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慢性疾病、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变化,易产生各种心理变化,熟悉和掌握老年人的常见心理特点对于医养护理员的日常照护工作尤为重要,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知觉方面
老年人感觉与知觉衰退表现为眼睛老化,分辨精细物体的能力下降;听力下降,对不同频率声音感受性降低,听懂言语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觉、味觉不敏感;痛、温觉迟钝;对事物反应缓慢,动作迟缓,因而活动减少,沉默寡言,疏于交际。
二、记忆力及思维方面
一般来说,记忆力从50岁开始就有所减退,70岁以后更明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记忆”衰退,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常表现为记不住、忘得快。思维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表现为思维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
由于记忆力与思维等方面的衰退,老年人常表现为兴趣爱好减少,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三、情绪方面
由于生理老化、社会角色改变、社会交往减少及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等原因,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和反应,如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无用失落以及抑郁焦虑等。有时因看不惯年轻人的言行,变得烦躁易怒、爱发脾气;有时对刺激趋向冷漠,对喜怒哀乐反应强度降低,表现为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有时对刺激反应强烈,情绪难以抑制、敏感多疑;也常因回忆已故亲友,或莫名感到悲伤;还会因年老多病、居住条件、医疗保障、经济状况、家庭矛盾、缺乏子女关心照顾而变得抑郁、不安、孤僻、古怪,甚至不近人情,造成与家人及周围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四、性格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格特点既有持续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化波动的一面,总体上稳定多于变动。适应良好时,可表现为生活满意度高、积极、乐观、成熟,能正视新生活;适应不良,可出现否认衰老、过度依赖,以及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保守、猜疑、心胸狭窄等心理问题。
五、人格方面
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部分,是无意识的,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冲动,遵循快乐的原则。自我是人格的执行部门,通过自我调节,既可以满足本能的冲动,又考虑外界的现实环境,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在长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学识、教养、良心、道德和社会行为规范,不断塑造个体的行为,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人格的三部分平衡协调使个体形成稳定的人格品质,一旦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心理失调,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衰老让“超我”的作用减退乃至逐渐消失,使原始的“本我”表现突出,甚至出现无视道德标准和社会行为规范而随心所欲的人格变化,如平时很注意个人形象的老年人,衣着随意邋遢,可能有说脏话、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