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7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德国波恩举行了第二届全球患者安全峰会,在这次会议上发布了全球患者安全的挑战——用药安全(The Global Patient Safety Challenge on Medication Safety)。呼吁在未来5年内将所有国家严重、可避免的药物相关伤害减少50%。这是一项全球性的举措,为此,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研究,减少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安全。
血液作为一种特殊药品,它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较普通药物来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更加频繁也更加严重。因此,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
自20世纪80年代,法国输血传播艾滋病事件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1992年法国政府率先开展了法国输血不良反应预警系统的建立,监控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开展研究制定相关措施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1996年,英国建立了输血严重伤害监测系统(SHOT),监控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的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之一,SHOT系统是输血预警的成功典型代表,年度报告对每年英国范围内上报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在预防输血不良事件、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保障输血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纷纷建立类似的系统来监测、预防和干预输血不良反应,并加大对输血不良反应的科学研究资助,在最新的美国NIH的R01项目指南中针对输血不良反应研究的资助力度也成倍增加。学术界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血液安全问题成为WHO的重点工作之一。德国、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已致力于输血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努力提高输血安全,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播疾病。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17年11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血液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血液安全工作,把保障血液安全作为保护人民健康、增强人民获得感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纳入健康中国建设统筹部署和推进。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将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精神文明建设同规划、同落实、同促进,有效地推动血液安全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源、节流、保安全”的工作思路,以“提升依法治理水平、提升血液供应水平、提升血液安全水平、提升合理用血水平”的“四提升”为主线开展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为统领,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导向,针对血液安全工作中面临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公平可及、安全有效”的原则,坚持以“四提升”为主线,以抓落实为主旋律,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构建并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把血液安全工作向纵深推进,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坚实的血液保障。
输血不良反应预警作为监控血液安全、反映输血疗效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血液预警系统不仅仅是处理输血安全问题,而是输血链质量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做好输血不良反应预警,可以防止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蔓延和重演,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同时促进输血医学的研究。
本书编委会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