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实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卒中

一、定义

卒中是指突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散性神经功能缺损,又称“脑血管病”“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二、临床特点

1.起病突然

2.全脑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

3.局灶症状和体征

一侧面瘫、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眩晕、共济失调、视力丧失或模糊、双眼向一侧凝视等。

三、诊断思路

(一)FAST快速评估法

FAST分别表示:F——面瘫、口角歪斜,A——肢体无力,S——言语困难,T——出现上述三种症状应及时转诊。

(二)辅助检查

对疑似卒中者应进行常规检查,以排除类卒中或其他病因。

1.尽快转诊进行头颅平扫CT或MRI,以判定病变性质是脑出血、脑梗死,还是占位性病变。

2.快速血糖、心电图检测,有条件时行电解质检查。

3.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三)院前初步识别

1.是否是卒中

排除脑外伤、中毒、癫痫后状态、脑卒中、高血压脑病、血糖异常等严重疾病。通过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加以甄别。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既往对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鉴别主要依赖症状、体征持续的时间长短而判定,多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症状不超过0.5~1h。目前的研究认为,只要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病灶,无论持续时间长短都可诊断脑梗死;如果影像学没有显示责任病灶,仍以症状和体征持续超过24h为时间界限诊断脑梗死。

3.急性脑梗死

多数安静时起病,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加重,病前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脑梗死是大动脉粥样硬化还是心源性(心房颤动等)栓塞,心电图检查可作初步筛查。

4.脑出血

活动中起病,进展快,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CT检查可见出血病灶。

5.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在情绪激动、用力后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脑膜刺激征明显,头颅CT是诊断的首选方法。

6.颅内占位性病变

可急性发病,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检查包括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

四、治疗原则及方法

(一)院前处理

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

1.急救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常、调控血压,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吸氧,评估有无低血糖,对症处理。

2.避免以下问题

①不能明确是出血还是缺血性病变时用阿司匹林;②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③过度降低血压;④大量静脉输液。

3.应尽快转诊

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快速转运至附近有检查和救治条件的医院(急诊CT检查和具备溶栓条件);并向家属交代病情。

(二)特异性治疗

如脑梗死的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脑保护,脑出血的止血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应由专科医生开展。

(三)恢复期治疗

继续康复治疗,识别卒中后认知障碍和卒中后抑郁,给予心理和药物治疗。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尽早开展卒中的二级预防,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

1.非药物治疗

控制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控制体重、血压、血脂和血糖异常,控制心律失常,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运动及锻炼。卒中疾病认知健康教育,自我管理技能的学习(预防跌倒、骨质疏松和感染),心理疏导,就医指导。

2.抗血小板药物

首选口服阿司匹林50~325mg/d,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服用氯吡格雷75mg/d。

3.抗凝血药物

伴有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口服华法林治疗,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目标值在2~3范围内。

4.他汀类药物

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给予高强度他汀治疗。

5.社区康复

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训练需要有专业康复师评估、辅助器具和指导;基层医生可以开展心理支持治疗,及时发现心理障碍倾向,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克服困难;开展传统的针灸、推拿治疗以及太极拳等运动康复。

五、转诊及基层随访

(一)转诊

突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转诊:

1.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肢体麻木或无力。

2.言语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3.双眼向一侧凝视,或视觉障碍。

4.眩晕伴呕吐,意识障碍或抽搐。

5.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6.站立或行走时不稳,上肢或下肢不协调。

(二)随访

1.周期

每季度随访1次,每月至少检查一次血压,每半年检查一次肝肾功能、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

2.内容

主要症状,生活状况,药物治疗依从性及非药物干预实施,药物不良反应,体重、心率、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