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大乱成就大治
吴王刘濞跑了,楚王刘戍孤立无援,但,他要维护了王者最后的尊严。他敢选择造反,就不会向皇帝低头认错。刘戍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刘戍死了,楚军群龙无首,选择投降。汉军和梁军,由防守进入全面反击,扩大胜利的果实。
栾布在齐地战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率领汉军,抵达齐国。刘卬等人见大势已去,不再继续战斗,撤军归国。挑事的刘卬走了,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也不打了,撤军归国。
刘卬跑了,栾布没有放过他,率军抵达胶西国。按照剧情,刘卬会为了自己王者尊严,进行最后一战。
太史公司马迁给我们留下了这几个词:赤膊光脚,坐在草席上,喝着水,向他的母亲王太后谢罪。
刘卬造反,知道后果是什么。他最愧对的人,是他的母亲。其子刘德站出来建议:汉军远道而来,立足未稳,且士气疲惫。我们可以收集兵力,发动突袭。进攻不能取胜,我们也可以逃往海外,也不算晚。
刘卬怕了,完全没有战的勇气。现在,他只有一个念头:苟活。
他心灰意冷说了这样一句话:将士已经溃散逃命,再难将他们集结起来。
其实,他还有很多心里独白,比如他带领济南王、淄川王、胶东王,四国之力。那时候,他不抵抗,现在去抵抗,已经晚啦!
刘濞跑了,刘戍自杀,他势单力孤如何与大汉抵抗,目前的现状用四个字形容:大势已去。
刘卬不想打了,连打的勇气都没有。现在,他只有一个念头:如何才能活下去。
这时汉军将领韩颓当送来最后通牒:我奉诏前来诛讨造反的人,主动投降,可以赦免罪过,恢复原来的爵位封地;不投降的人,用武力诛灭他们。大王何去何从,我等待你的答复。
刘卬还有选择吗?答案:没有。
刘卬没有选择,只能降。为了表明自己投降的诚意,他不仅亲自前往汉军营帐,还肉袒叩头。
韩颓当没想到胶西王刘卬不战而降,还有这种极尽屈辱的方式。当初那个敢于造反的男儿,已经没有半点胆色。
刘卬见到韩颓当,瑟瑟发抖,俯首认罪:臣,奉法不谨,惊骇百姓,乃苦将军远道至于穷国,敢请菹醢之罪。
韩颓当手持金鼓,看着他,问:你为何造反。
刘卬叩头膝行回答:晁错是皇帝当政的大臣,他改变高祖皇帝的法令,削夺诸侯的土地。我们认为他施行错误的法令,会败乱天下,所以起兵诛杀晁错,匡扶正义。现在,我听说晁错已被皇帝诛杀,我就收兵而归。
韩颓当才不相信这番说辞,揭露他造反的原因:你认为晁错有罪,为何不上书皇帝。没有得到皇帝的诏书虎符,擅自发兵攻打遵守王法的正义侯国。由此看来,你们的本意并非要是杀晁错。
刘卬被吓得不轻,不敢搭话,等着皇帝的宣判诏书。
韩颓当也不废话,拿出皇帝的诏书,当下宣判。这封诏书内容是什么,史料没有记载。但,诏书对刘卬造反的宣判,核心思想有两个字:死罪。
韩颓当宣判后,对刘卬说了四个字:王自图之。
潜在意思,是你自己动手,还是我来动手。刘卬见难逃一死,说了四个字:我罪当死。
刘卬为了自己仅存的一点尊严,选择自杀。他死了,他的儿子,他的母亲,也选择自杀。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雄渠、济南王刘辟光深知朝廷不会放过他们,也选择自杀。
有一个人很纠结,他就是齐王刘将闾。
栾布、平阳侯曹奇等率领汉军抵达齐国,打败了胶西、胶东、济南、淄川四国军队,解除了齐国的包围。按道理说,齐王刘将闾坚守住了国都,取得了最后胜利。他应该感到高兴。接下来,他就会得到朝廷的表彰,奖励他恪尽职守。但,他高兴不起来。
他虽没有直接参与反叛朝廷的军事行动,但,他曾与五位弟弟密谋反叛。然,齐国与叛军共谋的消息,又遭泄露。刘将闾很害怕,朝廷大军又会移兵攻打齐国。在这种高压的情况下,刘将闾顶不住了,心里十分惧怕。
他做的那些事,被朝廷得知,也是死路一条。为了不拖累妻儿,他选择了一种方式:饮毒药自杀。
随着,齐王刘将闾因恐惧自杀,齐地叛乱最终被平定。周丘见吴楚联军败了,齐地诸侯被杀,大势已去,也不抗争,撤军回到下邳。回军的途中,因后背毒疮而死。
还有一路叛军,正在苦苦坚持。这路叛军,就是赵王刘遂。
刘遂被郦寄围困在邯郸,负隅顽抗。吴楚败了,齐地诸侯被杀,他的援军匈奴,也选择中立。刘遂大势已去,也不降。
韩颓当、栾布引兵回援,汇合郦寄,水淹邯郸。刘遂兵败,选择用自杀的方式守护自己最后的王者尊严。值得提的是,这场吴楚七国之乱,赵国坚持到了最后,刘遂坚持到了最后。
因为朝廷削藩,导致吴、楚、赵、胶东、胶西、淄川、济南等七国诸侯叛乱,还有齐国、济北国、淮南国有叛乱的想法。这场声势浩大的诸侯王反叛,逼皇帝诛杀晁错,亲自认错。却,没想到三个月就被平定。
这场平叛与反叛之间的较量,最终是平叛方取得胜利。刘启与同姓诸侯王的较量,他笑到了最后。
面对前线送回来的捷报,刘启下了一道诏书:凡是参与叛乱,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是死罪。
刘濞发起的这场诸侯王叛乱,足以颠覆大汉王朝。他败了,还成功逃跑。叛乱首要分子,不死,朝廷不安。
周亚夫想了一个主意:千金购头。
周亚夫传达皇帝的意思,刘濞造反,是死罪。谁敢接纳刘濞,等同与大汉为敌。并利诱天下人,谁能杀了刘濞,得千两黄金。
刘濞逃到了东越,身边还有数千将士,又不断收集残兵,等待东山再起。
话说,汉惠帝三年,分封闽君摇为东海王,东越建国,定都东瓯。东海王摇去世,其子瓯阳襄继位。瓯阳襄不仅继承了其父的武力,还有他的智慧。可惜,他只在位九年。欧阳襄去世,其子欧阳复继承爵位。
此时的东海王,正是欧阳复。瓯阳复也是第三任东海王。
吴楚七国叛乱,刘濞邀请欧阳复一起反汉。欧阳复根据时局的判断,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加入叛乱阵营。如今,吴楚叛军败了,刘濞跑到了丹徒。欧阳复又做错了选择:收留刘濞等人。
这时,大汉给东瓯国送来一封书信,让其杀掉刘濞。先以利诱,再以武力威慑。欧阳复面临一个选择:选刘濞,还是选大汉。
选刘濞,等同与大汉王朝为敌。就会带来一个恶果:国破家亡。以东瓯国的实力,不足以与大汉对抗。
选大汉,就要杀刘濞。东瓯国君臣讨论以后,一致认为,不能与大汉为敌。
跟随刘濞反叛,是错。
收留刘濞,也是错。
东瓯国若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等来的就是国破家亡。杀刘濞,不仅能够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还能向大汉王朝表明态度。最终,欧阳复做了一个正确选择:杀刘濞。
欧阳复将诛杀刘濞的这个任务,交给了弟弟欧贞鸣。欧贞鸣还有一个身份:夷鸟将军。
如何杀,怎样杀,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刘濞虽败,但,还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一旦,逼急了刘濞,也是一场可怕的灾难。要杀刘濞,就要找一个理由,趁其不备,一击而胜。
欧贞鸣想了一个办法:趁着刘濞犒劳东越将士,刺杀他。
欧贞复同意了这个答案,并立即付出实际行动。刘濞在犒劳三军的时候,被欧贞鸣斩杀,死在了丹徒。
刘濞的人头,送到了长安。刘启见状,没有追究东越跟随吴楚起兵的罪过,但,做了一件事:分化东越国。
东越国被一分为二,欧贞复被改封为彭泽阳。其弟欧贞鸣被封为平都王。然,东越国与刘濞的恩怨没有结束。刘濞的两个儿子子华和子驹逃到了闽越。不久后,怂恿闽越攻打东越,替父报仇。东越和闽越相争,汉武帝刘彻得利,一举平定东越和闽越。当然,这是后面的故事。
来归纳一下,汉景帝时期,以吴楚为主力,七国叛乱的诸侯王下场。
吴王刘濞:被东越王刺杀。
楚王刘戍:战败自杀。
赵王刘遂:邯郸城破,自杀。
胶西王刘卬:请罪不成,被破自杀。
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济南王刘辟光见大势已去,选择自杀。还有,齐王刘将闾因为内心惧怕,选择服毒自杀。
汉景帝三年正月到汉景帝三年三月,这场声势浩大同姓诸侯王叛乱,三个月被平定。刘启,没想平叛胜利,会来得这么快。
这场叛乱,导致了八位诸侯王去世。当下,刘启就要彻底解决困扰汉文帝的一个问题:同姓诸侯王。
刘启是胜利者,对待失败者不会有同情之色。他要在大乱之后,实行大治。造反的诸侯王的子孙,没有资格继承父业。所以,他要重新洗牌,分封诸侯王。
不废的诸侯国有两个:齐国和楚国。
齐国,刘启认为刘将闾与诸侯共谋,是因为势所致,不是真心谋反。再加上,他拖住了兄弟西进。齐国,不废,由其子刘寿袭爵。楚国,因楚元王之功,没有被刘启废除,而是分封给平陆侯刘礼(楚元王刘交第三子)。楚国的封地,由原来的东海郡、薛郡、彭城郡三十六县,封地缩减。东海郡,在楚王刘戍时,被削。彭城郡北部数郡,归楚国,南部设沛郡。
再来看,汉景帝分封的诸子为王。他们是改封的刘余、刘非、刘彭祖,还有新封的刘端、刘彘。
楚国的薛郡,被改为鲁国的封地。其子淮阳王刘余,被改封为鲁王。三国时期,荆州的刘表就是他的子孙。
吴国,刘启想要把这个封地,封给德侯刘广(刘濞的弟弟)的儿子刘通续吴。刘启的这个想法,遭到了窦太后反对。窦太后给出了这样的理由:吴王,是老一辈人,理应为宗室效忠从善。如今却带头率领七国叛乱,扰乱天下,为什么还要接续他的后代!
刘启见窦太后说得再理,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吴国原有的东阳郡、会稽郡、豫章郡三郡五十三城被拆分。东阳郡和豫章郡,设为江都国。其子汝南王刘非,改封为江都王。会稽郡,收归中央管辖。
广川王刘彭祖,改封为赵王。
皇八子刘胜为中山王。三国时,刘备就自称为他的后代。现代考古,从他的墓中找到了金缕玉衣。
皇九子刘端,被封为为胶西王。
刚出生的皇十子刘彘(后来的汉武帝刘彻),被封为胶东王。
再来看被改封的旁支同姓的诸侯王。他们是刘志、刘勃、刘赐。
济北王刘志,是齐地诸侯王之一。他也响应号召,加入诸侯反叛。但,因为军队被郎中令劫持修城墙。他的几位兄长被诛,尤其是齐王刘将闾也死了,他共谋反汉的事情,也会被朝廷知晓。济北王刘志也想自杀,以便能侥幸保全自己的妻子孩子。
这时,一个人站出来劝说他。这个人是齐国人,叫公孙玃。
公孙玃告诉刘志:让我尝试替王上向梁王说明情况,让他和天子沟通。如果劝说不起作用,然后大王再死也不迟晚。
刘志听进去了,没有自杀。公孙玃见到梁王刘武,很出色的完成了有说工作。刘武做通皇帝刘启的思想工作,改封济北王刘志为淄川王。
衡山王刘勃不愿加入叛军,明确替大汉守边。刘启见他忠心可靠,说了这样一段话以示嘉奖:南方一带,地势低下而潮湿。
衡山王刘勃被改封为济北王。
庐江王刘赐,吴楚叛乱时,虽没有明确变态,但与诸越联络。刘启将他改封为衡山王。
平叛位居一等功,主要有三个人:梁王刘武、周亚夫、窦婴。
刘武得到了大量钱财,梁国有四十多城,俨然成为了诸侯王之长。
周亚夫被封为太尉,掌管天下兵马,俨然成为名将之首。
窦婴因功,被封为魏其侯。他也成为窦氏外戚,第一个用军功封侯的男人。
平叛居二等功的人,主要有这几位:直不疑、栾布、韩颓当、郦寄。
这次平叛有个人最可惜,他就是李广。李广昌邑夺旗斩将,名声远扬。他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然,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接受梁王刘武拜将。
刘启因为这件事,对李广没有好印象。进而,开启了李广难封的人生悲剧。
七国叛乱被平定,善后的事也完成了,还对平叛之后的人员进行奖励,以及对诸侯王人事调动。西汉初年,刘邦遗留了两个大难题:功臣势大和同姓诸侯王。
汉文帝刘恒用了二十三年,解决了功臣势大的问题。
汉景帝刘启用了三年,险中求胜,解决了同姓诸侯王的问题。有句话说得好,大乱之后,将会迎来大治。然,刘启,也不能闲着,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刘启的后宫争斗,也开始越演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