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血压波动的“正与邪”
7.血压如何自我调节
人体需要血压基本稳定。那人体是靠什么奇妙的“托手”来维持血压的稳定呢,原来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实现。
(1)神经调节:
人体有八大系统,除神经系统属于八大系统之一。神经系统遍布身体所有组织器官,我们的大脑在神经指挥下能够进行思维活动,心脏在神经支配下进行有规律的跳动。支配心脏的神经一个叫心交感神经,一个叫副交感神经(又称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心脏输出的血流量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兴奋则与之相反,使心跳减慢,心脏输出的血流量减少,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同时存在,两者相依相伴,相互对抗,相互协调,保持平衡。
(2)体液调节:
人体的体液,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是指一些很陌生的化学物质,它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名字也奇奇怪怪,如儿茶酚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肾素-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等统统都是体液。它们具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血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类体液可使心跳加快,输出血量增加,使血压上升。还有抗利尿激素(又称为血管升压素)这种体液,进入血液后也可使血压升高。而缓激肽、前列腺素E、心房钠尿肽这类体液则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8.血压变化有何昼夜规律
世间生物,当然包括我们人类,都有一个奇妙的现象,即受生物钟调节控制。人体许多生命活动在一天(24小时)内都会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我们把这种特性称为昼夜节律性。
人的血压也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就是说血压白天与夜间的变化是有节律的。正常健康人血压的节律呈“双峰一谷”的形态,就像一把长柄的勺子(长勺型),即白天血压在较高水平波动,晚上约8时以后血压逐渐下降,至凌晨2~3时降至最低谷,黎明时血压又逐渐上升,清晨起床后(约6时左右)血压急剧上升,早上约8~9时达到高峰,然后血压持续波动在较高水平,到下午4~6时出现第二个高峰,以后又逐渐下降。
根据24小时动态记录描述的血压曲线图,将人的血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双高峰型(约占70%),这是正常类型,即符合上述的血压波动的典型规律;②单峰型(约占30%),这是异常类型,此类患者中部分(约占25%)仅出现下午一个高峰,少数患者(约5%)以早起第一个高峰(晨峰)为突出。
高血压患者也有部分表现为白昼血压升高,部分则表现为白昼与夜间均升高。
9.血压“双峰一谷”有何医学意义
1963年,一个叫斯耐特的医生与同伴一道研究,他们通过观察12个健康人血压的昼夜变化得到了一个大发现:一天24小时内,人的血压值是波动变化的、这个变化是有规律的,即入睡后2小时,收缩压可下降约20%,逐步达到最低值;早晨苏醒前或苏醒时迅速上升,上午10点左右达一天中的最高值;中午略微下降,下午2~6点又有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入睡后达最低值。据此描出了“双峰一谷”的血压图形。而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也呈M型。这一发现是20世纪下半叶人类对血压“全天候”研究的三大成就之一。根据上、下午血压升高程度的差异,又可分为“上午型”和“下午型”。
对于患者朋友来说,正确认知“双峰一谷”正常血压形态及其变异情况,对于平稳控制血压,改善转归及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0.血压有何季节变化规律
气候气温对血压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春秋两季血压变化相对小些,冬季升高明显,夏季轻度下降,这一情况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明显。一般情况下,冬季收缩压要比夏季收缩压高12mmHg左右,舒张压高6mmHg左右。
冬季气候寒冷,气温低体表血管冷缩,血流阻力增加,心脏需加力才能使血液顺利输出,压力增加,血压随之升高。另一方面,血中一种叫肾上腺素的激素物质浓度升高,使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也会导致血压升高。证据表明,气温降低1℃,收缩压升高约1.3mmHg,舒张压升高约0.6mmHg。夏季则相反。夏天出汗较多、血容量下降也是血压降低的原因之一。少部分高血压患者在冬天突然受到寒冷刺激会出现血压急剧升高,甚至发生脑出血、中风等,而另外一些高血压患者在夏天没有适当调整降压药物可发生低血压现象。尤其老年人,血压季节性波动比年轻人变化幅度更大,因此冬季特别要注意做好相关防护。
11.正常人血压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血压似海潮,有涨也有落,在心脏收缩、舒张和外周阻力等相互作用下,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人是奇妙的生物体,如果影响血压的一个因素发生改变,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的因素,进而引起血压的变化。具体来说,影响血压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五个,即心输出量(指心脏收缩排出的血量)、循环血量(血管中流动的血量)、血管弹性(主要是动脉血管)、心率(心脏收缩跳动的频率)以及外周血管(相对心脏、躯体中心血管而言的,如四肢的血管)的阻力。
(1)心输出量:
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输出血量约4升,活动或运动量加大时,每分钟输出血量可达30~40升,血压也会跟随升高。同样,当心输出量减少时,血压跟随下降。
(2)循环血量:
正常人血管中流动的血量基本恒定,一个人体内的血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千克,则血量约4 200~4 800毫升。如大出血达总血量的20%时,导致循环血量减少,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如果在短时间内失血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低血压休克时,给患者输血、增加循环血量,血压就会回升。
(3)血管弹性:
主要指动脉血管弹性,维持正常血压。血管弹性降低则阻力加大,血压也随之发生改变,人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可能逐步升高。
(4)心率:
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如果心率加快,在其他因素如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不变的情况下,舒张压就会升高,收缩压升高不如舒张压明显,脉压差减小;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的幅度较大,则脉压差增大。
(5)外周阻力:
假定在心输出量稳定的情况下,外周血管阻力加大,则血压升高,特别是舒张压升高明显。临床上,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血管阻力的大小。
12.正常人血压波动的相关因素还有哪些
正常人血压是相对稳定的,波动在20~30mmHg以内。高血压患者波动增大,为30~40mmHg或更高。除上面的主要因素外,还有很多相关因素也可以引起血压波动,如动静状态、情绪变化、睡眠状况、体内一些特殊物质(如激素变化)的影响等。
正常人活动血压升高,静止时回复原来状态;情绪变化,如兴奋、恐惧紧张时血压可明显升高,情绪回复后血压又降下来;睡眠时血压会降低,而醒来时血压立即回升;环境温度下降时血压升高,环境温度升高时血压降低。此外,血压还可受吸烟、饮酒、饮咖啡等因素影响而引起一时性变化。研究证明,吸烟和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的明确诱发因素。
13.哪些类型的血压变化是不正常的
根据血压值描述的曲线图表现为“杓型”是正常的血压。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较小就形成“非杓型”“超杓型”;如果夜间血压均值高于白天均值,就是“反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都是不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曲线图如果出现这些表现,要特别关注重要脏器(心、脑、肾)和血管损害情况。
14.什么是肥胖相关性高血压
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肥胖人群患高血压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医生判断肥胖,主要通过体重指数≥28kg/m2、加上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是指高血压的发生与肥胖密切相关,控制体重能有效降低血压。同时,诊断肥胖相关性高血压还需排除内分泌疾病、大动脉炎、肾脏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妊娠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医学上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诊断流程见表1。
表1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医学诊断流程
15.如何准确评估体重
首先要教会大家一个指标: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简称BMI,是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平方得出的数值,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BMI值是一个较可靠的指标。
中国成人肥胖标准:体重指数BMI≥24.0kg/m2为超重,≥28.0kg/m2为肥胖;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腹型肥胖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体重评估参考标准见表2。
表2 体重评估参考标准及相关疾病危险性
续表
使用BMI衡量超重与肥胖也有局限性。特别是下列人群:①未满18岁的生长期的儿童青少年;②肌肉发达者;③正在进行体重训练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等不能准确测量身高者;⑥有水肿、腹水等疾病患者。上述人群如果健康体检时发现BMI算出来的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与医师讨论,或进行身体成分分析检查。
16.血压升高与体重增加是“难兄难弟”吗
近3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人群不断增加,我国高血压患病水平也是“水涨船高”。肥胖者更易患高血压已是共识,体重越重,患病风险就越大。中度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正常人群的5倍多,是轻度肥胖者的2倍多。
因此,高血压与肥胖是一对“难兄难弟”,这提示我们降压同时保持适当体重也很重要。
17.肥胖原因知多少
根据报告:2013年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总数为21亿,接近1980年(8.57亿)的三倍。其中我国约4 600万,位列美国之后,居全球第二。我国肥胖上升速度非常快,无论性别、经济状况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肥胖原因很多,主要有:
(1)遗传因素:
众所周知,肥胖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有一方肥胖者,子女肥胖的可能性为1/3;父母均肥胖者,子女肥胖的可能性上升到1/2及以上。
(2)饮食过量:
饮食长期过量、出入不平衡,大量剩余堆积引起肥胖。
(3)不健康饮食:
许多人饮食不规律,喜欢吃快餐、高脂肪、高热量的油炸食物,暴饮暴食,吃夜宵,这些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也会导致肥胖人群越来越多。
(4)压力过大:
现代城市生活的上班族,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生活和饮食不规律,经常加班或熬夜,睡眠不足,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精神焦虑,精神过于紧张,心情不舒畅,也会导致肥胖。
(5)缺乏活动:
部分上班族除了工作就是吃饭,然后睡觉,生活简单、身体缺乏锻炼,“懒惰”情绪逐渐上涨,长此以往也会导致身体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