霸道”,施行“比美国更有质量的世界和谐的‘仁政’”,这是文化比较的力量。在竞争上分胜负,经济较量需要几十年,军事较量需要几十天,而文化较量则需要以千年为单位。上下五千年的传统中国文化,有着天然的历史优势。

但是,我感觉未来的中美关系是个复杂的“技术活”,是智力与实力的反复较量,其实这已经很少涉及意识形态的东西了,但文化、价值上的号召力却极其重要,这两者都是中国非常欠缺的,因此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建设,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文化胜得更持久!中国2000多年来一直沿用秦朝政制。清朝因为拒绝、拖延变革而灭亡,导致100多年来的绵延不断的苦难。是不是只有在新的制度框架和战略框架内,中国才能成功地应对现在面对的内外两个严峻挑战?智慧的领导人可能已经非常明白这一点,不然历史可能重新再次让我们一蹶不振。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危机,中国的大变革不仅可行,而且必须立刻进行,这是有识之士已经看到的。

全球都在关注一个国家的崛起,中国并不是首例,但是作为中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的崛起,与其他国家确实不同——人类第一次面对拥有这么多人口的国家的崛起。美国经济崛起时只有3000万到4000万人,日本也只有1亿人,而中国有13亿人。美国如何认识又如何与一个新兴大国打交道,是美国领导人没有心理准备的课题,中国面临的心理准备也同样不足,这就是人类历史进程给未来中美关系赋予的特殊内涵。

[周天勇]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