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变得不一样:中国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认真履职也出错

各位人类居民:

我是四声杜鹃家族的代表可可,千百年来,我们家族一直承担着为初夏农事报时的重任。每年春暖花开时,我们准时从东南亚的越冬地出发,4月到达中国华南地区,5月到达长江流域,5月底到达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发出类似“雀雀雀咕”的叫声,提醒沿途居民暖季的到来。

不同地方对我们的叫声有不同的理解。有些地方把它理解为“快快布谷”;有些地方理解为“算黄算割”;还有些地方理解为“阿公阿婆”“快快割麦”“割麦割谷”等。大家会根据叫声出现的时间,合理安排农事和相关活动。

近年来,有不少居民反馈,说我们的报时不够准确,我们玩忽职守,不再认真履行千百年来的职责。在此,我郑重声明:本家族目前族群稳定,一切事务正常,我们一直严格遵守季节循环的规律,并将继续为大家提供高效、准确、免费的报时服务。

特此声明!并请气候变化全球动物信息交流中心的魏博士向居民代为转达。

四声杜鹃可可

于华北平原

尊敬的可可代表:

我今年听到了你们响亮的鸣叫声,你们一如既往地认真履职。千百年来,你们家族在农事生产上为人类提供了无私的服务,早已得到大家的认可。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在《大自然的语言》中高度评价你们——“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初夏时分,在小麦成熟之际,你们用叫声提醒劳动人民准备收割。此时万万不可大意,如果收割不及时,赶上暴雨突至,全年的收成都会受到影响。

尽管你们尽职尽责,但全球气候变化确实影响了报时的准确性,这并不是你们的过错。有研究表明,在山东的西南地区,随着温度升高,一年中最初听到四声杜鹃鸣叫的日期平均每10年就会提前3天,而最后一次听到鸣叫的日期每10年就会推迟3天,前后加起来,相当于人们听到鸣叫的天数每10年多6天左右。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具体情况略有不同。此外,你们的报时还会受到日照和降雨等气象要素的影响。总体而言,在中国,人们现在更早地听到你们的叫声,听到的天数也变得更多了。

你们的啼鸣声在中国历史上长久地回荡。由于你们的叫声悲切,古人联想到盼子回归,称你们为“子规”,以寄托凄切、哀怨之情,因此有“杜鹃啼归”“杜鹃啼血”之说。大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子规啼”表达思念与哀愁: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啼鸣,对于这片土地有着丰富的内涵,我谨代表气候变化全球动物信息交流中心向你们致谢!

魏博士

四声杜鹃

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