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窟简史(艺林藻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石窟寺,指在河畔山崖间开凿出来的佛教寺庙(图1)。对于一些石窟寺洞窟比较密集的地方,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千佛洞”。石窟既属于佛寺的性质,自然也是为宣扬佛教的教义服务的。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起源于印度。其创始人悉达多,族姓乔达摩,佛教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相传他是释迦族净饭王的太子,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今尼、印交界之罗泊提河东北部)。关于他的生卒年代,一般认为是公元前565—前486年,大约与中国的孔子同时。他29岁出家,35岁时独立完成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创立佛教。此后他一直在印度恒河流域进行传教活动,历时45年,逐渐得到了上层统治者的支持,也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

图1 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外景(2019年拍摄)

佛教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宣扬世界是“苦”的,只有信仰佛教才能找到摆脱“苦”的道路。佛教认为,现实世界中的生活就是个痛苦的过程,即所谓“苦海无边”。人生的痛苦是由无明(即愚昧无知)引起的,只有消除了无明,才能获得解脱;只有信仰佛教去修行,才能消除无明。

佛教还主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和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说,宣称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在不断的轮回中生活。轮回有六条道路:天、人、阿修罗(魔)、地狱、饿鬼、畜生。一个人如果在生时多行善事,遵照佛教制定的行为规范办事,来世就可以转生天界;相反,如果在生时常做坏事,下辈子就要变成饿鬼、畜生,甚或堕入地狱。

佛教为了把人们的思想行动纳入自己的轨道,还指出了种种解脱轮回之苦的道路。它认为世界上一切现象都不是永恒的,而是生灭变化的,就如同人离不开生老病死一样。“涅槃”是人们生活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它是摆脱了生死轮回后获得的一种绝对安静、神秘的精神境界。在这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涅槃世界里,既摆脱了外在事物,也摆脱了人世间一切的痛苦与烦恼。只要累世不断地按照佛教的教义去修行,就可以在这个彼岸世界中找到最终的归宿,获得极大的快乐。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数不清的善男信女,为了追求这个虚幻之中的彼岸世界,忍辱负重,施舍行善,甚至将自己的一生寄托在青灯古佛旁,去身体力行佛教规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千百年来,寺院一直是信徒们认为可以实现佛教最高理想、到达彼岸世界的基地。在寺院中,出家人可以拜佛修行,在家的信徒可以来这里领悟佛法的真谛,为自己和亲人们祈福消灾。佛寺里的偶像,即佛、菩萨、罗汉、护法等已被赋予了佛教全部的思想和灵光。在这里,通过僧侣们的引导,人们就可以同佛或菩萨进行精神上的接触。

石窟寺就是提供给僧侣们修行,以达到人与佛之间进行灵魂交流的重要所在。中国石窟寺的开凿,是向印度学习的。石窟寺分布的地理位置,一般是在既远离尘世间的干扰、环境优美、便于僧侣们静心修行,又接近交通要道、生活方便、便于香客们虔心朝拜的地区。

中国石窟寺的类型颇多,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图2)

1.窟内立着中心塔柱的塔庙窟,供僧侣做礼拜的,盛行于十六国与北朝时期,直到唐代仍有开凿。

2.没有中心塔柱的佛殿窟,顶部一般为覆斗形或穹隆形,是礼拜与讲经的地方,盛行于北朝晚期与隋唐时期。

图2 石窟寺部分类型平面与剖视图

1.僧房窟(敦煌莫高窟北区第211窟);2. 中心柱窟(酒泉文殊山千佛洞);3. 佛殿窟(洛阳龙门石窟普泰洞);4. 多室禅窟(敦煌莫高窟北区B113窟);5. 大像窟(拜城克孜尔石窟);6. 佛坛窟(敦煌莫高窟第55窟)

3.主要为僧人生活起居和坐禅用的僧房窟,多见于十六国与北朝时期。

4.塔庙窟和佛殿窟中雕塑大型佛像的大像窟,主要为礼拜佛像,自十六国至隋唐时期都有发现。

5.佛殿窟内设坛放置佛像的佛坛窟,一般见于盛唐至明代。

6.专为僧人坐禅修行用的小型禅窟(罗汉窟),一般是一个大室带几间小室,也有单座禅窟以及由小型禅窟组成的禅窟群。

7.没有特定洞窟形制的石窟寺。此类石窟有的利用天然洞穴,有的开凿成露天摩崖龛的形式,有的根据崖面走向进行统一布局与特殊处理,以达到与自然山体的有机结合。后一种多见于唐代以后。还有一些石窟,如专门埋葬死者的瘗窟、用于存放物品的储藏窟等,也没有特定的形制。

中国石窟寺的开凿多为就地选材、因地制宜。例如,洛阳龙门石窟建在质地坚硬的寒武、奥陶纪石灰岩上,在它的表面可以雕刻出很精细的纹饰与形象;大同云冈石窟建在较为松散的侏罗纪砂岩上,雕凿起来较石灰岩省力得多,因此较容易开出一系列宏伟的大型洞窟,但对于具体的形象却无法像龙门石窟那样精雕细刻;敦煌莫高窟所在的鸣沙山,是由第四纪初期的沉积物酒泉砾石层组成的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和沙土的混凝物,石子虽然坚硬,但彼此间的黏力不大,虽可凿窟,但在上面雕刻就不行了,于是莫高窟只能在砾岩上抹泥层,再制作泥塑像或绘壁画。各种各样的石窟寺,在最先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修建有木结构的窟檐以保护石窟,有的还在窟前加盖了木结构的佛殿,石窟是木结构佛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岁月的流逝,木质的建筑早已不存在,今天人们所能看到的,就只有裸露在断崖间的一个个洞窟了。

如今,保存在中国大地上数不清的石窟寺,留给人们的已不仅仅是佛家思想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它们已成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石窟艺术来自现实生活,在众多的石窟寺中,包含着许多中国古代珍贵的建筑、雕塑、绘画珍品,包含着取之不尽的研究古代宗教、哲学、艺术及风俗的资料。同时,不少石窟寺今天已开发成为风景名胜区,游览石窟,可以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让自己与宁静而辽阔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让我们追溯石窟寺的源头,沿着历史的足迹,去一步步探寻其中的奥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