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老年人常见疾病症状的观察照护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而老年人中患慢性病的比率也在增加。随着衰老,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和全身应激反应迟钝,敏感性降低,所以发病隐匿,患病后又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十分严重,因此对老年人常见疾病症状的观察照护就尤为重要。
一、发热
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调解中枢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腋温),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超高热在41℃以上。
由于老年人散热功能的减退,也可能因热量蓄积发生高热。当老年人发生高热时,容易引起人们重视,而低热时,常常被忽略。如青壮年患了肺炎,可能出现39℃以上的发热,而老年人患肺炎,部分表现为低热,因此,对老年人低热要引起重视。
(一)观察评估
1.症状观察
老年人发热时,应首先确定发热出现的时间,了解发热症状、持续时间及其他伴随症状,观察老年人有无寒战、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咳嗽,甚至昏迷等伴随症状。
2.发热原因
了解老年人有无引起发热的疾病,如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等疾病,或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及中暑等其他导致高热的疾病。
3.其他因素
护理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及时评估气温变化、居住环境、室内温度及老年人活动程度等影响体温调节的因素,观察老年人对天气冷热的反应,以及发热后的老年人心理反应和情绪变化。
(二)照护措施
1.老年人发热,应协助老年人卧床休息,避免运动,穿宽松、棉质的衣物。
2.体温在37.5℃以上,每4h测量体温至老年人体温降至正常;体温超过38℃,可给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体温在38.5℃以上者,遵医嘱给予冰袋冷敷或药物降温。降温处理后半小时复测体温,并做好记录。
3.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每日3 000ml为宜,以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发热期间记录老年人24h出入量,在老年人大量出汗或退热时,应注意有无虚脱现象。
4.加强全身营养,协助老年人进食高热量易消化吸收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6.保持老年人皮肤清洁,及时擦汗,更换衣服及被单。
7.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注意防止老年人受凉。
8.老年人出现寒战、头痛、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二、咳嗽咳痰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保护性作用。
(一)观察评估
1.询问并观察老年人有无呼吸道的感染、异物吸入、刺激性气体或粉尘吸入,或服用易致咳药物等,例如卡托普利可能导致干咳。
2.了解老年人咳嗽与时间、体位的关系,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
3.观察老年人有无咳嗽无力或不能咳嗽情况,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及气味等。
(二)照护措施
1.协助老年人卧床休息,经常变化体位,咳嗽剧烈时可采取半卧位。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50%~60%,注意通风。
3.为老年人准备清淡、易消化、高热量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协助补充充足的水分,可适当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
4.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老年人可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改善症状,有利于痰液排出。
5.可采取背部叩击的方法帮助老年人排痰,使停滞在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但是脑出血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或静脉畸形、颅内术后7d以内、咯血、肺大疱、心血管不稳定、急性心肌梗死、近期肋骨骨折、严重骨质疏松、肿瘤部位等禁忌叩背。叩背时注意观察老年人的呼吸、咳嗽及反应。叩背后鼓励老年人自行咳嗽,并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量。
6.对于痰液黏稠无力咳出的老年人,需通过机械吸痰的方法经口鼻腔进行负压吸痰。
三、恶心、呕吐
恶心和呕吐是消化道最常见的不适症状。恶心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感觉,表现为胃部不适和胀满感,常为呕吐的前奏,多伴有流涎与反复的吞咽动作;呕吐是一种胃的反射性强力收缩,通过胃、食管、口腔、膈肌和腹肌等部位的协同作用,使胃内容物由胃、食管经口腔急速排出体外。恶心、呕吐可由多种不同的疾病和病理生理机制引起。
(一)观察评估
1.评估老年人的生命体征、神志、营养状况,有无脱水表现,腹部体征。
2.评估老年人恶心与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原因或诱因,呕吐的特点及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及伴随的症状等。
(二)照护措施
1.做好老年人的护理,呕吐时协助老年人头偏向一侧,或取低头坐位,以防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2.关心、安慰老年人,使老年人安静,避免紧张情绪。
3.观察呕吐物颜色、量、性状及呕吐次数,大量频繁的呕吐可引起水、电解质丢失,应注意老年人全身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
4.老年人呕吐后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衣物及床单元整洁干燥,协助老年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房间开窗通风。
5.老年人呕吐剧烈时应暂禁食,呕吐停止后可协助进食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逐渐增加进食量,注意关注老年人进食情况和消化情况,避免再次呕吐。
四、头晕
头晕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表现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眩晕、眼花等的感觉。头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于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颅脑外伤综合征、神经症、耳石症、贫血、心律失常、低血压等病症。
(一)观察评估
1.询问老年人头晕的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查看老年人目前使用的药物,了解是否与头晕有关。
2.询问并观察老年人头晕与体位及活动的关系,有无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3.了解老年人疾病史,明确头晕发生的原因和诱发因素。
(二)照护措施
1.头晕发作时,应协助老年人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安慰老年人以消除紧张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老年人头晕时应做好安全防护,避免跌倒/坠床等。
2.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头晕,要按时服药,每日测量血压,保持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血压异常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由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睡眠时要选用合适枕头,避免长期低头,注意颈部保暖。
4.由贫血引起的头晕,应适当增加营养,可根据贫血原因遵医嘱药物治疗并辅助食物疗法。
5.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以防止头晕反复发生。
6.眩晕症的老年人可以在医师及康复技师的指导下进行功能性锻炼,适当进行头部运动、太极拳、保健操可减轻头晕症状。老年人活动锻炼时需要有护理人员陪伴,避免跌倒。
7.照护有头晕病史的老年人要注意体位改变的渐进性,起床时不宜过猛,穿合脚防滑的鞋子,以防跌倒。
五、抑郁情绪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至少2周)的情绪低落或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又称情感障碍。老年抑郁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随老龄化社会的进展日趋上升。抑郁症反复发作,可使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导致精神残疾,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自杀和自杀企图有50%~70%继发于抑郁症。
(一)观察评估
1.了解老年人的健康史,所患慢性疾病的情况,沮丧、哀伤、兴趣下降等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和时间。
2.评估老年人的抑郁程度,可通过简易智能量表、老年抑郁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
3.评估老年人的身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及经济能力等情况。
(二)照护措施
1.改善睡眠
减少睡前活动,可在睡前热水泡脚、沐浴、按摩等,保证充足睡眠。
2.加强营养
抑郁老年人食欲减退,选择老年人喜爱的食物、变换饮食种类,耐心规劝老年人进食,保证营养供给。
3.督促自理
鼓励、引导老年人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自我照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协助老年人按医嘱服药
由于本病有较高复发率,症状缓解后尚应维持治疗4~6个月,以利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密切观察老年人服药后的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5.心理护理
(1)护理人员应该鼓励老年人倾诉,协助老年人确认负向的想法并加以取代和减少。
(2)帮助老年人回忆自己的优点、长处和成就,增加正向的看法,鼓励老年人抒发自己的感情,鼓励内心表达,护理员应认真倾听,言语恰当,选择老年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
(3)应帮助老年人妥善处理各种引起不良心理刺激的事件,争取家庭、朋友等的社会支持和密切配合。对于重症抑郁的老年人,鼓励其家属朋友,尤其是配偶和子女多探视、多关怀和陪伴老年人,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
6.安全护理
安置老年人住在护理人员易观察的房间,设施安全舒适;严格做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保管工作,以预防老年人采取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保证老年人的安全。
针对有自杀倾向的老年人,要及时发现自杀征兆,如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对关系亲近的人流露轻生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等。发现以上自杀征兆,应立即上报区域,请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会诊,与老年人家属及时沟通,共同商讨应对方式与策略。严格执行护理巡视制度,尤其是夜间、午间、节假日等,凌晨是抑郁症老年人自杀的最危险期,必要时专人24h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