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妖物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猪”从何处来?

话说东胜神洲傲来国海外有一山名花果山,山上有一块天产仙石,一日雷电交加,石头崩裂,爬出来一只——猪!

以上摘自中国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西游记》。下一幅画面是:一只猪作挑灯码字状,回头咧嘴笑道:对不起,如果不喜欢,就改回猴子好了。

开个玩笑。孙悟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男主角,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给他搭配一只猪,而不是别的动物呢?

“错投猪胎”

猪八戒虽是二师兄,但是从历史源流来说,他却是“取经团队”中最晚出现的角色。真实版玄奘取经的“瓜州—莫贺延碛”段落中,“孙悟空”“白龙马”“沙和尚”的原型就都已经出现了(后两个我们下一章会详细讲述)。在西夏时期(1038—1227年,相当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时期)的取经壁画中,真人“石磐陀”已经“转化”为“猴行者”,而相隔一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在一件元代磁州窑出产的“唐僧取经”瓷枕上(现藏于广州博物馆),“取经团队”才成为“师徒四人”,走在队列第一个的是“孙悟空”,第二个看得出很明显的猪嘴和手执的“钉钯”,就是猪八戒。

【清】陈士斌 诠解 《西游真诠》中的猪悟能

这只出现得这么晚的“猪”,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小说《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在寻找取经人的途中遇到了猪精“猪刚鬣”,他说自己本是“凡人”,修道成仙后受封“天蓬元帅”,犯罪被贬,下界错投猪胎变成了一只猪。这个说法,有不少人表示怀疑。

按照“投胎”的既定“程序”来说,投胎之后是不会对前世有记忆的,因为会喝“孟婆汤”或者会用其他方法“抹去”记忆。比如唐僧,就不记得做“金蝉长老”时的任何事,都是别人,孙悟空或者如来佛本人告诉他,你前世怎样怎样。而这个猪精呢,在天庭“犯罪”的经过却记得清清楚楚,这不大对啊。

此外,猪刚鬣的这段叙述中,还有一件触目惊心的“血案”——他在错投猪胎之后,咬死了母猪和同一窝出生的小猪。表面看来,这一句血腥味儿很重的话,除了有吓到观音菩萨的风险,说不说是没什么必要的,如今关于《西游记》的影视作品等等,叙述到猪八戒的来历时,也都会很自然地删除这个“血案”。那么,吴承恩为什么要写上这么一句呢?这跟猪刚鬣“自述”中其他的疑点有什么关联吗?

其实,小说中猪八戒的“自述”并不是只有这一处,后文“隐雾山”一段中,猪八戒说给花豹精的“自述”,和他说给观音菩萨的“自述”,就有不少的出入,透露出一些信息。

这一段“自述”的第一句是:“巨口獠牙神力大,玉皇升我天蓬帅”。看上去,好像他在做“天蓬元帅”之前就是“巨口獠牙”,这些特征实在不大像人的特征,而像是——野猪的。第二处,猪八戒说他调戏嫦娥之后,还借酒撒疯大闹了天庭,“一嘴拱倒斗牛宫,吃了王母灵芝菜”。“拱”这个动作,人基本上是不会做的,而猪最在行了。再看“天蓬遭贬”的经过:“玉皇亲打两千锤,把吾贬下三天界。教吾立志养元神,下方却又为妖怪。”根本没提“错投猪胎”这回事。

猪八戒是不是说了谎?他并不是什么“错投猪胎”,原本,他就是一只猪,所以在天界酒醉调戏嫦娥未遂,才会“大闹天庭”“一嘴拱倒斗牛宫”?他所说的“遭贬下界”,其实就是被打回了“原形”?

御车将军

还是来看看现存最早的详细描述猪八戒来历的杨景贤杂剧《西游记》。剧中,猪八戒出场时是这么介绍自己的:“某乃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生于亥地,长自乾宫。搭琅地盗得金铃,支楞地顿开金锁。潜藏在黑风洞里,隐显在白雾坡前。生得喙长项阔,蹄硬鬣刚”。

“生词”很多。

我们先看中间那句“搭琅地盗得金铃”。“搭琅地”可以理解为一个象声词,就是“金玲”的声音,约等于“当啷”。不过这个会“搭琅”响的金玲,却关联着一段很有趣的故事。

据说有一位王生,坐船回家时在某处码头巧遇一美女。春宵一度,王生解下随身带的金铃系在美女的臂上。王生派人尾随美女,见她进了一处人家。敲门询问,这家人却说家里都是男人,没有女子。大家找来找去,终于发现圈里的猪——前腿上系着王生的金铃!

美女是猪精,口味够重。

这个“猪臂金铃”的故事,出自东晋干宝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是比较早的一个关于猪精的故事。杨版《西游记》引用这个故事,当然是要说明“这一个妖精”也是猪精,跟“生于亥地”要表述的意思是一致的(猪的生肖对应的是“亥”)。至于“长自乾宫”,“乾”为天,“乾宫”就是天上,也就是说,这只猪来自天上。

下一句“支楞地顿开金锁”,“支楞地”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象声词,是金锁被“顿开”时发出的声音,不过“顿开金锁”这事儿,却要和开头那句“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放在一起来理解。

“御车将军”,貌似是个车夫。那么他的“主人”“摩利支天”是谁呢?

“摩利支天”是印度佛教中的一位菩萨,“摩利支”梵语的意思是“光明”,“天”就是“天神”的意思,所以,她又被称为“光明天母”。虽然名字如此高大上,但是这位菩萨却跟猪脱不开干系。“摩利支天”的形象,有时候是三头八臂或者更多臂,她的三个头中,一定会有一个猪头——不开玩笑,真的是猪头,而且猪嘴很长,应该是野猪。在有的图像中,“摩利支天”是庄严而和善的女性形象,坐在一辆车上,但重点是——车前有一群小猪在拉车,这些小猪的数量是固定的数字,七头或者九头。有的时候,“摩利支天”还会骑在一头大猪的身上!这些猪,有时全为金色,有时全为黑色。

北京法海寺壁画 摩利支天像

明白了吧,猪八戒所谓的“御车将军”,并非“车夫”,而是“坐骑猪”或者拉车的猪,和文殊菩萨的青狮、普贤菩萨的白象、观音菩萨的金毛犼是一样的。他的下界方式,也和这几位很像,“顿开金锁”,也就是弄开自己脖子上的车笼头、宠物链儿什么的,胜利大逃亡了。

“摩利支天”这位菩萨为什么这样有个性,偏要骑着猪或者坐着“猪车”到处溜达呢?据说,这和她的职责有关。前面提到,“摩利支”的原意是“光明”,这位菩萨就是管理“光明”的使者,每天清晨伴随着第一缕阳光出现,她就开始工作了,一整天与太阳同出同落。这么一项辛苦的工作,菩萨总得有个座驾吧。恰好印度古代有一个习俗,在天明之前要把家里的公猪圈打扫干净,也就是说在黎明之前,猪儿们就都醒了,所以,“摩利支天”就选了猪来帮她驾车。

猪,特别是野猪,在古代印度本来就是比较重要的动物。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毗湿奴,就曾经化身为一头野猪战胜了妖魔,救出了被锁在海底的大地女神。和猪脱不开关系的“摩利支天”菩萨,在元代,她常被尚武的蒙古武士视为战神、保护神到处供奉,所以,她的“拉车猪”或者“坐骑猪”私自下凡为妖,又成了唐僧的保镖、徒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天蓬元帅”

到了小说《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拉车猪”身份就消失了,转而有了一个很高贵的天界身份——天蓬元帅。这是因为由元入明,蒙古人崇拜的“摩利支天”不那么受待见了,不过,猪八戒这个“天蓬元帅”的新身份,还是和老主人“摩利支天”脱不开关系。

【清】铜鎏金摩利支天像

原来,“摩利支天”菩萨传入中土之后,逐渐化身为道教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斗姆元君。所谓“斗姆”,即北斗众星的母亲,传说这位元君一共生了九个孩子,老大是“勾陈大帝”,老二是“紫薇大帝”,其他七个就是北斗七星。且说老二“紫微大帝”,名气是很大的,代表着皇权,为历代帝王所尊崇,位于“紫微垣”中,人称“北极紫微大帝”。紫微大帝手下有四位护法大神,即所谓“北极四圣”,为首的就是“天蓬元帅”。那么,有没有可能,斗姆元君的一头“拉车猪”,通过老主人的关系,在“紫薇大帝”这里谋得了“天蓬元帅”的位置呢?而到了小说《西游记》中,因为北方从五行来说属水,所以就给“天蓬元帅”造出了“统帅天河八万水军”的职责。

“天蓬元帅”这个身份对于猪刚鬣的重要性,就跟“齐天大圣”对于孙悟空、“卷帘大将”对于沙和尚一样,绝对是吹牛的最大资本。他曾经对孙悟空变化的“高小姐”说,“就是你老子有虔心,请下九天荡魔祖师下界,我也曾与他做过相识,他也不敢怎的我。”这位“九天荡魔祖师”,其实就是后文“小西天”段落中派了龟蛇二将、五大神龙帮助孙悟空降妖的武当山真武大帝。在明朝,真武大帝的地位差不多仅次于玉皇大帝,不过,这位大帝在早期,曾经是“天蓬元帅”的同事,在“北极四圣”中排名第四。

和“九天荡魔祖师”的这种“同事友谊”,是“天蓬元帅”身份带给猪刚鬣的众多好处、资源之一,是可以好好吹一吹牛的;相反,“拉车猪”的身份则是他最不想提起的往事,就像“弼马温”之于孙悟空一样。所以,他就编造出了“错投猪胎”的谎言,而咬死母猪和同窝小猪那段血腥的细节,正是“谎言”的精彩部分。估计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知道一头母猪一胎要生七八只甚至二十来只小猪,假如有人问起——那你的“猪妈妈”和“猪兄弟们”现在在哪儿?那可不好回答。所以,干脆就把它们“编死”算了,反正自己已经是妖精了,编得血腥一点,“妖气”不是更重、“可信度”不是更高吗?

这让我们想起了“平顶山”巡山一段,“呆子”为了让谎话说得圆一些,特意把几块石头当成唐僧、孙悟空和沙和尚进行“排练”,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什么“石头山”“石头洞”,连洞门上的钉子都想好了:“问门上钉子多少,只说老猪心忙记不真。”估计关于“错投猪胎”的这番谎话,“呆子”不知道事先预演过了多少遍。为了维护自己“前天蓬元帅”的形象,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关于这个“咬死猪”的故事,观音菩萨的确没有再问什么,或许是觉得这和“猪精”的本性“挺搭”、没必要再追问,或许是根本就不感兴趣。总之,“呆子”想象中的“被追问”并没有出现。不知“呆子”在松了一口气之后,是不是也有点扫兴呢?

当然,以上这些“谎话”,都是吴承恩先生替“呆子”编出来的。不管是“御车将军”还是“天蓬元帅”,都和剧情关系不大,一笔带过即可;至于我们在文本中找到的那些“bug”,或许是吴先生特意为“御车将军”形象保留的一点痕迹,也让后人有机会循着它们探奇寻幽一番,不失为一乐事。

好吧,回到小说《西游记》,不管之前有什么波折,在取经故事中,猪刚鬣一出现就已经是一头猪了。有一个科普问题需要讨论一下:这只“猪”,到底是家猪,还是野猪呢?

“家猪”还是“野猪”?

由前面提到的“巨口獠牙”,可以推测猪刚鬣一开始是一头野猪。观音菩萨在福陵山遇到他的那段,对他的外貌做了详细描写:“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有獠牙!还有他的名字——“猪刚鬣”,有鬣毛!这头“猪”跟观音的保镖木叉打了个平手,还声称要抓个人“肥腻腻地吃他家娘”,生猛程度还是很高的。

观音菩萨说服“猪刚鬣”等候取经人,并给他摩顶受戒,起了法名“猪悟能”之后,他就开始吃素了——忌了五荤三厌。但是,山中岁月实在难熬(食物匮乏),猪刚鬣的意志本来也比较薄弱,所以没等多久,他居然离开了福陵山,去做了高员外家的上门女婿。

这一段故事,和杨景贤杂剧《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故事已经很不一样了。

在杂剧《西游记》中,那位“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住在黑风山黑风洞(在小说《西游记》中变成了黑熊怪的住所,“黑”得更搭),山下村庄里有一位裴太公,因为嫌贫爱富,不肯将女儿裴海棠嫁到已经定亲的朱家去。这事被猪精知道了,猪精就变成朱公子的样子,半夜到后花园诱骗裴小姐“私奔”,把她带回了山洞。后来唐僧师徒路过这里,孙悟空特意请了二郎神来降伏了猪精(杂剧中的猪八戒只怕“二郎细犬”),成了唐僧的三徒弟。

“猪精抢亲”的故事在小说《西游记》中变成了“猪精入赘”,估计这是吴承恩先生的原创。做上门女婿,和“抢亲”的区别是很大的。话说在传统中国社会,上门女婿是很让人看不起的,大家普遍认为,一个男人一定是因为有某种缺陷——身体残疾,贫困交加,父母双亡等,才不得不到人家“上门”;而一旦“上门”,不仅要低眉顺眼俯仰由人,连子女都要随女家的姓。前“天蓬元帅”猪刚鬣,居然愿意忍受这样的“委屈”,而且在高家三年,可以说干活相当卖力气。他后来在“四圣试禅心”一段黎山老母化身的“准丈母娘”吹过牛,说自己什么活都会干:

“我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这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地忙活,基本上算是一个“长工”了,而“老丈人”高员外还私下里抱怨他吃得太多。宁愿忍受“上门”的委屈,用辛苦劳动换个媳妇和一份安定的生活,应该说,这样的猪八戒,“妖气”并不那么重,更容易让人接受。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猪刚鬣从吃人的野猪变成了这么一只“家务全能猪”,其实很类似于一个野猪被驯化成家猪的故事。

大约在八千五百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野猪在我国被驯化成了家猪。野猪是原始人类狩猎的对象之一。为了获得稳定的“肉食来源”,有时人们会把逮来的一些野猪先养起来,等到外面天气不适合捕猎的时候,再杀了吃。在此过程中,人们发现猪这种动物很容易“随遇而安”,用猪圈圈住它,发几次脾气之后就适应了,只要有好吃的就行。养得时间长了,野猪还会生小猪,而从小养大的猪,性格更加温顺,更好养,那就再把小猪养大,生更多的小猪……于是,原始畜牧业开始了。

猪刚鬣入赘高老庄,过上了有吃有喝还有媳妇的生活,居然和野猪变家猪的情景神似,其中甚至包含了接受“圈养”生活(类似于寄人篱下)必须承担的委屈——必须听话,必须好好给人家干活。不过,毕竟是“第一代野猪”,忍了三年,原来的“猪嘴脸”就渐渐地露出来了,活也不干了,“天明就去,入夜方来。云云雾雾,往回不知何所”。这倒像是如今提倡的“溜达猪”,白天散养到处溜达,晚上回圈吃饭睡觉。猪刚鬣这种兼具野猪和家猪特点的“散养猪”生活,直到遇到孙悟空,才彻底终结。

【清】佚名 绘 《彩绘西游记》 悟空和八戒变作献祭的童男童女

呆呆的幽默

猪刚鬣正式成为“猪悟能”,一路取经,一路贡献着小说《西游记》带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享受之一——幽默。

“猪悟能”有很多缺点。有些是猪的特性,比如,懒惰,动不动就偷着打瞌睡。再比如,贪吃,书中经常能铺陈出大段的斋饭描写,那排场,那花样,一点儿不比俗世的宴席差,不过,再精致的斋饭,到了猪八戒这里都是一股脑倒进嘴里。

猪八戒还有一些毛病,其实就是人的毛病。比如好色,调戏嫦娥捅了那么大的篓子并没让他长记性,“四圣试禅心”“戏弄蜘蛛精”,继续吃亏,继续不长记性。其他缺点还有,爱占小便宜,喜欢打小报告,总闹着分行李。但是,这个角色的人缘,却出奇的好。

因为他憨厚朴实、不记仇——唉,真的被大师兄黑过很多次,不过事情过了就翻篇儿,这点还真是难得。肯干活——抡起钉钯在八百里荆棘岭开路,把臭烘烘的千年稀柿衕拱出一条路。在这些事情上,“呆子”任劳任怨,更别说在很多降妖故事中,猪八戒都是孙悟空的主要帮手。猪八戒的缺点,就是普通人身上的缺点,有时很可恶,但是又没触及底线,可以被原谅;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貌似呆笨实则智慧的幽默。

细读很多片段,你会发现如今动画片里那种常见的蠢萌“慢半拍”的情境,居然是“呆子”玩儿剩下的。比如“黄袍怪”对“呆子”和沙僧说,你师父在我家里呢,我请他吃人肉包子,你也来呀!“呆子”居然真的就要进洞去。还是沙僧机警,说“师兄你糊涂了,你几时又吃人肉了?”才算把“呆子”叫醒。就连变个小孩子,也是搞笑的,“大师兄”妥妥地变成了一模一样的“陈关保”,“二师兄”呢,头脸虽然变成了清俊可爱的小姑娘“一秤金”,肚子却还是自己的猪肚子,怪不得蔡志忠的漫画里让“一秤金”崩溃地说:“还是让妖精吃了我吧!”

猪八戒不是真的“呆”,而是有着憨憨的智慧。有人曾说堂·吉诃德的随从桑丘有猪八戒风格,俗语一套一套,什么“出去剪羊毛,自己给剃了个秃瓢”。猪八戒的俏皮话多得是。别人嫌他吃得多,他会说“斋僧不饱,等于活埋”;有女人嫌他难看,他会说“粗柳簸箕细柳篓,世上谁嫌男儿丑”。讽刺朱紫国的太监们,他说“你这反了阴阳的!他二位老妈妈儿,不叫他做婆婆、奶奶,倒叫他做公公!”“五庄观”一段,“福禄寿”三星骂他“夯货”,他说“我不是夯货,你等真是奴才!……既不是人家奴才,好道叫作‘添寿’‘添福’‘添禄’”!

更为精彩的“猴”与“猪”的对手戏。“乌鸡国”“背死人”一段就很经典。猪八戒被孙悟空大半夜地骗到井里去背乌鸡国国王的死尸,搞得异常狼狈,所以,一旦把“死人”驮到师父面前,就开始反攻了,硬说孙悟空跟他吹牛,能把死国王医活。而棉花耳朵的唐僧偏就信了,力逼着孙悟空赶紧医,不医就念紧箍咒,“呆子”还要增加难度:“师父莫信他。他原说不用过阴司,阳世间就能医活,方见手段哩”。唐僧“咒儿”念得紧,八戒笑得满地打滚:“哥耶!哥耶!你只晓得捉弄我,不晓得我也捉弄你捉弄”!

有时候真觉得,这金箍使用权不是如来的、不是观音的,更不是唐僧的,而应该属于猪八戒,十足的报复“神器”。只是孙行者岂是吃亏的?一边答应着要上“三十三天之上离恨天宫兜率院内”向太上老君讨“九转还魂丹”,一面提出自己的条件来:他去讨药,这边必须有人举哀哭死人,而且还提出具体的“哭法”:干号不行,必须号啕大哭。“呆子”也真有本事,“号啕大哭”说来就来:“他不知那里扯个纸条,拈作一个纸捻儿,往鼻孔里通了两通,打了几个涕喷,你看他眼泪汪汪,黏涎答答的,哭将起来,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数黄道黑,真个像死了人的一般。哭到那伤情之处,唐长老也泪滴心酸”。不但长老辛酸,孙行者见他如此投入,也不好再多计较,转头去干自己的事了。

这一段来言去语,反复交锋,足写了千字不止,可见吴老先生写作时也是蛮愉悦的。悟空捉弄“呆子”的方式“邪恶”得不一般,而“呆子”的回应也“妙”得不一般。如果你从小就熟悉了《西游记》的故事,而还喜欢一遍一遍地看,多半是因为对这俩“活宝”斗嘴的片段放不下。

“猴儿哥”和“猪师弟”,虽然二人“出场”的相隔时间那么长,可是一旦“搭档”在一起,真个是天造地设的绝配。“主角”已经把本事、脾气、情义等占得全了,“搭档”必须贡献他的有缺点又好笑的幽默和平凡。想一想吧,假如没有猪八戒,孙悟空一天到晚和唠唠叨叨没重点的唐僧、人不错但是话很少的沙僧,再加上通常不说话的白龙马在一处,兀的不闷煞人也么哥!

所以,要想笑,“呆子”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