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智能制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如何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1.2.1 中国制造业现状概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经过四个发展阶段,从以重工业和国有企业为主,到经历出口导向的高速增长,已逐步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一阶段是1978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开始建立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从以重工业以及国有企业为主,开始快速发展以生产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制造,中国制造业逐渐完善。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到20世纪末。在这一阶段外资入华带动中国制造业发展,民营制造业进一步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一批龙头企业。1992年深化改革开放,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增长,出口导向型经济开始蓬勃发展。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中国制造开始融入世界,这一时期制造业FDI迅速增长,沿海地区众多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形成全球竞争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中国制造业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

第四阶段是2018年至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贸易摩擦等原因冲击中国出口,内需将逐渐成为拉动中国制造业增长的主力。

中国制造业是规模效益最为显著的产业,但由于没有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集中合理的生产体制,企业组织结构散乱的状况十分突出。中国至今尚未形成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也未能形成一批有技术特色的专业化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格局。

中国制造业虽然规模和总量在世界名列第一,但在效益、效率、质量、产业结构、持续发展、资源消耗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可知,中国制造业必须从规模、速度的发展轨道转向质量、效益的发展轨道,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现阶段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图1-6所示。

图1-6 现阶段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劳动生产率及增加值率低

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增加值)和增加值率,与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差距。中国制造业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阶段,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低。虽然中国制造业目前发展迅速,但其增加值的总量及人均占有量仍旧与制造业强国有很大距离。

2.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

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一直是阻碍中国制造业提高发展水平、国际竞争力和比较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很多行业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大部分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优秀人才,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少;产品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能够参与国际主流渠道竞争的产品很少。

3.竞争优势的层次低

目前中国制造业有很多集中在低水平层次上,增值能力有限,附加值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高技术产业不足。在中国外贸领域取得领先竞争优势的行业80%以上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技术领域中,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的竞争力指数较低,比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出口大部分是计算机外围设备、电子元件、家用视听设备,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低端产品。

4.产业组织不合理

“十五”时期以来,钢铁等原材料行业投资和建设规模过度扩张,导致产能过剩;同时,落后生产能力比重大,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制造业产业组织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结构依然分散,企业竞争集中于价格竞争;企业进入和退出存在障碍,影响了产业竞争效率的提高;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缺乏;合理的分工合作秩序尚未完全形成,企业生产专业化水平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