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序

这是一本关于团体的书,本书的翻译也是团体人共同的努力,以翻译本书为目标的团体于2020年6月启动,经过成员半年有余的共同努力,译稿最终在2021年3月交付。在这个过程中,马征怀上了宝宝,蔡飞启动了考研之路,李斌晋升为教授,刘宇即将博士毕业,王颖也通过了注册系统督导师的申请,所有这些消息都可喜、可贺,也期待此书可以助力团体心理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本书的翻译过程就像一个任务/工作团体的过程。参与者对团体心理工作感情深厚,在翻译过程中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巨大的精力。我们按流程和各章确定任务:初译阶段的译者包括我、李斌、马征、刘宇、王颖和蔡飞;接下来的初步校对和统稿工作由蔡飞负责,马征在这一阶段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负责全程指导的工作和最终的审校、统稿,确保译稿保质、按时完成。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还曾向多位“外援”老师进行咨询,例如,许育光教授,北京市戒毒管理局的王静、李娜、陈琳等从事戒毒工作的民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钱英医生等,目的是确保专业名词的正确使用和相关知识正确无误。最终,这个以任务为导向、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体圆满完成了任务。

有关团体的书已经有很多,从亚隆老先生的系列丛书,樊富珉教授的系列丛书,到各个学者有关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基本涵盖了结构化团体和非结构化团体的内容,而本书的特色在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非常清楚地介绍了团体工作的历史,且将不同类型的团体(任务/工作团体、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和心理治疗团体)、不同的理论体系(阿德勒理论、心理剧、格式塔、交互分析、认知行为和聚焦解决方案等)、不同理论体系的整合方法、不同类型团体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康复人群、成瘾人群、性少数人群、个体、夫妻、家庭等)都进行了非常清晰的介绍。此外,对于团体相关的伦理和法律议题,带领者的个人特质、带领风格,困难成员的应对等方面,本书也给出了非常具有实操意义的指导。

总之,翻译完此书,我们可以非常真切地感受到各位作者的认真和严谨,他们实实在在地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并且在大量实践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我个人翻译此书也获益匪浅,对团体工作很多方面的认知也变得更加规范和严谨。

有人将翻译比喻为戴着脚镣跳舞,的确如此。面对中英文表达习惯的不同之处,我们常常会查询很多资料并进行了大量的讨论,经过权衡和取舍,最终对一些名词的翻译做出决定。例如,purpose和goal是两个不同的单词,经我们反复推敲和琢磨,似乎goals是个体层面的目标(something that you hope to achieve),purpose更偏向团体层面的目标(the intention, aim or function of sth.;the thing that sth. is supposed to achieve)。尽管如此,我们发现文中有些地方仍然难以精准区分,且在中文以及团体心理工作的语境下,一般都表达为“团体目标”,而不做进一步区分。经考虑,我们在一些地方根据上下文分别译为“团体目标”和“团体目的”,一些地方按中文习惯未做区分。再如“终止”(termination)和“结束”(closing ),在书中也是交替使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用法。类似的情况不一而足,无法一一列举。

我们深知,无论怎样努力和谨慎,错误和问题依旧在所难免。本书面见中文读者之时,正是围绕本书的团体背景再次扩大之时。在团体中,成员互为镜子,彼此正衣冠、明得失,更好地认识自己。当您阅读这些文字时,正是帮我们照镜子的时刻。因此,对于不可避免的遗漏、错误之处,我们期待广大读者的反馈和指正,为本书的进一步完善指明方向!

在更大的背景下,本书的出版离不开各位作者的智慧结晶,也离不开编辑的辛苦付出,柳小红女士积极向我们推荐资源,出谋划策,并和我们一起开会研讨。总之,本书能和读者见面,正是团体价值的体现!中国文化为团体心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适合的土壤,衷心祝福团体心理工作在中国日益发展,为中国人民的心理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鲁小华

2021年4月于北京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