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经络
谚云:“学医不知经络1,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如伤寒三阴三阳,皆有部署,百病十二经脉可定死生。既讲明其经络,然后用药径达其处,方能奏效。昔人望而知病者,不过熟其经络故也。俗传遇长桑居,授以怀中药,饮以上池之水,能洞见脏腑,此虚言耳。今人不明经络,只读药性病机,故无能别病所在。漫将药试,偶对稍愈,便尔居功,况亦未必全愈;若一不对,反生他病,此皆不知经络故也。(近世时医失口,言经络部位乃外科治毒要法,方脉何藉于此。嗟嗟!经络不明,何以知阴阳之交接,脏腑之递更,疾病情因从何审察?夫经络为识病之要道,尚不肯讲求,焉望其宗主《内经》,研究《伤寒》,识血气之生始,知荣卫1之循行。阴阳根中根外之理不明,神机或出或入之道不识,师徒授受唯一《明医指掌》2《药性歌括》3,以为熟此尽可通行,用药误人全然不辨。或遇明医,枝梧扯拽,更将时事俗情乱其理谈,常恐露出马脚,唯一周旋承奉。彼明理人焉肯作恶,只得挽回数言,以盖其误。如此时医,诚为可耻。)
1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以及全身各部的通道。
1 荣卫:荣,营气;卫,卫气。荣卫,即人体营气、卫气的总称。二者分别运行于脉中、脉外,日夜周流全身,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全身、防御外邪及调控腠理的作用。
2 《明医指掌》:2卷,明·皇甫中撰,撰年未详。后经王肯堂、邵达补订,传为今之10卷通行本。本书以歌赋与论说相结合进行撰述,内容涉及病机、经络、中药药性及临床各科,博而不繁,便于记诵。
3 《药性歌括》:不著撰者。系以明·龚廷贤《寿世保元》卷一《药性歌诀》为蓝本,参以《万病回春》《普渡慈航》两书中相关内容删补而成。取常用药物400味,编为四言歌诀,便于初学者诵读。
[提要]
本段主要阐明医生通晓经络的重要性。
[白话解]
俗话说:“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因为不通晓经络的循行分布,就不能识别病证的根本源头、探究阴阳的传变规律。例如,伤寒所讲的三阴三阳,都有各自的位置分布,对于各种疾病,十二经脉可以决定人的死生。先要明白经络的分布,然后处方用药时直达病所,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前人扁鹊通过望诊就能了解疾病,不过是熟悉经络的原因罢了。都说扁鹊是由于遇到战国的神医长桑君,长桑君将怀中秘方授予扁鹊,嘱其饮用竹木上的雨露之水送服该药,于是,扁鹊便能透视人体五脏六腑,这不过是传说罢了。
现在的医生,不通晓经络,只注重药性和病机,所以,不能辨别疾病的根本所在。盲目大范围地以药试病,碰巧对证,患者病情稍加缓解,便居功自傲,况且未必能完全治愈。如果用药不对,反而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这都是由于不知晓经络造成的。(当前有些医生言论错误,传言经络部位是外科治疗痈肿疮毒才需要掌握的要领,处方和脉诊怎么可以借助经络呢?唉!不通晓经络,怎么能够知道阴阳的交接转换、脏腑的传递更始、疾病的病情和病因从何处审察?经络是辨识疾病的重要依据,尚且不能仔细研究,怎么能够期望医者尊奉《黄帝内经》之旨,研究《伤寒论》之意,辨识血气生化之源,知晓荣卫之气的循行分布。不明白阴阳根源的道理,不通晓神机出入的规律,师徒传授的内容只有《明医指掌》《药性歌括》,认为熟读此书便可医治百病,用药耽误了病情也不分析原因。有时遇到高明的医生,东扯西谈,甚至将世俗之情理混入其言谈,经常担心露出破绽,只好一味地与对方周旋奉承。那些明白事理的人怎么会揭露别人的弊端,只能顺情说几句好话,以掩盖对方的错误。这样的医生,实在让人觉得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