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是传统视听媒体作品的核心
故事可以分为真实故事和虚构故事两大类,讲述真实故事的作品就是纪实性作品,讲述虚构故事的作品就是艺术性作品。
故事的要素往往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时间可以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于过去的故事可以称作历史故事,了解历史,可以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更好地应对当下现实;正在进行中的故事可以通过视听媒体的直播方式传播,观看这种视听作品,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很强的即时性,有一种共同经历的体验感,观众容易与故事中的人物共情同感;有些故事设定的发生时间是未来,这种故事属于科幻或童话故事,创作者在现有生活基础上,充分调动想象力,带领观众一起思考和探索未来。
地点在视听媒体作品中又可以被称作场景,场景是故事发生的舞台,其中的自然景物可以展现地理环境,其中的人工器物更能体现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传统。不同的场景可以为故事提供丰富的场信息,可以交代故事背景,还可以渲染故事氛围。场景作为空间元素和时间元素紧密相关,同一场景在不同的时间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比如春、夏、秋、冬的时间演变会对场景样貌带来本质的影响。场景的不同状态与故事的情感、主题可以协调一致,也可以形成鲜明反差。
人物往往是故事的核心要素,人物有不同的角色身份,有不同的行为目标,有不同的思想情感,人物是事件的行为主体,人物驱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中经常有多个人物,他们相互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人物关系。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故事的重要任务,人物情感、人物命运通常是最吸引观众的故事内容。某些故事中的主体是动物或其他事物,但是,动物或其他事物却往往被人化处理,具有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这种表达方式更适合观众的接受心理。
事件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事件的产生往往有其具体的背景原因,有些是偶然事件,有些是必然发生。事件和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结合起来,使得故事得以产生。故事在结构上往往有起承转合,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组成部分,且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
视听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讲故事的方法,要想使故事吸引受众,设置悬念、营造矛盾冲突、曲折起伏、多线索叙事等都是常用的基本方法。
悬念设置是指创作者对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命运变化等进行未知设计,这样做能够充分调动受众的期待心理,吸引受众持续关注作品。在传统视听媒体作品中,创作者往往是明知答案但却有意识地设置悬念,然后再引导受众抽丝剥茧、层层深入、逐一释疑、揭晓谜底。影视作品中的“一分钟营救”理论和方法,就是典型的悬念设置操作。
矛盾冲突是增强作品故事性、戏剧性的重要元素,没有矛盾冲突,故事就失去了发展变化的动力,失去了内容的张力,也难以形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从而显得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故事有了曲折变化,才能形成叙事节奏,张弛有度,疾徐有序,可以更好地渲染气氛,吸引受众,强化表达效果。
故事线索是故事的基本脉络,单线索叙事往往容易清晰明了,但也容易受到时间、空间元素的限制,难以产生丰富的变化。多线索叙事可以表现更丰富的故事内容,展现更复杂的人物关系,时间、空间的变化也更多样化。在视听媒体作品创作中,使用多线索叙事手法,往往会采用系列化、连续性作品形态,这对于创作者影像叙事、结构作品等专业能力往往也有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视听媒体创作过程中,当表现一些比较抽象或概括的对象和主题时(如经济形势、科学研究等),创作者往往会采用“故事化”的方法,赋予被表现对象一定的角色身份,将其人格化,设置一定的悬念,人为营造矛盾冲突,使其具备情节化特征。故事化处理的最大优点就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符合大众的接受心理,可以充分发挥视听媒体的优势,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并容易使其受到情节、情感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