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著临证解读丛书:《医贯》临证解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卷之一·玄元肤论·阴阳论(上)

前面两讲讲的是《内经十二官论》,很重要,实际上讲的是命门,讲的是太极。那么太极再分,就是阴阳了。讲完命门,后边就讲阴阳的规律,然后再讲五行,讲变化的形式,所以说这本书编排得非常好,可以作为很好的中医教材。

下面我们就讲《阴阳论》,它主要是把我们传统思想里的阴阳和医学的关系讲得非常详细,虽然他说“不可尽述”,但是他讲的还是挺详细的。下面我们讲阴阳的变化规律。

【原文】

阴阳之理,变化无穷,不可尽述,姑举其要者言之。夫言阴阳者,或指天地,或指气血,或指乾坤,此对待之体。其实阳统乎阴,天包乎地,血随乎气。故圣人作《易》,于乾则曰大哉乾元,乃统天。于坤则曰至哉坤元,乃顺承天。古人善体《易》义,治血必先理气,血脱益气,故有补血不用四物汤之论。

【讲解】

“阴阳之理,变化无穷”,无穷就是太多了。“不可尽述”,讲也讲不完。这就是告诉你太多了,所以说“姑举其要者言之”,那么我们就只把里边那些最关键的东西来说一说,这叫“举其要者言之”。“夫言阴阳者”就是所说的阴阳,“或指天地,或指气血,或指乾坤”,乾坤就是天地。“此对待之体。其实阳统乎阴”,前面讲的都是相对的,天地是相对的,气血是相对的,乾坤是相对的,这就叫对待,各自站在各自的对立面叫对待。“其实阳统乎阴”,他说实际上阳是主要的,阳管阴,就像前面讲的命门之火,先有火,然后才有了水一样。“天包乎地”,是指天大包着地。还有“血随乎气”,是指气行则血行。

“故圣人作《易》”,注意这“易”是《周易》的易,也就是《易经》。圣人写《易经》。“于乾则曰大哉乾元”,就是在谈到乾卦的时候他说,《系辞》里面讲的就是“大哉乾元”,“乾”“元”就是最大的,就是非常大。“乃统天”,可以统治天下。“于坤则曰至哉坤元”,“大”,讲的是天,讲这个坤的时候,他就不讲大了,他讲“至”。“大”和“至”可能还是有区别的,我们有的时候认为至和大是一样的,实际上有时不一样。“乃顺承天”,乾是“统天”,坤是“承天”,说的是“阳统乎阴”。“古人善体《易》义”,就是善于去体会《易经》讲的乾坤的原理。“治血必先理气”,如果是要治血病,首先要理气。“血脱益气”,如果血脱了,是先补气。“故有补血不用四物之论”,我们都知道四物汤是养血的,但是他说“治血必先理气,血脱益气”,所以出血严重的情况,不用四物汤,这个在方剂学里边都讲过,大家也知道。

【原文】

如血虚发热,立补血汤一方,以黄芪一两为君,当归四钱为臣,气药多而血药少,使阳生阴长。又如失血暴甚欲绝者,以独参汤一两顿煎服,纯用气药。斯时也,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几微之气,所当急固,使无形生出有形。

盖阴阳之妙,原根于无也。故曰:无,名天地之始,生死消长,阴阳之常度,岂人所能损益哉!圣人裁成天地之化,辅相天地之宜。每寓扶阳抑阴之微权,方复而先忧七日之来,未济而预有衣絮之备,防未然而治未病也。

【讲解】

“如血虚发热”,如果是血虚发热,“立补血汤一方”,补血汤就是当归补血汤。“以黄芪一两为君”,黄芪为主,“当归四钱为臣”,明明是血虚,他重用补气药物,这都是遵循了阳统阴这一理论。如此气要多,血要少,使阳生阴长,也就是有了阳才能有阴,阳生长的时候阴才能跟着长。

又举个例子,“又如失血暴甚欲绝者”,遇见出血非常严重,奄奄一息了,快要死了,“以独参汤一两顿煎服”,纯用气药,就只用了一个补气的药。“斯时也,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出血出到很严重的时候,说有形的血不能够迅速地长出来,“几微之气,所当急固”,什么叫“几微”,就是接近于很弱的气,非常虚弱的气,应当赶紧地把它坚固,不能够让它再少了。“使无形生出有形”,也就是补气以生新血。

“盖阴阳之妙,原根于无也。故曰:无,名天地之始。”这是《道德经》里面讲的“无,名天地之始”。所以“阴阳之妙”,它的“根”在哪里?是根于“无”。“无”是什么?无就是无极。无极才分出了阴阳,所以说它的根是“无”。那么“无,名天地之始”,万物我们能看到的,这叫有形了,有形的东西都是后天的,都是可以看到的,而无形的是先天的,“根于无”,所以说无中生有。古人的想法,就是原来什么都没有,然后分别形成有的东西,所以说这叫无中生有。“生死消长,阴阳之常度”,这个东西产生了又没了,这叫生死消长,是“阴阳之常度”,也就是阴阳天天都是这么变化的,随时都是这么变化的,这叫“常度”,也是一种常态。“岂人所能损益哉”,阴阳天天这么变化,人怎么可以让阳多点,阴少点,这不是人能办到的,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既然不能损益,那我们怎么样治病呢?

后边他讲这些道理,“圣人裁成天地之化”,实际上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并不是说他能让阴多一点,阳少一点,它是能利用自然界的阴阳。“辅相天地之宜”,还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的变化,用自然界的东西来使人更适合于自然界的规律。我们换句话说就是人不能够创造物质,物质是不灭的,物质只有相互转化,我们人所能做的就是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每寓扶阳抑阴之微权”,就是所有的这些,“裁成天地之化”,这里边都蕴含“扶阳抑阴”,就是调整阴阳。“扶阳抑阴”“扶阴抑阳”,我们把它理解为调整阴阳就可以了。“之微权”,注意这个“微权”。也就是说你可以做,但是你不能使他再生,权力很小,影响很微弱,这就是微权。权是什么?我们讲权衡,衡就是那个秤杆,戥子,权就是秤砣。那么“微权”,你只有一个小小的作用,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方复而先忧七日之来,未济而预有衣絮之备,防未然而治未病也”,“方复”实际上指的就是自然界,我们讲五运六气的时候不是有“报复”吗?也就是现在天热了,一定会有很冷的空气要过来。就像我们知道今天这么闷热,明天一定有雨。“而先忧七日之来”,实际上就是说你现在遇到了一个事情,你预感到后边要发生什么,“未济而预有衣絮之备”,还没到,还没有调和,你就要准备好衣物,不要受了凉,也不要受了热,你都要有所准备,“防未然而治未病也”。这就是强调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我们只有这一点本事。“方复而先忧”,“未济而预有”,只能是这么做,这就叫防未然,还没有发生,让它将来不发生疾病。这里边就讲的是这个。

【原文】

然生而老,老而病,病而死,人所不能免。但其间有寿夭长短之差,此岐黄之道所由始。神农尝药,按阴阳而分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之辨。凡辛甘者属阳,温热者属阳。寒凉者属阴,酸苦者属阴。阳主生,阴主杀。司命者,欲人远杀而就生。

【讲解】

我们再往下看,“然生而老,老而病,病而死,人所不能免。但其间有寿夭长短之差,此岐黄之道所由始”,由生到老,老的过程中生病,病了以后人死,谁都不能免,“人所不能免”,谁也逃脱不了。“但其间有寿夭长短之差”,我们的寿命,我们的体相是有差异的。正因为是这样,“此岐黄之道所由始”,“岐黄”,岐伯、黄帝干的是什么?就是在解决这一点事,这就是医学的事。“神农尝药,按阴阳而分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之辨。凡辛甘者属阳,温热者属阳。寒凉者属阴,酸苦者属阴。阳主生,阴主杀。司命者,欲人远杀而就生”,这一段就是神农尝百草,尝各种药,然后就按照阴阳来分了“寒热温凉”,这是四气,又辨别出“辛甘酸苦咸”,这是各种味道。味道又分阴阳,“辛甘者属阳,温热者属阳”,这是温热,本来就是属阳的,阳是一个分类的依据,“寒凉者属阴,酸苦者属阴”,这都属于阴。阳,是主升的,阳气是主生发、生长的;阴是主杀的,阴就是使它收敛的,使它不长的。“司命者”,当然这指的就是医生了,医生是给人家治病的。“欲人远杀而就生”,就是让人避免疾病,远离死亡,健康生活。

【原文】

甘温者用之,辛热者用之,使共跻乎春风生长之域。一应苦寒者,俱不用。不特苦寒不用,至于凉者亦少用。盖凉者秋气也,万物逢秋风不长矣。或时当夏令,暑邪侵入,或过食炙煿辛热而成疾者,暂以苦寒一用,中病即止,终非济生之品。世之惯用寒凉者,闻余言而怪矣!幸思而试之,其利溥哉!

【讲解】

“甘温者用之,辛热者用之”,这都是阳,“使共跻乎春风生长之域”,用甘温的、辛热的药,就使人进入到“春风生长之域”,也就是你只要用甘温的就是生机勃勃,就是这个意思。“一应苦寒者,俱不用”,只要是苦寒的,尽量不要去用它。实际上这正好反映了赵献可以温补为主的学术思想,是以补肾、补命门之火为主的。“不特苦寒不用,至于凉者亦少用”,就不仅是苦寒的药物不用,凉药也要用得少,因为这是以消杀为主的。“盖凉者秋气也,万物逢秋风不长矣”,凉者,属于秋气,到秋天万物都不长了,所以说我们用药也尽量不去用凉药。“或时当夏令,暑邪侵入,或过食炙煿辛热而成疾者,暂以苦寒一用”,夏天受了暑热,或吃辛热炙煿的东西多了,生病了也是暂时用一点苦寒的,“中病即止”,只要病一好,立即停药,也就是凉药不能久用。“终非济生之品”,凉药,终究不是让人体生机勃勃的,保持生命健康的,所以不要用。“世之惯用寒凉者”,世上习惯使用寒凉药的医生,“闻余言而怪矣”,听了我这些话,肯定要责怪我,说我说得不对。“幸思而试之”,如果思考一下,然后再照我的方法去用一用,你就知道了,“其利溥哉”,受益就大多了,溥就是大的意思。

【原文】

若夫尊生之士,不须服食、不须导引、不须吐纳,能大明生死,几于道矣。生之门,死之户,不生则不死。上根顿悟无生,其次莫若寡欲,未必长生,亦可却病。反而求之,人之死,由于生,人之病,由于欲。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已病矣,绎其致病之根,由于不谨。急远房帏,绝嗜欲,庶几得之。世人服食以图长生,惑矣,甚者日服补药,以资纵欲,则惑之甚也。

【讲解】

“若夫尊生之士”,什么叫“尊生”,就是把生当成至高无上追求的人,这就叫“尊生之士”,实际上就是注意养生的人。“不须服食”,即他不须服食就是不必要。“服食”,不是吃饭。古代有一种养生,吃灵丹妙药,叫服食养生,而尊生之士,真正会养生的人,根本就不需要这些东西,也不需要做“导引”,不需要做“吐纳”,这些都必要性不大。“能大明生死,几于道矣”,真正彻底地明白生死是怎么回事,也就是你知道生,离道就近了。这就叫尊生的人始终关注的是生,始终用的是辛温、温热药物,远离寒凉药。

“生之门,死之户,不生则不死。上根顿悟无生,其次莫若寡欲,未必长生,亦可却病”,“生之门,死之户”,就是生死之门户,不生则不死,如果是不生就没有死了,但是总是有生死的,不生不死是不可能的。“上根顿悟无生”,实际上顿悟无生,应该悟到在自然界中我们不能够增加什么东西。当知道这些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种认命,也就是一种顺其自然的选择,然后不去杀生,不去损害我们的生命。“其次莫若寡欲”,人不但要知道生这个事,不要去破坏它,也不要有过多的欲望,即使把这些都做得很好,也未必长生。虽不能长生,但是可以“却病”,是可以不生病,少生病的。

“反而求之,人之死,由于生,人之病,由于欲”,“反而求之”,实际上就是你反过来再去思考它,再去研究它,人之所以是死,是因为有生,人之所以有病是因为有欲望。那么,我们医生是治病的。生死不归医生管,但是病归医生管。病又从哪来的,是病人的欲望来的。医生就要告诉病人要寡欲,然后再给他一定的帮助。

“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上工治未病”,上等的尊生之士,他在防病,让身体不生病,我们现在说的保健养生,让身体不生病,这叫上工。“下工治已病”,下工就是我们当医生的,生病后给予治疗。

“已病矣,绎其致病之根”,就是推测,推演分析致病的根源在哪里?“由于不谨”,由于不谨慎,对冷暖不太注意,再一个就是“急远房帏”,指的是两性之事。“绝嗜欲”,特别爱吃寒凉的,特别爱吃辣的,特别想吃什么,把这些断绝了。“庶几得之”,差不多就好了。

“世人服食以图长生,惑矣”,现在这些俗人服食以养生,就像我们现在认为吃什么能防病,吃什么能健康,这就是批评我们现在的食疗养生。“以图长生”,当然服食是指的吃灵丹妙药,以图长生。“惑矣”,就是太糊涂了,一点也不明白怎么回事。“甚者日服补药”,更严重的,天天吃补药,吃补药干什么?“以资纵欲,则惑之甚也”,这根本就是远离养生法则的。

【原文】

天上地下,阴阳之定位。然地之气每交于上,天之气每交于下,故地天为泰,天地为否。圣人参赞天地,有转否为泰之道。如阳气下陷者,用味薄气轻之品,若柴胡、升麻之类,举而扬之,使地道左旋,而升于九天之上。阴气不降者,用感秋气肃杀为主,若瞿麦、萹蓄之类,抑而降之,使天道右迁而入于九地之下。此东垣补中益气汤,万世无穷之利,不必降也,升清浊自降矣。

【讲解】

“天上地下,阴阳之定位”,这是什么意思?天是阳,地是阴,这是确定的,这就是阴阳之定位。“然地之气每交于上”,地气往上走;“天之气每交于下”,天气必须往下走。“故地天为泰”,注意,这是什么意思?泰卦就是上边是坤,下边是乾。这样的话地气往下,天气往上,这叫泰。如果反过来天在上地在下,不交通了,这说什么呢?“天地为否”,这里“否”念pǐ,天在上地在下就是不好了。“圣人参赞天地,有转否为泰之道”,圣人看到天地之间的这种变化,当他遇到否的状态的时候,天地之气不相交,阴阳之气不相交,成了分离状态的时候,他能够转否为泰,使气交通起来。就像我们一瓶凉水,一瓶热水,现在喝凉水觉得凉,喝热水觉得烫怎么办,兑一起一搅和,这个搅和就是圣人的做法。会把它弄一起搅和搅和,兑一兑,这就是转否为泰之道。

“如阳气下陷者,用味薄气轻之品”,阳气下陷,不往上升,就用味薄气轻的这些药,“若柴胡、升麻之类”,是升举清阳的,“举而扬之”,这我不展开讲了,也不评了。“使地道左旋”,往哪转?咱们讲天道地道是从左升,到右降,对不对?从东到西,什么是这么走的?天是这么走的,地正好就是反着的,所以说地道左旋,实际上是天道右旋。“而升于九天之上。阴气不降者,用感秋气肃杀为主,若瞿麦、萹蓄之类,抑而降之”,这部分实际上都是李东垣的思想,易水学派的思想,赵献可在这里把它拿过来讲天地之气,包括这些药都有什么作用。

“天道右迁而入于九地之下”,实际上就是天地阴阳一个充分的协调。“此东垣补中益气汤,万世无穷之利,不必降也,升清浊自降”,李东垣创立的补中益气汤,给我们的后世带来了无穷之利,这个方子确实是好,历代都在用它,解决了很多疑难的问题。不必用降药,因为李东垣里边没有用瞿麦、萹蓄,他是用的是柴胡、升麻,赵献可讲的,用扶阳的,不用凉药,和这个指导思想有关。“升清浊自降”,只要清气升了,浊气自然就降了。所以说好多便秘的病人,用补中益气汤效果也挺好的。

【原文】

春秋昼夜,阴阳之门户。一岁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月朔后为阳,望后为阴。一日昼为阳,夜为阴。又按十二时而分五脏之阴阳,医者全凭此,以明得病之根原,而施治疗之方术。

春夏秋冬,非今行夏之时,当依周正建子。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此二至最为紧要。至者极也,阴极生阳,绝处逢生,自无而有。阳极生阴,从有而无,阳变阴化之不同也。若春分秋分,不过从其中平分之耳。然其尤重者,独在冬至。故《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闭关二字,须看得广。观《月令》云:是月斋戒掩身,以待阴阳之所定,则不止关市之门矣。

【讲解】

“春秋昼夜,阴阳之门户”,它实际上讲的是春秋是阴阳之门户,昼夜也是阴阳之门户,就是一个是早,一个是晚。也是个门,从这出来,春天;从那下去,就到秋天了,这是从一年中天体运行上理解。昼夜,太阳出来是昼,太阳下去是夜,这都是阴阳划分的门户。也就是说白天为阳,夜间为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讲阴阳如何划分的。“一岁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从四季来看,“一月”指的是这一个月之内,“朔后为阳,望后为阴”,朔是初一,朔后为阳,实际上就是月牙刚刚出来,那叫朔后为阳,就是这一月里边的阳气开始长的时候;望后就月满了,月满以后就为阴了。为何如此?因为满了就必然变成不满,它往下走的就为阴。在一天中昼为阳夜为阴。“又按十二时而分五脏之阴阳”,因为五脏在十二时辰也是有匹配的,又可以分五脏之阴阳。“医者全凭此,以明得病之根原,而施治疗之方术”,医生全部都是根据这个来明白病是如何产生的,然后再去治疗。这实际上在讲阴阳的重要性,医生要分析一年四季的阴阳,一月中的阴阳,一天中的阴阳,五脏的阴阳。这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讲的“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春夏秋冬”,这讲的是四季,“非今行夏之时”,这句话什么意思?他讲不是用的夏朝时候的夏历来描述自然界的这种变化的。夏朝时候的春节和现在讲的是不一样的,这里边讲的春夏秋冬应当依据什么呢?“周正建子”,指周朝成立的时候,重新订的周历,按照周朝的来。具体该是怎么回事?是“冬至一阳生”,也就是它讲的冬至这一天阳气开始生长。这就已经是春天了。到夏至的时候,白天最长的这一天,一阴开始生,因为最长一天过去以后,就是一天一天变短,阴气就生了。“此二至最为紧要”,夏至、冬至是最为紧要的。我们中药里边有一个方子叫二至丸,二至丸中,一个药是冬至日采,一个是夏至日采,所以说这个二至是最重要的两个时节。“至者极也”,极,极端的意思,一个白天最短,一个白天最长,“阴极生阳”,这是冬至,“绝处逢生”,死里逃生,“自无而有”,无中生有,“阳极生阴”,这里边都是讲的阴阳的变化规律。“从有而无”,有了它又变没了,“阳变阴化之不同也”,这都是讲阴阳变化。

“若春分秋分”,这两个节气,春分秋分日夜平分,白天黑夜是一样的。“不过从其中平分之耳”,就是从日夜里边分了一个黑夜、白天一样长的日子。“然其尤重者”,尤其重要者,“独在冬至”,他特别强调最重要的节气就是冬至。因为冬至阳气生,这还是赵献可的命门之火的指导,“故《易》曰”,《易经》里边讲,“先王以至日闭关”,先王这里边是不是指的周公我们不知道,但是先王把“闭关二字,须看得广”,这闭关是什么意思?佛教里边的闭关就是不与外界接触了,关起门来,要专心致志的去修行,去学习,叫闭关。那么先王以至日为闭关,说闭关二字须看得广。“观《月令》云:是月斋戒掩身”,斋戒掩身,实际上就是不吃荤了,也不与外界接触了。这个《月令》应该是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里边讲的,因为没有标点的时候,有时候就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在某一个月里边什么时候应该斋戒。“以待阴阳之所定”,以待阴阳相对稳定,“则不止关市之门矣”,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关市之门是讲什么,他既然说须看得广,就不仅仅是关门停止不干别的,特指的应是待阴阳之所定,不管到什么时候,遇到这种极端的天气,应该采取措施等待阴阳的平衡,它这个意思可以理解。

【原文】

或问:冬至一阳生,当渐向暖和,何为腊月大寒,冰雪反盛?夏至一阴生,当渐向清凉,何为三伏溽暑,酷热反炽?亦有说乎?曰:此将来者进,成功者退。隐微之际,未易以明也。盖阳复于下,逼阴于上。井水气蒸,而坚冰至也。阴盛于下,逼阳于上。井水寒,而雷电合也。今人病面红口渴,烦躁喘咳者,谁不曰火盛之极,抑孰知其为肾中阴寒所逼乎?以寒凉之药进而毙者,吾不知其几矣!冤哉,冤哉!

朔望分阴阳者,初一日为死魄,阴极阳生。初三日而朏,十三日而几望,十五则盈矣。渐至二十已后,月廓空虚,海水东流,人身气血亦随之。女人之经水,期月而满,满则溢,阴极而少阳生,始能受孕,故望以前属阳。

【讲解】

“或问:冬至一阳生,当渐向暖和”,有的人问,说冬至后阳气渐生,天气也暖和了,“何为腊月大寒”,既然阳气生了,怎么阳气生以后,反而冷得厉害呢?这就是我们一直讲的,三伏天是在夏至之后,那么三九天是在冬至之后阳气生了,为什么腊月反而是更冷,冰雪反而更多呢。“夏至一阴生,当渐向清凉,何为三伏溽暑,酷热反炽”,夏至后又潮湿又闷热,酷热反而厉害,“亦有说乎”,也有一个说法。“曰:此将来者进,成功者退”,将来要面对的事情在继续往前走,成功者退就是已经到顶峰的时候,就往后退。“隐微之际”,在变小的时候,“未易以明也”,还不好看出来。“盖阳复于下,逼阴于上”,阳气恢复到下边,就是阳气往下走,然后把阴气逼到上面来了。赵献可举了个例子,“井水气蒸”,如果你看到井里面冒白气,就是水汽,见到这个时候肯定井水是热的,因为这是“阳复于下”。那么“逼阴于上”,就是把水汽,把这个阴逼到上面了,所以“坚冰至也”,这时候你看到的到处都是冻的冰。“阴盛于下,逼阳于上”,这是在夏至的时候,“井水寒”,一般夏天的时候井水是凉的,“而雷电合也”,在夏季的时候雷电最旺盛,其实这时候井里边水最寒,是因为阴生于下,逼阳以上,也就是自然界的地里边的阳气反而上去了,他就是讲这个。

后边就讲治病,这个是我们从医最关注的地方,“今人病面红口渴,烦躁喘咳者”,一看热象,“谁不曰火盛之极”,有谁不说这是火盛太厉害呢。“抑孰知其为肾中阴寒所逼乎”,谁知道这是肾中的阴寒,把火给逼出来了。“以寒凉之药进而毙者,吾不知其几矣”,见到这种情况,用大量的寒凉药,然后病人死了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了。“冤哉,冤哉”,这是提醒我们当医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一看一派热象,不用凉药用什么呢?如何选择用药?赵献可后边讲到了这些问题。

“朔望分阴阳者”,一个月中月亮刚刚出来和最满的时候。“初一日为死魄”,初一什么也没有,没有月牙,也没有圆月,他说是“死魄”。“阴极阳生”,这就是阴气,一点阳气也没了。那么这时候阳气就开始生了。“初三日而朏”,你看这个朏字,人家就写得很好,你不会念也知道表示月亮出来了,原来没有,现在有了。朏,这个字念fěi;“十三日而几望”,到十三的时候,几望,就是接近圆月了。“十五则盈矣”,十五月亮就满了,就盈。“渐至二十已后”,就是过了二十以后,“月廓空虚”,月亮又开始变小了,“海水东流”,潮水也开始往下落,“人身气血亦随之”,人身的气血与月亮周期也是相关的。“女人之经水”,就是月经,“期月而满”,月亮满了,它也就该来了,“满则溢”,这时候月经就来了。“阴极而少阳生,始能受孕”,月经来了,还不能够怀孕,必须等到阴极,也就是到月亮快没的时候,人体内的气血也比较少,阳气比较弱的时候,刚刚要开始的时候,才可以受孕,正好半个月再过去排卵期,所以说就可以受孕了。“故望以前属阳”,在满月之前属阳,满月之后,半个月才排卵,也就是在阴气足,阳气刚刚生的时候,才能怀孕。当然还没有统计过女性月经来,是不是在满月的时候最多,应该是这样的,古人应该统计过,但是现在肯定乱了,避孕药等的滥用,肯定把月经规律打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