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玄元肤论·五行论
咱们今天开始接着讲,《医贯》的第一卷《玄元肤论》的第三篇。这一篇听起来可能会觉得更绕,更难听懂,但是我们还是要讲一遍,如果当时消化不了,回去以后慢慢消化,这又是一个不能绕开的必须要讲的内容。其实赵献可在讲五行的时候,他也只是举了个例子,他没有全展开讲。这一篇听完了,只是让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就够了,不要把问题简单化,下面我们就开始讲五行论。我们讲得稍微快一点,不展开了细讲,因为这篇内容相对多一些。
【原文】
以木火土金水,配心肝脾肺肾,相生相克,素知之矣。诸书有云:五行唯一,独火有二,此言似是而非。论五行俱各有二,奚独一火哉?若论其至。五行各有五,五五二十五,五行各具一太极,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讲解】
“以木火土金水,配心肝脾肺肾,相生相克,素知之矣”,这句话就是说,木火土金水和五脏相配,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大家平常都已经很清楚了。“诸书有云”,好多书里边都有这么一个说法,“五行唯一,独火有二,此言似是而非”,说五行木火土金水各有一个,但是他说“独火有二”,是什么意思?其实在他的书里边前后也不好说,因为这个“诸书”,不知道赵献可说的是哪个书,没法去考证。但是我想他之所以讲“独火有二”,可能跟前面的火有阴火、阳火是有关系的,“此言似是而非”。
“论五行俱各有二”,五行里边实际上都有两个,就是木也有两个木,火也有两个火,“奚独一火哉”,怎么就一个火?实际上里边都是两个,意思是五行都有阴阳,有阴木阳木、阴火阳火、阴土阳土、阴金阳金、阴水阳水。这是里面都有二,也就是每个五行里边都含有阴阳。“若论其至。五行各有五,五五二十五,五行各具一太极,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若论其至”,如果要分得再细,分到极致,那么五行各有五,也就是说木里边有木火土金水,火里边也有木火土金水,土里边也有木火土金水,这句话“五行各有五”,就是讲这个意思,五五就二十五,这二十五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所以说“各具一太极”,就像阴阳合起来是个太极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正因为如此变化,所有的变化才能够发生。“行鬼神”,是说自然界的这些神秘的变化,对我们人有益的就叫神,有害的就叫鬼。这些看不见的变化,他用了一个“鬼神”来表示。其实《黄帝内经》里边也是这个意思,不要当成我们一般讲的“鬼”和“神”。它是有害的、看不见的变化和有益的、看不见的变化,指的是这两种。
【原文】
今以五行之阴阳生死言之:木有甲木属阳,乙木属阴。人身之胆是甲木,属足少阳。肝是乙木,属足厥阴。甲木生于亥而死于午,乙木生于午而死于亥;火有丙火属阳,丁火属阴。人身之相火属手少阳,心火属手少阴。丙火生于寅而死于酉,丁火生于酉而死于寅;水有壬水属阳,癸水属阴。人身之肾水属足少阴,膀胱属足太阳。壬水生于申而死于卯,癸水生于卯而死于申。
【讲解】
“今以五行之阴阳生死言之”,五行再分阴阳,然后谈生死,实际上就是谈由出现到消灭这么一个过程。“木有甲木属阳,乙木属阴”,天干和五行配起来的,甲木就属于阳,乙木就属于阴。这一段比较好理解,“人身之胆是甲木,属足少阳”,胆配的是甲木,属足少阳。“肝是乙木,属足厥阴”,也是一阴一阳,木里边分阴阳,具体到人体,肝胆都属木。“甲木生于亥而死于午”,甲木是从亥时开始有了生机,然后午时,它就不再有生机了。“乙木生于午而死于亥”,什么意思?刚才咱们说了是从开始生机勃勃到这就停止。那么到甲木是死于午了,但是乙木就接上了。夜里边阴气从亥开始衰退,阳气逐渐是往上升,所以说是配胆是甲木。但是到中午的时候,太阳逐渐往下落,阴气开始升,阳气开始衰败,所以到子夜这个时候,阴木就终止了,又开始进行阳木了,这就是说单纯谈木的话,是这样运行的。
那么后边的火和前边类似了:“火有丙火属阳”,就是丙火是属阳的,“丁火属阴”的。“人身之相火属手少阳,心火属手少阴”,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这又是一阴一阳,丙火是“生于寅时而死于酉时”,也就是在寅时开始旺盛,一直到酉时开始衰退,丁火是“生于酉时”,从这开始,然后“死于寅时”,这就是脏腑。每一个都是24小时的节律这么来算的。古人把天干和五行相配合,每一个日子都是配在一起的,如果有时间、有兴趣,我们还可以把那一部分再专门讲,也是很有规律,好像用处不是太大,但是我们要了解一下这个道理。
在前面讲火,水也是有“壬水属阳,癸水属阴。人身之肾水属足少阴,膀胱属足太阳”,壬水是“生于申而死于卯”,癸水是“生于卯而死于申”,不展开讲了,和前面意思都一样,主要是明白阴阳五行它们的划分、相对性,以及它们互相的包含。
【原文】
土有戊土属阳,己土属阴。人身之胃土属足阳明,脾土属足太阴。戊土生于寅而死于酉,己土生于酉而死于寅;金有庚金属阳,辛金属阴。人身之肺金属手太阴,大肠金属手阳明。庚金生于巳而死于子,辛金生于子而死于巳。欲察病情者,专以时日之生旺休囚,而验其阴阳之属。如胆火旺,则寅卯旺而午未衰。肝火旺,则午未甚而亥子衰。五行各以其类推之。
【讲解】
“土有戊土属阳,己土属阴。人身之胃土属足阳明,脾土属足太阴。戊土生于寅死于酉,己土生于酉而死于寅。”我们在看古书的时候,有时候会看到什么叫戊土丸、己土丸,方子名都是这么起的。看到那个的时候,你只要一看到这是跟胃关联的,看到这个跟脾相关联的,就知道它是治什么病的,古代有一些方名就是这么命名的。“金有庚金属阳,辛金属阴。人身之肺金属手太阴,大肠金属手阳明。庚金生于巳而死于子,辛金生于子而死于巳”,前面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具体配的内容不一样而已。
“欲察病情者”,想观察分析病情,“专以时日之生旺休囚,而验其阴阳之属”。这是在五行里边讲五行的变化的时候用的,就是刚才说的,生于哪,就是生;死于哪,就是囚。旺就是由生到旺,实际上是生、长、收、藏。生旺休囚是生长收藏的另外一种说法。
“如胆火旺,则寅卯旺”,我一直觉得书上这一段是写错的,因为和前面内容不一样。“午未衰。肝火旺,则午未甚而亥子衰”。这应该是亥子旺。我觉得这一段文字是有错误的。“五行各以其类推之”,都按照这个去推,你就知道在哪一个时间什么旺,应该怎么去判断病情,怎么样选药治疗,五脏和时辰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
【原文】
独土金随母寄生,故欲补土金者,从寄生处而补其母。是以东垣有隔二之治,是从母也。有隔三之治,又从母之外家也。土金惟寄生,故其死为真死,惟水火从真生,故其死不死,绝处逢生矣。归库者,绝其生气而收藏也。返魂者,续其死气而变化也。况水火随处有生机,钻木可取,击石可取,圆珠可取。方诸取水,掘地取水,承露取水。若金死不救,土死不救,木死不救,是以余于五行中,独重水火。而其生克之妙用,又从先天之根,而与世论不同。
【讲解】
后边更是不好理解了。“独土金随母寄生”,他实际上是在讲,木火土金水这里边,土和金,都必须和母配合在一起才能够存在。就像胎儿寄生在母体内,因为胎儿是独立的。我们说寄生的植物就是一个东西长在这上面,其实它是独立的,但是它是靠宿主去提供营养的。胎儿也是寄生的,属于寄生在母体内的。这就是土和金,单独的不能够生长,它必须寄生才能生长,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土金随母寄生”。“欲补土金者”,如果想补土、补金,怎么补?就要像想让胎儿好,就得从母体调理,所以要想是土金旺盛,“从寄生处而补其母”,它寄生在哪里,你就补哪里,一会儿就知道它寄生在哪里了。“是以东垣有隔二之治,是从母也。有隔三之治,又从母之外家也。”这个话的意思是什么?“隔二治之”,比如木生火,火生土,要想补土的话,往前补火,再往前补木,这叫隔二、隔三,总而言之是补它前面的。就像我想要秋天有收成,那我就得春天好好种,夏天好好管,秋天才能有收成,意思是一样的。如果是直接关系,就是母,间接关系呢,就是“母之外家”,是母之母。
“土金惟寄生,故其死为真死,惟水火从真生,故其死不死,绝处逢生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土和金只有寄生才能生,所以它要是死就是真死了。比如一个植物上边有一个寄生的东西,如果寄生的东西死了,那就是真死了。“惟水火从真生”,水火是根本的,这就是前面讲的所有的木火土金水五行里边,最后都是寄生于水火。咱们前面讲的真阴真阳,真水真火都是寄生在命门里边,由它来维持全身的生命。赵献可又归到这里,水火死了,但是不是真死,它只是转变了,就像物质不灭一样,最后落实到物质层面,落实到终极,终极是不死的。就像我们说自然界有一百多种元素,不会因为植物死了,某个元素就死了。人体最基本的元素是水火,在赵献可的理论里边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惟水火从真生”,水火是不生不死的,“其死不死,绝处逢生”,它遇到一个新的条件,它就又存在了,实际上它本来也没有灭。但是金土木都是寄生的,像植物死就死了,元素还在。前面这一段理解这个意思就行了,所有万物的变化有一个根本,所见的每一个具体的东西都是寄生在根本上的。
“归库者,绝其生气而收藏也”,这都是一些古代讲五行用的词。“归库”,实际上就是收藏的意思,像植物长成种子,然后没了,落叶子了,这就是藏,这就叫“归库”。“返魂者,续其死气而变化也”,返魂,死了又活了,就像种子发芽,这就叫“返魂”。“续其死气而变化”,种子似乎没有生机,但是只要一返魂,它就又生机勃勃,这是“归库”和“返魂”的意思。“况水火随处有生机”,水火在任何地方都能表现出它的生机来。当然他举的这个例子还是比较牵强,但是他只是为了讲明这个道理,说“钻木可取,击石可取”,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击石取火的经验,我们小的时候弄火石打,钻木取火,那是古人发现的,击石也可以取火,“圆珠可取”,我不知道这个圆珠,没玩过这东西,反正这也是一种取火的方法。“水火随处有生机”,哪里都有火,木头里面能钻出火,石头相碰也能出火,这些都是随处有生,随处都有火。
同样,随处都有水,他说“方诸取水,掘地取水”,挖地下的水,“承露取水”就是接露水,这都是取水的办法。“方诸”是什么?其实方诸取水和承露取水基本上是类似的,“方诸”是一个东西,专门接露水的,空气中的水到这凝结以后,就把水收集起来了,这就是“方诸取水”。赵献可这句话在讲,水火是不生不死的,它死也不死,能够存在于万物当中,所以说水火处处有生机。
“若金死不救,土死不救,木死不救,是以余于五行中,独重水火”,他说如果是金死,不能到处都有金了;土死也没有办法,也不是到处都有土;木死也是这样,这些都没法救。“是以”,因此赵献可在五行当中“独重水火”,也就是五行当中,赵献可最看重的就是水火。“其生克之妙用”,水火的生克妙用,“又从先天之根,而与世论不同”,水火它之所以有妙用,还要从先天之根。先天之根是什么?咱们前面已经讲了,就是太极。“而与世论不同”,这就是赵献可自己的观点,他的思想和前人讲的很多都不一样。
【原文】
近世人皆曰:水克火。而余独曰:水养火。世人皆曰:金生水。而余独曰:水生金。世人皆曰:土克水。而余独于水中补土。世人皆曰:木克土。而余独升木以培土。若此之论,颠倒拂常,谁则信之。讵知君相二火,以肾为宫。水克火者,后天有形之水火也;水养火者,先天无形之水火也。海中之金,未出沙土,不经锻炼,不畏火,不克木。此黄钟根本,人之声音,出自肺金,清浊轻重,丹田所系。不求其原,徒事于肺,抑末也。
【讲解】
“近世人皆曰:水克火”,只要学过点传统的东西的都知道水克火。“而余独曰:水养火”,完全颠倒了。“世人皆曰:金生水。而余独曰:水生金”,赵献可又给它颠倒了。“世人皆曰:土克水。而余独于水中补土。世人皆曰:木克土。而余独升木以培土”,又颠倒了。“若此之论,颠倒拂常,谁则信之”,赵献可的观点是违背常理的,跟大家讲的都不一样。“讵知君相二火,以肾为宫”,不知道君相二火,都是在肾里边。“水克火者,后天有形之水火也”,这什么意思?这个“水克火”讲的是后天的,先天是水生火,后天是水克火。打个比方,这个油和灯捻点着以后的火,假如说这是先天的火,是水生火,对不对。但是生出来这个火要想灭它,用水浇,就把它给灭了,所以说他讲的后天有形的水火是水克火,但是先天的就是水养火。他这个意思是这么讲的,当然他水火的概念实际上是有混乱的。“水养火者,先天无形之水火”,所谓的水养火,指的是先天的。“海中之金,未出沙土,不经锻炼,不畏火,不克木”,海里边的金子,没有从沙土里边出来,也没有经过煅烧,因为有水在,所以它不怕火,也不会克木。“此黄钟根本”,我不知道“黄钟根本”是什么,他的意思就是说黄钟的根本就是金,因为具体到黄钟所指,我这方面的知识还是有所欠缺,我也没顾上去研究它。“人之声音,出自肺金”,人说话的声音是由肺来的,“清浊轻重,丹田所系”,人的声音我们一般都说是通过肺形成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李少波老师在教我“六字诀”治病的时候,我才切实地体会到,我们的声音不仅仅是从肺出来的,它确实是在全身各处的。“丹田所系”,这个声音的根还在丹田,所以说肺和肾的关系是肾主纳气,肺主呼气,他们是配合的,一个是纳,一个是呼,一个是进气,再一个是出气,它们之间一个是根,一个是外表,所以不能够仅仅从看到的,就认为只与肺有关。“不求其原,徒事于肺,抑末也”,如果不去追求它的根源在哪里,治病只是在肺上做文章,就只是在表面做文章,没有治到根上去。他这个观点其实还真的是很重要,形成这种学说,指导临床还是很有用的。像有些肺病治不好,到最后就得补肾,它还就是有效。
【原文】
今之言补肺者,人参黄芪。清肺者,黄芩麦冬。敛肺者,五味诃子。泻肺者,葶苈枳壳。病之轻者,岂无一效。若本源亏损,毫不相干。盖人肺金之气,夜卧则归藏于肾水之中,丹家谓之母藏子宫,子隐母胎。此一脏名曰娇脏,畏热畏寒,肾中有火,则金畏火刑而不敢归。肾中无火,则水冷金寒而不敢归,或为喘胀,或为咳哕,或为不寐,或为不食,如丧家之狗。斯时也,欲补土母以益子,喘胀愈甚,清之泻之,肺气日消,死期迫矣。惟收敛者,仅似有理,然不得其门从何而入?
【讲解】
“今之言补肺者,人参黄芪”,补肺用人参黄芪。“清肺者,黄芩麦冬。敛肺者,五味诃子。泻肺者,葶苈枳壳。病之轻者,岂无一效”,就是如果病情轻,你这么来用药都会有效的。“若本源亏损,毫不相干”,如果是本源亏损,也就是肾虚了,你用上面这些药,根本就治不好肺的毛病。“盖人肺金之气,夜卧则归藏于肾水之中”,肺气到夜里,睡觉的时候,它就进入到肾,肾主纳气,它就进去了。“丹家谓之母藏子宫,子隐母胎”,炼丹的丹家,在古代有外丹和内丹,炼外丹实际上都是现在的化学家,内丹是真正的道家练内功的。为什么叫丹?一个是少,一个是精华,用水银这些,都是很稀有的,它炼出来的东西就认为是精华。人体内也有精华,你练出这种精华就叫炼丹,内丹。“丹家谓之母藏子宫”,实际上儿子是孕育在母体内的,“子隐母胎”还是这个意思,孩子是在母体内的。“此一脏名曰娇脏”,肺脏娇嫩,既怕热又怕冷,“畏热畏寒”。“肾中有火,则金畏火刑而不敢归”,如果肾里边的火旺了,金怕火,它就不敢回来了,也就是不敢到肾里边来了,夜卧就回不来了。“肾中无火,则水冷金寒而不敢归”,这个比较形象,热了,它不敢回来,凉了它不愿意回来,这在讲肺的根本是在肾,它是跟肾相关的。“或为喘胀”,喘、胸闷,“或为咳哕”,咳嗽、呃逆,“或为不寐”,不睡觉,“或为不食”,不想吃,这指的也都是肺的一些毛病,“如丧家之狗”,肺找不到它回去的地方。“斯时也,欲补土母以益子”,如果在这个时候想补土生金,这叫“补土母益子”,健脾补肺,用这种办法治疗肺虚,不但没效,反而更厉害。“清之泻之”,用清泻的方法,肺气更虚,这离死就越来越近了。“惟收敛者,仅似有理”,用敛肺气的办法好像还有点道理,“然不得其门从何而入”,光知道肺气耗散应该收回来,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收,他这是在举例子讲五行的关系。
【原文】
《仁斋直指》云: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凡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此肾虚不能纳气归元也。毋徒从事于肺,或壮水之主,或益火之原,火向水中生矣。
若夫土者,随火寄生,即当随火而补。然而补火,有至妙之理。阳明胃土,随少阴心火而生,故补胃土者,补心火。而归脾汤一方,又从火之外家而补之。俾木生火,火生土也。太阴脾土,随少阳相火而生,故补脾土者,补相火。而八味丸一方,合水火既济而蒸腐之,此一理也至理也。人所不知,人所不信,余持申言之。
【讲解】
《仁斋直指》这本书里边说“肺出气也”,肺主呼气,“肾纳气也”,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大家都很熟,不用展开讲。“凡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觉得气从下往上冲的,“此肾虚不能纳气归元也”,也就是总觉得气吸不下去,老往上跑,这都是由于肾虚。“毋徒从事于肺”,就是不要单纯去治疗肺,“或壮水之主,或益火之原,火向水中生矣”,或者是补肾水,或者是补肾火,“火向水中生矣”,如果是火不足、阳虚,阴阳并补就可以了。实际上赵献可最终是落实到哪里呢?是肾气丸。
“若夫土者,随火寄生”,没火,就不能有土。所以五行里边说火生土。“即当随火而补”,要想补土也得补火,“然而补火,有至妙之理”,补火才是从根本上来治疗的。“阳明胃土,随少阴心火而生,故补胃土者,补心火”,如果要补胃,就应该补心火。比如桂枝汤里面用桂枝,桂枝补心阳,温通心阳。大家思考一下,小建中汤是干什么的?就是这个道理,赵献可是这么讲的。“而归脾汤一方,又从火之外家而补之”,什么叫“火之外家”,是火生土,那么土的“其母之母”就是木。归脾汤补土,是通过补木来的。这就是“又从火之外家而补之”。“俾木生火,火生土也”,这样把木补足了,火就足了,火足了土就多了。“太阴脾土,随少阳相火而生,故补脾土者,补相火”,如果要是补脾,就应该补少阳相火。“而八味丸一方,合水火既济而蒸腐之”,水火既济的有机配合来化生,“而蒸腐之”,有了水火以后,木火土金水,除了水火以外,其他的就都化生出来了,也都可以把它给蒸腐掉。“此一理也至理也。人所不知,人所不信,余持申言之”,大家都不知道,我秉持这个观点来反复来讲。你看他最后讲到八味丸,后边还要专门讲,里面有专篇在讲八味丸。真正学完赵献可的东西以后,你就会用八味丸了。
【原文】
盖混沌之初,一气而已,何尝有土?自天一生水,而水之凝成处始为土,此后天卦位。艮土居坎水之次也,其坚者为石,而最坚者为金。可见水土金,先天之一原也。又有补子之义,盖肺为土之子,先补其子,使子不食母之乳,其母不衰,亦见金生土之义,又有化生之妙,不可不知。甲木戊土所畏,畏其所胜。不得已以己妹嫁之,配为夫妇,后归外氏成家。此甲己化土,其间遇龙则化,不遇龙则不化。
【讲解】
“盖混沌之初,一气而已”,自然界没有形成天地之前,是混沌状态,也就是万事万物全都是均匀的一种东西。“何尝有土”,那时候哪有土,没有土。“自天一生水,而水之凝成处始为土”,什么叫天一生水?本来根本上是一气,然后一凝结就变成土了。也就是它逐渐分了阴阳以后,就又有了土了,首先分了阴阳,就是水火。由一气太极,从不分到分出水火、阴阳,然后有了水,这一气再汇聚,凝结成土了。“此后天卦位”,前面讲的这就是先天的混沌一气,后天就形成了各种东西了。
后边讲的这些都已经跟八卦相关了:“艮土居坎水之次”,先有了坎,就是一气生了水火,有了水,然后就生了土了,是这个顺序。“其坚者为石”,形成比较坚硬的凝聚成的就是石头,“最坚者为金”,更坚硬的就是金,金不要理解成黄金,它是指非常坚硬的这一类东西,就叫金,当然主要是指金属。“可见水土金,先天之一原也”,水也好,土也好,金也好,都源于先天之一气,它是一原。“又有补子之义,盖肺为土之子,先补其子,使子不食母之乳,其母不衰,亦见金生土之义”,本来是土生金,这又讲了金生土什么意思?就是先补其子,比如哺乳期的母亲和孩子,如果孩子很好,很健壮,吃得足足的,他就不吃母乳了,不吃母乳,母亲身体就壮了,所以说这金生土,它就返回来了。“又有化生之妙,不可不知”,虽然我们都讲的是母养子,实际上子返回来也养母,就是子要强壮。和我们生活当中一样,你没能力的时候,母亲养你;等你有能力,母亲不用养你,母亲自己就强壮了,如果你能再给母亲东西,母亲就更强大了。
“甲木戊土所畏,畏其所胜”,这是讲木克土,土害怕木来克,“不得已以己妹嫁之,配为夫妇,后归外氏成家”,这里边又讲了一个关系,就是说虽然土怕木,但是土要把它妹妹嫁给木,这里边讲的完全是亲缘关系了,然后又可以“甲己化土,其间遇龙则化,不遇龙则不化”,这里边就又涉及一个条件,遇到哪一个条件就有益,不遇到就不好。知道有这么一个说法就算了,不用细抠它,我们往下看。赵献可不再把各种关系弄成谁统领于谁,而是说几乎都是平等的,但是在平等当中,水火为根。
【原文】
凡化物以龙为主,张仲景立建中汤,以健脾土。木曰曲直,曲直作酸,芍药味酸属甲木。土曰稼穑,稼穑作甘,甘草味甘属己土。酸甘相合,甲己化土。又加肉桂,盖桂属龙火,使助其化也。仲景立方之妙类如此,又以见木生土之义。盖土无定位,旺于四季,四季俱有生理故及之。至于木也者,以其克土,举世欲伐之。余意以为,木借土生,岂有反克之理?惟木郁于下,故其根下克,盖木气者,乃生生之气,始于东方。
【讲解】
“凡化物以龙为主”,所有的事物的生成以龙为主,这个龙是个什么?龙,实际上在他这里讲的是火。“张仲景立建中汤,以健脾土”,刚才咱们说建中汤健土用的是桂枝补心。“木曰曲直,曲直作酸,芍药味酸属甲木”,这里边拐了好多弯,我就不展开讲了,这要讲得把五行重新讲一遍,哪天我们专门就“五行”主题讲一次。“土曰稼穑,稼穑作甘,甘草味甘属己土。酸甘相合,甲己化土”,前面他讲的以己妹配外家,给她成亲的意思,然后再举了个例子。“又加肉桂,盖桂属龙火,使助其化也”,这是在用他的五行的观点来解建中汤的方义。说“仲景立方之妙类如此”,其实仲景立方也未必是这样,我们还要客观地去评价。虽然赵献可是我们非常尊敬的,非常有成就的一位医家,但是他评价张仲景立方原意的时候也是难免出错,只是猜测而已。
“又以见木生土之义。盖土无定位,旺于四季”,大家知道,一年四季其实都是有土的。“四季俱有生理故及之。至于木也者,以其克土,举世欲伐之”,都知道木克土,所以说有了病,都是要一直治木,“举世欲伐之”,所有医生都是这么做的。“余意以为”,我认为,“木借土生,岂有反克之理?”赵献可的意思就是说木是从土长出来的,它怎么可能反克土呢?“惟木郁于下,故其根下克”,什么意思?木郁在地下长不出来,它才会去影响土,已经把五行庸俗化了,五行的本意不是这样的,到时候我们再讲。“盖木气者,乃生生之气,始于东方”,木气,讲的是生生之气,木气一年四季是从东方开始的,也就是从春天开始,阳气开始生长的时候。
【原文】
盍不观之为政者,首重农事。先祀芒神,芒神者木气也,春升之气也,阳气也、元气也、胃气也,同出而异名也。我知种树而已,雨以润之,风以散之,日以暄之,使得遂其发生长养之天耳。及其发达既久,生意已竭,又当敛其生生之气,而归于水土之中,以为来春发生之本,焉有伐之之理?此东垣《脾胃论》中用升柴以疏木气,谆谆言之详也。但未及雨润风散,与夫归根复命之理,余于木郁论中备言之。总之申明五行之妙用,专重水火耳。
【讲解】
“盍不观之为政者,首重农事”,古人搞行政的,就注重农业,所以说农业社会开始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征,那么在医学发展上也是先有了《脾胃论》才后有《医贯》的。“先祀芒神”,就是先祭祀芒神,长刺的谷物叫芒,像麦子,那么管这个就叫芒神。“芒神者木气也”,木气是管升发的。“春升之气也,阳气也、元气也、胃气也”,芒神还包括了这么多:春生的气,阳气、元气和胃气,“同出而异名也”。
“我知种树而已,雨以润之”,种树就是要下雨使它保持湿润,“风以散之”,使它摇动,“日以暄之”,太阳照射给它温暖。“使得遂其发生长养之天耳”,雨、风、日,让它发生长养,这些都是自然的因素。“及其发达既久,生意已竭,又当敛其生生之气,而归于水土之中,以为来春发生之本”,它长的时间长了,意思是春天给它风、雨、日照,让它生长,然后长到一定程度,不能再生了,那么就开始收敛,也就是到秋天最终藏于土中,为了来年春天再次生长,树、草木都是这样。“焉有伐之之理”,你怎么可以去伐木呢?意思就是我们在治脾胃病的时候,不要老想着伐肝而要调肝。李东垣用升麻、柴胡,他不是在伐肝,他是在升、疏,木主疏泄条达。“但未及雨润风散,与夫归根复命之理,余于木郁论中备言之”,《脾胃论》里边没有说到“雨润风散”,也没有说到“归根复命”的道理。这个“归根复命”,上次咱们讲了。前面说了这么多,五行变化用于解释自然界的这些现象,最重要的是在水火这两行上面。
这里理解他的意思就行了,不需要把它死记住,因为这一部分赵献可也只是举例子,讲了一个理,每一篇最后都是到水火这来,一直在强调。下边这一篇就是论“五行各有五”。
【原文】
论五行各有五:以火言之,有阳火、有阴火、有水中之火、有土中之火、有金中之火、有木中之火。阳火者,天上日月之火,生于寅而死于酉。阴火者,炳烛之火,生于酉而死于寅,此对待之火也,水中火者,霹雳火也。即龙雷之火,无形而有声,不焚草木,得雨而益炽,见于季春而伏于季秋。原夫龙雷之见者,以五月一阴生,水底冷而天上热。龙为阳物,故随阳而上升。至冬一阳来复,故龙亦随阳下伏,雷亦收声。
【讲解】
“以火言之,有阳火、有阴火、有水中之火、有土中之火、有金中之火、有木中之火”,也就是一个火,就分了这么多,阴火、阳火、水中火、土中火、金中火、木中火。阳火是指的天上日月之火,“生于寅而死于酉”,早上出来,晚上就没了。那么阴火是什么?“阴火者,炳烛之火,生于酉而死于寅”,阴火是指晚上我们点的火把,这一类人造的火叫阴火,是指的夜里边这种火。这两种火是相对而言的。“水中火者,霹雳火也”,水里边的火是什么?就是雷电,霹雳火,“即龙雷之火”,就是水中之火,指的雷电,“无形而有声”,它没有具体的形态,但是可以听到雷的声音,它不会把草木给烧了,因为下着雨,其实火太大了也烧。“得雨而益炽”,越是雨大,龙雷之火就越大,闪电就越多,“见于季春而伏于季秋”,春雷是在春天的最后一个月,到秋天的最后一个月雷就没了。“原夫龙雷之见者,以五月一阴生,水底冷而天上热”,就是到五月的时候,赵献可说阴气比较重,阴气也开始往上涨,但是他讲的是地下。“水底冷”,但是“天上热”了,天上热,这个火就物以类聚、同气相求,哪里热去哪里。“至冬一阳来复”,到天冷的时候,阳气反而就回去了,“故龙亦随阳下伏”,也就潜下去了,“雷亦收声”,也没有雷了。他这是讲的地下的一阴一阳,这是古人对雷的一个理解。
【原文】
人身肾中相火,亦犹是也。平日不能节欲,以致命门火衰,肾中阴盛,龙火无藏身之位,故游于上而不归。是以上焦烦热咳嗽等证,善治者,以温肾之药,从其性而引之归原,使行秋冬阳伏之令,而龙归大海,此至理也。奈何今之治阴虚火衰者,以黄柏知母为君,而愈寒其肾,益速其毙,良可悲哉!若有阴虚火旺者,此肾水干枯而火偏盛,宜补水以配火,亦不宜苦寒之品以灭火。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正谓此也。
【讲解】
然后他具体到人身上,“人身肾中相火,亦犹是也”,肾中的相火就相当于龙雷之火,水中之火。“平日不能节欲,以致命门火衰”,导致命门火衰,“肾中阴盛,龙火无藏身之位,故游于上而不归”,里边肾水不足了,火就跑了,龙雷之火就跑了。“是以上焦烦热咳嗽等证”,就出现了这一系列症状,“善治者,以温肾之药,从其性而引之归原”,用温性的药补肾中的火,浮越的龙雷之火就回来了,“使行秋冬阳伏之令,而龙归大海,此至理也”。刚才前面讲一阳生的时候,龙雷之火就回来了,就潜藏起来了,你补肾的时候,这个虚火就回来了。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尤其是更年期综合征的病人,绝经了,实际上肾水已经不足了,但是她表现出来是一阵一阵热,一阵一阵出汗,是不是这样,那么治疗应该怎么治?除了补肾精,更重要的是要补肾阳,所以说用巴戟天这些补肾阳的药,二仙汤,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这些药一用,虚火就没了。实际上,用他的理论来指导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是非常合适的。那种火老清清不下去,一温肾它(火)就潜回来了。
“奈何今之治阴虚火衰者,以黄柏知母为君,而愈寒其肾,益速其毙,良可悲哉”,这指的火衰是肾中火衰,如果用知母、黄柏来治疗虚热,“愈寒其肾”,使肾中的阳气更加不足,“益速其毙”,死得更快,实在是可悲!“若有阴虚火旺者,此肾水干枯而火偏盛,宜补水以配火,亦不宜苦寒之品以灭火。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正谓此也”,如果是肾水不足导致的这种阴虚火旺,这就是肾水干枯,火偏盛,这会儿就补水。通过这一段,我们就知道了,无论是肾水不足,还是肾火不足,都会出现火的表现。一个是龙雷之火,一个是阴虚火旺之火。所以说在临床上我们要善于识别到底是什么火,是不是能用清的办法。另外他这里边讲的全部都是先天的,因为肾是储藏先天之精的地方。所以肾精不足的时候,无论是阴虚还是阳虚,都可以表现出热来。
【原文】
如灯烛火,亦阴火也,须以膏油养之,不得杂一滴寒水,得水即灭矣。独有天上火入于人身,如河间所论六气暑热之病,及伤暑中暑之疾,可以凉水沃之,可以苦寒解之。其余炉中火者,乃灰土中无焰之火,得木则烟,见湿则灭,须以炭培,实以温烬。人身脾土中火,以甘温养其火,而火自退。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甘能除大热,温能除大热,此之谓也。
【讲解】
“如灯烛火,亦阴火也”,这些是阴火,刚才前面讲到了。“须以膏油养之”,这个火你要想让它旺盛,就得有油脂养它,“不得杂一滴寒水”,如果你用点寒水,这个火就灭了。“得水即灭矣。独有天上火入于人身,如河间所论六气暑热之病,及伤暑中暑之疾,可以凉水沃之,可以苦寒解之”,天上火实际上就是外界的病邪侵犯到人身,这就是刘河间在他的书里边讲的,六气暑热之病,这些病才能够用“凉水沃之”的办法,就是用凉水灌,用苦寒的办法来治疗。“其余炉中火者,乃灰土中无焰之火,得木则烟,见湿则灭,须以炭培,实以温烬”,“其余炉中火者”指的是什么?这种火快给灭完了,还剩一点,这就是剩下的炉中火者。“乃灰土中无焰之火”,柴烧完了以后,外边都成灰了,里边还是有火的,是指的这种火。“得木则烟”,只要你给它放点柴草,它就开始冒烟,你加点水它就灭了,也就是这个火很微弱。得木,它不着火,它只是冒烟,但是见点湿它就灭了。“须以炭培”,需要用炭来养这种火。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经历,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他们说在这种情况下往里边放木炭,一放木炭,火就容易延续下来。“实以温烬”,再加上点热灰,那个火就能保住。“炉中火”还不是火邪的意思,其实指的是体内的一点阳气。“人身脾土中火”,脾胃当中的火,也就是脾阳,“以甘温养其火”,就跟前面用温烬一样,要用甘温的办法来养火,“而火自退”,注意这个“火”指的是外邪,外边的火,里边的火旺了,外边火就退了。另外《内经》里边讲的“劳者温之”,如果是劳伤就用温补的办法,“损者温之”,如果是劳损也是用温的办法。就像特别瘦的人,怎么样让他健康,得让他温暖一点,穿厚一点,保持他的阳气。“甘能除大热,温能除大热,此之谓也”,这就是甘温除热,治疗劳损性脾阳不足的,用甘温除热的方法,实际上是在讲李东垣的学术思想。
【原文】
空中之火,附于木中,以常有坎水滋养,故火不外见。惟干柴生火,燎原不可止遏,力穷方止。人身肝火内炽,郁闷烦躁,须以辛凉之品发达之。经曰:木郁则达之,火郁则发之,使之得遂其炎上之性。若以寒药下之,则愈郁矣。热药投之,则愈炽矣。
【讲解】
“空中之火,附于木中”,这讲的什么?在大气当中的火在哪儿?你看的是没火,实际上有火,在哪里?在木里边。“以常有坎水滋养”,因为有水的滋养,“故火不外见”,也就是湿润、潮湿的,点不着火,所以看不见火。“惟干柴生火,燎原不可止遏,力穷方止”,如果是干的它非烧完了不行,所以说这里边看上去没火,实际上里边有火。因为有水,所以它没有表现出来火。“人身肝火内炽,郁闷烦躁,须以辛凉之品发达之”,用辛凉之品,肝火就给散了。“经曰:木郁则达之”,如果是木气郁滞,就要用条达的办法,辛凉、散的办法,“火郁则发之”,火重也要用散的办法。“使之得遂其炎上之性”,木性本来都是升发的,火性是炎上的,就是要随它的性。“若以寒药下之,则愈郁矣”,所以说当人肝火旺的时候,总用清凉的药它反而更瘀滞,它没有调达。“热药投之,则愈炽矣”,如果用了热药,它就更旺,所以说要用这种辛凉的办法,既要散又要凉。这是举例子,讲五行之中又有五行,这是讲空中之火是木中之火。
【原文】
金中火者,凡山中有金银之矿,或五金埋瘗之处,夜必有火光。此金郁土中而不得越,故有光辉发见于外。人身皮毛空窍中,自觉针刺蚊咬,及巅顶如火炎者,此肺金气虚,火乘虚而现,肺主皮毛也故也。经曰:东方木实,因西方金虚也。补北方之水,即所以泻南方之火。虽曰治金中之火,而通治五行之火,无余蕴矣。
【讲解】
“金中火”,金里边也藏着火,“凡山中有金银之矿,或五金埋瘗之处,夜必有火光”,某些金属可以埋在地下,但是它可以自然发光,可能是讲这个。“此金郁土中而不得越,故有光辉发见于外”,就是表现在外边。“人身皮毛孔窍中,自觉针刺蚊咬”,我们的皮毛,觉得特别刺痒,有的病人是这种表现,“及巅顶如火炎者”,头上觉得发热,“此肺金气虚,火乘虚而现”,这都是肺虚的原因。“肺主皮毛也故也。经曰:东方木实,因西方金虚也”,因为肺虚,木气又比较旺,它要往外长又长不出来,这时候就表现出这个症状,这就要补肺。后面讲的这句话是一个重点,说“补北方之水,即所以泻南方之火”,就是水火的关系,补水泻火,实际上水足了,火就没那么旺了。“虽曰治金中之火”,虽然这是在讲金中之火,“而通治五行之火,无余蕴矣”,补肾中水火就治所有的火,整个这一段归到这来讲,就是通治五行之火的。尤其是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疑难病,怎么治都不行的时候,有这个思想指导就有了办法了,可以试一试。
【原文】
以水言之,有阳水、有阴水、有火中之水、有土中之水、有金中之水、有木中之水。阳水者,坎水也,气也。希夷先生《阴阳消息》论曰:坎以一阳陷于二阴,水气潜行地中,为万物受命根本。盖润液也,气之液也。《月令》于仲秋云: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是水之涸,地之死也。于仲冬云:水泉动,是月一阳生,是水之动地之生也。谓之火中之水可也,谓之土中之水可也。阴水者,兑泽也,形也。一阴上彻于二阳之上,以有形之水,普施万物,下降为资生之利泽。在上即可谓雨露之水,在下即为大溪之水。
【讲解】
“以水言之,有阳水、有阴水、有火中之水、有土中之水、有金中之水、有木中之水。阳水者,坎水也,气也。希夷先生《阴阳消息》论曰:坎以一阳陷于二阴”,这又是八卦了,“一阳陷于二阴之中”,这是坎卦。表面上看出来是阴,但里面是有阳的,这就是坎卦,一阳陷于二阴。“水气潜行地中,为万物受命根本。盖润液也,气之液也”,也就是说万物的生长是以水的滋润为根本的。“《月令》于仲秋云”,这应该是一篇文章,仲秋是哪个秋?一季是三个月,伯仲叔季,仲就是第二个月,秋天的第二个月。“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是水之涸,地之死也”,秋天燥了,没水了,万物就不长了,所以说它生机就不旺了。“于仲冬云:水泉动,是月一阳生,是水之动地之生也”,虽然是冬天,但是这里边生机已经开始孕育了。“谓之火中之水可也,谓之土中之水可也”,把这个叫成“土中之水”也行,“火中之水”也行。“阴水者,兑泽也”,兑卦呢,下边他有解释,泽像现在说的沼泽地一样,可以看到的。“以有形之水,普施万物,下降为资生之利泽”,这个表现出来的是水汽。这个“兑”,表现出来是真正的水,上面是水,下边是阳。“以有形之水,普施万物”,还是用水来滋润。“在上即可谓雨露之水,在下即为大溪之水”,在上即可谓雨露之水,就是能看得见的,在下即为大溪之水,就是河流里边的水,这是讲“兑卦”,阴水。
【原文】
人之饮食入胃,命门之火,蒸腐水谷,水谷之气,上熏于肺,肺通百脉,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上达皮毛,为汗为涕为唾为津,下濡膀胱,为便为液。至于血亦水也,以其随相火而行,故其色独红,周而复始,滚滚不竭。在上即可为天河水,在下即为长流水,始于西北天门,终于东南地户。正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故黄河海水,皆同色也。
【讲解】
下边就联系到人身上了,这一段很重要。“人之饮食入胃”,我们吃的东西进了胃,“命门之火,蒸腐水谷”,也就是我们之所以胃能消化,实际上全赖命门之火,只有命门之火才能蒸腐水谷,我们一般都说脾胃阳气,实际上它的根本是命门之火。“水谷之气,上熏于肺,肺通百脉,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上达皮毛”,我们吃的东西进去以后,在胃里边腐熟,靠的还是命门之火,把它消化以后的叫水谷之气,往上输布到肺,通过肺布散到全身,这是他讲的机制,饮食怎么去影响全身的。通过肺以后“为汗为涕为唾为津”,涕唾汗津,都是水谷在命门之火的作用下形成的。我们在治病的时候,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像干燥综合征,这类病人单纯养阴不行,一定要补肾的,所以说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要用这些补肾的药。“下濡膀胱,为便为液”,就是形成小便。“至于血亦水也”,他说血也是水,“以其随相火而行”,因为这种水是随相火的,“故其色独红”,所以这种水是红色的,“周而复始,滚滚不竭”,在体内一直是周而复始的。“在上即可为天河水”,在天上那是天河水,“在下即为长流水”,长流水就是地上的长江、黄河。“始于西北天门,终于东南地户”,从西北方向流下来,流到东南。“正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讲的水是怎么来的,血液、水、津液都是在命门之火的作用下产生的。举了个例子,“故黄河海水,皆同色也”,黄河的水和海水是同一个颜色。我觉得赵献可可能指的是黄海的水和黄河是一个颜色,离开黄海,海水和黄河水不能是一色了。
【原文】
金中之水,矿中之水银是也。在人身为骨中之髓,至精至贵,人之宝也。木中水者,巽木入于坎水而上出,其水即木中之脂膏。人身足下有涌泉穴,肩上有肩井穴,此暗水潜行之道。凡津液润布于皮肤之内者,皆井泉水也。夫水有如许之不同,总之归于大海,天地之水,以海为宗。人身之水,以肾为源,而其所以能昼夜不息者,以其有一元之乾气为太极耳!此水中之五行也,明此水火之五行,而土木金可例推矣。经曰:纪于水火,余气可知。
【讲解】
“金中之水,矿中之水银是也”,他说金中水就是指的水银。“在人身为骨中之髓”,就是骨髓,“至精至贵,人之宝也”,他这都是打比方。“木中水者,巽木入于坎水而上出”,巽又是一个卦。木头放到水里边,上边出来的东西是木中之水,木头要放水里边,上边会出什么?会出油,对不对?所以说“其水即木中之脂膏”,木头里边的脂膏,它是能漂上来的。又联系到人了,“人身足下有涌泉”,脚底下是不是有个涌泉穴,肩上是不是有一个肩井穴,“此暗水潜行之道”,就是人体内水是上边有井,下边有泉,实际上它们是相连的,也就是人体上下相连的。“凡津液润布于皮肤之内者,皆井泉水也”,皮肤之所以润,是因为有潜行之水,有涌泉、有肩井,这也是一个比方,这个穴位名可能就是这么来的。“夫水有如许之不同”,水有这么多的不同,“总之归于大海,天地之水,以海为宗”,天地的水,都要到大海里边去。“人身之水,以肾为源”,最终又讲回来了,人身之水是以肾为源,“而其所以能昼夜不息者,以其有一元之乾气为太极耳”,“一元之乾气”是混沌一气,就是太极。“此水中之五行也”,前面讲的都是五行在水中都有,都是能够体现出来的。
“明此水火之五行”,这就是水火变化出来的五行,“而土木金可例推矣”,其他的你就去推算吧。土里边也有金木水火土,木里边也有,金里边也有,按照这个去推就完了。“经曰:纪于水火,余气可知”,只要以水火为纲,其他的你都能推演出来,就这个意思。所以说他讲了这么多,需要背吗?不需要。只要知道万物之中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互相的,但是它们的根本都是根于水火。在人身是真水、真火,是基于命门的,最后还是归到这来。
“玄元肤论”我们就讲完了,前面讲了这么多,实际上是在讲思想,还不是讲具体怎么治病。但是里边已经讲了一些疾病的症状,以及怎么理解,怎么去治疗。
从卷二开始讲具体病的治疗,其中也有基于《玄元肤论》的一些理论的指导,以后我们就开始讲赵献可是怎么来论述这些病的。这些病实际上也不完全是他自己的经验,而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前人的东西又进行了一个归类,这样的话你看上去还是很舒畅的,难度相对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