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现 当代作家小传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从小聪明好学,兴趣广泛。1898年春,17岁的鲁迅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几个月后,转到江南陆师学堂的路矿学堂。1902年,鲁迅毕业于路矿学堂,因成绩优异获得公费留学日本的机会。到日本后,鲁迅首先选择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但在一次观看“幻灯片”后,鲁迅感到中国人的病不在身体上,而在精神上,他果断作出弃医从文的决定,离开仙台,前往东京。1909年,鲁迅从日本回国,先后应邀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执教,还曾应蔡元培之请在教育部任职。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狂人”之口,将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自此,鲁迅一发不可收,以揭露封建社会黑暗、封建礼教“吃人”为主题的作品接连问世,《孔乙己》《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等相继发表。1920年后,鲁迅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学校和世界语学校等高等学府讲课。1923年,鲁迅出版了小说集《呐喊》。3年后,鲁迅又出版了《彷徨》。除了小说外,鲁迅还写了大量散文、散文诗以及杂文,如《朝花夕拾》《野草》等。此外还撰写了极具见地和史料价值的《中国小说史略》。1927年10月,鲁迅与郁达夫共同主编了《语丝》《奔流》和《朝花》等文艺刊物。1930年初,鲁迅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发表了著名的讲话《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事实上的盟主。1931年1月,柔石、殷夫等5位“左联”烈士被害。鲁迅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现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针锋相对而又巧妙地同反动当局对革命文化的疯狂“围剿”进行不屈的斗争。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灵柩停在上海万国殡仪馆,上万人自发地为鲁迅先生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葬礼。民众代表在他的遗体上覆盖着“民族魂”的大旗。
鲁迅是一位为了中华民族的新生而奋斗终生的文化巨人。他不但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更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不屈的革命家。
夏丏尊
夏丏尊(1886—1946),原名铸,字勉旃,号闷庵,浙江上虞人,中国作家、出版家。
夏丏尊1905年赴日本留学,1907年回国后开始其教书和编辑生涯。他先后出版了大量中外名著。他的译著大都辑为《夏丏尊文集》。其代表作是《平屋杂文》。
刘半农
刘半农(1891—1934),名复,江苏江阴人,中国诗人、语言学家。
刘半农先后在英国和法国留学,之后回国于1917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民歌集《瓦釜集》。其代表作有《教我如何不想他》,他对中国现代诗歌产生过极大影响。
胡适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
胡适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北大教授,五四初期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影响极大。他的代表作有《胡适文存》。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早年曾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回国后组织“创造社”,开展革命文艺运动,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建国后历任文联主席、中科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的作品不胜枚举,主要诗集有《女神》《星空》,主要剧作有《屈原》《虎符》等。
丁西林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现代著名剧作家、物理学家。
丁西林191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理科,其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业余从事剧本创作。他的主要作品有《一只马蜂》《压迫》等。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曾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和开明书店编辑,并从事创作。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周瘦鹃
周瘦鹃(1894—1968),原名祖福,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
周瘦鹃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20世纪30年代蜚声文坛。他的代表作是《亡国奴家里的燕子》。
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名玉堂,福建龙溪(今漳州)人,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等。
冯友兰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
冯友兰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中国哲学史》,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等,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了“新理学”体系。
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名章垿,字志摩,浙江海宁人,新月派诗人。其代表作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作家、诗人。
郁达夫曾与郭沫若等组织了“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杂志。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其代表作有小说集《沉沦》和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
茅盾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积极开展革命文艺运动,在鲁迅及其作品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建国后曾任文化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他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宗白华
宗白华(1897—1986),江苏常熟人,美学家、诗人。
宗白华于1916年入同济大学预科同济医工学堂学习。早年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20年赴德留学,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他曾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其代表作有《美学散步》《美学与意境》等。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别名孟实,安徽桐城人,美学家。
他青年时期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毕业后曾与叶圣陶、夏丏尊等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从1925年起先后在英国和法国多所大学留学。1933年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解放后任北大教授,从事美学研究工作,在美学理论上提出了独到见解。其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悲剧心理学》等。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
朱自清曾留学英国,是“文学研究会”成员,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从事创作与学术研究。他的著作共26种,约200万字。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丰子恺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丰子恺早年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创作漫画,常做古诗词新画。他的作品造型简括,画风朴实。他的文学译著也很丰富,代表作有《缘缘堂随笔》等。
瞿秋白
瞿秋白(1899—1935),又名霜,江苏常州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者之一。
瞿秋白毕生从事革命斗争,曾与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他的主要文学作品有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诗人、学者。曾留学美国,归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英勇投入到反对内战的民主运动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的代表作有《红烛》《死水》《最后一次讲演》等。
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作家。
老舍在五四时期开始白话创作。曾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回国后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解放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全国文联副主席等。1950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王力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王力26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后留学法国,其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30年代初回国,从此开始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多所大学,担任过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他的主要成绩在于语言学方面,其代表作有《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
夏衍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夏衍曾留学日本,回国后,积极投身革命文艺运动,创作了许多剧本。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他的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
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女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冰心在五四时期开始创作,曾参加“文学研究会”,创作轰动一时的“问题小说”,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鲁彦
鲁彦(1901—1944),原名王衡,又名王返我,字忘我,浙江镇海(今属宁波)人,现代作家。
鲁彦是“文学研究会”成员,长期从事编辑和文教工作。抗战爆发后,为抗战文艺运动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作品多描写农民生活,被称为“乡土文学作家”。他的代表作是《愤怒的乡村》。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沈从文在20世纪30年代有“多产作家”的赞誉。他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解放后又为祖国古文物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代表作是《边城》。
巴金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国当代作家。
巴金曾旅居巴黎,并在那时开始文学创作。回国后与鲁迅交往密切,先后创作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三部。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2005年逝世。
丁玲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现代女作家。
丁玲曾任左联党团书记。其作品显示了当时革命文学的实绩。后进入解放区,写出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名作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她的代表作还有《莎菲女士的日记》。
施蛰存
施蛰存(1905—2003),浙江杭州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古典文学家。
施蛰存1912年随父母迁居松江。1932年任《现代》文学月刊主编。曾任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教授。1952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他是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以心理描写见长。其代表作有小说集《上元灯》《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等。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
戴望舒在二十几岁时开始学写新诗。早期作品大都抒发个人情怀,有唯美主义倾向,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是“现代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前期作品大都收入《望舒诗稿》,后期作品收入《灾难的岁月》。《雨巷》是他的诗歌代表作。
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
臧克家在20世纪30年代初,在闻一多先生鼓励下,开始发表新诗。因他从小生活在农村,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农民诗人”、“泥土诗人”之称。他的代表作有《有的人》《老马》。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现代作家。
赵树理早年即从事通俗文学的创作。40年代先后发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作品,影响很大。他是“山药蛋派”文学的领军人物,其他代表作还有《三里湾》《锻炼锻炼》等。
吴伯箫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吴伯箫在学生时代即开始散文创作。其作品感情真挚,朴实自然,代表作有《记一辆纺车》《猎户》等。
李健吾
李健吾(1906—1982),曾用笔名刘西渭,山西运城人,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
李健吾在学生时代即写作小说、散文和新诗。曾留学法国,研究福楼拜作品。回国后致力于教学、写作和翻译工作。其代表作有《雨中登泰山》。
周立波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作家。
周立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解放后还创作了长篇小说《铁水奔流》《山乡巨变》等。
吴组缃
吴组缃(1908—1994),原名祖襄,安徽泾县人,作家、著名学者。
吴组缃在学生期间即开始小说创作。从1935年起任冯玉祥的国文教师和秘书,长达12年。解放后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是全国《红楼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其代表作是《鸭嘴崂》。
吴晗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著名历史学家。
吴晗是著名的民主战士。解放后曾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致力于历史研究几十年,著作颇多,是著名的明史研究专家。他的代表作是《朱元璋传》《历史的镜子》。
柯灵
柯灵(1909—2000),原名高隆任,字季琳,浙江绍兴人,电影剧作家、散文家。
柯灵以叙事诗《织布的妇人》步入文坛,自1926年起,其在文学创作上一发不可收拾。1949年回上海后历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他的代表作有《长相思》《香雪海》等。
张中行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乡(今属天津市)人,作家、语文教育家。
张中行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教于中学、大学,并办过佛学刊物。他的代表作有《顺生论》《禅外说禅》《佛教与中国文学》等。
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剧作家。
曹禺在学生时期就经常参加戏剧演出,大学毕业前写出话剧《雷雨》,轰动剧坛。此后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本。曹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戏剧家之一。
艾青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
艾青曾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回国后,他一直从事爱国运动,其间被捕入狱,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该诗使他名震诗坛。40年代在延安先后出版9部诗集和许多优秀的小说。他的诗集还有《向太阳》《归来的歌》等,重要论文有《中国新诗六十年》等。
钱锺书
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作家、著名学者。
钱锺书博学多才,学贯中西,曾任西南联大、暨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他的代表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谈艺录》。另有《宋诗选注》《管锥编》《七缀集》等。
姚雪垠
姚雪垠(1910—1999)原名姚冠三,河南邓县(今邓州)人,作家。
姚雪垠在20世纪30年代即开始发表小说,解放后从事专业创作。他的代表作是《李自成》5卷。
萧乾
萧乾(1910—1999),原名萧秉乾,北京人,作家、翻译家。
萧乾在二战期间,曾作为《大公报》记者在欧洲战场采访,写出许多优秀特写。1945年赴美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写出了优秀的特写《美国之行》。其代表作还有《梦之谷》、报告文学集《人生采访》和翻译作品《好兵帅克》《培尔·金特》《尤利西斯》等。
季羡林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
季羡林对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他的著作颇丰,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印度简史》等,译有《罗摩衍那》《沙恭达罗》《五卷书》等。
杨绛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女作家、翻译家。
杨绛于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锺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杨绛的代表作有《干校六记》《洗澡》等。她的《洗澡》以客观超脱的白描手法,记录了一群知识分子在1953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期间的生活遭遇,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不同心态和表现,出版后在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杨朔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瑨,山东蓬莱人,散文作家。
杨朔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参加革命后就开始创作小说、散文。抗美援朝时,随军入朝,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他的散文构思新颖,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作有《荔枝蜜》。
唐弢
唐弢(1913—1992),原名唐端毅,浙江镇海(今宁波市镇海区)人,作家、文学评论家。
唐弢是在鲁迅的影响下写作散文和杂文的。鲁迅去世后,他参加了《鲁迅全集》的编校工作。他的散文代表作是《向鲁迅学习》《落帆集》等。
孙犁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作家。
孙犁曾当过职员和小学教师。20世纪40年代到延安鲁艺,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优秀短篇小说。解放后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还有一些散文集、论文集。他曾是“荷花淀”文学派的领军人物。
杨沫
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湖南湘阴人,女作家。
杨沫的代表作是《青春之歌》,该书是一部反映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精神面貌和思想历程的优秀作品。
徐迟
徐迟(1914—1996),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诗人、散文家、评论家。
徐迟在解放以前就开始了诗歌、小说的创作。解放以后作品很多,代表作有诗集《共和国的歌》,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和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等。
叶君健
叶君健(1914—1999),湖北红安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叶君健能用汉语、英语、世界语三种文字讲行创作,著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多种文体,代表作有《叶君健童话故事集》,中篇小说《开垦者的命运》《在草原上》,长篇小说“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等。
周而复
周而复(1914—2004),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小说家。
周而复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延安从事革命文艺工作,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
严文井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作家、儿童文学家。
严文井在20世纪30年代到延安从事革命文艺工作。解放后曾在《人民文学》做主编。他的作品以寓言和童话成就最大,其代表作是《浓烟和烟囱》。
柳青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作家。
柳青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长篇小说,他的小说有1947年所著的反映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种谷记》,有反映解放战争的《铜墙铁壁》和反映农村社会变革的长篇小说《创业史》等。
田间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人,诗人。
田间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诗歌创作,抗战时期写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诗歌,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他的代表作有《中国牧歌》《赶车传》等。
刘白羽
刘白羽(1916—2005),北京人,作家。
刘白羽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40年代当过随军记者,抗美援朝期间曾两赴朝鲜,此后主要从事文化领导工作。他的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代表作是《万炮震金门》《红玛瑙集》《长江三日》等。
袁珂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生于新繁县,著名神话学家。
袁珂长期从事古代神话的研究,代表作是《中国古代神话》。该书是我国第一部汉族古代神话专著,作者根据古文献资料,将片段的古神话叙述成一个故事系统。
碧野
碧野(1916—2008),原名黄潮洋,广东大埔人,作家、散文家。
碧野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及散文集。代表作是《月亮湖》《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等。
琦君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女作家。
琦君长于散文及儿童文学创作,自出版第一部散文小说合集《琴心》以来,至今已出版散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她的代表作是《橘子红了》。
穆旦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生于天津,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
穆旦在中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他的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旗》等,主要译作有《欧根·奥涅金》《唐璜》等。
郭小川
郭小川(1919—1976),原名郭恩大,河北丰宁人,诗人。
郭小川在抗战时期创作了许多鼓舞斗志的诗篇。解放后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坚持诗歌创作。他的代表作是《青纱帐—甘蔗林》。
秦牧
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作家。
秦牧的文学创作涉及面广,小说、诗歌、散文、杂文以及文艺评论、科学小品等,全有涉猎。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散文方面。他的代表作是《艺海拾贝》《长街灯语》等。
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汪曾祺在20岁时开始发表作品。解放后曾在北京市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担任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等文艺刊物的编辑。他的主要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魏巍
魏巍(1920—2008),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作家。
魏巍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长期从事部队宣传工作和文学创作。他写有多部小说集、诗集、杂文集,代表作是《东方》,该书于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杜鹏程
杜鹏程(1921—1991),原名红喜,陕西韩城人,作家。
杜鹏程曾是随军记者,解放后从事专业创作。他的代表作是《保卫延安》,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
何为
何为(1922—2011),原名何敬业,浙江定海人,作家。
何为在中学时期就发表了小说《路》。自抗战至解放前夕,发表了许多小说和散文。解放后曾任电影厂编辑,后转为专业作家。他的代表作还有《第二次考试》等。
峻青
峻青(1922—2019),原名孙儒杰,山东海阳人,作家。
峻青曾是随军记者,解放后从事专业创作。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海啸》《决战》,短篇小说《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等。
贺敬之
贺敬之(1924—),山东峄县人,诗人。
贺敬之在抗战时期开始诗歌和散文创作。他曾在延安鲁艺学习,和丁毅等集体创作了大型歌剧《白毛女》。他的代表作还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
金庸
金庸(1924—2018),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香港武侠小说家。
金庸曾任《大公报》编辑,1948年移居香港。20世纪50年代开始创作新派武侠小说,代表作主要有《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等。
茹志鹃
茹志鹃(1925—1998),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女作家。
茹志鹃以创作短篇小说而出名,其代表作是《静静的产院》《百合花》等。
李瑛
李瑛(1926—2019),河北丰润人,诗人。
李瑛1945年到1949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作品。后陆续出版了二十多本诗集。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静静的哨所》《战场上的节日》《早晨》等。
高晓声
高晓声(1928—1999),江苏武进人,作家。
高晓声的著名作品有小说《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等。他的小说多取材于苏南农村生活,揭示社会、经济变革对普通农民命运的影响,剖析农民身上的劣根性。
余光中
余光中(1928—2017),祖籍福建永春,出生于南京,诗人。
余光中于1947年考入金陵大学外语系。1948年转入厦门大学外语系。1949年考入台湾大学外语系。从1956年开始,先后在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职。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他是台湾诗人中作品最丰富的一位。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天狼星》和散文集《左手的缪思》《望乡的牧神》《听听那冷雨》等。
陆文夫
陆文夫(1928—2005),江苏泰兴人,作家。
陆文夫的著名作品有短篇小说《献身》《小贩世家》和《围墙》等。
宗璞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女作家。
宗璞的成名作是短篇小说《红豆》,代表作是中篇小说《三生石》。
王愿坚
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相州镇人,作家。
王愿坚以善于描写革命历史题材著称。他的代表作有《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他的《足迹》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外,他还曾将李心田的中篇小说《闪闪的红星》改编成电影,影响了几代人。
李国文
李国文(1930—),原籍江苏盐城,出生于上海,作家。
李国文于1957年发表反对官僚主义的短篇小说《改选》,引起一定反响。但不久他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他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重新开始创作。1980年,他的小说《月蚀》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他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84年,他的小说《危楼纪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李泽厚
李泽厚(1930—),湖南长沙人,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李泽厚于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不久即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一家。他的主要著作有《美的历程》《美学四讲》《论语今读》等。
流沙河
流沙河(1931—2019),原名余勋坦,四川人。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农村夜曲》《故园别》《游踪》《流沙河诗集》等。
邵燕祥
邵燕祥(1933—2020),原籍浙江,生于北京,诗人。
邵燕祥曾用燕翔、雁翔等笔名,其诗集《到远方去》《迟开的花》均获过奖。
王蒙
王蒙(1934—2020),原籍河北南皮,生于北京,作家、学者。
王蒙在20世纪80年代曾任文化部部长。他的著名作品有小说《青春万岁》《蝴蝶》《相见时难》《高原的风》《来劲》《悠悠寸草心》等。
刘绍棠
刘绍棠(1936—1997),河北通县(今北京通州)人,作家。
刘绍棠的小说语言清新淳朴,乡土气息浓郁。他的成名作是短篇小说《青枝绿叶》《蒲柳人家》《蛾眉》等。
张贤亮
张贤亮(1936—2014),江苏盱眙人,作家。他的著名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灵与肉》《肖尔布拉克》《龙种》《绿化树》《河的子孙》及长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张洁
张洁(1937—),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女作家。
张洁的短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分别获1978、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她的中篇小说《祖母绿》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她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发表,震撼当代文坛,引起激烈的争议。其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于1985年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琼瑶
琼瑶(1938—),原名陈喆,祖籍湖南衡阳,生于四川成都,台湾女作家。
琼瑶9岁就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处女作。移居台北后出版小说《窗外》,从此登上文坛。以写言情小说著称,先后出版了《在水一方》《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心有千千结》等40多部中长篇小说,其中不少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
蒋子龙
蒋子龙(1941—),河北沧县人,作家。
蒋子龙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在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中获奖,其他代表作还有《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阴错阳差》等。
刘再复
刘再复(1941—),出生于福建。
刘再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他的文学理论著作《性格组合论》是1996年十大畅销书之一,曾获“金钥匙”奖。他的代表作还有《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文学的反思》《放逐精神》等。
刘心武
刘心武(1942—),生于成都,作家。
刘心武的著名作品有短篇小说《班主任》《白桦林的低语》《我爱每一片绿叶》,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等。他的长篇小说《钟鼓楼》于1985年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冯骥才
冯骥才(1942—),祖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作家。他的著名作品有《神鞭》《雕花烟斗》等,其中《神鞭》被改编成同名电影,颇受好评。
三毛
三毛(1943—1991),原名陈懋平,祖籍浙江,生于重庆,后随父母到台湾,台湾女作家。她的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等。
席慕蓉
席慕蓉(1943—),原名穆伦·席连勃,祖籍内蒙古,生于重庆,台湾女诗人。
席慕蓉在幼年时随家人迁往台湾,她的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写给幸福》《有一首歌》等。
余秋雨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作家、学者。
余秋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学术精英”等荣誉称号。他的主要作品集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借我一生》《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
张承志
张承志(1948—),原籍山东济南,出生于北京,作家。
张承志于1967年高中毕业后赴内蒙古插队4年。197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78年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蒙古族及北方诸民族的历史。1981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从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黑骏马》《北方的河》分别获第二、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他的其他代表作还有小说《老桥》《北方的河》《黄泥小屋》《金牧场》等。
食指
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诗人。
食指幼年时经常跟随在图书馆工作的母亲身边,在中国古典诗词方面得到熏陶。他自幼爱好文学,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他的作品有《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他的诗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2001年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路遥
路遥(1949—1992),陕西清涧人,作家。
路遥于1976年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他的中篇小说《人生》出版以来广受好评。之后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梁晓声
梁晓声(1949—),原籍山东荣城,生于哈尔滨市,作家。
梁晓声的小说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等。
阿城
阿城(1949—),原名钟阿城,生于北京。
阿城于1979年曾协助父亲撰写《电影美学》。1984年创作的《棋王》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和短篇小说《会餐》《树桩》等。
史铁生
史铁生(1951—2010),北京市人,作家。
史铁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返回北京,潜心于文学创作。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合欢树》《命若琴弦》等。
舒婷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人,女诗人。
舒婷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她的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她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曾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
贾平凹
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作家。
贾平凹的短篇小说《满月儿》和中篇小说《腊月·正月》获全国优秀小说奖。长篇小说《废都》发表以后,毁誉参半,也使他获得了一定影响。
毕淑敏
毕淑敏(1952—),祖籍山东文登,生于新疆伊宁,女作家。
毕淑敏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1980年转业回到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她的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集《昆仑殇》《女人之约》《预约死亡》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韩少功
韩少功(1953—),湖南长沙人,作家。
韩少功于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在文坛崭露头角。《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代表作还有中短篇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诱惑》,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等,译著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
曹文轩
曹文轩(1954—),江苏盐城人,作家。
曹文轩于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学术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短篇小说集《哑牛》《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云雾中的古堡》《红葫芦》《蔷薇谷》等。短篇儿童小说《再见了,我的星星》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儿童文学奖。《山羊不吃天堂草》先后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
汪国真
汪国真(1956—2015),是20世纪80年代国内文学界出现的著名人物,祖籍厦门,生于北京。汪国真在校期间就十分喜爱诗歌,并开始发表作品。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练,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从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汪国真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1990年,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出版。“汪国真热”出现于这本诗集出版之后,此书连续5次印刷,印数达15万册。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诗集。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往往通过一个平凡的生活点阐释出人生的哲理;语句简练流畅,浅显易懂,韵律和谐,节奏鲜明,因而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铁凝
铁凝(1957—),祖籍河北赵县,出生于北京,女作家。
铁凝于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其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又发表中篇小说《麦秸垛》《棉花垛》和长篇小说《玫瑰门》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韩东
韩东(1961—),江苏南京人,诗人、作家。
韩东在校期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起主编民刊《他们》,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运动”代表诗人之一。90年代开始中短篇小说写作,1998年在文坛上发起主题为“断裂”的行动,旨在向现有文学体制挑战。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我的柏拉图》等。
海子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诗人。
海子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海子是当代学院派新诗人的代表。他沉浸于心灵孤独之旅的理想主义,执着地在贫困、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的代表作主要有长诗《土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