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约翰·博格和先锋领航集团的奇迹
约翰·博格在全球金融界是教父级的人物,严格来说他并不是指数基金的发明人,而是第一个把指数基金推向大众市场的人。在此之后,约翰·博格一生都致力于降低基金管理成本,并向大众推广基于指数基金的,低成本、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方式。他所创立的先锋领航集团(The Vanguard Group)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其管理的VFIAX(Vanguard 500 Index Fund;Admiral)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只指数基金,截至2020年12月31日,规模是6202亿美元。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需要从当时主动管理型基金存在的问题说起。
2.3.1 究竟谁赚了钱
我们之前提到,20世纪60年代基金在美国开始快速发展,但很快就有人发现这些公募基金对投资者缺乏对等的责权利关系。
曼努埃尔·科恩,1964-1969年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他曾明确指出公募基金缺乏对等的权责利关系,他说:“(公募基金)的费用结构为明星基金经理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毕竟,这是职责所在,但是尽管使用了‘共同’(mutual)这个名词,其实这些基金仅为基金管理公司与基金销售机构赚了大钱。”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基金的收费模式说起了。一般基金是按照管理的资金规模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的,然后如果基金赚了钱,再从赚的钱里面抽取部分的分成。只看管理费部分,也就是说,不论基金表现如何,是帮助投资者赚了钱还是亏了钱,基金公司都会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而且每年都收,从不间断。那么,你就会知道,对基金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基金表现如何,而是基金卖得如何。基金卖得好,管理的资金就多,管理费就收得多。所以,很多基金公司都有合作的销售公司或者市场营销部门,专门来负责宣传和销售基金份额。而做市场推广是需要钱的,特别是在公募基金竞争激烈的年代,这可是一大笔开销,而这些费用都是投资者支付的。
其实,这一问题在今天的基金行业依旧存在。特别是在中国,基金公司的管理费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高的。我从天天基金网找了一只排名非常靠前的股票型基金,规模是20亿元,管理费是每年1.5%。也就是说,不论牛市、熊市,不论这只基金今年是涨了还是跌了,每年基金公司都有3000万元的进账。
也许你会说:“只要基金公司帮助大家赚到钱,给它们分一点也没有问题。”而事实上,基金公司并没有帮大家赚到钱。在约翰·博格的自传《坚守》一书中,他提到在1974年10月初,《投资组合管理杂志》创刊号上的一篇文章给他带来很大的冲击,这篇文章来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标题是《投资判断的挑战》。文章称没有任何“有力证据”,以证实基金经理可以“在可重复、可持续的基础上”系统地超越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回报。保罗·萨缪尔森写道:“没有一只简单的基金可以投资整个市场,不会负债,并且可以将交易佣金、换手率和管理费率保持在可行的最低水平。”
这让约翰·博格坚定了运作被动管理的、低费率的指数基金的信念。
2.3.2 不受待见的新产物
1976年6月,约翰·博格创建的先锋领航集团正式开始了对“第一指数投资信托(First Index Investment Trust)”的公开募集。这是一只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
这只发行的指数基金满足了保罗·萨缪尔森博士对指数基金的六项期待。
(1)适用于普通投资者。
(2)目标是跟踪标准普尔500指数。
(3)每年的费率仅为0.20%。
(4)投资组合周转率保持在极低水平。
(5)被证明可以“基于最小组合方差与波动率,通过最分散的方法使得收益最大化”。
(6)免销售佣金。
注:第一指数投资信托刚开始发行的时候并不满足第六项“免销售佣金”的标准,但在发行6个月之后,先锋领航集团取消了所有销售佣金,这只基金成为完全实现“免销售佣金”的基金。
第一指数投资信托用革命性的方式降低了基金的管理成本,极大地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应该会受到市场的关注和欢迎,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1976年8月31日,第一指数投资信托完成了公开募集,仅募集了1130万美元。在《坚守》一书中,约翰·博格这样写道:“这个数字甚至无法满足将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每只买100股的要求。经纪公司建议我们取消发行并将钱还给投资者。”
可见,先锋领航集团发行的第一指数投资信托并没有受到市场的欢迎。不仅如此,第一指数投资信托在投资行业内部也遭到了质疑和反对。第一指数投资信托被称为“博格的愚蠢”。甚至有同行在华尔街挂起海报:一个愤怒的山姆大叔用一个大橡皮戳取消了指数基金的发行许可。海报的标题是:指数基金是反美的,要消灭指数基金!如图2.3所示。
图2.3 华尔街挂出的反对约翰·博格推出的第一只指数基金的海报
行业领头羊富达集团董事长爱德华·约翰逊三世说:“我不敢相信,广大投资者只会满足于获得市场平均收益。比赛的目的就是成为最好的。”当时的投资者习惯了去追逐明星基金经理,相信那些来自名牌大学、穿西服的专业精英才能够给自己带来好的收益。没有人去相信这种简单的、低成本的、分散化的投资会有卓越的回报。这和今天我们中国的市场很像,大家习惯了追逐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
2.3.3 在市场中证明自己
到1982年年底,第一指数投资信托的资产规模超过1亿美元,在263只基金中排名第104位。1988年,其资产规模达到10亿美元,对第一指数投资信托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1048只基金中资产规模排名第41位。也就在同一年,一直不看好指数基金的富达集团也推出了自己的指数基金。今天,富达集团的指数基金的资产规模占到其总规模的30%以上。
1995年8月,《货币》杂志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博格赢了,指数基金应该是当今大多数投资组合的核心”的文章,宣告了指数基金的成功。文章还描述了指数基金的优势——低运营成本,低交易成本,低资本利得税。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投资巨头巴菲特、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会管理人戴维·斯文森都先后加入了指数基金的大众推广队伍。
在《坚守》一书中,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在第一指数投资信托发行之初,一位好友为了帮助约翰·博格募集资金,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买了1000股第一指数投资信托,选择分红再投资模式。2011年秋天,在庆祝基金募集35周年的活动上,这位好友跟大家分享了当天他的账户。他有4493份基金份额,当时每一份的基金净值是250.99美元,合计资产为1,127,704美元。也就是说,35年前的15,000美元,通过指数基金,在2011年超过了100万美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低估复利的力量,也不要低估低手续费带给你的好处,这一点我们会反复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