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制定应急和防控的具体实施措施
制定应急和防控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图1-2):①关注和了解事件的状态;②制定灾害事件应急的策略;③组建应急架构;④保持信息传递通畅;⑤有效地指导应急行动;⑥评估及监控应急行动的成效。
图1-2 制定应急和防控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关注和了解事件的状态(五维法)
在评估灾害事件时,必须要做到客观、全面、系统,避免出现“权威效应”和“乐队效应”。某些专家可能对于其中有些信息非常精通,能够很快而且正确地作出某一项的评估,而作为管理者则不能只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必须尊重不同的专业意见,通盘考虑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的精华总结。具体方法见图1-3。
图1-3 关注和了解事件的状态
二、制定灾害事件应急的策略
目标是两个“零”:患者“零”漏诊、医务人员“零”感染。
具体做法是建立“三级防线”,包括:①高危防线,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建立“专家会诊机制”,24小时提供会诊服务,并建立微信群实时交流机制,保证科学评估和及时决策;②缓冲防线,急诊-缓冲病房,设立四个缓冲病区60张床,均符合感染病房标准,一、二病区收治排除疑似但临床存疑的呼吸道相关疾病患者,三、四病区收治排除疑似但临床存疑的非呼吸道相关疾病的内外科患者;③安全防线,普通门诊和普通病房。严格实施分级防护。
制度1 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治预案
制度2 发热患者就诊及收治方案
制度3 确诊病例转定点收治医院工作流程
制度4 综合病房运行方案
制度5 日间病房运行方案
制度6 医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
制度7 防护用品管理细则
三、组建应急架构
事件指挥系统的架构可以因为事件的大小而伸展或缩小,所以应急策略制定后,就要调整应急架构的规模。
在本次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中,随着防控方案更新,专家组成员人数逐渐增加:第一版防控方案14人,第二版20人,第三版23人,第四版35人,第五版45人,第六版53人,第七版65人。以适应疫情防控需要。
综合病房(缓冲病房)的不断扩建:最初仅建立一个综合病房,随着疫情发展和复工工作需要,逐渐开设第二、三、四病区以及日间病房。
实验室技术力量扩充:为满足病原学检测需求,从药学部、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调派人手增援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并增加病理科作为夜间检测点。
各相关部门的参与度:疫情防控工作小组下设4个分组:综合协调组包含院办、党办、医务处、医院感染办公室(以下简称“院感办”)/疾病预防控制办公室(以下简称“疾控办”)、护理部、医工处、后勤安保处;医疗救治组包含医务处、护理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院感/疾控组包含院感办和疾控办;支持保障组包含医工处和后勤安保处。此外,人事处和教育处参与医疗人员的调配工作、职工管理工作;财务处、医工处、纪检监察办公室参与防护物资捐赠工作;工会参与支援疫区工作人员的慰问工作,非密接人员(高风险操作人员)的住宿协调工作等。全院各部门几乎都从不同维度参与了防疫工作。
制度8 紧急支援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调配方案
制度9 增设病理科为病原学检测点的方案
四、保持信息传递通畅
必须有专人管理所有上报管理部门和下传科室的信息,需要将状态分析的结果、各种应急计划的会议结果传递给每一个需要这些信息的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件应急行动计划
各种应急计划通过会议形式讨论决定。
制度10 复工协调会会议纪要
2.状况评估报告
以2019年末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涉及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医院层面的疫情报告及医院运行情况报告(图 1-4~图 1-10)。
图1-4 全国疫情变化趋势
注:近期有核减数据,故有时“昨日累计+今日新增≠今日累计”。
图1-5 北京疫情变化趋势
图1-6 北京境外输入型病例国家及例数分布
图1-7 院内疫情变化趋势
图1-8 院内近期门诊量
图1-9 院内发热门诊量与急诊量
图1-10 院内床位使用情况(按可收治床位统计)
3.执行任务简报
每日发布防控疫情医疗大事记。
制度11 工作简报
4.公共信息发布
作为管理者要知道,信息的传递应该是双(多)向的,都不可偏废。在生物病原灾害的应急中,常见的问题是信息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基层一直传递信息到上级,可是都没有回馈,基层需要的相关信息,往往是由报纸、媒体、网络或是公文来说明。同样的道理,在医院内我们要避免大部分的应急人员处在各自不同的岗位和状态做应急工作。如果得到的指令不清晰准确,则不但无法发挥全部的能力,也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的壁垒和隔阂。
制度12 医院就病原学检测“三连阴”患者发布通告
五、有效地指导应急行动
在目标及策略决定之后,就必须要有完善的战术,包括分配适当的任务、执行相关的标准程序等。
制度13 门诊患者就诊分流措施
制度14 门诊及住院患者限流方案
制度15 门诊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告知书
制度16 门诊手术管理规定
制度17 门诊手术患者及家属告知书
制度18 病房合并方案
制度19 体温筛查程序
制度20 病房管理制度
制度21 住院患者及家属告知书
制度22 陪住人员告知书
制度23 综合病房陪护人员感染风险知情同意书
制度24 手术相关工作安排
制度25 疑似或确诊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手术管理制度
制度26 手术跟台人员管理规定
制度27 病原学检测标本采集和转运注意事项
制度28 隔离病房、综合病房血气标本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制度29 放射检查防护应急预案
制度30 超声医学科防护应急预案
制度31 血液净化中心防护应急预案
制度32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制度33 发热孕产妇救治预案
制度34 耳鼻喉科门急诊喉梗阻紧急气管切开处理流程
制度35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诊治流程
制度36 急诊介入穿刺治疗流程
制度37 消化科急诊内镜流程
制度38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流程
制度39 护理人员管理制度
制度40 护理辅助人员管理制度
制度41 护理辅助人员岗前筛查承诺书
制度42 感染防控护理质量评价
制度43 环境清洁消毒措施
制度44 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制度45 医院职工自我防护的相关注意事项
制度46 关于规范传染病报告卡的通知
制度47 关于上报聚集性疫情的通知
制度48 医务人员进出隔离病区流程
制度49 诊疗用品、设备的处置流程
制度50 自助挂号机消毒流程
制度51 隔离病区病历夹、病历车处理流程
制度52 隔离病区医疗文书处置流程
制度53 隔离病房疑似患者、确诊患者使用后织物处置流程
制度54 工作人员使用后织物处置流程
制度55 隔离病房物表清洁消毒及保洁织物处置流程
制度56 重复使用防水胶靴的处置流程
制度57 重复使用护目镜的处置流程
制度58 关于进一步加强涉疫情医疗废物管理的规定
六、评估及监控应急行动的成效,必要时调整应急计划
在这些应急行动中,必须持续地监控及评估是否达成原先的目标,以便调整后续的策略及方案。
制度59 复工手册
制度60 关于关闭综合病房一病区的通知
制度61 关于停止夜间病理科病原学检测和检验科24小时血气检测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