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燃气轮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4.5 压气机的喘振特性

借助于CFD技术,现在已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压气机的运行特性,甚至于计算得出的压气机喘振边界也与实测的边界线高度一致,如图3-16所示,尽管预测的具体喘振点与试验结果还存在一定偏差。一旦压气机进入喘振工况,CFD技术的预测就不再可靠,其根本原因在于喘振现象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深度变工况。因此,通过试验获得喘振特性可能是唯一的手段。

图3-17是G50压气机后半段试验件在90%转速条件下的实测喘振过程。图3-17显示,随着背压阀的逐渐关闭,压气机从压比较低的工况点A沿正常的运行特性线逐步升压比至喘振临界点B。随着背压阀的进一步关闭,压气机突然进入喘振工况,压比和流量都迅速下降,并呈现出周期性振荡的特点。当压气机运行工况降至点C时,流量和压比开始回升至工况点D,然后又下降至工况点E,随着流量和压比的再次恢复,压气机运行至工况点F,随后又再次下降至工况点G,如此往复振荡。

喘振发生后,控制系统检测到了喘振信号,并启动了退喘程序。防喘阀在压气机运行至工况点G后的某一时刻被打开,随后工况恢复至H点,回到正常状态。可见压气机的退喘具有明显的迟滞效应,退喘过程不能沿着原来的喘振发生路径恢复到临界工况点B,而是恢复到正常运行特性线上的某一工况点H,具体位置与防喘阀的特性有关。

图3-17 G50压气机后半段试验件在90%转速条件下的实测喘振过程

事实上,从点B到点C,再到点D,直至点H的整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并不是图3-17中展示的那般干净利落。图中的喘振过程是基于20Hz采样数据得到的,实际数据量非常庞大,为了便于展示,大量中间过程的数据点都取消了,仅保留了几个关键工况点。图3-17还展示了喘振期间压气机转速的振荡变化过程,变化幅度大约为2%,表明喘振过程中转速也受到了影响,但其变化幅度远不及流量和压比变化那么剧烈。由此可见,由于喘振的极端非稳定性,事实上喘振过程十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