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方
(一)自拟方
1.颈椎Ⅱ号方
(1)组成:
丹参15g,红花9g,黄芪20g,续断15g,当归15g,威灵仙12g,茯苓15g,枸杞15g,杜仲15g,细辛9g,天麻12g,远志12g,全蝎9g,蜈蚣2条,甘草6g。
(2)功效:
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3)主治:
用于颈椎病所致的颈部肌肉僵硬疼痛,手臂麻木,头晕耳鸣,下肢行走无力如踩棉花感,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
(4)方解:
本方所治病证,乃肝肾亏虚,瘀血阻络,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病位在筋骨,治宜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方中以丹参活血祛瘀,凉血安神;红花活血祛瘀止痛,为君药。黄芪补中益气,益卫固表;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续断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枸杞滋补肝肾之阴;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安神;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为臣药。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细辛祛风散寒止痛;全蝎息风止痉,通络止痛;蜈蚣息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为佐药。凡颈椎病迁延难愈者,因病邪深入经髓骨骱,气血凝涩,痰瘀互结,经络闭塞不通,麻木不仁者,非草木药物所能通达,必须借虫蚁类药物搜剔窜透,方能奏效。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随证加减运用于各型颈椎病,具有扶正祛邪、攻中有补、补中有攻、攻补兼施的作用,在祛风的同时不忘活血,充分体现了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重用虫类药物取“透骨搜风”之效是本方又一大用药特色。全方既不燥热,亦不滋腻,具有祛邪不伤正、补益不留邪的特点。现代研究表明,本方能使无菌性炎症迅速消除,有扩张外周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快新陈代谢,使病变组织得以修复。
(5)用法用量:
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煨涨20分钟后将药液倒出,然后把已准备好的蜈蚣粉末放入药液中一起服用。1剂药服2天,每天2次,饭后服用。
蜈蚣粉制法:首先将药袋中所有蜈蚣一起用温火焙干,碾成粉末,等分后每次1份。如:3剂中药,共6条蜈蚣,碾成粉末后分为12等份,每次1份。
(6)注意事项:
服药前后1小时忌食酸冷之品。感冒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禁用。肝病、肾病患者慎用。
(7)临床应用
1)痹病型:
以肩颈、上肢的疼痛、麻木为主。治宜温经活血止痛,在原方基础上加桂枝、葛根,重用丹参、红花、威灵仙。
2)眩晕型:
以发作性眩晕,头痛,目眩,转动头颈即发眩晕或猝倒为主症。属气虚下陷者,宜补中益气,在原方基础上加党参、升麻、葛根,重用黄芪、茯苓。属痰瘀交阻者,宜祛湿化痰,散瘀通络,在原方基础上加泽泻、半夏、陈皮、白术,重用丹参、红花、茯苓、威灵仙。属肝肾不足,风阳上亢者,宜滋水涵木,调和气血,在原方基础上加熟地黄、山茱萸、白芍、山药,重用续断、杜仲、枸杞。
3)痿病型:
以下肢运动障碍、发抖,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为主,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在原方基础上加桃仁、川芎、地龙、赤芍,重用黄芪、丹参、红花。
(8)验案举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
许某,女,50岁,1997年4月18日初诊。颈肩部疼痛伴头晕10余年,加重1年。患者头晕,头昏,颈肩背疼痛,颈部旋转后头晕头昏症状加重,经按摩治疗效果不佳,急速旋转颈部时曾有过昏倒病史。查:颈部活动度前屈20°,后伸10°,左侧偏15°,右侧偏10°,左右旋转受限,C4~7棘突压痛,冈上肌压痛,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示C5~7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诊断:颈性眩晕。
证型:气滞血瘀,肝肾不足,经络不通。
治则:活血通络,补益肝肾,祛风止痛。
处方:丹参15g,红花9g,当归15g,威灵仙12g,茯苓15g,枸杞15g,杜仲15g,细辛9g,天麻12g,远志12g,全蝎9g,蜈蚣2条,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服2次,每剂服2日,饭后服,3剂为1个疗程。
二诊:头晕、头昏、颈肩痛症状稍有缓解。加泽泻15g,重用蜈蚣3条,6剂。
三诊:头晕、头昏、颈肩痛症状有明显缓解。连续服药24天,症状完全消除,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
按语 颈椎Ⅱ号方是李永康在长期临床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方,用于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尤其是对头晕、颈肩痛改善明显,大部分患者1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除。李永康认为,颈椎病多为风、寒、湿、瘀诸邪夹杂致病,在辨证论治该病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复杂性,标本兼治方能起效。方中攻补兼施、阴阳并重、标本兼顾,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因而能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方中虫类药物的运用亦是该方的“点睛”之笔,取其“透骨搜风”之奇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骨痹Ⅰ号方
(1)组成:
独活10g,羌活10g,桑寄生15g,当归15g,细辛9g,丹参15g,红花10g,杜仲12g,茯苓15g,续断12g,威灵仙10g,枸杞15g,制全蝎9g,蜈蚣2条,甘草6g。
(2)功效:
补肝肾,通经络,祛风湿,止痹痛。
(3)主治: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阻于经络所致的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放射性疼痛难以久立,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
(4)方解:
本方所治病证,乃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阻于经络所致。病位在筋骨,病性属标实本虚,治宜补肝肾,通经络,祛风湿,止痹痛。方中以独活祛风湿,止痹痛;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为君药。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续断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枸杞滋补肝肾之阴;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安神;丹参活血祛瘀,凉血安神;红花活血祛瘀止痛;当归补血活血止痛,为臣药。羌活祛风湿,止痹痛;威灵仙祛风湿,止痹痛,通经络;细辛祛风散寒,温经止痛;全蝎息风止痉,通络止痛;蜈蚣息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随证加减运用于各种中医“腰腿痛”范畴的疾病,具有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作用,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同时,不忘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活血补血;寓补于攻而不伤正,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通经络、祛风湿、止痹痛之功效;选用虫类药物,取“透骨搜风”之效,亦是本方又一大用药特色。
(5)用法用量:
同颈椎Ⅱ号方。
(6)注意事项:
同颈椎Ⅱ号方。
(7)临床应用
1)血瘀作痛:
有闪挫扭伤病史,症见腰腿部刺痛如锥,痛有定处,转侧俯仰困难,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重,舌质有瘀斑、瘀点,苔白,脉弦。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本方基础上加苏木,重用丹参、红花、当归。
2)风、寒、湿痹作痛:
多因素体虚弱,卫外不固,汗出当风,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所致。症见腰腿酸困疼痛,膝、髋关节屈伸不利,其痛遇寒则剧,得温则舒,或伴下肢肿胀。舌质淡,舌体胖,苔白或腻,脉沉缓。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本方重用独活、羌活、威灵仙、全蝎、蜈蚣、茯苓。
3)湿热作痹:
多因著痹日久,湿蕴化热或感受湿热之邪所致。症见腰腿疼痛较剧,夜间尤甚,灼热疼痛,屈伸不利,四肢困重,得凉稍舒,口干苦,小便黄浊,大便溏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本方基础上加苍术、薏苡仁、知母、黄柏。
4)肝肾亏虚作痛:
多因年老体弱,肾气亏虚,或痹病日久,或强力劳作伤及肝肾所致。症见筋脉弛缓或拘急疼痛,喜按喜揉,腰膝酸软无力,头晕目眩,遇劳则甚,休息则减,脉多沉细。治以滋养肝肾,缓急止痛。本方加巴戟天、淡苁蓉、淫羊藿,重用桑寄生、续断、杜仲、枸杞。
5)气虚作痛:
气虚者症见少气懒言、精神萎靡不振,此时应重用黄芪。
(8)验案举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某,男,56岁,2003年5月16日初诊。自诉腰骶部及右下肢串麻痛3年,加重3天,放射至右臀、右小腿外侧及足背,剧痛时腰部活动受限,行走困难。咳嗽、喷嚏、腹部加压时,疼痛加剧。卧床时疼痛稍有缓解。腰部有外伤史。体征为下腰段有不同程度侧凸,向患侧凸者为多。腰椎前屈功能受限。L4~S1棘突右侧旁1~2cm处有明显压痛点。右直腿抬高试验45°(+)、加强试验(+),右小腿外侧及足背有感觉障碍区,右跟腱反射减弱,右小腿肌肉轻度萎缩。屈颈及趾背屈检查均为阳性。舌苔淡白,脉沉细。X线检查:①腰椎轻度侧凸,生理前凸消失;②椎间隙变窄;③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④椎间盘上缘可有凹陷。CT检查示:①L4-5椎间盘右侧突出;②L5-S1椎间盘膨出。
中医诊断:腰腿痛(肝肾亏虚,筋骨失养)。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4-5)。
治则: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方药:以骨痹Ⅰ号方加减。
处方:独活15g,羌活10g,桑寄生15g,续断12g,当归15g,杜仲12g,威灵仙15g,丹参15g,红花9g,枸杞15g,秦艽10g,茯苓15g,防风15g,细辛9g,制全蝎9g,蜈蚣2条,怀牛膝15g,甘草6g。每日服2次,每剂服2日,水煎服,6剂为1个疗程。
二诊:2周后,疼痛症状减轻,体征改善,右小腿外侧有麻痛不适。前方加乌梢蛇10g、白芷15g。每日服2次,每剂服2日,水煎服,6剂为1个疗程。
三诊:疼痛症状减轻,体征改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过劳稍有不适。
按语 对于腰腿痛,应从瘀、虚、损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瘀,邪气留连,病久入深,或着于筋脉,或着于肌骨,荣卫凝涩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气血瘀滞。瘀是一切痛症的根本,无论新伤还是旧伤、关节僵硬还是关节不利,均是由瘀所致。二是虚,瘀而久之,肝肾失养,气血失荣,致使气血不畅,经脉壅滞,邪滞经络及筋,形成痹病,出现腰酸背痛、腰膝软弱无力,甚则屈伸不利等症状,缠绵难解。三是损,腰腿部是机体活动最频繁的部位,因而极易在劳动中损伤,局部组织积劳成伤,血脉经络阻滞,即不通则痛,不通则痹。常因气候突变,加重病情,致使急性发作。由此可见,老年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是气虚血瘀,这是治疗腰腿痛的立法依据,治宜补益肝肾、养血生精、强筋壮骨、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止痹痛。
(二)成方应用
1.四妙五苓汤加味
(1)来源:
二妙散用苍术、黄柏最早见于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名苍术散;《丹溪心法》取此二味名为二妙散;明代虞抟《医学正传》加入牛膝一味,取名三妙丸;清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薏苡仁成为四妙丸,治湿热痿证。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本方是将四妙丸与五苓散合二为一,在原方五苓散基础上去桂枝、白术,加萆薢、防己、知母、独活、羌活、丹参、甘草而成。
原方四妙丸具有清热利湿、舒筋壮骨功效;五苓散治疗由于气化失常所致的蓄水诸证。
(2)临床应用:
①骨折和关节损伤后的肿胀,如瘀血残留者,可加红花、泽兰叶、三七以活血化瘀;气血亏损者,可加黄芪、当归、鸡血藤补气行血,取血行水则行之意。②治痛风性关节炎,加生石膏、淡竹叶、海风藤、土茯苓。③治滑膜炎,加车前子、萹蓄、虎杖、络石藤。
(3)方解:
茯苓、猪苓为君,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之功。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生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通痹;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药下行;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丹参活血凉血,祛瘀止痛;上药为臣,共奏健脾利水、活血通络之效。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
(4)验案举例:
痛风性关节炎。
袁某,男,25岁。2002年6月21日初诊。患者左足趾、足背反复性肿痛6年。患者6年前在一次饮酒后,突然发生左足背、左趾肿痛,难以入睡,局部灼热红肿。在当地服用消炎镇痛药,1周后疼痛缓解。以后,每遇饮酒或感冒即易发作,每遇发作,自服秋水仙碱等药。近1年来服用上药效果不佳。疼痛固定于左足背及左趾。于2周前又因酒后卧睡受凉而引起本病发作,局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故来我处诊治。查体:面红,跛行,左足踝部及趾红肿、压痛、功能受限。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血尿酸520μmol/L。X线检查示左足第1跖骨头处出现溶骨性缺损。
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
治则: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消肿止痛。
四妙五苓汤加减:茯苓20g,猪苓15g,泽泻15g,苍术20g,黄柏10g,薏苡仁30g,牛膝10g,萆薢15g,防己10g,知母10g,独活10g,羌活10g,丹参15g,生石膏30g,淡竹叶10g,海风藤10g,甘草6g。
用法:每日服2次,每剂服2日,水煎服,3剂为1个疗程。
二诊:服药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行走自如,无跛行。上方去生石膏、淡竹叶,为巩固疗效,加土茯苓15g、赤白芍各30g、威灵仙15g。服用2个疗程,并嘱调理饮食。随访2年,未复发。
按语 中医认为痛风一病,虽属痹病,但其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且有多种并发症,故又有别于一般痹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内伤肝肾不足,或痹病日久,血瘀痰阻而致。痹病初起属实证,久则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痹病容易出现下述3种病理变化。一是痹病日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血脉瘀阻,津液凝聚,以致瘀血痰浊痹阻经络,出现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瘀斑、结节,屈伸不利等;二是病久气血耗伤,呈现气血双亏或肝肾亏损的证候;三是痹病不愈,由经络传及脏腑,出现脏腑痹。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在春、秋季发病,与高嘌呤饮食有关,常有家族遗传史。发病前可无任何先兆。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常在夜间发作,凌晨关节疼痛惊醒,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体征类似急性感染,有局部发热、红肿及明显钝痛。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炎,60%~70%首发于第1跖趾关节,在以后病程中,90%患者反复该部受累。足弓、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全身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以及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增快。
本病病理基础为高尿酸,治疗以控制血尿酸水平、缓解症状、预防再次发作为主。日常调理宜食用低热能膳食,保持理想体重,避免高嘌呤食物。含嘌呤较多的食物有动物内脏、沙丁鱼、蛤、蚝等海味及浓肉汤,其次为鱼虾类、肉类、豌豆等;各种谷类制品、水果、蔬菜、牛奶及奶制品、鸡蛋等含嘌呤较少。严格戒酒,每日饮水应在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穿鞋要舒适、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2.补肾壮筋汤
(1)来源:
此方在《伤科补要》所载补肾壮筋汤(熟地黄、当归、牛膝、山茱萸、茯苓、川断、杜仲、白芍、青皮、五加皮)的基础上加独活、山药、威灵仙、枸杞、巴戟天、淡苁蓉、甘草。
原方具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功效,主治损伤后期,肝肾亏损,症见筋骨痿软,腰膝无力,步履艰难,头目眩晕,形体消瘦,舌淡脉弱者。
(2)临床应用:
①损伤后期累及上肢,选用片姜黄、羌活、秦艽、贝母。累及颈椎,选用葛根、伸筋草、桂枝、羌活。累及腰部,选用桑寄生、淫羊藿、骨碎补、土鳖虫、乌梢蛇。②骨关节炎,双膝肿胀、积液,选用土茯苓、车前子、薏苡仁、木瓜、防己。关节肿胀甚,选用泽泻、白术、泽兰、白芥子、炙麻黄、炒枳壳。关节冷痛甚,选用川附片、桂枝、干姜、老鹳草、海桐皮、千年健、仙茅。关节麻木、重着疼痛,皮下结节者,选用胆南星、天竺黄、法半夏、薏苡仁、桃仁、红花。③骨质疏松症:并发围绝经期综合征引起的骨痛或关节酸痛,若伴月经或迟闭或提前,周期不定,加醋柴胡、益母草、女贞子、墨旱莲;若伴烘热汗出,面红易怒者,加栀子、黄芩、石决明以清热潜降;若伴心悸少寐多梦者,加酸枣仁、远志、生龙骨、牡蛎、珍珠母、合欢花、首乌藤。并发压缩性骨折,疼痛固定,起卧疼痛显著,选用制延胡索、刘寄奴、乳香、没药、桃仁、红花。阳虚者,面色白,手足不温,舌淡,脉沉迟,加附子、肉桂、淫羊藿、鹿角胶、锁阳。脾肾两虚者,面色萎黄,食少,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加党参、焦白术、白豆蔻、砂仁、焦三仙、鸡内金。
(3)方解:
方中熟地黄、当归、白芍、山茱萸补益肝肾之精血,精血充旺,则筋骨强壮;配以杜仲、牛膝、五加皮、枸杞、巴戟天、淡苁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独活、威灵仙祛风湿,止痹痛;茯苓、山药、青皮理气益脾,以助运化;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强筋骨之效。
(4)验案举例:
膝骨关节炎。
徐某,女,67岁,2002年3月23日初诊。双膝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活动受限7年,加重1个月。双膝关节肿胀疼痛,右膝较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俯仰转侧不利。活动时可闻及摩擦音,能够自行独立行走,但是较为缓慢,腰椎活动自如,饮食尚可,伴头晕,耳鸣,二便无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摄X线平片示双膝退行性改变。
中医诊断:痹病(肾虚髓亏证)。
西医诊断:双膝骨关节炎。
治法: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补肾壮筋汤加减。熟地黄20g,杜仲15g,白芍10g,青皮10g,山茱萸10g,五加皮10g,独活15g,当归15g,山药15g,茯苓20g,续断15g,威灵仙10g,枸杞10g,巴戟天15g,淡苁蓉10g,甘草6g。每日服2次,每剂服2日,水煎服,6剂为1个疗程。
二诊:2周后,肿胀疼痛症状减轻,体征改善,仍感腰膝酸软无力,腰腿不利。上方加桑寄生、党参、千年健、仙茅。每日服2次,每剂服2日,水煎服,6剂为1个疗程。服药后酸软无力明显减轻,腿足轻便。
按语 骨关节炎是骨伤科最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病变,表现为局限性进行性关节软骨破坏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骨关节炎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来确定。X线摄片检查主要用来直观地反映关节力线和骨结构的变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被认为是可以全面反映骨、软骨、韧带、滑膜、关节囊、半月板等关节各组织情况的检查手段。关节镜检查被认为是诊断软骨损伤的金标准。
(供稿人:唐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