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这样的困惑,自己上学时学的“专业课”知识在毕业之后很多都记不清了,从此便与它们无缘再见。既然如此,这些课程为什么要叫“专业课”呢?毕竟在今后的几十年中,职场才是你的“专业”,但是对于这个专业,你上过哪怕一门专业课吗?并没有。那么,难道不应该有一门关于职场的专业课吗?要我说,不但应该有,而且应该是必修课,并且不应该是一门心灵鸡汤似的“水课”,而是专注于回答“怎么办”的“硬课”。可这么有意义的事偏偏我没发现有人在做,那我就自告奋勇、当仁不让了。
我毕业后在国外做算法工作,之后回国从事管理咨询行业,很幸运这是我感兴趣的行业。我在心仪的企业一步步从基层管理者做到高层管理者,直到后来自己创业。多年的摸爬滚打让我经历了公司内部各个层级的岗位,也获得了一些从外部视角审视公司的机会,而创业经历更让我获得了把公司从0做到1的宝贵经验。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不希望别人继续走我走过的弯路,也不希望别人不断地踩我踩过的坑。因此,在将近20年的职场生涯里,我不遗余力地培养团队,为公司员工做培训,解答大家在职场中遇到的种种困惑,现在已经被大家亲切地称作“教练”。多年积累的职场经验让我既可以与员工共情,也可以站在基层管理者的角度分析问题,更可以站在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审视全局;既了解业务部门的心思,也清楚职能部门的想法;既能亲临一线指导团队,也能跳出繁杂的事务站在更高维度观察问题。看问题的角度多了,也就能把问题看得更透彻了。在这么多年的“教练”生涯中,自己也算“不负众望”,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团队和员工,指导过的员工数以万计,用他们的话说,我的内部培训也可以算是“一票难求”了。
培训得多了,回答的问题也更多。逐渐地,我发现问题虽然五花八门,但本质上大家的困惑只集中在其中的某几个点上。为了提高培训效率,也为了让自己从不断地反复说教中解脱出来,我把培训内容及其中的高频重点整理出来,以期让更多人受益,于是就有了本书。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职场问题的答案簿,它会手把手地教你从职场新人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高手。通过这本书,你将学到以下内容。
作为职场新人,你进入职场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做“职业规划”。在第一章我会手把手地教你做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团队主力,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打造个人职场品牌。
度过了新手期,你就要开始训练职场“基本功”了。第二章集合了我通过实践筛选出来的、极为实用的职场技能和工具,我会将其掰开揉碎、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教给你。这些工具会帮助你实现职场进阶。
有了工具就相当于学会了“招式”,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运用好这些招式。在第三章我将教会你运用招式的“心法”,掌握一些思维框架。这样,再复杂的工具你也可以运用自如。
在职场工作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协作,协作就需要沟通。正所谓“气儿顺了,事儿才能顺”。在第四章,我将教你找到符合逻辑的沟通起点,学会与对方共情,让对方接纳你、愿意与你合作共赢。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你希望与对方共情、让对方在情绪上接纳你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梳理清楚自己的情绪。在第五章,我将分享如何梳理情绪、避免情绪失控。对情绪收放自如,你才能在职场上走得更远。
掌握了工具,学会了使用方法,熟悉了沟通,掌控了情绪,这时你已经跻身“高手”之列,是时候进阶到管理领域了。在第六章,我将分享一些管理技术,管理首先是技术,其次是艺术;管事是技术,管人是艺术。所谓“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想成为领导,这些管理技术是你不可或缺的工具。
管理者的工作方式是依靠团队达成目标,这其中,管事容易,管人很难,所以说管人是艺术。在第七章,我将分享管人这门艺术的基本框架——“招培用留”,也就是团队建设的“四门功课”。
说到人,不论是提升自己还是管理团队,最大的阻碍永远是认知局限。“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认知局限,“知道自己不知道”是突破认知局限。在第八章,我将分享如何突破认知局限,帮你跨过提升自我的第一个障碍。
掌握了所有技能,拥有了深厚的“内功”,跨过了一个个认知障碍,此时你已具备做“老板”的所有先决条件,已经成为职场上“金字塔顶端的人”。然而一千个创业者就有一千条路,我不知道哪条路必然通往成功,却可以告诉你哪条路可能通往失败。
最后一章,我将告诉你创业路上你应当做和不应当做的事。
以上是对本书内容精华的概括,我希望它不只是一本实战指南,更能成为每一位职场人办公桌上的参考书、工具书,甚至是必备的职场答案簿,当你在职场中遇到问题时,记得翻阅这本书,它可以带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