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情绪痛苦:以EFT为基础的整合心理疗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三

李孟潮

精神科医师,个人执业者

茅茹本居,与类相投。愿慕群旅,不离其巢。

——《易林·随之无妄》

1.引言

接到陈玉英老师邀请为其大作写序时,正值春暖花开,人们走出疫情阴影之时,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但凡全职的咨询师,必然要针对夫妻关系开展工作,为此,必然要学习“亲密之旅”和情绪聚焦疗法(EFT)。在学习这两个课程的过程中,就必然结识玉英老师。

EFT分为两种,一种是EFT-C,主要是苏珊·约翰逊(Sue Johnson)创立的;另一种是针对个体的EFT,主要是由莱斯利·S.格林伯格创立的。后者就是本书主要阐述的内容。

有一些婚姻治疗最后结局圆满,夫妻牵手双双把家还;有一些婚姻治疗则进展艰难,甚至最后以夫妻和治疗师三方的失望而告终。

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发现,结局圆满的夫妻双方往往都有较高的“情商”,即体验情绪、表达情绪、转化情绪的能力,尤其是男性具有高“情商”。而本书阐述的情绪聚焦技术采取的是内倾取向的视角,它帮助一个人首先在自己的内心对情绪具有足够的工作能力。然后这个人参加婚姻治疗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夫妻治疗就容易演变成夫妻治疗师在妻子面前演示如何对丈夫进行单人的EFT治疗。本书就是玉英老师多年来追随格林伯格,运用情绪聚焦疗法进行个别治疗和夫妻治疗的经验总结。

2.本书内容简要总结与评述

本书第一章言简意赅地总结了EFT的历史和特征。此章理论上值得关注的是,本章总结了EFT的整合思想,史料则有独家的EFT中国发展史简介。

第二章介绍了EFT的核心概念,包括情绪基模、原发情绪、继发情绪、工具性情绪、六种基础情绪、辨证建构性自我。

第三章是EFT的改变过程动力学。玉英老师首先把希尔(Hill)的心理咨询三阶段模型与EFT的三阶段模型进行了整合,形成一个更加广阔的模型——以人为本、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三种取向都可以在情绪聚焦的炉鼎中一同炼金。该整合模型比格林伯格所著《情绪聚焦疗法》中论述的改变模型更清晰、更具有可操作性。这一章也介绍了“任务分析”这一格林伯格的独门绝技。我第一次听他的讲座时,也是我正在研究治疗改变动力学之时,当时对他的这个技术就印象深刻。任务分析既是一种治疗技术,也是一种研究技术。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容易慌神、混乱,用了这个整合模型,心中有谱了,治疗也就靠谱了。

开篇三章相当于EFT的简介和概述,是本书的第一部分。本书的第二部分为第四章到第十章,详细介绍了EFT的技术。

第四章 介绍了EFT治疗师的两大基本态度——在场与共情。治疗师的“在场”可通过正念训练进行培养。“共情”分为七种状态,分别是共情性理解、共情性探索、共情性肯定、共情性认可、共情性唤起、共情性猜测、共情性再聚焦。在论述共情性认可时,玉英老师又整合了辩证行为疗法的技能训练小组中的六个等级的共情性认可技术。

第五章首先介绍了EFT预后评估的技术,该疗法从七个方面评估来访者与情绪工作的能力,分别是能否关注情绪、能否标明情绪、是否表里一致、能否接纳情绪、能否做情绪的主人、能否调节情绪、能否分辨情绪。然后介绍了EFT中这些技术的量化和预测指标——若来访者平均有25%的时间处于情绪唤起状态,就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在每次会面中,来访者的情绪唤起程度最好保持在60%~70%,过犹不及。有三个技术可以评估来访者的情绪唤起,分别是来访者情绪量表、体验量表和声音质感评估,其中声音质感评估非常有启示作用。《庄子》里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荣格派心理咨询师经常引用这句话,而在EFT中,“听之以气”有了非常具体的操作,这令人赞叹。本章还介绍了应对情绪高唤起来访者的八个技术,以及应对情绪低唤起来访者的六个技术。

第六章介绍了EFT如何建立治疗同盟,同时也论述了在EFT框架下如何吸收简德林的聚焦技术。这一部分特别重要,因为治疗同盟是治疗有效的最大因素,无论EFT,还是关系精神分析,都坚持这一点。

第七章论述了EFT如何疗愈自体分裂、自体障碍。EFT运用空椅技术和双椅技术处理常见的自体分裂现象,如自我批评、焦虑分裂、自我打断等。

第八章介绍了EFT如何修通客体关系。尤其是与童年重要客体之间的未竟事宜。这一章的精彩之处在于以一个经典案例的句对句片断为例,详细讲解了处理未竟事宜的步骤。

创伤理论现在几乎成为心理治疗界的通用心理病理学理论,本书第九章就论述了EFT的创伤学说。EFT分别针对三种创伤现象工作:其一,创伤构成的情结在日常生活中被激活;其二,创伤者难以叙述创伤故事的压力;其三,创伤后来访者生命意义的丧失、断裂与重建。

第十章介绍了三种个案概念化模型。这三个模型由浅入深,由易至难,每个治疗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

本书最后两章为第三部分。本部分是为计划在EFT领域继续提升的读者准备的。第十一章是前面各章内容的深化与点睛。第十二章则告诉有意深耕EFT的专业人员可以深入探索的方向。

3. EFT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本书的第十二章已经展示了EFT在西方国家的发展方向。总体而言,它顺应了西方国家心理学界和精神病学界的强势话语——西医实证主义——而产生,也就是说,它会以攻克DSM-5诊断实体为目标,以循证医学为评价尺度,以整合其他疗法为发展战略。例如,我们在第十二章就看到,在治疗进食障碍时,它整合了动机式访谈。

动机式访谈与EFT师出同门,都是后罗杰斯人本主义疗法中具有循证医学特征的重要疗法,它们强强联手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在中国,情况略有不同,在一线城市,主流疗法是精神分析,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精神分析与EFT的整合。

笔者在写作此文时,特意检索了近年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正在发展的疗法——情绪聚焦动力疗法,它是专门用于治疗焦虑障碍的,总共26次为一个疗程。该疗法把心理动力学和情绪聚焦的各种技术打散重组,变成11个模块,再根据治疗同盟的相关研究,把这些模块按照治疗的三阶段模型运行。正如该疗法的作者们发现的,动力学技术虽然有效,但是在分析进展到触及来访者的核心冲突后,我们就应开始使用情绪聚焦的技术,如探索外显和内隐的情绪、体验各种情绪、重新拥有被解离的情绪等。

这种把各疗法进行辨证整合的尝试早在荣格时期就有,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成为主流,直到近年来才再次浮出海面,在人格障碍的领域中,一个很好的范例是整合模块疗法,即使用共同要素和特异要素模型整合各种疗法。

最后,希望本书能受到中国同道的青睐,为其精进专业助人技术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