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英国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8章 英国大学的性价比

所谓留学的“性价比”,其实就是妥协。一方面,对留学没有充分认知的前提下,心理上、行动上都在“冲高”,都在走世界“名校”的独木桥。另一方面,中国人又是现实的,财力、能力、定力、耐力、自信力不够的情况下,“冲高回落”的概率很高,也就“认”了。

英国文化教育处(British Council)曾做过一项有关留学成本的统计,结论是,英国的留学成本在全球排在第四位,低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这其中,英国硕士一年期的学制是重要因素。

钱省了,质量又怎么样呢?

我留学后回到国内发现,英国一年制硕士背景的毕业生,在一些企事业单位面试时,人力资源部会提出同样的问题:“你一年就学完硕士了?”那种质疑、不屑和轻蔑的语气,仿佛立刻就把我们这些英国海归推进了审讯室。

虽然是一年,但相当于把通常的两年期硕士浓缩为一年。

英国从9月开学到圣诞节前为第一学期,主课相对少;从来年的1月上旬到复活节(在4月份)是第二学期,课程密度大,主课多,考试压力大;从4月到9月是第三学期,除了剩余课程外,毕业论文将在这个阶段完成,除了圣诞和复活节外,基本上没有空闲的时间。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英国硕士阶段是没有实习部分的,实习一般是学生课余的个人选择,没有专门学时,也不计入总成绩。

这样看,如果再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硕士阶段的暑假、寒假时间去掉,有效学习时间比一年也长不了太多。单从学时上看,不能说英国硕士含金量低。

除了学时方面,英国硕士的课业压力更大,毕业难度也不小。毕业论文通不过没有学位,作业或考试出现不及格,一般只有一次补考的机会,如果再不过,就没有学位了。

英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在国际上的美誉度很高,根据QS 2015年全球高校排名,前100位中英国高校就占了19所,而整个英国也不过130所大学。从教育质量上看,英国硕士也不低。

英国一年制硕士受到质疑,首先是英国大学的品牌宣传不够造成的。在中国市场上,有些国家大学的宣传力度更大,知名度更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而很多在英国耳熟能详的名校,在中国却是默默无闻,影响力仅仅局限在很小范围内。

当然,英国的学时短,学生适应新环境的回旋余地较小,对时间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可能会疲于应对各种课业压力,留学的收获会打折扣。这一点需要特别考虑,因为以中国人的英语程度,跟上英国当地的节奏至少要2个月的时间,而此时第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

所谓留学的“性价比”,其实就是妥协。

一方面,对留学没有充分认知的前提下,心理上、行动上都在“冲高”,都在走世界“名校”的独木桥。另一方面,中国人又是现实的,财力、能力、定力、耐力、自信力不够的情况下,“冲高回落”的概率很高,也就“认”了。

中国人去欧美留学,其实还是国内精英教育的延续,很像中国股民“追涨”的心态,几乎每一步设计都是功利的、投机的。而这种所谓“妥协”,其实才是活生生的存在感。

我当初放弃美国大学的申请,主要是畏惧不到10%的签证率。而选择英国,则更多是省钱的考量。

其实,这种心态在当下也很普遍,即使是富二代的子女,在年轻气盛的年龄段,也总希望自己做主、自己养活自己,留学的支出也希望由自己承担,至少是一半以上的比例。

不过这种心态可能造成另一个后果:经济因素阻碍选择适合自己的、更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

2006年,在北京房价冲向“无厘头”的前夜,我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不到90平米,其实有一个120平米的户型更喜欢,当时首付也勉强够,而那时的想法还是量入为出,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太“抠”了。

如果性价比意味着凑凑合合,对留学非常不利,还不如再等等,等时机成熟了再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