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牛魔王家族
按照和神、仙、佛的关系,《西游记》中的妖精分两种,一种是神仙家的坐骑、宠物、童仆甚至干舅舅,总之跟神或仙或佛有关,大圣举棒要打,救驾的一定会赶到,跟好莱坞类型片一样准。还有一种是纯草根或者说纯野生动物,不和任何神、仙、佛沾亲带故,可就是豪横,就是要吃唐僧肉;甚至,连唐僧肉都懒得吃,就为赌一口气。这个,自然非牛魔王及其家族莫属。
牛魔王第一次出场是在“大闹天宫”段落中的“七魔王结拜”。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之后,请六位魔王“哥们儿”喝酒,说哥哥们也都自称大圣吧。第一个响应的就是牛魔王:“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作‘平天大圣’”。在取经故事中,牛魔王和他的家族时隐时现,出现多次:儿子红孩儿,出现在号山火云洞,被观音菩萨收为善财童子;弟弟如意真仙,出现在女儿国城外的解阳山,孙悟空为取落胎泉水和他周旋了一番;家族大戏是“三调芭蕉扇”,牛魔王本人、他的妻子铁扇公主、小妾玉面公主都出场了;余波则是乱石山碧波潭,万圣老龙和九头驸马是牛魔王的朋友(此段在“九头虫”部分分析)。在《西游记》中,这样“彼此联络有亲”的妖精家族,牛魔王家算是独一份儿。
【五代】敦煌莫高窟第六十一窟中描绘耕种与收获的壁画
先来解决一个问题,牛魔王,到底是哪一种牛呢?
黄牛?水牛?
牛被驯化成人类的伙伴,大约是在八千多年以前。那之后,这种动物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游牧民族享用牛肉、奶制品,农耕民族靠它耕田、负重,所以在很多国家的神话系统、民间传说中,都有牛的故事。故事中的牛,有的很神圣,有的很邪恶。
古希腊神话里有个著名的“欧罗巴”的传说:众神之王宙斯曾经变成一头公牛,将腓尼基公主欧罗巴拐骗到大海对岸一块陌生的大陆,这块大陆后来就以欧罗巴的名字命名,即欧洲。
另一个克里特岛米诺斯怪牛的故事,讲的是一张牛头人身的怪物藏身迷宫之中,每年要吃七对童男童女,直到英雄忒休斯破解了迷宫之谜,杀死了怪牛。
印度教奉牛为神,有不杀牛的习俗,牛在大街上随便溜达算是街景之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牛在印度都被叫作“神牛”,只有长着一个高耸的类似“驼峰”的“肉瘤”、大名“瘤牛”的母牛,才被奉为神牛。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湿婆神,坐骑是一头白色公牛——南迪;而湿婆神的妻子杜尔迦女神,则杀死过一头作恶的怪牛。
在西周甚至更早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开始养牛了。依照我们以前在历史课本中学到的,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对生产力的提高起着特别关键的作用。牛在耕地之外还负责拉车,古代的马匹一向都是稀罕物,所以在农耕地区,普通人主要坐牛车(很晚之后,驴、骡开始普遍使用,牛车才逐渐减少)。
好吧,不是要讲历史课,而是要说明,在中国的农耕地区,牛主要是“役用”的(个别游牧民族统治的王朝除外),所以传统的中国牛,也都是力量型的,这倒是符合牛魔王的整体形象设计——个头大,力量足,所以叫“大力牛魔王”。
在“三调芭蕉扇”中,老牛与孙悟空斗法,最后现出本相,是一头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这副长相显然有想象的成分,单说这“牙排利刃”,就跟普通的牛不同——牛为草食动物,而且是反刍动物,所以牙齿都是“板牙”,以方便磨碎草植,并没有锋利的犬牙,何来“利刃”?至于“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的确是很厉害的武器,“你看他东一头,西一头,直挺挺,光耀耀的两只铁角,往来抵触;南一撞,北一撞,毛森森筋暴暴的一条硬尾,左右敲摇。”我们可以由此猜测一下牛魔王的“原型牛”。我国的牛就那么几大类,基本上是南方水牛、北方黄牛,还有青藏高原的牦牛。单就这直直的铁塔一样的牛角造型来说,牛魔王应该跟黄牛比较接近。
【明】文俶 绘 《金石昆虫草木状》中的水牛
不管哪一种牛,都有着好斗的天性。南方、北方都有很多地方有斗牛的传统,牛一旦斗红了眼睛,不分出个胜负来,绝不罢休,这就是俗话说的“认死理儿”,一条道儿跑到黑。牛魔王家族的故事中,核心也是这个“牛脾气”。
“老牛家”的臭脾气
牛魔王在“大闹天宫”段落中只露了一个小头儿,到了取经“正片”中,“老牛家”第一个正式出场的是红孩儿,他也是孙悟空和“老牛家”结仇的起因。
先说说红孩儿。这个“牛孩儿”真不是一般地“牛”。名字就很牛——“圣婴”,不是“圣人的孩子”,而应该是“大圣的孩子”,因为牛魔王自称“平天大圣”。给孩子起这么个名儿,说明——他太拿这自封的“大圣”当回事了。
“圣婴”是“牛孩儿”,更是个标准的“熊孩子”。且不说变成被强盗绑架的小孩子骗唐僧上钩一事,单说唐僧被劫持后,孙悟空情急之下一路棒子“打出一伙穷神来”,穷到什么程度呢?“披一片,挂一片,裩无裆,裤无口的”,这些穷神居然是号山的当方山神土地,是被“圣婴大王”折腾成这样的:“‘爷爷呀,只有得一个妖精,把我们头也摩光了;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常常的把我们山神、土地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小妖儿又讨甚么常例钱。’行者道:‘汝等乃是阴鬼之仙,有何钱钞?’众神道:‘正是没钱与他,只得捉几个山獐、野鹿,早晚间打点群精;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搅得我等不得安生!’”
依照“妖仙”的标准来看,三百岁的红孩儿还是个“未成年妖精”,他这种蛮横欺人、变相收“保护费”,还带有一定的恶作剧成分,而从后面的故事来看,他显然是有样学样,跟大人学的。
解阳山破儿洞落胎泉,原先是女儿国一处很重要的“公共资源”,自从红孩儿的叔叔如意真仙来到,就将泉水占为私有,成了他勒索别人的“本钱”:“但欲求水者,须要花红表礼,羊酒果盘,志诚奉献,只拜求得他一碗儿水哩。”
红孩儿的母亲铁扇公主,也拿着芭蕉扇做生利的宝贝:“我这里人家(火焰山周围的居民),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铁扇仙)出洞,至此施为。”所谓“施为”,就是扇上几扇子,让火焰山的火暂时熄灭,好让农家好歹有点儿收成。
牛魔王的小妾玉面公主,仗着老爸万岁狐王留下的巨额遗产,也蛮横得很。孙悟空假称是铁扇公主差来找牛魔王的,大小姐登时就不再装优雅(什么“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破口大骂起来:“这贱婢,着实无知!牛王自到我家,未及二载,也不知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银,绫罗缎匹;年供柴,月供米,自自在在受用,还不识羞,又来请他怎的!”再怎么说,铁扇公主是妻,玉面公主只是妾,却敢如此撒泼,所以大圣忍不住替铁扇公主骂了几句:“你这泼贱,将家私买住牛王,诚然是赔钱嫁汉!你倒不羞,却敢骂谁!”
牛魔王的家人,都是一副刁蛮霸道,仗势欺人的“地头蛇”嘴脸,这与牛魔王这位“家长”的纵容是脱不了干系的。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
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原配夫人,从“罗刹女”的称号来说,样貌应该也是极美的(稍后将会论述),又拥有芭蕉扇这样一件功能强大、能够不断“赚”来供养的宝贝,还生了儿子红孩儿,这老婆已经算不错了。可是,玉面公主的百万家私和青春美貌一摆在眼前,老牛立即变心,甘愿去做人家的上门女婿,“他这向撇了罗刹,现在积雷山摩云洞,……久不回顾”。牛魔王自己的家长形象维护得不好,也就没有底气去管理和约束家人,只能任其蛮横了。这样横行霸道惯了的一家人,一旦被“冒犯”或者自认为被“冒犯”了,那就是件了不得的事。
红孩儿被观音菩萨用“金箍儿”收了做善财童子,过程中虽然吃了苦头,不过从“妖”变“仙”,用孙悟空的话说,“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也算是歪打正着,得了天大的好处。但是他家的人,似乎被气得不轻。
如意真仙说:“这泼猢狲!还弄巧舌!我舍侄还是自在为王好,还是与人为奴好?”
铁扇公主说:“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
牛魔王说:“那泼猴夺我子,欺我妾,骗我妻,番番无道,我恨不得囫囵吞他下肚,化作大便喂狗……!”
话说得真狠。但是,红孩儿已经在观音那里有一段时间了——“号山”和“火焰山”之间,隔着黑水河、车迟国、通天河、女儿国等,从事发到唐僧师徒走到“火焰山”,怎么说也有几年了,为什么不见他们这些“亲人”组团去南海要人呢?而且本来,把“未成年”的红孩儿安排到离家那么远的号山去镇守,就有点不合乎常理——再强调一遍,三百岁在妖界真的不算大啊,黑熊怪的邻居、凡人金池长老得了些养生法,还活了二百七十岁呢。
【清】陈士斌 诠解 《西游真诠》中的沙和尚
话说很多熊孩子刚学会组织语言的时候,常会在不满时抱怨一句:“有你们这么当爸爸妈妈的吗?”所以,让“老牛家”的臭脾气“飞”一会儿,这问题倒是先来问问铁扇公主和牛魔王。
是亲生的吗?
哈,答对了,“我们”的确不会当爸爸妈妈,因为“你”不是“我们”亲生的。
不开玩笑。早期取经故事中的“红孩儿”,的确不是牛魔王、铁扇公主这两夫妻“亲生的”,而这“两夫妻”,原本也不是夫妻。
有点绕?我们先来说说“红孩儿”的原型故事“鬼子母揭钵”。这个故事最早起源于印度教,后来被佛教所吸取。鬼子母,又称“母夜叉”,原为一恶神,有五百个儿子,每天要去捉人间的小孩来吃。后来佛用一个钵盂将鬼子母最小的一个孩子“宾伽罗”扣住——就像如来用钵盂将假美猴王六耳猕猴扣住那样,鬼子母向佛哀告,佛于是借机劝化她说,我扣住你的一个孩子你就急成这样,你每天捉别人的孩子来吃,于心何忍?鬼子母听了教化,从此不再吃人,后来成了佛教的护法天神之一。
宋元时期,有不少话本小说、戏剧以鬼子母的故事为题材,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中,鬼子母的这个孩子名字叫——“爱奴儿”(词意约同于“亲爱的宝贝”)。鬼子母作恶吃小孩,“爱奴儿”也不消停,他变成林中小孩向唐僧师徒求救,趁机摄去了唐僧。佛祖正好想降伏鬼子母,于是就用钵盂扣住了“爱奴儿”,鬼子母只好皈依。而“铁扇公主”也是杂剧《西游记》中已有的角色,剧本中芭蕉扇、火焰山都有,只不过铁扇公主是“单身”,既没丈夫也没孩子。
到了小说《西游记》中,“鬼子母揭钵”的情节整个被拿掉了,“爱奴儿”变成了“红孩儿”,捉唐僧的故事保留了下来。不过,这么一个“小妖精”得给他安排父母才合理,于是,杂剧《西游记》中“单身”的铁扇公主被选中,做了小说《西游记》中“小妖精”红孩儿的母亲,这样既给后面“三调芭蕉扇”埋了一条“导火索”,顺便还可以送给“红孩儿”一样新本事——在“火焰山”炼成的三昧真火。
“红孩儿”的这位“新妈妈”,还保留了“鬼子母”一点儿痕迹的,即“铁扇公主”的另一个名字——“罗刹女”。“罗刹”是印度传说中的一种食人恶鬼,男罗刹奇丑无比,女罗刹则美艳如花——所以我们前面会说铁扇公主的样貌应该也是很美的。记得吗?“鬼子母”还有一个别名是——“母夜叉”。“母夜叉”和“罗刹女”在印度佛教中是相互敌对的两个“物种”。“夜叉”,别名“药叉”,对人怀有一定的善意,而“罗刹”是纯粹的食人族。但是,这两个名称传到中国以后,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没那么大了,大家经常两词连用,来形容凶神恶煞的女人(一般不是指容貌,而是指行为、态度)。所以说,给红孩儿的“新妈妈”铁扇公主起名“罗刹女”,就是为了拐弯抹角地纪念一下他的亲妈妈“鬼子母”。
“红孩儿”这名字也有来历。在北京法海寺的明代壁画当中,鬼子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贵妇形象,身旁偎依着一个红衣小孩,正是那时代最常见的孩童打扮。自从“皈依”佛门并且传到中土之后,鬼子母逐渐演变成了类似于“送子观音”一样的孩童保护神形象,她的孩子,自然也从佛教故事中的“宾伽罗”、杂剧中的“爱奴儿”,变成了外表普通的孩童形象“红孩儿”,而“红”字又和“三昧真火”很搭。
北京法海寺壁画 鬼子母
北京法海寺壁画 鬼子母(局部)
其实,“鬼子母”在小说《西游记》中也出场了,就是孙悟空去落伽山请观音来帮忙降伏红孩儿的时候,落伽山这边迎接他的是“二十四诸天”,而到潮音洞向观音菩萨通报的,就有“鬼子母”。“诸天”大体上就是“诸位天神”的意思,佛教有“二十诸天”“二十四诸天”之说,“鬼子母”皈依之后,在“二十诸天”中排名第十五位。小说特意把护教诸天安排在观音菩萨这里,又让观音菩萨收红孩儿为善财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特殊形式的“母子”团聚。
从“阎王兄妹”到牛魔王夫妇
“铁扇公主”和“红孩儿”的母子关系确定了,那原本单身的“铁扇公主”又是怎么和“牛魔王”成为夫妻的呢?她为什么会被叫作“公主”呢?
这就要说到印度神话中一个叫作“阎魔天”“焰摩天”或者“焰魔天”的人物。看着有点眼生。其实,“阎魔”“焰摩”或者“焰魔”都是音译,这个人物在佛教中是掌管冥界的神,一般骑着一头牛,或者长着一个巨大的牛头。“阎魔天”还有一个和他在同一天出生的妹妹,兄妹两人住在烈火包围的“焰魔山”(真正的地狱之火啊),分别管理男鬼和女鬼,我们可以叫他们“阎王兄妹”。这对“阎王兄妹”,在小说《西游记》里就变成了牛魔王、铁扇公主夫妇,而他们原先居住的“焰魔山”,可能是因为“焰”这个字的中文联想,成了这对夫妻用来“发财生利”的火焰山。
从这个故事来看,“铁扇公主”的原型是“阎王”的妹妹,自然应该是“公主”了(严格说,应该叫“长公主”)。“阎魔天”和他的整套“冥界”班底传入中国以后,派生出牛魔王和铁扇公主这对妖界夫妻的故事,只算是一个小枝节,更重要的是,这个传说,就跟前文“摩利支天”最终成为道教的“斗姆元君”一样,也影响了道教,最终建立起了中国式的阴曹地府、十代阎罗、牛头马面(这个好像保留了一点“牛魔王”的特征),等等。
从“鬼子母”“爱奴儿”到“铁扇公主”“红孩儿”母子,从“阎王兄妹”到“牛魔王”夫妻,这一家三口“凑”在一起的过程实在是蜿蜒曲折。“红孩儿”一个未成年小妖,为什么会单独住在远离翠云山的号山、红孩儿是否为牛魔王夫妇亲生等疑问,在此可以得到一定的解释。其实,这些都是“凑成一家子”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发现和追查这些“痕迹”是很有意思的,但是,关于“亲生不亲生”的问题,对于主故事“三调芭蕉扇”来说,只能算是一条导火索,故事最要紧的关节还是——“牛脾气”。
牛脾气惹奇祸
牛魔王家族不去找观音算账,有一种比“红孩儿不是亲生的”更简单的解释——不敢。观音姐姐是谁,地位高本领大名门正派,就是打到南海去,也未必能把红孩儿要回来。所以,干脆不去了。
这就是恃强凌弱者的心态。逮着比自己弱的就可劲儿欺负,遇到真正比自己高明的,连出头都不敢的。至于孙悟空呢,很有趣,牛魔王家族是把他归入“弱的”或者说“可以惹”的范围了。因为,昔日老孙和老牛结为兄弟、同为妖仙,论本事和老牛也是半斤八两,何况还有“绑架红孩儿”的“梁子”,更何况他还是主动上门来借东西的,自然就“倒欠三分”。在火焰山、翠云山、积雷山,“老牛家”绝对是主场,不收拾猴子等什么?
但是,“老牛家”不知道的是,五百多年不见,当他们坚持不懈地摆架子、收保护费、闹家务的时候,孙悟空却经过了五行山下的苦熬思过,还有已经走了一半多的取经之路(“三调芭蕉扇”是“八十一难”中的第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难),此时的孙悟空,早已不是当年和“老牛”不相上下的妖仙“老孙”了。硬碰硬地打,二人似乎还是平手,但是胸怀方面,老牛就比老孙差得远了。
【日】水岛尔保布 绘 《绘本西游记》中的牛魔王
在铁扇公主的翠云山,孙行者路遇一樵夫,得知铁扇仙就是牛魔王之妻、红孩儿之母铁扇公主,吓了一跳,没想到找到仇家门上来了,樵夫是这样安慰他的:“大丈夫鉴貌辨色,只以求扇为名,莫认往时之溲话,管情借得。”《西游记》里的樵夫都不是凡人,比如菩提祖师灵台方寸山的樵夫,为美猴王指点了仙山洞府;翠云山的这位樵夫呢,则是一位看问题很有穿透力的智者。他的话很能抓住重点,你的目的是求扇子,不要试图理论之前的恩怨道理,得让且让,自然能成功。孙悟空当即表示感谢,一开始也是努力地“得让且让”。对铁扇公主的埋怨,他一直赔着笑脸,还特意说可以帮红孩儿请探亲假:“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熄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如此低声下气,这在禀性高傲的孙行者,已经是难得的了。可惜铁扇公主太过执拗,砍上十几刀,不够出气;一扇子把猴子扇出五万里,还不够出气;逼得孙悟空钻进她的肚子求扇子,这回不是不解气,而是更气了,所以——拿了把假扇子给他。
扇子是非借不可的,而铁扇公主因为赌气,将矛盾升级,推到了牛魔王面前。牛魔王一开始比女流之辈还是要大方些。至少,孙悟空关于红孩儿的说辞,他还是听进去了。可是,旧恨不提,新恨已成:“你原来是借扇之故,一定先欺我山妻,山妻想是不肯,故来寻我,且又赶我爱妾!常言道:‘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灭。’你既欺我妻,又灭我妾,多大无礼?上来吃我一棍!”牛脾气上来,任什么也不行。列举之后的连锁反应:
牛魔王和孙悟空打到一半,乱石山碧波潭老龙王来请,牛魔王骑着辟水金睛兽赴宴。
孙悟空混进龙宫偷了辟水金睛兽、变作牛魔王哄骗铁扇公主(为此大圣也够丢人的了,似乎全书里只有这么一段儿近似于出卖色相),骗出芭蕉扇。——然后是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芭蕉扇。两人开打。
猪八戒恼怒加入战队。
牛魔王、孙悟空斗七十二变,逃往芭蕉洞。猪八戒灭掉摩云洞众妖,杀死玉面狐狸。
牛魔王遇天兵天将围追堵截,最终被哪吒擒拿。铁扇公主被迫交出扇子,永远熄灭了火焰山的火,从此不再使用。
简直是多米诺骨牌。只因死活要赌一口气,本可以好商好量的一件事,最终导致一场大祸,是否值得呢?
不管是谁,拘泥于自己小世界里的那一点小得意,一旦遇到真正的对手,都是容易摔跟头的。所以,眼界、格局需如孙大圣,放宽放大、能屈能伸才好。
【清】周培春 绘 哪吒
征服者“哪吒”
最后,说一说“牛魔王”的征服者哪吒。
本文开头提到印度教传说中降伏怪牛的女神“杜尔迦”,在佛教中,有一位莲花部的“大威德明王”,正是“死神”焰魔王的征服者。佛教传到中国,“莲花部明王”又逐渐演变成了“莲花化身”的李天王三太子哪吒。在小说《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出现之前,哪吒是神界仅次于二郎神的降魔高手,而且二者还是好朋友。有一部杂剧叫《二郎神醉射锁魔镜》,说的是二郎神有一天去看望他的好兄弟哪吒(这里的哪吒还是成年人),哥儿俩好久不见,开怀畅饮,二郎神喝得高兴,就弯弓搭箭这么一射,结果射穿了一面重要的镜子——锁魔镜,镜中逃出来两个妖魔——九首牛魔王和金睛百眼鬼(可以看作是“黄花观”蜈蚣精的原型,后面有专文论述)。这下子,二郎、哪吒的酒醒了,赶紧抄家伙降魔吧。最终,哪吒用火烧的办法,降住了牛魔王和百眼鬼,天下太平。后来又有一部明杂剧,叫作《猛烈哪吒三变化》,说的是哪吒到“焰魔山”降伏五大鬼王的故事,鬼王之一就是“无边大力鬼王”,跟“大力牛魔王”也很接近。
牛头怪、“阎魔王”(或者“焰摩王”)、“九首牛魔王”“杜尔迦”“大威德明王”“哪吒三太子”,哪吒降伏牛魔王的故事,就是按照这个轨迹发展过来的。到了小说《西游记》,牛魔王已经没有九个头了,不过那种砍下头又长出来的本事,估计灵感是从“九首牛魔王”来的。
砍头不能把牛魔王怎么样,最终,哪吒还是使用了老套路火攻,“哪吒取出火轮儿挂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烧得张狂哮吼,摇头摆尾。”不知哪吒风火轮上带的是不是三昧真火,不过,老牛借着火焰山生利,最终自己却败在了“火攻”之下,正所谓“报应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