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与中医药文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炎帝最后的脚步

炎帝,号神农氏,人身牛首,为华夏始祖神。在民间一直传颂着炎帝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治麻布、做弦琴、削木弓、制陶器的事迹,为中华民族缔造了最初的文明,对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一直受到后世炎黄子孙的敬仰和祭祀。相传炎帝以身试药,一日而遇七十毒,某日炎帝遇到了一种叶片相对而生的藤,开着淡黄色的小花,他摘了几片嫩叶放到口中品尝,刚嚼碎咽下,就毒性大发,还没来得及吃解毒药,炎帝的肠子就已断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这种藤就命名为断肠草,而最终炎帝神农因误服断肠草而中毒身亡。炎帝身故之后葬于湖南炎陵县,史料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撰《路史》进一步详细记录:“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

除了作为华夏始祖神的炎帝神农外,炎帝也作为世代部落的首领沿袭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载:“神农氏衰”之后,有炎帝、黄帝、蚩尤三大诸侯争战。炎、黄“三战”,最后炎帝战败,战败之后炎帝部族开始向南迁徙而到湖南,衡阳、耒阳多地都留有炎帝部族的身影,最终炎帝部族主支到了长沙之尾的茶陵,死后炎帝遂葬于茶陵,即现在的炎陵县。为何炎帝部族会择茶陵而栖?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而神农也被尊称为茶祖,其后人也尚茶。而茶陵此地,陆羽云:“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元和郡县志》载:“茶陵县,南临茶山,故名”,茶陵气候、水地适宜茶叶生长,是我国最早以茶为名作县的行政区,以茶闻名,所以不难看出为何炎帝部落迁徙至炎陵定居。且“陵”指帝王的安葬之地,可看出炎帝安葬于此。罗平为其父罗泌所著《路史》作注说:“今陵山尚存二百余坟,盖妃后亲宗子属在焉。”,由此可见炎帝子嗣在湖南炎陵的兴旺。

一、炎陵其地

从炎帝生平事迹及部族迁徙轨迹可看出炎帝与炎陵此地渊源颇深。炎陵县,战国时期属楚国地域苍梧郡蝶县,秦灭楚后属长沙郡攸县,汉代属长沙郡茶陵县,之后随着朝代的迭起行政区划分不断变更,至唐朝,重新设置了茶陵县。北宋时仍属茶陵县,南宋嘉定四年析茶陵军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直至1994年,因“邑有圣陵”——炎帝陵,报经国务院批准,酃县改名为炎陵县。

神农园

炎陵县地处湘东南边陲、井冈山西麓,全县总面积2 030km2,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6.9%,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炎陵城北面是绵延的山峰,像巨龙盘旋在北面,依山向阳,地处“龙脉”,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此外,炎陵县是湖南省文物大县,文物数量多、等级高。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确认,炎陵县共有已知文物点243处,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6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人文景观丰富。炎陵县有许多山水地名,留下了炎帝的足迹与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为炎帝陵。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此外,还有湖南最高峰神农峰,以及传说中炎帝神农采药的神农谷(桃源洞),其间留有神农脚印、洗药潭、捣药臼、藏药洞、晒药台等胜迹。在炎陵的民俗文化中有“吊鲤子茅”“春分赶社”“植杖踩田”“抬狗求雨”“火龙烧虫”“尝新赏狗”“逢圩赶场”“过年息民”“崇火祀灶”等民俗活动,皆与炎帝神农密切相关。

当前除去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外,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神农乡、山西省高平市故关村和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也打造有炎帝陵。陕西炎帝陵位于常羊山,传说炎帝母亲登常羊山时,看见神龙,受到感应生下炎帝,幼时的炎帝常在九龙泉沐浴,后人就在此修建陵庙祭祀。山西炎帝陵被称为“皇坟”,传说这里是炎帝神农尝五谷的地方,后人就在此修陵庙祭祀。河南炎帝陵是炎帝朱襄氏的陵墓。根据《辞源》援引《吕氏春秋》注释:“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也。”

炎陵祭祀

百龙祭始祖

在众多炎帝陵中,炎陵县炎帝陵最为正统。自汉代起,祭祀炎帝遂成习俗,宋乾德五年建炎帝陵后,朝廷官府祭祀炎帝神农的活动均在炎陵县炎帝陵举行,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香火不断。炎帝陵碑廊中存放的56座官祭碑文,多是皇帝亲下御旨,祭祀规格极高。新帝即位,要遣官到炎帝陵祭拜昭告天下,以正其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前往视察与祭拜,直至如今炎陵县每年都会举行祭祀大典。江泽民同志亲笔题陵名——“炎帝陵”,胡耀邦同志题写了“炎帝神农氏之墓”墓碑,陈云等中央领导先后为炎帝陵题词。由此可见,炎陵县炎帝陵具有权威性与正统性。此外,炎陵县炎帝陵有着深厚的民族认同感、影响力及感召力。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各单位及民间群众络绎不绝地前往炎陵县炎帝陵祭拜,1988年以来,共有1500万人次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祭祖,每年清明节期间,来炎陵致祭者杀鸡累数百,炎帝陵附近溪水都为之染红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夫仙与龙且然,况帝王托迹之处哉!炎陵县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独有的文物名胜,风景与人文的交汇,历史和今天的交融,自然天成造就了炎陵的人杰地灵,炎陵县炎帝陵已成为华夏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

二、弘扬炎帝文化

炎帝最后的脚步停留在炎陵,长眠于炎帝陵,受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敬仰与祭奠。炎帝陵作为炎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炎帝文化的象征,是炎黄子孙的精神寄托之地,我们要开发好炎帝陵景区,讲好炎帝陵的故事,弘扬好炎帝文化,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建成不仅要经济跟上,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同时文化建设也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炎帝陵景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炎帝陵祭典更是被收录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地与传承地。发展炎帝陵文化旅游,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能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求。目前,炎陵旅游客源市场已拓展到全国20多个省市及东南亚地区,但客源以散客为主,自驾游散客占游客总人数的80%以上。要加大官方宣传力度,运用新媒体展开网络传播,挖掘炎帝文化内涵,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主题及旅游线路。

一是祭祖旅游。开展炎黄子孙寻根之旅,与各地炎帝故里、遗迹联合宣传,追寻炎帝的足迹,了解炎帝生平事迹。当前,炎帝陵创作了《祭炎帝》《我根是炎黄》等祭祖曲目,编创了《八佾舞》《炎帝》等祭祖舞蹈,编排了《炎帝颂》《炎帝》等大型舞蹈情景剧,要将这些表演常规化,让参观者能在不同时间段欣赏到节目,感受到炎帝文化的魅力。

二是爱国旅游。《淮南子·主术训》言:“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炎帝一心为民、甘于奉献、敢于牺牲的赤子之心值得世人尊重与学习,加之炎陵县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有全国首家红军标语博物馆、万寿宫、洣泉书院等革命旧址,可以打造红色旅游路线,凝聚爱国情怀。

三是中医药文化旅游。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炎帝是中华民族和农耕文明的始祖,也是中医药文化的始祖。打造炎陵神农中医药文化纪念馆,展示炎帝与中医药的历史渊源,讲述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让炎帝陵成为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基地,并借助炎陵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亚洲第一氧吧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来打造中医养生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炎帝文化是中华文化血脉的根脉,我们从炎帝的文明开始延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同为炎黄子孙,血脉相承,对于炎帝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弘扬炎帝文化能够激荡起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一代代炎黄子孙的不懈奋斗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