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给孩子一个自然舒适的童年》:孩子都有珍贵的“天性”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感叹孩子的天真、幼稚、可爱与聪慧,而孩子身上所表现出的种种灵性特质,却在有意无意间向我们揭示出人性的天然之美,纯情又自然,圆融又丰满。孩子的天性是对我们的生命和灵魂的一个警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的“精灵”。
他们浑然忘我。孩子们在幼儿时期,只是跟随身体的本能,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在孩子的意识形态中仿佛没有“我”的概念。孩子的一个常态是小手一直圈握在一起,大拇指压在无名指的根部(那里是人体肝神之气的开关所在),中医称之为“握固”,具有安魂定神、收摄精气的作用,是孩子天生自带的养生之法。所以孩子可以真气充盈、胆量十足,做到“雷霆起于侧而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动”。
他们想哭就哭。孩子的眼泪特别多,饿了哭,困了也哭,不开心了哭,得不到了也哭,眼泪帮助他们宣泄着自己的情绪,不生闷气,直接表达。他们的一切需求与不满意,都可以通过哭传达出来。而且哭过了就可以笑,不伤心、不留存,哀而不伤,随风吹散,自在到“心无所住”的状态。
他们童言无忌。孩子谦卑好学,追着你问东问西:我从哪里来?我是谁?为什么糖是甜的,眼泪是咸的?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天空也是蓝色的……孩子不仅对事物充满了好奇,还会不停追问,不会不懂装懂。
他们爱玩爱乐。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是孩子最开心的事情,无论是玩泥巴、躲猫猫、玩积木,还是听故事、看动画,孩子都全然投入,充分享受,体会“有趣”的生活内涵。
他们眼中都是好人。在孩子的眼里,世界是美好的,人都是善良的,你伸过来的手一定是温暖的,你递过来的苹果一定是甜的。信任是他们的天性。
长大后,我们会经常怀念起儿时的时光,怀念那时天真烂漫、无拘无束和无忧无虑的状态。当我们面对现实世界的生活压力、爱恨情仇与生离死别时,多多去留意观察一下你身边的孩子们,他们或许可以警示你:不要气馁,生活依然那么美好。
孩子是我们生命中的“精灵”,是一颗颗发光的星星。
教养不是为了改造孩子,它是发现与呵护的过程。
爱是一切的源泉,是生命的资粮。天下的父母都有一颗爱子之心,因为孩子们不仅承载了父母的基因,他们的天真与无邪实在惹人怜爱。
在儿子小的时候,我们将儿子送去一家双语幼儿园,幼儿园毕业后,儿子在家附近的学校读了小学一年级。但这所学校以英文为主、中文为辅,一个学期下来,儿子的中文长进不太大。我和儿子的老师交流后,回家又和我的先生商量,最后决定还是给儿子寻找一所中文学校,希望儿子在这个年龄段可以把中文基础打牢。最终我们选定了一所在昌平区的学校,这所学校的中文教材与北京景山学校的教材一致,小学阶段为五年制,每天十二个中文生字的进度。这个进度貌似有点快,但孩子们的中文基础打得很牢。
在经过学校的面试和语文、数学的笔试测评后,老师决定让儿子进入二年级。但是问题来了,儿子的数学虽然没问题,语文想跟上二年级的进度却有一定的困难。当时儿子的班主任是一位40多岁的女老师,老师姓臧,个子不高,皮肤偏黑,留着一头短发,讲话声音洪亮,一看就是一位干练而又严格的老师。臧老师正好是教语文的,她当仁不让地承诺,由她来给儿子补课。
不知不觉中,两年的时间飞逝而过。因为臧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儿子的中文成绩已经赶了上来,儿子也很快要进入四年级了。这天他下学回来告诉我,下学期臧老师就不做他们的班主任了,她要去带一年级的新学生。看着他脸上的失落,我蹲下身来,对他说:“因为臧老师是一位很优秀的语文老师,所以学校让她去带更小的朋友,这样每个小朋友的语文都可以学得很棒。”儿子好像很认可我说的话,点了点头。
经过一个暑假,儿子开学三个月左右后,学校开了一次家长会。开完家长会已经将近晚上6点钟了,孩子们早已经下学,学校里又恢复了难得的安静。我沿着一楼的走廊缓缓地向外走,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在楼道里带着回音响起:“××妈妈!”我诧异地回头一看,臧老师正站在一间教室的门口,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马上转身急赶两步走到她面前,握着她的手:“臧老师您好,我听儿子说您又开始带一年级的孩子们了。”“是啊,这是我们班的教室。我总想找你,最近刚开学也忙,一直没能见到你。”听了臧老师的话,我赶忙问:“臧老师,什么事?”臧老师立刻激动起来,拽着我的手说:“你这个儿子啊,太招人疼了!他现在每天在后面的教学楼二楼上课,而我现在的教室就在这里,他每天下午下学后,一定要拐到我这间教室来,站在门口等着,等我忙完了,和我打了招呼、说了再见才肯离开。”听完臧老师的话,我也有些诧异和感动,我看着臧老师笑着说:“臧老师,您教了他两年,那时候还每天给他补课,孩子现在看不见您,一定是想念您了。”“是啊,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儿子的一些行为时常提醒我:在孩子们幼小的身体里,隐藏着一个独特而又精彩的灵魂。我们经常会以“我是你妈妈”或者“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面都多”等语气和孩子说话,但实际上在某些方面我们也同他们一样,彼此都走在一条成长的路上。一个人心灵的年龄与他的实际年龄并不成正比,而孩子们某些貌似天真的行为背后,或许正是我们因为成长而渐渐丢失掉的本真。于是在我要做某些决定的时候,我会很认真地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因为在某些方面,孩子其实也是我们的老师。
每个孩子都有珍贵的天性,我们如果能够细心地去发现、接纳、鼓励以及善加保护,这样的“懂得”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爱,会对孩子发展其正向的内在品德起到促进作用。在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认可与欣赏后,孩子会把我们设定为他们的知己和朋友。久而久之,我们与孩子之间就可以建立起一座坚固的“桥梁”,可以在真诚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即心灵的沟通,我们也就自然拥有了帮助孩子扬长避短的机会。而我们的这份“爱”与“懂得”将会滋养着这棵小树苗健康地长大,成为他们整个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