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应理性评估所处的工业化阶段,有针对性地构建核心竞争力。全球化企业应拓展路径,以应对资源配置和全球协同机制,并从大数据中找出盈利点,防止亏损。
1.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带一路”倡议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决策。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了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组织关系深入发展,中国领导人邀请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社会组织相关领导对中国进行国事、经济访问或互访,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可喜的长足发展。
2.国家政策的解读
从国家层次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了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对接与耦合,发掘了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使中国深度融入了国际经济体系。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共建国际大通道和经济走廊,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推进“一带一路”进程。
3.“一带一路”如何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应促进政策沟通,增强各国理解,加强相互支持。在交通方面,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高道路通达水平。在能源方面,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在贸易畅通方面,着重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加快投资便利化,消除投资壁垒;拓展投资领域,推动新兴产业合作。在资金融通方面,鼓励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联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4.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实践
“一带一路”发展到目前,已成为一个依托亚欧大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复兴来提振世界经济的全球计划,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为了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在新形势下,我国应发挥各地区优势:促进东部地区发展,挖掘东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发展中部地区经济,打造中部枢纽;助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带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实现开放空间逐步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
(1)促进东部地区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中国东部地区的工业企业数量有所减少,而服务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不再强烈。基于此,应发挥沿海和港澳台地区优势作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海外侨胞及香港、澳门的独特优势作用;支持福建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助力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发展中部地区经济。
中部地区应以长江经济带为依托,着手打造陆桥经济带,并将其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与东西部地区的衔接与协调作用,打造内陆开放型区域经济格局,有效提升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
(3)扩大西部地区经济开放。
在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将在能源、电网、铁路等方面获得大量资源支持,从而一改基础建设薄弱、对外开放不足的劣势,使其经济发展焕发出巨大生机和活力。
扩大西部开放,做好西部开发,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发挥地区窗口作用;发挥新疆的区位优势和窗口作用;发挥内蒙古连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4)向西南进程发力。
在西南地区大力开发和建设边境口岸,积极打造经济合作带和经济走廊。在新形势下,向西南进程发力,建设西南开放的城市群,发挥西南地区优势;打造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格局,发挥广西与东盟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和重要门户作用;发挥云南区位优势和向东南亚的辐射作用;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5.“一带一路”塑造了新时代的特征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治理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向广、深、高不断拓展,塑造了中国新时代的五大特征。
一是从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这是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二是中国进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增强了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三是中国由过去的“跟随跑”变为“齐步跑”甚至“领先跑”,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正加速形成。四是从以关贸总协定和WTO框架下的货物贸易为主,转变为FTA框架下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五是从以融入和适应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主,转变为积极参与甚至引领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修订。
这些新时代的特征,将贯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推动中国以更高层次的开放格局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朝着“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