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国情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也是G20成员,中国—印尼双边关系是中国同东南亚国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国和印尼建交以来,由于政治、宗教、种族等因素,两国的外交关系一波三折。2005年4月25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在雅加达签订了《中国与印尼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为中国和印尼双边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推动了中国—印尼关系向全方位、多层次和多渠道方向发展。2013年10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尼,将中国与印尼的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合作被推至更高水平和更广领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方面,双方决定在对方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加强战略互信,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合作领域及发展目标。比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农业、投融资等领域合作,为双边贸易创造新增长点,实现2015年两国贸易额达到800亿美元的目标;加强海上合作,建立政府间渔业合作机制、启动渔业捕捞安排谈判;加强打击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防灾救灾等领域交流合作;扩大人文交流;等等。上述领域的合作已经取得良好成效,顺利实现了预订目标。在2014年10月20日佐科就任印尼总统后,佐科政府不断推出新政,其中包括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和“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等。根据佐科政府的《2015~2019年中期建设发展规划》,印尼基础设施建设未来5年需约4245亿美元,而根据2015~2019年印尼政府的预算,基础设施领域支出预算约合905亿美元,因此印尼基础设施建设5年目标的完成,需要大量的国外投资和贷款。随着印尼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中国—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推进,中国对印尼的投资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两国的战略构想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双方进一步合作有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鉴于印尼在中国周边外交和“21世尼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中的重要性,为加强对印尼的深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在2015年中国—印尼建交65周年这一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成立了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该中心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周边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为姊妹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周边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致力于三大研究方向:一是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与合作;二是中国周边安全危机管理;三是中国周边安全战略。印尼作为中国周边一个重要国家,自然成为研究重点。印尼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成国家对外决策的“智囊团”和“思想库”;建成印尼学术研究“重镇”和人才培养“中心”;建成开放的印尼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成中国了解印尼政治(尤其是印尼外交)、经济、文化、社会的“窗口”。目前该中心建有印度尼西亚研究网站(www.cistudy.cn),编有《印度尼西亚动态月报》,并送呈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受到相关领域学者好评。

编写《印度尼西亚国情报告》,为各层次领导部门及企业社会团体提供资讯,是本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印尼及为本报告编写收集可靠的一手资料,本中心研究团队曾于2015年9月到印尼雅加达和泗水等地进行考察和调研。其中包括同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印度尼西亚大学、印尼科技与高等教育部、印尼民主斗争党总部、印尼科学院等部门的相关官员和学者进行了座谈。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研究团队对印尼的发展现状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印尼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虽然佐科政府有宏大的发展计划,但政府运作的低效、民众观念导致的社会与政府政策的低配合程度、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等因素将影响佐科政府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样,这些因素也是中国对印尼投资和推进合作所面临的挑战。此外,调研中印尼华人社群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华侨华人在印尼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出于历史上的一些原因,华侨华人在政治上的地位没能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如今印尼绝大多数华人被同化,但对中国依然有着特殊的情感,比如中国的歌曲,特别是港台歌曲依然在华人青年中受到广泛喜爱。随着中国崛起,很多华侨华人,特别是年青一代对中国关注度日益提高。但总体上,华侨华人和印尼其他族裔一样,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况了解甚少。如何发挥华侨华人的优势,让其在中国—印尼的双边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使华侨华人成为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力量,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同样,很多中国人对印尼的了解也不够深刻,中国—印尼人文交流还不够频繁和广泛,特别是两国年轻人的交流非常不够。推进中国—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有效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我们更多地了解印尼的政治、经济、社会、对外政策等动态发展情况。国内虽然有一些研究印尼的学者和机构,但是比起对其他大国的研究甚或其他东盟国家的研究,对印尼的研究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鉴于上述原因,我们推出此书,希望能对国人了解印尼有所裨益,并能为相关研究人员、相关部门和机构决策提供些许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努力的结果。韦红教授统筹规划,王勇辉副教授起草全书框架结构。具体写作分工如下:上篇“印度尼西亚概况”由王勇辉副教授撰写;中篇第一章由张弦博士撰写;第二章第一、二、四、五、六节由王勇辉副教授撰写,第三节由韦红教授和卫季硕士生撰写;第三章由赵长峰副教授撰写;第四章由韦红教授和张小强、顾涓、史自洋硕士生撰写;第五章由宋秀琚副教授撰写;下篇“大事记及统计数据”由王勇辉副教授编写。韦红教授和王勇辉副教授对全书进行了统稿和修改。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研究生胡翊、郑伟伟、苏晓阳、李冬冬等在书稿写作过程中搜集了大量资料,并协作撰写了部分初稿。

在此,向所有帮助和关心书稿写作和出版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诚心感谢。限于作者的时间和能力,书中难免有纰漏或不当之处,敬请诸位同行和读者多多批评和指导。

韦红 王勇辉 于桂子山

2015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