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情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综改试验

综改试验,是“十二五”以来山西按照国家的部署,在全省域进行“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通称。国务院于2010年12月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省委、省政府在决策部署开展先行试点的同时,研究制定的《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于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该《总体方案》明确了到2015年的第一阶段目标和到2020年的第二阶段目标,展望了未来20~30年的目标,是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总纲领。其基本精神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探索建立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为全国其他资源型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作用。根据《总体方案》的精神,2013年山西综改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出台了《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年)》,实施了《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3年行动计划》,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任务,推进“1235”(10项重大改革、20项重大事项、30个重大项目和5个重大课题)目标任务的落实,取得积极成效。

在2013年综改试验全面启动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2014年全省综改试验进一步推进。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2014年确定为全省“转型综改攻坚年”。2014年1月16日,省委印发了2013年12月底召开的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从12个方面,对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和切入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发展的努力方向和重大举措。主要包括: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统筹城乡发展新机制,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管理体制,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资源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等。1月2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4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全省实施30项重大改革、60项重大事项、70项重大项目、5个重大课题的“3675”改革发展任务,并明确了11个市、27个省级试点县(市、区)、12户省级试点企业转型综改试验的任务。2月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综改攻坚、创新驱动、项目见效工作大会,对推进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2014年,全省综改试验紧紧围绕年度《行动计划》确立的各项改革发展任务予以推进。30项重大改革,包括推进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煤炭、煤层气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股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探索建立国有资本收益全民共享机制,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深化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企业研发费用提取积累机制,进一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补偿机制,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多元投入机制等。60项重大事项,包括抓好国家赋权的低热值煤发电审批、煤炭及煤层气矿权审批和动力煤期货交易三项重大改革事项,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推进山西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晋电外送通道建设,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比照享受“中关村”政策,实施人才引进和“千人百县”服务工程,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加快煤化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构建现代能源交易市场体系等。70项重大项目,包括2013年结转的25个和45个新增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以产业发展项目为主,还包括部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7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20多亿元。

综改试验,重大改革是核心,重大事项是支撑,重大项目是抓手。通过各级各方面的努力,2014年全省综改试验年度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其中,30项重大改革形成60项制度性成果文件,60项重大事项出台了86个推进举措文件,70个重大项目超计划完成投资850亿元、25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16个项目全部建成)。其中,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一是统筹推进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清理规范涉煤收费项目,并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为煤炭企业减负178.5亿元。大力推进煤炭焦炭公路销售体制改革,全部取消了对相关企业的煤炭、焦炭公路运销管理行政授权,全部取消煤焦公路运销9种票据,全部撤销全省1487个各类煤焦公路检查站点,存续了31年的山西公路煤焦管理站点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进一步促进现代煤炭交易体系建设,全省煤炭销售全部实现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网上平台交易,全年网上完成煤炭现货交易量13.13亿吨,交易金额6524.55亿元。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已成为全国煤炭市场的“风向标”。二是深入推进国家赋权的低热值煤发电审批、煤炭及煤层气矿权审批和动力煤期货交易三项重大改革。这三项重大改革是国家于2013年赋予山西省政府的。其中,低热值煤发电审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其他两项改革推进顺利。至2014年末,全省有24个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取得“路条”,发电装机容量达2104万千瓦。三是全面启动国资国企改革。2014年6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14年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工作计划》。其中《意见》从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提出要求,明确了深化产权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管理创新、推行信息公开、探索国企分类监管、成立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工作计划》提出了探索推进省属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探索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和分类考核、探索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省属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年度重点任务。至年末,省属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省属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国企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资本收益共享机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省直机关直属企业脱钩改革、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和分类考核等8项任务全部启动。其中,12月3日省政府印发《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决定从2015年1月1日起,省属国企面向社会公开财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企业年度大额支出,公开董事等高管年薪、员工收入水平,公开企业领导公务用车配备、车贴发放等。这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域中属首创。四是积极推进地方金融改革。2014年,全省各地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年全省有晋中平遥、运城夏县、长治襄垣、运城临猗、晋中介休市等7家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挂牌开业。从2010年全省第一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临汾市尧都农村商业银行由原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立以来,至2014年末,全省110家农信社县级法人机构,已有24家改制为农商行挂牌运营。改制后的农商行存贷款总额占到全省的30%左右,股本金占全省的55%左右,账面利润占全省的80%左右,已成为山西农信迈向现代金融企业集群的“领头雁”,起到了引领改革发展的示范作用。

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也是综改试验的重要内容。2014年,全省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推进。一是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3月31日,国务院批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地处“黄河金三角”的山西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渭南市、河南三门峡4个市的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山西南部运城、临汾2市依托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综合利用“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大国家级经济区提供的各方面的政策优势,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推进与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4月17日,天津股权交易所山西运营中心在晋中成立,拓宽了山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开辟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又一个市场化新途径。天交所是经国务院批复天津金融改革先行先试而设立的“与A股市场、新三板市场配套补充”的跨区域场外交易市场。5月9日至14日,省政府组织各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企业组成的代表团,与天津和北京相关部门举行了产业协同发展对接会,取得了达成41个合作意向和18个合作协议、总金额超过250亿元的成果。三是积极打造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于2013年12月底建成运行,它以“境内关外”的特殊功能优势,架起了内陆城市太原与全球沟通的桥梁,为企业纵横国内外市场开辟了新的通道;它以先行先试的政策和制度创新,打开了山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窗口。2014年,保税区不断优化软、硬环境,引进了30多家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方面的企业,产业项目均处于产业链高端、有核心竞争力、产业带动性好的新兴产业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如,纯天然椰纤维制品加工项目、太重煤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基地项目、太钢保税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仓储物流基地项目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保税区以“园中园”形式,推进筹建的山西文化保税区,是继上海外高桥文化保税专区、北京天竺文化保税专区后的全国第三个文化保税专区。它的兴建对于建设山西新型文化业态具有重大意义。四是推进经济开发区“飞地经济”实现新发展。2013年,运城、晋城、阳泉3市开发区试点“飞地经济”。2014年,三市开发区试点“飞地经济”进一步发展。阳泉市引进的浙江“白色家电”产业园区粗具规模。运城空港引进义乌国际商贸城综合工业园一期开始营业,引进浙江高端化纤产业入驻企业200余家,建成大运重卡配套汽车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奔驰中巴车生产基地建设,山西安民集团和深圳家具行业协会共同建设的“中国北方家居产业园”开工建设。五是推进对外贸易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2014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62.5亿美元,增长2.9%。其中,进口额73.1亿美元,下降6.3%;出口额89.4亿美元,增长11.8%。出口产品中,富士康手机和太钢钢材等企业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1.2%。欧盟、美国、澳大利亚、东盟和韩国是山西省前五大贸易伙伴。全年全省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0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9.5亿美元,增长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