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方田
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以亩法二百四十步除之,即亩数。百亩为一顷。
今有田广七分步之四,从五分步之三。问为田几何?
答曰:三十五分步之十二。
又有田广九分步之七,从十一分步之九,问为田几何?
答曰:十一分步之七。
又有田广五分步之四,从九分步之五。问为田几何?
答曰:九分步之四。
乘分术曰:母相乘为法,子相乘为实,实如法而一。
今有圭田广十二步,正从二十一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百二十六步。
又有圭田广五步二分步之一,从八步三分步之二。问为田几何?
答曰:二十三步六分步之五。
术曰:半广以乘正从。
原文
(一)今有田广十五步(1),从(2)十六步。问为田几何(3)?
答曰:一亩。
(二)又有田广十二步,从十四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百六十八步。
方田术(4)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5)。以亩法(6)二百四十步除之,即亩数。百亩为一顷。
注释
(1)广:田地的宽度。步,古代长度单位,秦汉时一步为5尺,隋唐以后为6尺。
(2)从:田地的长度。
(3)几何:这里指多少。
(4)方田术:方田,古九章算术之一。术,方法。方田术就是田地面积的运算方法。
(5)积步:以步为单位的田地面积,即长(步)乘宽(步)所得的平方步。
(6)亩法:田地亩数的运算方法,1亩等于240步。
译文
(一)现有一块田地宽为15步,长为16步。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答:面积为1亩。
(二)又有一块田地宽为12步,长为14步。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答:面积为168平方步。
田地面积的计算方法:长和宽的步数相乘,所得的平方步就是田地面积。平方步除以240,即为亩数。亩数除以100,即为顷数。即:240平方步为1亩;100亩为1顷。
译解
(一)田地面积为:15×16=240平方步=1亩。
(二)田地面积为:12×14=168平方步。
平方步大于240,需要转化为亩数;小于240,即为最后结果。
术解
(1)田地面积=长×宽。
(2)1亩=240平方步。
(3)1顷=100亩。
原文
(三)今有田广一里(1),从一里。问为田几何?
答曰:三顷七十五亩。
(四)又有田广二里,从三里。问为田几何?
答曰:二十二顷五十亩。
里田术(2)曰:广从里数相乘得积里(3)。以三百七十五乘之,即亩数。
注释
(1)里,古代长度单位。秦汉时期300步等于1里。
(2)里田术:以里为单位的田地面积的运算法则。即积里=长(里)×宽(里)。
(3)积里:长乘宽所得的积,单位为平方里。
译文
(三)现有一块田地宽为1里,长为1里。求面积是多少?
答:面积是3顷75亩。
(四)又有一块田地宽为2里,长为3里。求面积是多少?
答:面积是22顷50亩。
田地面积的运算法则:长和宽的里数相乘,所得的平方里就是田地面积。所得平方里乘375亩就是亩数。
译解
(三)1里=300步,1亩=240平方步。
田地面积:(300×300)÷240=375亩;375÷100=3顷75亩。
(四)田地面积:2×3×375=2250亩;2250÷100=22顷50亩。
术解
(1)平方里=长(里)×宽(里)。
(2)亩数=积里×375亩。
原文
(五)今有十八分之十二,问约(1)之得几何?
答曰:三分之二。
(六)又有九十一分之四十九。问约之得几何?
答曰:十三分之七。
约分术(2)曰:可半者半(3)之;不可半者,副置(4)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5),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注释
(1)约:约分,约简。
(2)约分术:分数约简的运算法则。
(3)半:减半。
(4)副置:在旁边布置算筹。算筹,古代计算数学的工具和方法。
(5)更相:相互。减损:相减。
译文
(五)现有分数,约分之后是多少?
答:。
(六)又有分数,约分之后是多少?
答:。
约分的运算法则:如果分子、分母都是偶数,就先把它们减半。如果不是偶数,就把分子、分母分列两边,用大数减小数,反复相减,求最后的等数,最后用等数来约简。等数就是这几个分数的最大公约数。
译解
(五)12与18的最大公约数是6,用6来约,即=。
12的约数有1、2、3、4、6;18的约数有1、2、3、6、9。两个数的公约数是1、2、3、6,因此6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六)49与91的最大公约数是7,用7来约,即=。
术解
以(六)为例:
(1)49和91都不是偶数,先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把分子分母分别列于两边,用大数减去小数,91—49=42、49—42=7;之后依次相减五次,等数为7。
(3)两边所得的数相等,则7就是49和91的最大公约数。如下:
91—49=42 49—42=7
42—7=35
35—7=28
28—7=21
21—7=14
14—7=7
(4)用最大公约数约简49和91,也就是除以,即49÷7和91÷7,得数是7和13,那么就是约分后的得数。
原文
(七)今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问合之(1)得几何?
答曰:十五分之十一。
(八)又有三分之二,七分之四,九分之五。问合之得几何?
答曰:得一、六十三分之五十。
(九)又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三,五分之四。问合之得几何?
答曰:得二、六十分之四十三。
合分术(2)曰:母互乘子,并以为实(3),母相乘为法(4),实如法而一(5)。不满法者,以法命之(6)。其母同者,直相从之(7)。
注释
(1)合之:求和,相加。
(2)合分术:分数求和的运算法则。
(3)并以为实:并,加在一起。实,指被除数。相加的和作为被除数。
(4)法:指除数。
(5)实如法而一:被除数除以除数,即分子除以分母。
(6)以法命之:用除数直接作为分母。
(7)直相从之:直接相加。
译文
(七)现有和两个分数相加,和是多少?
答:。
(八)又有,和三个分数相加,和是多少?
答:1。
(九)又有,,和四个分数相加,和是多少?
答:2。
分数求和的运算法则: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乘积之和作为被除数,分母相乘的积作为除数,用被除数除以除数,如果被除数大于除数,就进1。如果被除数小于除数,那被除数为分子,除数为分母,得数为结果;如果各个分数分母相同,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
译解
(七)假如有两个分数, 和,两数相加法则为: +=。
+==。
(八)三数相加也是如此,有、和相加,先算、,+==,然后再计算+===。最后得数为1。
也可以运用简便算法:先算+=+=,再计算+===1。因为9是3的倍数,且变换之后分母相同,只需要分子相加就可以。
(九)、、和四数相加,求最大公倍数为60,+++===2。
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若是一个分母是另一个分母的倍数,也可以先通分再相加。比如,+==;+=+==,约分之后得数为。
术解
以(八)为例:
(1)先分子分母交叉相乘,即2×7×9=126,4×3×9=108,5×3×7=105。再把它们的积相加,得数作为被除数,即126+108+105=339。
(2)分母相乘之积作为除数。即3×7×9=189。分母相乘的目的是使得两分数分母相同。
(3)中339够一个189,便可以进1,得数为1。
(4)1可以进行约分,最大公约数是3,约分之后结果是1。
原文
(一O)今有九分之八,减其五分之一。问余(1)几何?
答曰:四十五分之三十一。
(一一)又有四分之三,减其三分之一。问余几何?
答曰:十二分之五。
减分术(2)曰:母互乘子,以少减多(3),余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
注释
(1)余:余数,差数。
(2)减分术:分数相减的运算法则。
(3)以少减多:从多数中减去少数,即大数减小数。
译文
(一〇)现有分数,减去,得数是多少?
答:。
(一一)又有分数,减去,得数是多少?
答:。
分数相减的运算法则:分子分母交叉相乘,大数减去小数,余数作为被除数,分母相乘的积作为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就是结果。
译解
(一〇)假设有两个分数, 和,两数相减,运算法则为:,注意用大数减去小数。—==。
(一一)—==。分母相乘的目的是使得两分数分母相同,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直接相减,分母不变。如果被除数大于除数,则需要进1。
术解
以(一一)为例:
(1)分子分母交叉相乘,3×3=9,1×4=5。用大数减去小数,9–4=5。得数为被除数。
(2)分母相乘,3×4=12。得数为除数。
(3)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是。
(4)分母相同才能相减,运算之前必须通分。
原文
(一二)今有八分之五,二十五分之十六。问孰多(1)?多几何?
答曰:二十五分之十六多,多二百分之三。
(一三)又有九分之八,七分之六。问孰多?多几何?
答曰:九分之八多,多六十三分之二。
(一四)又有二十一分之八,五十分之十七。问孰多?多几何?
答曰:二十一分之八多,多一千五十分之四十三。
课分(2)术曰:母互乘子,以少减多,余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即相多(3)也。
注释
(1)孰多:孰,哪一个。哪一个大。
(2)课分:课,考察、考量。比较分数的大小。
(3)相:相差。多:多少。
译文
(一二)现在比较,的大小,哪一个数大?大多少?
答:比大,大。
(一三)又比较,的大小,哪一个数大?大多少?
答:比大,大。
(一四)又比较,的大小,哪一个数大?大多少?
答:比大,大。
分数比大小的运算法则:分子分母交叉相乘,大数减小数的差为被除数,分母相乘的积为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就得到两者相差的数。
译解
(一二)比较分数大小与分数相减的法则基本相同,仍遵循这个运算法则:。也就是说,分数相减的差,就是两者相差的数值。
先分子分母交叉相乘,5×25=125,8×16=128,再分母相乘8×25=200。两数比较,128大于125,所以大。(128–125)÷200=,即比大。
(一三)同理,8×7=56,6×9=54,9×7=63。两数比较,56大于54,所以大。(56–54)÷63=,即比大。
(一四)同理,8×50=400,17×21=357,21×50=1050。两数比较,400大于357,所以大。(400–357)÷(21×50)=,即比大。
术解
以(一二)为例:
(1)和比较谁大?先分子分母交叉相乘,计算出5×25=125,8×16=128,然后求两者的差,128–125=3,作为被除数。
(2)分母相乘,计算出25×8=200,作为除数。
(3)用被除数除以除数:,就是相差的数。
(4)若是新分子、新分母为偶数,需要进行约分。
(5)分数相减是求他们的余数是多少,分数比较是求相差的数,两者运算方法相同。
原文
(一五)今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三。问减多益少(1),各几何而平(2)?
答曰:减四分之三者二,三分之二者一,并以益三分之一,而各平于十二分之七。
(一六)又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三。问减多益少,各几何而平?
答曰:减三分之二者一,四分之三者四,并以益二分之一,而各平于三十六分之二十三。
平分术(3)曰:母互乘子,副并为平实,母相乘为法。以列数(4)乘未并者各自为列实。亦以列数乘法,以平实减列实(5),余,约之为所减。并所减以益于少,以法命平实,各得其平。
注释
(1)减多益少:益,增加。即减多增少,大数减少,小数增加。
(2)各几何而平:平,平均数。
(3)平分术:分数求平均数的运算法则。
(4)列数:分数的个数。
(5)以平实减列实:平实,平均数的分子,分子分母交叉相乘之和。列实,各个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乘列数。
译文
(一五)现有,和三个分数,如果减多增少,各增加或减少多少才能得到平均数?
答:从减去,从减去,并且把余数之和加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
(一六)又有,和三个分数,如果减多增少,各增加或减少多少才能得到平均数?
答:从减去,从减去,并且把余数之和加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
求分数平均数的运算法则: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相加之和作为平均数的分子(即平实),分母相乘作为除数。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乘分数个数作为新的分子(即列实),同时除数乘分数个数作为新分母。列实减去平实,余数与除数约简作为各分数应该减去的数,然后把减后的得数相加,再与比较小的数相加。如此,平实除以除数就是这几个分数的平均数。
译解
(一五)先求,和的平均数,有(++)÷3=。用平均数分别减去各分数,注意:应该是大数减去小数,即–=,–=,–=。因此,应该从减去,从减去,并且把加上,三个分数平均数为。
(一六)先求,和的平均数,(++)÷3=。用平均数分别减去各分数,即–=,–=,–=。因此,应该从减去,从减去,并且把加上,三个分数平均数为。
术解
以(一五)为例:
(1),和三个数分子分母交叉相乘,1×3×4=12,2×3×4=24,3×3×3=27。
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的积相加,作为平实。即12+24+27=63。
(3)分母相乘的积作为除数。即3×3×4=36。
(4)列数分别乘分母交叉相乘的积、分母相乘的积,即12×3=36,24×3=72,27×3=81,36×3=108。各自的列实分别为36,72,81;新分母为108。
(5)用列实减去平实。81–63=18,72–63=9。注意,用大数减去小数。首先要比较列实是否比平实大,然后用大于平实的列实去减。即81大于63,72大于63,而36小于63,因此,用81–63;72–63。
(6)用余数除以新分母,即18÷108=,9÷108=。然后得数相加,+=。
(7)把最后得数与较小的数相加,即+=。所以,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
原文
(一七)今有七人,分(1)八钱三分钱之一。问人得几何?
答曰:人得一钱二十一分钱之四。
(一八)又有三人,三分人之一,分六钱三分钱之一,四分钱之三。问人得几何?
答曰:人得二钱八分钱之一。
经分术(2)曰:以人数为法,钱数为实,实如法而一。有分者通(3)之,重有分者同而通之(4)。
注释
(1)分:平分。
(2)经分术:经,分割。分数相除的运算法则。
(3)通:通分,转化为分数。
(4)重有分者同而通之:分子分母都带有分数,则应该先让分母相同,化为假分数进行运算。假分数,即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比如,等。
译文
(一七)现有7个人,平均分8钱,那么每人分多少钱?
答:每人分1钱。
(一八)又有3人,平均分6钱、钱,那么每人分多少钱?
答:每人分2钱。
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用人数作为除数,钱数作为被除数。如果除数或被除数中有分数,应该先通分;如果两者都是分数,应该先让分母相同,然后再通分,化为假分数。
译解
(一七)用钱数除以人数,即8除以7。被除数是分数,我们应该先通分,8通分为,÷7=1钱。即,每人分1钱。
(一八)先把钱数相加,6+=+=+=,然后用钱数除以人数,÷=2钱,即每人分2钱。
术解
以(一八)为例:
(1)分子、分母都是分数,先进行通分,即3通分为,6通分为。
(2)钱数相加,即6+=+=+=,即钱数为。
(3)用钱数除以人数,分子分母都是分数,应该先让分母相同,即分母相乘,分子分母交叉相乘,;,得出结果和。
(4)分数除法,比如除以,运算法则为:÷=×=。÷=,因为分子分母都有36,可以直接约简为,15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最后结果为,即2钱。
(5)我们也可以直接运用:÷=×=这一运算法则,即÷===2钱。
原文
(一九)今有田广七分步之四,从五分步之三。问为田几何?
答曰:三十五分步之十二。
(二十)又有田广九分步之七,从十一分步之九。问为田几何?
答曰:十一分步之七。
(二一)又有田广五分步之四,从九分步之五,问为田几何?
答曰:九分步之四。
乘分术(1)曰:母相乘为法,子相乘为实,实如法而一。
注释
(1)乘分术: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译文
(一九)现有田地宽为步,长为步,那么面积是多少?
答:平方步。
(二十)又有田地宽为步,长为步,那么面积是多少?
答:平方步。
(二一)又有田地宽为步,长为步,那么面积是多少?
答:平方步。
分数乘法运算法则:分母相乘作为除数,分子相乘作为被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为田地面积。
译解
(一九)田地面积:×==平方步。
(二十)田地面积:×===平方步。注意:被除数和除数中有相同数字,可以先进行约简,再进行计算。比如,可以直接把9约掉,得出,不用再进行计算。
(二一)田地面积:×==平方步。
术解
以(一九)为例:
(1)先分子相乘,4×3=12。
(2)分母相乘,7×5=35。
(3)分子除以分母,就是所求结果:12÷35=。
(4)分数乘法的运算,就是分子互乘、分母互乘,然后被除数除以除数。假设分数分别为、,运算法则:×==。
原文
(二二)今有田广三步三分步之一,从五步五分步之二。问为田几何?
答曰:十八步。
(二三)又有田广七步四分步之三,从十五步九分步之五。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百二十步九分步之五。
(二四)又有田广十八步七分步之五,从二十三步十一分步之六。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亩二百步十一分步之七。
大广田术(1)曰:分母各乘其全(2),分子从之(3),相乘为实。分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
注释
(1)大广田术:大广,之前的运算或是只有整数,或是只有分数,本法则有整数也有分数,所以称之为大广。长宽有整数又有分数的田地面积运算法则。
(2)全:整数部分。
(3)分子从之:再加上分子的和。
译文
(二二)现有田地宽为3步,长为5步,求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面积为18平方步。
(二三)又有田地宽为7步,长为15步,求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面积为120平方步。
(二四)又有田地宽为18步,长为23步,求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面积为1亩200平方步。
长宽有整数又有分数的田地面积运算法则:各分母乘自己的整数部分,得数再加上分子。然后再相互乘,所求得数作为被除数,分母相乘作为除数。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就是田地面积。
译解
(二二)田地面积:3×5=×===18平方步;
可以进行约简:3×5=×=,10和5约简等于2;27和3约简等于9,2×9=18平方步。
(二三)田地面积:7×15=×==120平方步=120平方步。
(二四)田地面积:18×23=×=。约简后:==440平方步。240平方步=1亩,转化后为1亩200平方步。
术解
以(二三)为例:
(1)各分数先进行通分,用分母乘整数部分,7×4=28;加上分子,28+3=31。通分后为。
(2)15通分后为。
(3)然后各分数分子相乘作为被除数,分母相乘作为除数,31×140=4340;4×9=36。
(4)被除数除以除数,4340÷36==120平方步。
(5)分母乘整数的目的是为了通分,把整数纳入分子的部分,这样便于运算。假设有两个数为,a,d。运算法则为,a×d=×=。
原文
(二五)今有圭(1)田广(2)十二步,正从(3)二十一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百二十六步。
(二六)又有圭田广五步二分步之一,从八步三分步之二。问为田几何?
曰:二十三步六分步之五。
术曰:半广以乘正从。
注释
(1)圭:原是古代帝王、诸侯祭祀时手里拿的玉制礼器。这里指三角形。圭田,古代卿大夫祭祀用的田地。
(2)广:这里指三角形底边长。
(3)正从:即正纵,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译文
(二五)现有三角形田地,底边长为12步,高为21步,问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126平方步。
(二六)又有三角形田地,底边长为5步,高为8步,问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23平方步。
三角形田地面积运算法则:取底边长的一半,乘底边高,得数就是田地面积。
译解
(二五)三角形面积=底边÷2×高;田地面积:12÷2×21=6×21=126平方步;
或者,三角形面积=底边×高÷2,即(12×21)÷2=126平方步。
(二六)田地面积:5÷2×8=×===23平方步。
术解
以(二六)为例:
(1)三角形面积运算法则:三角形面积=底边÷2×高;底边除以2,是为了用多余的部分补齐不足的部分,将三角形化为长方形。所以,三角形面积为底边和高都相等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2)先求底边的一半:5÷2=÷2=。
(3)得数乘高,即所求面积。×=23平方步。
(4)九章算术中的三角形为普通三角形,其运算法则适用于所有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原文
(二七)今有邪田(1),一头(2)广三十步,一头广四十二步,正从六十四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九亩一百四十四步。
(二八)又有邪田,正广(3)六十五步,一畔(4)从一百步,一畔从七十二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二十三亩七十步。
术曰:并(5)两邪而半之,以乘正从若广(6)。又可半正从若广,以乘并,亩法而一。
注释
(1)邪田:斜,直角梯形。即斜田。
(2)一头: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3)正广:这里的正从和正广都是三角形的高。
(4)畔:田地的边界。
(5)并:加在一起,求和。
(6)若:或者。正从若广:正从或正广。
译文
(二七)现有直角梯形田地,上底为30步,下底为42步,高为64步,那么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9亩144平方步。
(二八)又有直角梯形田地,高为65步,上底为100步,下底为72步,那么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23亩70平方步。
直角梯形田地面积运算法则:上底和下底相加之和的一半,得数乘高;或者先求高的一半,得数乘上底和下底之和。最后所得面积除以240,就是田地亩数。
译解
(二七)直角梯形面积=(上底+下底)÷2×高,或者,直角梯形面积=高÷2×(上底+下底)。田地面积:(30+42)÷2×64=72÷2×64=36×64 =2304平方步,2304平方步=9亩144平方步。
(二八)同理,田地面积:(72+100)÷2×65=172÷2×65=86×65=5590平方步=23亩70平方步。
术解
以(二八)为例:
(1)与三角形相似,直角梯形面积运算也运用出入相补的方法,用多余的底边补充不足的底边,因此(上底+下底)÷2=(72+100)÷2=172÷2 =86。
(2)得数乘高,即所求面积=86×65=5590平方步=23亩70平方步。
(3)假设直角梯形的上底为ab,下底为cd,高为f,运算法则:面积=(ab+cd)×f÷2。
原文
(二九)今有箕田(1),舌广(2)二十步,踵广(3)五步,正从三十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亩一百三十五步。
(三十)又有箕田,舌广一百一十七步,踵广五十步,正从一百三十五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四十六亩二百三十二步半。
术曰:并踵舌而半之(4),以乘正从。亩法而一。
注释
(1)箕田:形状如簸箕的田地。即等腰梯形的田地。
(2)舌广:等腰梯形的下底边。通常为较长的底边。
(3)踵广:等腰梯形的上底边。
(4)并踵舌而半之:上底边与下底边的和除以2。
译文
(二九)现有等腰梯形田地,下底边为20步,上底边为5步,高为30步。问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面积为1亩135平方步。
(三十)又有等腰梯形田地,下底边为117步,上底边为50步,高为135步。问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面积为46亩232平方步。
等腰梯形田地运算法则:上下底边之和取一半,再乘高,得数就是所求面积。用所求积步除以240,即所得亩数。
译解
(二九)等腰梯形田地面积=(上底边+下底边)÷2×高;或是,面积=(上底边+下底边)×高÷2。即(20+5)×30÷2=25×30÷2=750÷2=375平方步,375平方步=1亩135平方步。
(三十)同理:(117+50)×135÷2=167×135÷2=22545÷2=11272平方步=46亩232平方步。
术解
以(三十)为例:
(1)先求上下底之和,117+50=167,得数除以2,167÷2=83。
(2)得数乘高,即所求田地面积:83×135==11272平方步;11272平方步÷240=46亩232平方步。
(3)等腰梯形因为两斜边相等,可以利用出入相补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长方形,以方便运算。即把上下底边一分为二,从中间切开后,补充成长方形,用新底边乘高,即所得面积。
(4)除等腰梯形外,普通梯形田地也适用于这个运算法则,面积=(上底边+下底边)×高÷2。
原文
(三一)今有圆田(1),周(2)三十步,径(3)十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七十五步。
(三二)又有圆田周一百八十一步,径六十步三分步之一。问为田几何?
答曰:十一亩九十步十二分步之一。
术曰: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又术曰:周径相乘,四而一(4)。又术曰:径自相乘,三之(5),四而一。又术曰:周自相乘,十二而一。
注释
(1)圆田:圆形田地。
(2)周:圆形周长。
(3)径:直径。
(4)四而一:取四分之一,即除以4。
(5)三之:乘3。
译文
(三一)现有圆形田地,周长为30步,直径为10步,那么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面积为75平方步。
(三二)又有圆形田地,周长为181步,直径为60步,那么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面积为11亩90平方步。
圆形田地面积运算法则:周长的一半乘直径的一半,得数相乘就是所求田地面积;或者,周长和直径相乘,所得的积除以4,即所求面积;或者,直径和直径相乘,所得的积乘3,最后除以4,得数即为所求面积;或者,周长乘周长,所得的积除以12,得数即为所求面积。
译解
(三一)圆形面积=(周长÷2)×(直径÷2),即(30÷2)×(10÷2)=15×5=75平方步。
或者,圆形面积=周长×直径÷4。30×10÷4=300÷4=75平方步。
(三二)同理,(181÷2)×(60÷2)=(181÷2)×(÷2)==平方步=11亩90平方步。
术解
以(三一)为例:
(1)先用第一种方法计算,圆形面积=(周长÷2)×(直径÷2),即(30÷2)×(10÷2)=15×5=75平方步。由此可得出,圆形面积=周长×直径÷4。即第二种算法。
(2)再用第二种方法计算,即30×10÷4=75平方步。
古时圆周率为3,即π=3。圆形周长的运算法则为,周长=π×直径,可得出圆形面积=π×直径×直径÷4。进一步得出第三种算法,圆形面积=直径×直径×3÷4。或者,圆形面积=π×直径2÷4。即:10×10×3÷4=75平方步;或者,3×100÷4=75平方步。
(3)运用第四种方法运算,圆形面积=周长×周长÷12,即30×30÷12=75平方步。
根据周长=π×直径,圆形面积=直径×直径×3÷4,两个运算公式,可以得出,直径=周长÷π=周长÷3,进一步得出,圆形面积=(周长÷3)×(周长÷3)×3÷4=(周长×周长×3)÷(3×3×4)=周长×周长÷12。
(4)魏晋时期,我国数学家刘徽用正多边形的边数逐渐增加以接近为圆的方式,求得π的近似值为3.1416。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算出π的值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5)总结得知,圆形面积=(周长÷2)×(直径÷2)=周长×直径÷4=直径×直径×3÷4=周长×周长÷12。
原文
(三三)今有宛田(1),下周(2)三十步,径(3)十六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百二十步。
(三四)又有宛田,下周九十九步,径五十一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五亩六十二步四分步之一。
术曰:以径乘周,四而一。
注释
(1)宛田:宛,弯曲,中央隆起的弧形。扇形田地。
(2)下周:下底周长。弧形部分的周长,即弧长。
(3)径:扇形的直径。
译文
(三三)现有扇形田地,下底周长为30步,直径为16步,那么这块田的面积是多少?
答:120平方步。
(三四)又有扇形田地,下底周长为99步,直径为51步,那么这块田的面积是多少?
答:5亩62平方步。
扇形田地面积计算法则:直径乘下底周长,所得积除以4。
译解
(三三)扇形田地面积=下底周长×直径÷4,即30×16÷4=120平方步。
(三四)同理,99×51÷4=1262平方步=5亩62平方步。
术解
以(三四)为例:
(1)根据运算法则,扇形面积=下底周长×直径÷4,即99×51÷4=1262平方步=5亩62平方步。
(2)假设扇形下底周长为L,直径为R,可以得知,面积=LR。
原文
(三五)今有弧田(1),弦(2)三十步,矢(3)十五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亩九十七步半。
(三六)又有弧田,弦七十八步二分步之一,矢十三步九分步之七。问为田几何?
答曰:二亩一百五十五步八十一分步之五十六。
术曰:以弦乘矢,矢又自乘,并之(4),二而一。
注释
(1)弧田:弧,向上弯曲。弓形田地。
(2)弦:底边的长度。如果弓形为半圆,则为圆的直径。
(3)矢:弧形底边到弧的长度,即弧高。如果弓形为半圆,则为圆的半径。
(4)并之:相加,求和。
译文
(三五)现有弓形田地,弦长为30步,弧高为15步,那么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1亩97平方步。
(三六)又有弓形田地,弦长为78步,弧高为13步,那么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2亩155平方步。
弓形田地面积计算法则:弦长乘弧高,弧高自相乘,两得数相加,和再除以2,得数为所求面积。
译解
(三五)假设弧长为a,弧高为h,面积则等于(ah+h2)。即面积=×(30×15+152)=×(450+225)=337平方步。转化为亩,即1亩97平方步。
(三六)同理,面积=(ah+h2)=×[78×13+(13)2]=635平方步=2亩155平方步。
术解
以(三五)为例:
(1)先求弧长乘弧高,即30×15=450;弧高自相乘,15×15=225。
(2)再求两者之和,450+225=675;得数除以2,即337。
(3)通过题目可以看出,这弧形的弧长是弧高的两倍,得知弧形为半圆,弧高为半径。圆形面积=π乘半径的平方=π×152,古时π的数值为3,则半圆面积=圆形面积=×π×152=×3×152=337=1亩97平方步。
(4)注意,目前我们取π的数值为3.14,因此计算结果与古时有所差异。同时,若是弧形不是半圆,利用这种计算方式结果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最好不要使用圆形面积的计算方式。
原文
(三七)今有环田(1),中周(2)九十二步,外周(3)一百二十二步,径(4)五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二亩五十五步。
术曰:并中外周而半之,以径乘之为积步。
注释
(1)环田:圆环形的田地。
(2)中周:内圆的周长。
(3)外周:外圆的周长。
(4)径:环形的径长。即外圆半径减去内圆半径的长度。
译文
(三七)现有环形田地,内圆周长为92步,外圆周长为122步,径长为5步。那么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2亩55平方步。
环形田地面积计算法则:内圆周长和外圆周长相加,除以2,再乘径长,得数即为面积。
译解
(三七)假设环形中周为C1,外周为C2,径长为d。环形面积=(C1+C2)d。
面积=[(中周+外周)÷2]×径长=[(92+122)÷2]×5=214÷2×5=535平方步=2亩55平方步。
术解
以(三七)为例:
(1)环形面积,可以看作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外圆周长为122,周长=2πr,得出外圆半径,即,122÷2÷3=;内圆周长为92,半径为92÷2÷3=。
(2)外圆面积=πr2=3×()2=,内圆的面积=3×()2=。环形面积=–==平方步=535平方步=2亩55平方步。
(3)根据以上运算结果,可得出径长=外圆半径–内圆半径=–==5。面积=[(中周+外周)÷2]×径长,即九章算术的环形面积运算法则。而面积=[(92+122)÷2]×5=214÷2×5=535平方步=2亩55平方步。
(4)古人通常把环形转化为等腰梯形,按照等腰梯形来计算其面积。内圆周长为等腰梯形上底,外圆周长为梯形下底,面积=(上底+下底)×高÷2,即(中周+外周)×径长÷2。
原文
(三八)又有环田(1),中周六十二步四分步之三,外周一百一十三步二分步之一,径十二步三分步之二。问为田几何?
答曰:四亩一百五十六步四分步之一。
密率术曰:置中外周步数,分母、子各居其下。母互乘子,分母相乘,通全步(2),内(3)分子,并而半之。又可以中周减外周,余半之,以益中周。径亦通分内子,以乘周为实。分母相乘为法,除之为积步,余积步之分。等数约之,以亩法除之,即亩数也。
注释
(1)环田:这里指半圆环,或不封闭圆环。
(2)通全步:把分数的步数进行通分。
(3)内:通假字,即“纳”,相加的意思。
译文
(三八)又有环形田地,内圆周长为62步,外圆周长为113,径长为12步,那么这块田地面积是多少?
答:4亩156平方步。
计算法则:求内圆周长与外圆周长之和:先把整数部分放在一边,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相互相乘,进行通分;整数部分用分母乘整数,再加上分子,化为假分数。然后,内圆周长与外圆周长之和除以2。径长也进行通分,分母乘整数加上分子的和乘周长之和的一半作为被除数,分母相乘作为除数,得数为田地面积。如果除不尽,余数就是得数的分数部分。最后用得数除以240,就是所求亩数。
译解
(三八)此环形面积计算与之前有所差别,如果根据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的方法,便会出现较大偏差。
古人用梯形计算面积的方式来运算,即(中周+外周)×径长÷2=(62+113)×12÷2=1116平方步,化为亩数,所求面积为4亩156平方步。
术解
(1)涉及分数运算,先进行通分,62=,113=;12=。
(2)按照公式计算,先求中周+外周之和:+=+=,得数再乘径长除以2,即×÷2==1116平方步=4亩156平方步。
(3)此解法与(三七)相同,只是涉及分数运算,显得烦琐复杂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