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画饼
“焦老师这段时间辛苦了,咱们厂能这么快生产出质量远胜于前的产品,焦老师功不可没啊!”李耒感谢道。
“这段时间是要累一些,不过我也有很多收获,我以前在学校学的都是理论,这回第一次实践操作,才发现理论终究是理论,想要落地还得花好多功夫!”焦高亮说着说着脸上就浮现出笑意。
“昨天汤教授打电话到厂里,告诉我了一个好消息,我前段时间根据厂里那几台新设备写的论文,已经通过了《磷肥和复肥》杂志的初审,只要稍事修改就能正式发表了!汤教授说了,只要论文一刊登,我的毕业设计就算过了!”
“那可真要恭喜了,有了论文,焦老师你留校后评职称就方便多了;不过《磷肥和复肥》?有这本期刊么?”李耒故意问道。
其实这本杂志他挺熟的,是国内肥料领域的权威期刊,只是按照时间计算,李耒还在中原农学院就读的时候,该期刊还没诞生呢。
“是汤教授和其它几位老教授联合了中原大学和磷肥工业协会筹办的,现在手续已经跑完了,准备下学期开学后就发第一期,现在正在征集文章,我也算是赶巧了!这几种设备在国内还不多见,相关论文就更没有!也算是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吧。”焦高亮矜持地说道。
如今国内学界迫切地渴望国外的一切信息,那家单位要是有钱引进新设备,光是把说明书翻译一遍就能发论文,试用后写写感想又是一篇论文,要是中间出现啥问题然后解决了,还能来一篇!
焦高亮这样认真研究后,再投入实践进行总结,写出来的论文绝对是高质量,发表根本不是问题。
“至于评职称,确实有论文的要求,不过我看重的不是这个!”焦高亮如今也想跟人分享自己的喜悦,有些话不方便和同学、同事说,讲给李耒听反倒挺合适的,所以他就多说了一些。
“我们学校今年有几个公费出国读博士的名额,学校提了要求,不光要学习成绩好,还得在学术方面有一定建树,这篇论文一发,我的分数就能上涨不少,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就能去美国读博士了!”
“你要是读个美国的博士学位回来,那可就厉害了,说不定中原大学都容不下你这尊大佛了!中国农大、西北农林还不抢着要?”李耒就更纳闷了。
就如今国内的环境,焦高亮要是读了博士回来,肯定会委以重任,就跟不可能寂寂无名了,这到底怎么回事?难不成他留学没回来?
“嗨,看我这脑子,既然去了美国读书,那就该想办法留下,中国农大、西北农林在国内算是好的,可跟康奈尔、加利福尼亚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比起来就差远了!”李耒试探着问道。
日后的全球农业大学排名,中国农大能挤进前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威斯康星大学排名更加靠前。
荷兰的瓦格宁根大学长期位居全球第一,除此之外还有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巴黎高科农业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英国的雷丁大学。
“美国肯定好嘛,不过公费留学按照规定都是要回来的,而且我父母苦了一辈子,我现在念书念出来了,总得把他们接到城里过几天好日子吧?”
听他话里的意思,好像并没有留在美国的打算,不过这也说不清楚,毕竟去之前是一回事,到了美国又是另外一回事。
只要愿意回来,那就还有希望,就算到时候学校不肯放人,也可以搞合作么,于是李耒就开始画饼了,“哎,国内的磷肥产业和国外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引进的设备在国内算是先进的,可国外已经早就淘汰了。”
学过生物的都知道,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三元素,而磷在农业肥料中的应用,则要追溯到1840年。
那一年,李比希出版了《有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作用》一书,书中科学地论证了土壤的肥力问题,他的研究表明,除碳、氢、氧、氮之外,植物还需要硫、钾、磷、钙、铁、锰、硅等许多元素。
植物吸收所有上述各种元素的源泉就是土壤,为了不造成土壤逐步贫瘠,从而较终导致作物的产量下降,因而就需施用人造肥料。
李比希还根据他的研究指出:不只是钾肥,还有磷肥,都对提高土壤的肥力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842年劳韦斯建立起个有骨粉和硫酸生产的过磷酸钙工厂,这是化学肥料工业的开端。
1843年,英国和法国先后用古代遗留下来的含有磷酸三钙的粪化石代替骨粉生产过磷酸钙肥料。
1856年李比希提出,用硫酸处理其主要万分为磷酸三钙的天然磷矿,使矿中的磷酸三钙转化为水溶性的磷酸一钙。
1884年,德国人荷耶尔曼考察了托马斯炼钢法所弃掉的炉渣,发现其中含有易为农作物吸收的磷成分,1889年全欧洲托马斯磷肥总产量就达到70万吨。
随着磷肥生产的发展,各种高浓度磷肥,如富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磷酸二钙等,也相继研究成功。
中国的磷肥产业发展和国外差了一百年,直到五十年代,才于一五期间修建了四家小型过磷酸钙厂。
1982年才建成了第一家湿法重过磷酸钙生产线,至于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聚磷酸铵等复合肥的生产技术,同样落后国外甚远。
一聊起这个话题,焦高亮就显得异常激动,他也读过一切国外期刊,知道这方面的差距。
“我现在就想早点出去,把外国人的本事都学回来,然后让咱们的化肥厂生产出更好的化肥!”
“搞研究都是要花钱的,以咱们国家现在的情况,就算你回来估计也弄不到多少经费吧?不过国家不拨款不要紧,我现在已经想好了,以后化肥厂每年拿百分之十的收入来搞研究!”
“你要是愿意来,我每年给你二十万的经费!”李耒又开始画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