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医案》整理与学术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卷上

头证门

陈明政母氏黄,病头痛、晕眩、心慌。

示云:病由气血虚枯,真阳不升,阳不固则风邪易入,感风寒者必须表散,表散过甚,元气由此耗,元阳由此薄,此其咎不在表散,而在专于表散,不知补气补血耳。

盖气虚者必弱血,枯者必虚。气能生血,血能充气,气血枯虚,则两不相生,而两相克矣。先辈云:气虚者必兼补血,血虚者必兼补气,以不足者专补不足,不敢以有余者耗其有余也。若审得虚在此,遂专补乎此而遗乎彼。姑无论补者不易取功,而遗者反以最过也。此先辈之见解独超也,今人不查,动谓医者理也,可以意揣,以古书为拘泥,以己见为精密,以汤药度手艺,以性命为儿戏,昏昏使昏昏,医之所以不明于天下也。遇风寒则表,遇阻滞则攻,全不察其神色虚实,一味舍本固末,致使无病者滋其病,有病者增其病甚矣,医之误人也。

如生母明是气虚血枯,所以易感风寒,治者应宜于轻表剂中兼用补品,气血正也,风寒邪也,正强而邪自不敢侮也。乃辄用表散,全不补益,邪幸除而正之受侮于邪,至是甚矣。讵非乃翁之欲试手艺而戏性命乎。或曰医理书理也。如《孟子》苟不好善,则人将曰[1],拒人于千里外,士止于千里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国欲治,可得乎[2]。即书理以按医理,可类推也。

生母明是气血虚损,按此论医,易如反掌耳,至是易者亦难也,盖由表散太过,不足者不但未补其不足,反耗其不足,并伐其有余也,何也?气足则阳旺,血足则阴旺,气血虚枯,风寒耗其一,表散复耗其一,于是阳薄于外,阴薄于内,盖阳为火主,阴为水府,气足然后火旺,血足然后水旺,气血不足则水火不相济,阴阳又岂能交泰乎?所谓阴虚者阳必凑之,阳弱者阴必极之也,火不济则土湿,水不济火则木郁,木郁者易生风,土湿者易生寒,错杂于中,则上不能降,下不能升,故头痛、目眩、心摇、空慌,不时而作。

且详言之,气能生精,精能化气,气能和血,血能调气,一失和平,阴阳毗历矣,危征之辨,参透者几人?气不能纳精,精必不能摄气,精为元气之主,气为元阳之根,肺为气本,肾为气主,精藏于肾,肾交夫心,心统夫血,肾固夫血,一气血败,而殃及累及者,盖不可穷纪也,所以自汗、喘促、气短、神疲,间时而作也。论治者审其脉动,察其色,何为急图,何为缓图,何为有余,何为不足,偶失其权,则诸症交作,例在不治矣,为夫婿子孙者万万不可视为寻常而疏忽也,俺论其源详,且尽矣。满河是滩,看梢公从何处下桡[3],当生亦能自裁度否也,请试之。赞生欲师俺,可将此病源细审,主方呈来斟酌,乃能会通,否则徒欲俺附笔论症施医,俺去则俺为俺而赞为赞也,有何益哉?

赞读师训,乃知婶母之病实由气血两虚,阴阳不升降之故,以致自汗喘促气短神疲,刻下宜阴阳兼补,赞拟早服补中益气汤,晚服六味地黄汤,祈示。

示云:陈政生之母病患气血枯,俺论其源至周且密,识医者一见了了,即知着紧何药治此并能治彼,不致有厚此薄彼之嫌。赞生所用二方,亦是应用之品,意欲以补中益气汤抑阴补阳,升提中气,兼除外感,以六味地黄壮补肾精,助阴扶阳,又令早晚兼服,互相进投,恐一方招损,二方必能取益。亦是医生自占地步要着,犹如攻贼者,用子母连环炮之意也。但于俺所谓何急何缓,何有余何不足数语,似未详审,浑浑还俺一个气血两虚,阴阳不升降之故。则俺所谓错杂于中,似又未曾理会也。当想错杂于中者何物,阴阳不升降者何故,病从何始,治病从何起。辟如打夫赛勇,先点穴道,妖气赛法,先盗法宝,任他艺术高强,鲜有不受制于我者。

再将病源详细展阅,自有会悟。如生所主二单,原此等病所不可少,后必用此,然此等病所不可恃,近不宜此,泽泻、粉丹、白菊、京子、细辛,尚用不着,用之反有碍于病,细审便知。近刻宜专补血气,气健而阳自降,血足而阴自升,升降无滞,则阴中之阳不燥,阳中之阴不寒,坎中之火蒸于上,离中之水流于下,阴阳交泰,水火既济[4],则郁者伸畅,湿者温和,脏腑各适其平,尚何病之可言哉。尊翁[5]所用建中汤以提升中气为主,并能宣清阳闭浊阴,更兼生血化气,如此行医,颇征明见。生性颇敏捷,用药亦能小心,俺深喜焉,留心此道,必非百里才也。

法用黄芪 桂枝 上桂 白芍 甘草 生姜 煨姜 红枣,加干姜一二钱亦可。

左昌际妻何氏,头晕,心跳,食少,汗多。

方用茯苓 桂枝 白芍 净夏 牡蛎 龙骨 甘草。

陈世亨室人谢氏,常患头晕,心跳,口干,口苦。方用右归丸。

陈世纪祖,患偏头风并齿痛。

示云:此症乃阳明胃逆,逼火上浮。

方用生地黄 熟地黄 藁本 桃仁 枯矾 香附 北细辛 白芷 木通 陈皮 酒芍 骨碎补 生熟石膏各五分,灯草七节引[6]

外用[7]小蒜一枚,生姜捣烂包定,用火煨熟,噙患处。

陈明政母氏黄,常患头痛,口干,口苦,心翻作难欲吐。

赞拟白芍 干姜 甘草 净夏 茯苓 粉葛 桂枝,生姜、大枣引。

示云:此方可服。

陈明秀妻冉氏,头痛,自汗,寒热时作时止,食后作吐,心难。

方用洋参 桂枝 白芍 半夏 军姜 茯苓 甘草,生姜、大枣引。

【注释】

[1](yí):形容自以为很聪明而不听别人的话,傲慢而自以为是。

[2]见《孟子·告子章句下》,撰著者引用时文字有省略。

[3]满河是滩,看梢公从何处下桡:川渝两地方言,意为抓不住重点,不知从何入手,不知该怎么办。

[4]水火既济:《易经》既济卦,坎上离下,水上火下,蒸腾气化,上下交感,阴阳交泰,阴阳和谐之象。中医学借用“水火既济”来比喻心火与肾水的相互关系。

[5]尊翁:对人之父亲的尊称。文中指陈明赞之父,即陈光熙,提及的“所用建中汤”,再次印证陈光熙本为行医之人,本书多处提及其能诊病、处方用药。

[6]灯草七节引:加用灯草七节作为药引。中医处方用药引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该药家喻户晓,易于获取,药房不经营,本处的灯草即是,本书中多处用生姜、大枣等药引;二是引经归使药,把药物的作用引到特定的脏腑或经络里,如吴茱萸为肝经引药,石膏引诸药入阳明经,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麻、柴胡即为引经药;三是增加某味药,始于宋朝,宋朝的惠民局卖成药(配好的中药),若诊病时根据病情况需要再增加一味药。

[7]外用:此处意为另外使用。本书中多处言“外用”一词,一是指外治法的外用药物;二是另外使用。阅读时须加以鉴别。

【讨论】

1.本书病案多为真名实姓,但记载的病案信息多不详,对诊者的年龄、舌象、脉象多欠缺,症状记载简略。研读医案若能前后对比综合分析,定当有所收益。如陈明政母氏黄案,前有头痛、晕眩、心慌等症,在其后的分析中有头痛、目眩、心摇、空慌,不时而作,自汗、喘促、气短、神疲,间时而作等症状,前后相参,更能理解其气血虚兼外感风寒之证。

2.本书多用通俗易懂的方言或比喻对医理进行说明。本案中应用“满河是滩,看梢公从何处下桡”“犹如攻贼者,用子母连环炮之意”“辟如打夫赛勇,先点穴道,妖气赛法,先盗法宝,任他艺术高强,鲜有不受制于我者”等语言,易于理解其意。

3.本书部分病案进行了较详细的辨证论治,有师带徒的指导,值得深入学习研究。如陈明政母氏黄案,一是指出病由气血虚枯,真阳不升,阳不固而感风寒所致,治不可专于表散,应于轻表剂中兼用补气补血。该论与本书提及的“近时却多阳弱之人”“以暖水温土舒肝,升阳降阴立论”一致。二是指出“气虚者必兼补血,血虚者必兼补气”,气虚与血虚应并治。三是指出不应拘泥于古书,不可满于己见,不可“以汤药度手艺,以性命为儿戏,昏昏使昏昏”,应细察其神色虚实而治。四是指出病机多相互影响,错综复杂。如气血不足,可致水火不济,续致木郁生风、土湿生寒,出现升降失常,肺、肾、心失养失调。五是对学徒进行悉心指导,嘱其对病源细审,对其拟方进行指正。

4.本书提及的颠连道人,在本案中自称“俺”,俺为北方方言,故推测颠连道长可能不是本地人,而是从外地(北方)而来,在此地停留了较长时间,与陈光熙等人有交情,时而应邀到本地诊疗并指导学徒。这说明本书为融合南方和北方医家之学术经验之作。书中还提及颠连道长炼丹、另有弟子等。这些说明颠连道长确有其人。

5.本门医案以头痛为主症,兼有头晕、汗出等症,是为气血虚弱兼外感者,方用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加茯苓、净半夏、干姜等对症用药。对指导医者临床活用桂枝汤大有裨益,学可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