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在经济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10年前1元钱可以买1000克大米,10年后1元钱却只能买同一种大米500克。从大米的价值来衡量,10年前的1元钱与10年后的1元钱的经济价值不同,或者说经济效用不同。10年前的1元钱比10年后的1元钱的经济价值要大些,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也是如此。这是为什么呢?例如,你将100元钱存入银行,在银行存款利率为5%的情况下,一年后你将获得本息105元。这里所增加的5元就是货币的增加额,是货币经过一年时间的周转使用而产生的增值,这是对货币时间价值的典型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货币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会产生时间价值。如果把货币闲置在保险柜中,显然不可能增值,甚至有可能会因为通货膨胀,使持有的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造成货币贬值。这说明货币之所以有时间价值,前提是它处于投资过程中,实现了资金运动。就企业的财务活动来说,货币投入经营活动后,企业用其去购买所需的资源,然后生产出产品,产品出售后可获得的货币量因为创造了利润而大于最初的货币投入量。就这样,货币通过不断的循环与周转,实现了增值。货币周转的次数越多,货币的增值额就越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总量在资金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级数增长,使得货币具有时间价值。
然而,单从质的方面去理解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对于财务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数量上把握时间价值的基本特征。时间价值是指一种增量或增值率。货币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投资利用,才可能产生价值的增值。这种增值不仅与当期投资额大小有关,与投资涉及的时间长短有关,而且与投资方式有关。一定量的货币在相等的时期内,由于投资项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增值。
储蓄与购买股票都是投资,但是相等数量的货币用于这两种投资所产生的增值通常是不等的。例如,一年期储蓄利率为2%,即某人一年前将10000元存入银行,一年后能够获得的本利和为10200元,其增值额为200元。如果另一个人一年前将10000元投入股市,同样经过一年,现在收回投资,假设获得的本金和收益合计为11000元,则增值额为1000元。那么,10000元货币经过一年,其时间价值是多少呢?是200元还是1000元?为什么股票投资的增值额高于储蓄投资的增值额呢?这是因为,股票投资的结果具有不确定因素,它可能产生很大的增值,也可能只有小额的增值,甚至减值(亏损)。但就其平均收益率来说,股票投资的收益率应当高于储蓄投资的收益率。也就是说,股票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而储蓄投资可以认为无风险或风险极小。高风险投资应当有高报酬作为补偿。股票投资获得的收益高于储蓄收益的部分是风险溢酬,这种风险溢酬与投资的风险大小有关。为了从不同投资行为中抽象出时间价值的数量特征,合理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大小,应当剔除各种投资风险因素对增值率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知道,严重通货膨胀时储蓄投资的增值率通常高于物价水平稳定时的储蓄增值率。例如,同样是一年期的储蓄投资,我国目前储蓄定期存款的年基准利率是1.5%,而28年前的1993年7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利率后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是10.98%。那么,同样10000元人民币,目前存入银行,一年后的增值额为150元,28年前存满一年的增值额为1098元。对于28年前的储蓄和目前的储蓄,其风险似乎应该基本相同,但其增值额相差悬殊。为什么呢?这是因为28年前的物价指数上涨得快,而目前的物价相对比较稳定。为了弥补高通货膨胀给投资者带来的购买力损失,需要给予较高利率的补偿。因此,在衡量货币时间价值大小时,应剔除通货膨胀因素。
综上所述,从定量角度分析,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在没有风险、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在实务中,通常用相对数表示时间价值的高低。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国库券的年利率可以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大小。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时间价值可以理解为第一章所说的“纯粹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