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位
摄片时患者的体位有两种:一是让患者坐在头颅定位仪下的直背式椅子上,调整患者体位,使其两肩松弛。调节左右耳塞进入两侧外耳道,使其不过松或过紧。使眶点指针抵于一侧眶下缘,至于是左侧还是右侧眶下缘无大的区别。但近年来生产的产品都不设座椅,也无扶手,患者需直立于定位仪下,在无任何依靠的情况下,有时会感到人有稍微的晃动,两侧耳塞在外耳道内也有一定程度的前后左右移动,这对不同状态时拍摄的侧位片的一致性有些影响。
摄片时患者的另一种体位即自然头位(natural head position,NHP)。关于自然头位的定义有很多,有些学者认为自然头位是人自然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即视轴保持与地平面平行的头位;也有学者认为是人在没有任何外部干扰情况下最自然放松的头部姿势位(natural head posture)。Solow等总结了获取自然头位的方法:自然直立;头部颈部自然放松;两眼平视正前方2m外直镜中自己的眼睛,使视轴与地平面保持平行;拍片时在头面部前挂一铅垂线,作为垂直基准平面。有研究再从蝶鞍点(S.)向垂直基准平面作垂线,被称为真性水平面(true horizontal plane,THP);并与前颅底平面(SN平面)、全颅底平面(Ba-N平面)和眶耳平面(FH平面)相比较,表明自然头位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因此,采用自然头位下拍摄的X线头颅侧位片结合真性水平面(THP)来作为基准平面,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认为不管是什么头位,包括自然头位、自然姿势位,只要是拍摄用作测量分析的侧位片,都要求有一个头颅各组织结构与中心射线的恒定位置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放大误差不但跟投照距离、胶片的距离有关,同一矢状平面还与中心射线的距离有关。在肯定真性水平面(THP)的可重复性高这一优点的同时,同样应顾及放大误差的恒定性。因此,不但头颅右侧中心射线的投入点要相对恒定,头颅左侧的投出点也要相对恒定。只有左右两侧中心射线的投照位置都相对恒定,才能同时保证头颅正中矢状平面及其左右两侧各组织结构在每次拍摄时与中心射线的距离相对恒定,放大误差基本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所拍摄的侧位片具有可比性。那么用什么设备来帮助中心射线在头颅两侧的投照点保持相对恒定呢?在无更好的设备出现之前,头颅定位仪上的左右耳塞仍然是最实用的辅助设施,左右耳塞与中心射线本身成三点一直线,是保证中心射线与头颅左右两侧及各个矢状面的组织结构的距离保持相对恒定的基本要求。
作者认为自然头位,即当患者摄片时头颈部做到了自然放松状态,但这并不能保证一定是“正常”头位。有些患者可能生理性或习惯性斜颈,虽然患者以为这是自己最放松、最“自然”的头位,但可能使左右两侧结构处于倾斜状态。这里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纵向比较,即同一个体矫治前后的比较,或是同一个体在不同生长期所摄侧位片的比较。假设该病例在各个时期的斜颈程度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各期所摄侧位片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即如何保证每次中心射线都相对恒定在同一部位。有学者提出只用一侧耳塞以帮助中心射线的定位,那么这算不算是对头部姿势位(NHP)的一种干扰?二是同一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斜颈”程度逐渐加重,每次拍片都用一侧耳塞帮助确定中心射线的位置,那么由于斜颈程度加重,另一侧的中心射线的通过位置就发生了较大改变。该侧各组织结构与中心射线的距离发生改变,放大误差也随之改变。各期侧位片之间的可比性是否也随之降低。三是横向比较,斜颈患者在自然放松状态下所摄侧位片的各测量指标,与正常美貌人群定位侧位片所得统计学均值有没有可比性?我们不应该认为中心射线的投照位置恒定在一侧就可以了,它在左右两侧的位置都应该恒定,这是保证左右两侧的组织结构与中心射线的距离都保持相对恒定的必要保证。四是斜颈状态下拍摄的侧位片,亦即一个立体头颅在偏转倾斜状态拍摄的二维影像,其很多标志点还是在那个我们定义的位置上吗?有些个体朝左偏,有些朝右偏;有些斜上,有些斜下,很多在正中矢状平面上的标志点也还在那个位置上吗?
那么,可否在自然头位定义不变的情况下:即自然直立,头部颈部自然放松,两眼平视正前方2m外直镜中自己的眼睛,使视轴与地平面保持平行,拍片时在头面部前挂一铅垂线的同时,为保证中心射线的相对恒定位置,让左右耳塞进入患者外耳道,保持中心射线与左右耳塞呈三点一直线,除了与我们心目中追求的“自然”似乎有些不协调,难道一定与真性水平面也冲突吗?但不管是否协调,是否冲突,只要是拍摄用于测量分析的侧位片,那么保持中心射线在左右两侧位置相对恒定,使每次所摄侧位片在同一矢状平面的放大误差前后基本一致则是必须的。
此外,在摄片时还应要求患者两侧后牙轻轻合上,面部和唇、颏肌肉都应放松,正常呼吸不做吞咽动作,为帮助患者放松唇、颏肌肉,可一边叮嘱一边用手轻拍患者唇部、颏部和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