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节 尿频、尿急与尿痛
成人排尿次数白天大于6次,或夜间大于2次称为尿频;当患者一有尿意就难以控制、急需排尿时称为尿急;排尿时下腹部、会阴部及尿道内有疼痛感或烧灼感则称为尿痛。三者合称膀胱刺激征,是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
一、常见病因
尿频包括生理性、病理性尿频;尿急可由炎性疾病、结石、肿瘤、神经源性等引起;尿痛多为尿道炎症引起,常在排尿时疼痛。膀胱炎、前列腺炎可出现终末尿痛,常合并尿急。常见病因见表1-0-32-1。
表1-0-32-1 尿频、尿急与尿痛的常见病因
二、常见病因的识别
以泌尿系炎性疾病最为常见,其次为泌尿道异物,两者根据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即可初步判断,见表1-0-32-2。
表1-0-32-2 常见病因的识别
三、诊断思路
(一)病史询问要点
1.性别和年龄
女性多见尿路感染,男性多见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损伤及肿瘤。
2.诱因
天气变化、劳累、饮酒等,是否存在损伤、运动等因素。
3.持续时间
膀胱刺激征是间断性发生还是持续性。
4.伴随症状
是否伴有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腰酸、腰痛、血尿、腹部肿块等。
5.既往史和基础疾病
有无邻近器官肿瘤等。
(二)体格检查要点
1.腹部检查
注意腹部有无压痛,特别是膀胱区、输尿管点有无压痛,肾区有无叩痛。
2.泌尿生殖系统检查
女性应行妇科检查,明确有无盆腔炎症、肿块等,还应检查尿道口有无息肉。男性应检查前列腺,注意有无触痛、结节或增生。
(三)辅助检查
1.尿常规
尿液常浑浊,可有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
2.血常规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
3.中段尿培养
有条件者可行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
4.影像检查
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行泌尿道超声、腹部X线片,有条件可做静脉尿路造影。
(四)诊断提示
1.膀胱刺激征+下腹痛+尿道口充血+白细胞尿→急性尿道炎
2.膀胱刺激征+膀胱区压痛+发热+白细胞尿→急性膀胱炎
3.膀胱刺激征+发热+输尿管压痛、肾区叩痛+白细胞尿、蛋白尿、管型→肾盂肾炎
4.膀胱刺激征+剧烈腹痛,体位改变可缓解+血尿→泌尿道结石
四、治疗原则
(一)急性膀胱炎
1.一般治疗
多饮水,注意休息,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可碳酸氢钠1g/次,3次/d,口服,碱化尿液,减少对尿路的刺激。
2.抗感染
可选用磺胺类(如复方磺胺甲唑800mg/次,2次/d,口服)、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0.2g/次,2次/d,口服;或环丙沙星0.25g/次,2次/d,口服)、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0.25g/次,2次/d,口服)或半合成青霉素(阿莫西林0.5g/次,3次/d,口服)中任意一种,连用3d。停服抗生素1周后,有条件者可行尿细菌定量培养,阴性者提示急性膀胱炎已治愈,阳性者应给予2周抗生素治疗。
(二)急性前列腺炎
1.适当饮水,禁忌饮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可行热水坐浴或会阴部热敷,并保持大便通畅。
2.抗感染 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1~2g/d,分3~4次口服)均可选用。如有淋病奈瑟球菌感染可用头孢曲松钠1.0~2.0g,1次/12h,静脉给药。一般疗程7d,可延长至14d。
3.对症治疗 退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0.3~0.6g/次,口服。解痉可用阿托品0.3~0.5mg/次、口服,或0.5mg/次、肌内注射;山莨菪碱5~10mg/次、口服,或5~10mg/次、肌内注射,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三)急性肾盂肾炎
1.症状轻者可门诊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疗程10~14d。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类。
2.症状严重者需住院治疗,静脉补液抗感染。用药7~14d后,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改善、尿细菌培养阴性后改口服维持1~2周。常用药物如氨苄西林1.0~2.0g,1次/4h,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2g,1次/12h,静脉滴注;头孢羟氨苄0.5~1.0g/次,2次/d,口服。经积极治疗后仍有发热者,应注意有无肾周脓肿等并发症。
(四)下尿路结石
1.一般治疗
大量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 000~3 000ml。可根据年龄、体质适当选择跳绳、跑步、上下楼梯等运动。
2.对症治疗
若疼痛剧烈,可予相应镇痛治疗,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直径<0.6cm的较小结石,可给予排石颗粒5g,3次/d,冲服。合并感染者,可选用磺胺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服用。较大的结石或症状反复发作可转上级医院碎石治疗或手术治疗。
五、转诊原则
1.泌尿系恶性肿瘤,应及时转诊至专科。
2.反复发作尿路感染,需转诊进一步检查。
3.前列腺严重增生导致急性尿潴留者。
4.泌尿道结石梗阻伴肾积水、肾功能损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