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燕行天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3章 劝降

“杀!!!”

要问溃退大军最怕的是什么,堵在逃命路上的敌军称第二,绝对没有其他东西敢称第一。

就在秦军从燕军营帐中溃退出来,准备朝蓟城方向逃命的时候,一支由燕国贵族组成的精锐燕军突然从黑夜里杀出,堵在了秦军逃亡的路上。

这支燕军人数不多,只有三百多人。但是此时毕竟是黑夜,秦军压根看不清对方有多少人。再加上中了埋伏,心中胆怯,因此一千秦军竟然一个敢跟燕军作战的都没有,所有人都无视了眼前的燕军,抱着头只管自己逃命。

仿佛这么做,燕军就会讲注意力放在自己战友的身上,而不会追杀自己似的。

事实证明他们的做法是对的,燕军毕竟只有三百多人,想要将秦军全部拦下并不现实,因此还真有不少的秦军冲破了包围圈,朝着蓟城继续狂奔。

但也仅限于此了。

燕军确实是只有三百精锐没错,但是除了这三百精锐之外,燕军还有一万多的农民军。

这些农民军正面作战能力不行,痛打落水狗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此时的秦军已经彻底被吓破了胆,哪里还敢去看农民军手上拿到的刀剑还是草叉?一个个只顾着逃命,丝毫不敢停下来与农民军作战。

而这么做的结果也很明显,那就是逃出第一道封锁线的秦军大多死在了第二道封锁线上,真正能够逃到蓟城下的秦军百不存一。

“开门,快开门!”

好不容易逃回到蓟城下的秦军对着城墙上的友军喊道:

“快放我们进去!”

然而守军哪里敢开门?此时城外密密麻麻都是燕军,一旦开门,他们趁机冲进来,那一切就都完了!

因此任由城外秦军如何呼喊,城内秦军都无动于衷。眼睁睁看着自己战友被燕军追上用木棍敲死,却只是胡乱射两箭应付了事。

不多时,那仅有的几十名好不容易逃到城下的秦军也被燕军干掉。大获全胜的燕军在看到秦军丝毫没有打开城门的意思之后,也只能遗憾地选择撤回,回到了己方军营之中。

至此,这场夜袭便算是正式结束了。秦军在这场战斗中一共损失了一名郡尉,一千士兵。而燕军这边却只有数十名运气不好的农民军死在了城中秦军的乱箭之下,双方的战损比可谓夸张。

当然,这场战役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此战之后,城中的秦军基本丧失了出城作战的能力,就连信使都很难再派送出去。而燕军则是直接光明正大地将蓟城包围了起来,令其彻底成为一座孤城。

与此同时,随着蓟城夜战的消息传出,周围原本还摇摆不定的燕人也纷纷意识到了秦人大势已去,于是纷纷揭竿而起,加入燕军,以至于在极短的时间内,燕起麾下的部队人数就已经来到了三万。

当然,人多未必就是什么好事。别的不说,光是每日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实际上燕起私底下也曾怀疑过,这些燕军中到底有多少是真心实意来帮自己打秦军的,又有多少是因为家里没粮食了,故意跑来蹭吃蹭喝的。

蹭吃蹭喝固然可恶,但是燕起也不能将他们赶出去。一来这么做可能会损害自己好不容易才在燕国子民中树立起来的威望,二来则是燕起根本无法判断到底哪些人是来蹭饭吃的,总不能抓取来挨个问吧?关键是就算这么做了,人家也不可能承认啊!

因此,攻克周边城池,夺取城中粮食便成了如今燕军的当务之急。

攻城自然不是什么易事,光凭燕起手上的这三万多农民军,就算能够攻下周围的小城,其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人口是燕国最宝贵的财富,燕起自然不可能像李信那样做出拿人命往里填的事情来。

那么问题来了,不强攻的话,燕起又该如何拿下这些城池呢?

答案很简单,劝降。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秦军是出了名的死硬,怎么可能会轻易向燕军投降呢?

事实也确实如此,光靠燕军自己,确实是如法劝降这些秦军。但是如果加上秦军郡尉的命令呢?

没错,在夜袭之战的时候,燕军并没有将郡尉杀害,而是将他俘虏了。

而在被俘虏之后没多久,这名郡尉就果断选择了投降,并且主动提出替燕军劝降周围城池中的秦军。

有人可能会质疑郡尉的人品,觉得堂堂大秦武将不可能做出这种卖国求荣的事情来。但是这就是现实,老秦人对秦国没有任何的感情,有的只是利益考量。

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战败不投降,宁死不屈、仗义死节那都是儒家的价值观,法家是不认的。

法家的价值观是什么?简单概括四个字,人性本恶。

因为人性都是恶的,所以才需要那么多的法律来约束人。

再往下延伸,既然人性都是恶的,那么自然就不存在所谓的感情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靠的都是利益算计,上到君臣,下到父子,莫不如是。

战国末期荀子出游秦国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他见到的情况是老秦人父子夫妻之间疯狂算计,一点亲情都没有。有钱人家的儿子成年就谋夺家产,穷人家的儿子成年就跑去当赘婿。父亲向儿子借东西被儿子赶出去,媳妇站在门口对着婆婆破口大骂。

总之,在法家统治下,战国末期的秦国已经基本沦为零道德社会了。所有人都向钱看齐,丝毫没有礼义廉耻。

也正是因为这样,秦末的时候刘邦入关中打得才会那么容易。除了宛城稍微难啃一点之外,剩下的关卡基本都不用打,一路靠封官许愿就进了关中,丝毫没有遭到抵抗。

放到眼下,此时的秦国还未统一天下,官僚系统也并未腐化得太过严重,但是却已经有了秦末的一点苗头。正常情况下他们不肯主动投降,但是一旦有人带头,并且将罪名都揽过去,那么他们投降起来就真的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