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王忠诚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偶然的幸运

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从这一年开始,王忠诚开始在烟台养隽小学学习。六年后,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爆发的1937年,他考入了烟台市立第一中学。聪明好学、勤奋刻苦的王忠诚深得师长们的赞誉。到了1940年,他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北平名校汇文中学的高中部。

1940年王忠诚初中毕业时的留影

年仅15岁的他,背起一个空瘪的行囊,怀揣着家里好不容易拆兑来的学费和少得可怜的一点盘缠,毅然踏上了北上的路。到北平去,带着家人和父老乡亲们的期望,到故都去!

北平汇文中学(现北京市汇文中学)始建于1871年(清同治十年),当时已经是一所具有70年历史的传统老校、名校。自建校以来,汇文中学就严格按照“爱国重德、民主求实、严谨治学、尊师重爱、课外活动”的五大优良传统培养自己的学生,用“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人文主义校训来教导激励这些年轻人。一个多世纪以来,汇文中学将千万优秀的学子集合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从伴随着血与火的不竭抗争到高歌猛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为民族的解放和复兴而英勇奋斗,这座名校一直为国家输送着年轻的血液和栋梁之材。

迈进这所学校大门的那一天,少年王忠诚感到自己的人生仿佛迎来了春天,命运之神似乎终于第一次向自己投来了青睐的目光。同时他也深深地知道,这次求学机会的来之不易,他看到在这所学校里的其他同学,几乎都是家境良好、平津等地最出类拔萃的孩子。因此王忠诚明白,只有自己倍加努力,才有可能脱颖而出。从此,王忠诚每天都起早贪黑,别的孩子玩耍的时候,他仍然在拼命地汲取知识。由于囊中羞涩,他每餐只吃一点窝头咸菜,把省下的一点点钱来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品,这对于一个身体还在发育的孩子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折磨。就这样又过了两年,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忠诚年年考试、次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成了学校里面的尖子生,吸引了很多老师同学的目光。看着自己的成绩单,少年王忠诚苦涩的心中稍微有了一些幸福的感觉,自己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的努力就要成功了……可就在这时,一封家书几乎将这个美丽的梦想击得粉碎!

北平汇文中学旧影(上图)、蔡元培题词(左下图)和时任校长高凤山(右下图)

父亲在信中说,他和母亲都已经老了,而王忠诚的几个弟弟妹妹还小,现在家里生活实在困难,已经无法再供他上学了,父母很对不起他……

当王忠诚读到这封信的时候,心都快碎了。孝顺的他知道,为了帮助自己实现梦想,父母和家里人已经竭尽全力,九个孩子当中只有自己被送进了课堂,其他的都要加入到生产劳动中去,而家乡的情况如此糟糕,天灾人祸,每每都是颗粒无收……可是自己十年寒窗,现在眼看就要出头了,眼看就要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了,现在放弃,是多么令人绝望和悲伤的一件事情,似乎连作为一个人存在的意义都受到了质疑……

少年王忠诚的心在这两难之境中被煎熬着,最终他选择了默默承受,默默地将命运之神的胁迫全部承受下来。

1942年的一天,在王忠诚还有不到一年就要高中毕业的时候,他不得不拿着这份家书去找校长高凤山。王忠诚在校长办公室前面犹豫了再三,最后还是敲门进去了。

正坐在办公桌后面批改公文的高校长抬头一看,原来是那个近几年学校里很出名的学生。他笑了,其实他早就注意到这个从烟台郊区考来的品学兼优的孩子了。这个孩子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两年来不但是正课,各项文体活动也都出类拔萃,是个难得的人才。而高凤山校长在20世纪40年代的北平教育界正是以慧眼识英、惜才而颇有口碑的。

王忠诚低着头,最后终于抬起头来说:“高校长,我要退学。”

高凤山校长深感意外,“为什么?还差半年就高中毕业了,你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不是还要报考大学么?”

王忠诚不说话了,再次低下了头,手里攥紧了那封家书。

校长似乎明白了什么,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困难?

王忠诚终于鼓起勇气,上前把信递给了校长。

校长看了之后,沉默了许久,他望着眼前这个可爱又可怜的孩子说不出话来。是啊,在当时的中国,像王忠诚这样的孩子又何止千千万万!

王忠诚辍学走了,他背着当初来的时候背的破行囊踏上了返乡的路程。在走出学校大门的时候,他尽量努力着不要让自己的情感崩溃,咬紧牙关,头也不回地走了。他恨不得快些离开这块承载着自己多少希望和梦想的地方。他知道,这一走,也许就是永别。办公室的窗前,高凤山校长远远地望着这个渐渐消失在视野中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同年,家庭困难的王忠诚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烟台,道恕街小学接纳了他。

这个道恕街(原称道署街)小学在清朝中期是清政府登莱青道的道台衙门所在地。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以后,11月12日夜,烟台同盟会举义,这个道台衙门里的最后一任道台,军阀徐世昌的胞弟徐世光弃官逃走,清朝在烟台的统治就是在此宣告结束。后来,这个衙门成了一所小学。

在这么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地方,王忠诚成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员。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思想挣扎之后,他终于又恢复了一贯的冷静与自然。一方面,既然教书了,就要把学生教好,最好在自己的手中能有更多的家乡子弟成才,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另一方面,因为开始工作有了薪水,自己就可以帮助家庭摆脱困境,可以安慰一下这么多年来为自己操心的父母……

但实际上,在内心深处,王忠诚从未停息过渴望继续深造、渴望成功的愿望,反倒因为现实条件的压抑而燃烧得更加剧烈,这一点,只有王忠诚自己最清楚。

1942年,17岁的王忠诚从第一次领到工资起,除了给家里贴补之外,就开始节衣缩食,给自己积攒学费,期望有一天能够重返课堂。白天,他卖力地教课,一天下来口干舌燥,整个人就像虚脱了一般,这一点每一个当过老师的人都清楚。到了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王忠诚总要从箱子底下,把自己在汇文中学读书时的课本和笔记拿出来,借着灯光一遍遍地翻阅、抚摸……他不断地问自己,难道当初立下的科学救国的志向就这样成为一场梦了吗?难道自己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所有的希望都化为泡影了吗?可想而知,对于心怀远大理想的王忠诚来说,这是一段多么苦闷、难熬的日子。

从出生开始,王忠诚就是不幸的。不幸的是生在了这样一个年代,生在了这样一个社会,然而世间的事,一个人的命运往往遵循着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的规律运转着。幼年多少辛酸往事,似乎都在迎接这一刻的柳暗花明,多少艰难困苦,似乎都是为了衬托这份偶然幸运的惊喜。

就在王忠诚在道恕街小学工作了一年之后,他突然接到了一封北平汇文中学的来信。王忠诚非常激动,拿着这封信他的双手都在颤抖。他急切地拆开信,竟然是校长高凤山亲自写来的。信上说:“回来吧,学校已决定破例让你免费就读。希望你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一瞬间,王忠诚哽咽了。他几乎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幸运的事落在自己的身上。校长和蔼的微笑仿佛再一次出现在眼前,北平的前门楼,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从自己朝思暮想的幻想中走出来,回到了触手可及的现实中。真是喜从天降!眼泪终于夺眶而出,王忠诚立刻飞奔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年迈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第二天,他就辞别故乡和亲人返回了北平……

高凤山是北平汇文中学的第九任校长,是一位非常有才干、胸怀苍生的爱国教育家。在那个民族危难的年代,他主持的汇文中学为国家培养出很多栋梁之材。而正是这位高凤山校长,给深陷苦难之中的王忠诚带来了最初的幸运。这偶然的幸运,成了王忠诚一生当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偶然之中往往蕴藏着必然,也许正是王忠诚那种勤奋,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感动了高凤山校长,也感动了命运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