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男主的踏脚石继母14
而且大娘也没有赚钱的意思,家里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一点变化都没有。
先不说以后弟弟出生,就说现在不分家,李宁远读书的天赋肯定是很高的,其他两个人先不算,光他一个人读书,银子就是很恐怖的。
这要是读下去要不了多久家里的老底就会被掏空,这要是李宁远继续读书,自己和自己几个妹妹就是最开始被打上主意的。
家里的钱财最多也就能只供个七八年,供了七八年之后自己的年龄差不多也到了十三了,那个时候就可以说亲家了。
一旦那个时候没钱,自己和两个妹妹最好的情况也是被嫁进山里和老鳏夫。
“小梅,我们得想个办法,得把家里的钱财给搞没了,没有了钱,他们几个人就读不了的书了,尤其是李宁远。
上辈子大娘没过多久就分家了,这辈子大娘根本就没有分家的意思,如果不分家,我们以后说不定还会被卖出去,到那个时候,如果奶很狠心,做得隐秘一些,也可以把我们卖去青楼拿更多的银子。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家里没有钱,让几个人都读不了书。”
李红梅点点头,盘腿坐在炕上,皱着眉头好像是在思考,突然看见了李红兰的一条腿,眼睛一亮,连忙开口说话。
“治病是最花钱的,我们得让家里哪个人生个病,或者拐手拐脚,需要大价钱来治,而且还不能不治。”
李红菊听到这话之后眼睛亮了亮,随即又愁眉苦脸,丧气的说道:
“可是我们现在也没有办法呀,你四岁我五岁,我们的力气太小了。”
李红梅自信满满,挺着小胸脯就开口说:“力气小也是有办法的,姐你就看我的吧!”
——
镇上这边,七个大人带着三个小孩就来到了私塾的报名处。
他们这次来的私塾是一个秀才开的课,专门以低廉的价格招收这些村民的孩子,对比其他同样开课的人收钱不多,但是教学质量要差些,只能偏向那些学习好的。
他这招人可不是数十人数十人的招,那一招可是数百人,分开坐在一个个教室里面,人挤人,每个人只有一张小小的桌子。
不过即使是这样,众多村民仍然是趋之若鹜,其他的私塾一个人最起码要二两银子,那可是二两银子呀!
一个村民家庭一家人两年说不定都攒不到。
而这个秀才这里只要五百文,虽然比不上其他的私塾每个人都能得到先生的关注,但是这里价钱低呀!
能够看得到自己家孩子能不能有读书的天赋,万一真的有,到时候再花大价钱,送孩子去更好的私塾也来得及呀。
说不定到时候天赋好,这个秀才着重培养也是可以。
今天就是这个秀才选定的报名日,人挤人一大群人都围在这里,眼巴巴的看着那个拿着纸笔的秀才。
秀才身穿一身青色孺衫,端正坐在桌子前,看着面前乱糟糟的人群,皱了皱眉。
旁边十二三岁的弟子一看先生这个架势,连忙对面前眼巴巴等着的众人吼了一句。
“都排好队,一个个登记,不要挤到先生面前,来旁边的几个桌子这边,这边自有人登记,不要急慢慢来。”
有人指挥了,这些村民立马老老实实的开始排队,没过多久,一列列整齐的队伍就出现了。
秀才看到这个场景,才满意的点点头,用手抚了抚自己的美髯。
沉声挥挥手对旁边的弟子说:“好了,开始。”
一声令下,几个弟子连忙做回自己登记的地方,开始给这些人登记。
这几个弟子都是这个秀才的得意门生,都是考上了童生,因为囊中羞涩,回来帮助这个秀才教这些刚刚启蒙的儿童获取一些微薄的银两。
用极为现代化的词语就是回来打工继续攒学费。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良性循环,秀才教这些童生学习,这些童生帮助自己先生教这些小萝卜头,顺便赚赚自己的学费。
这样的良性循环以及比其他私塾至少低四倍的价格让许多村民的孩子都有机会读上书,认几个字,以后要是去镇上找个工作都有一些优势。
李老太带着一家人排着队给自己三个孙子登记,到了登记处,看着用毛笔字的人把自己三个孙子的名字全都写上去。
到缴费的时候,颤颤巍巍的从自己怀里不舍得拿出一个花色布包,一层一层的揭开,拿出了一两半的银子。
登记的人拿过银子,拿起旁边的秤就开始称,确认数额没有错之后,就让他们去另一边听上私塾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另一边也是一个秀才的学生,等人聚集了一批之后就开始讲上学需要什么,笔墨纸砚需要去哪里买,什么时候开学,开学还需要带什么东西。
一家人听完之后,等那个秀才的学生说完了,就让他们全都离开这里,省的下一批不好过来听。
李老太用手握了握自己的小花包,心里心疼极了,这可是一两半的银子呀,一两半的银子呀,自己一大家子攒一年说不定都攒不到。
这才是报名的费用,这等一下还要去买笔墨纸砚,还不知道要多少银子呢。
李老头看见李老太这么心疼的样子,知道李老太就是不舍得,平时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文钱用,现在这报名去掉了一两半,这就等于在挖李老太的心。
“老婆子,这个钱是必须要花的,你也别心疼了,几个孙子上学之后花的钱还多着呢。
谁家上私塾花钱不多,你要想想以后,以后要是有个孙子出息了,当上了官,那可是吃朝廷的俸禄。
现在花的这些钱以后还会有更多还回来的,不用心疼了,说不定你现在花出去的是一两半,以后回来的就是一千两。”
李老太本来心疼的不行,但是听见李老头这么一说,顿时觉得之前花的一点都不心疼了,现在出去的是一两半,以后回来的时候说不定就是一千两一万两。
一家人找到买笔墨纸砚的地方,看着小二介绍一套比一套贵,李老太连忙插了句:
“有没有最便宜的,我们就是村里人,家里的娃上学不用那么好的,只要能够写字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