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情绪痛苦:以EFT为基础的整合心理疗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概念与框架

第一章 格林伯格与EFT的诞生

心理学界有一部系列教学片叫作《格罗利娅治疗教学录像》(The Gloria Films),拍摄于1965年,由当时的三大心理治疗流派的大师对同一位来访者开展心理治疗,供心理学界人士一窥不同流派治疗方式的异同。这三位大师分别是人本流派的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格式塔疗法的创始人弗里兹·皮尔斯(Fritz Perls)、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创始人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这部系列教学片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必看的学习材料。

半个多世纪之后,2011年,美国心理学会又产生了同样的念头,邀请当代三大心理治疗流派的大师对一位男性来访者和一位女性来访者开展心理治疗,让人们一窥当代三大流派的不同风格。这三位大师分别是情绪聚焦疗法的创始人莱斯利·S.格林伯格、精神动力学当代大师南希·麦克威廉斯(Nancy McWilliams),认知行为疗法创始人之女朱迪斯·贝克(Judith Beck)。EFT由此跻身当代心理治疗的三大流派之一。

随着神经生物学对情绪发展与对人的研究逐步深入,艾伦·肖尔(Allan Schore)在2008年提出了心理治疗界的范式转换,强调右脑连接杏仁核的神经网络是存储内隐记忆的地方。此后,心理治疗界开始关注情感和身体体验。2018 年4月,第一届“情绪革命”国际大会召开,当代心理治疗各主要流派的大师们齐聚挪威的卑尔根,确认了“处理情绪”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专门研究如何处理情绪的治疗方法EFT由此来到了舞台的中央。2018年底在上海举行的第一批EFT咨询师督导班上,EFT创始人格林伯格却表示,他推动EFT的个人目标是希望EFT有一天能成为历史名词,因为当大家都认为处理情绪是理所当然的治疗过程时,就不需要再强调聚焦于情绪了。

格林伯格由工程师转行进入心理学,用科学方法解析心理治疗这门“艺术”,通过清晰的模型将治疗过程中的不同任务逐一呈现,使之成为可以循序渐进学习和实践的步骤。这是心理学界的全新尝试,也正因为是全新的尝试,以致他的博士论文在1975年完成之后,花了4年时间才得以出版,大家才慢慢接受EFT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书梳理了格林伯格与EFT国际培训师团队自2013年以来在中国培训以及督导教学的内容,配以中国EFT治疗师的实践心得,是用中文写作的第一本EFT教材。笔者尝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EFT培训中最核心的理论与技术,结合美国心理学会出版的EFT示范带逐字稿举例说明,帮助读者对EFT的理论与临床操作实务形成初步的认识,同时,EFT的学习者使用原文录像带的时候可以参考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