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基于目前社会心态的建议
(一)减轻民众生活压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民众的生活压力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来解决,如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十六条措施来应对物价上涨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压力,而还有许多问题是政府无力解决的,需要政府支持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民间和社会的力量来帮助那些生活压力较大的民众。拓展家庭关系之外的社会支持力量,通过民政和其他社会服务部门完善社会应急救助体系,形成常态的应对物价上涨、灾害、失业、重大疾病、伤亡等困难、困境的援助体系,使民众在面临危难困境时可以得到来自社区、民间组织、志愿者和专业的心理援助、心理咨询和治疗、精神服务等机构和个人的帮助,减少身心的压力。
(二)防范社会风险,提升群众安全感
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人们不得不面对各种风险,在一定意义上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把风险控制在人们可以接受的限度以内,让人们有安全感。一方面要完善食品、交通、医疗等方面的监管体系,减少、杜绝食品、医疗等安全事件、事故的发生,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群众的风险意识,提高人们的防范风险的能力。要特别关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们所面对风险的差异,防止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加剧、社会阶层差距加大情况下的“风险分配”不公平。
(三)完善诚信体系,重建社会信任
通过建立公民、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征信系统,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强化公民和组织的诚信行为,逐渐建立人际信任和组织信任。提高公共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完善公共权力的监督机制,约束和规范公共权力执行,严格问责失信的公共权力执行者和组织,提高公共权力机关的公信力。严厉打击个人和组织的欺诈行为,营造人际信任的文化和社会环境,逐步重建社会信任。
(四)深化科学发展理念,使人民生活更幸福
落实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发展放在社会发展的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政府工作的最终目标、作为抓民生的核心工作。建立以民众幸福感为核心内容的政府工作考核标准,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保障,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使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水平提升同步。
(五)致力于阶层融合,消解负面的社会情绪
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分配体制和激励机制,缩小贫富分化,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为民众提供平等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扩大社会的中产阶级比例;增进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互信、互助和相互理解,致力于社会各阶层的和谐与融合,保持整个社会的活力。避免贫富差距、地位差别带来的阶层分化,防止长期低社会阶层认同带来的群体极化以及其产生的群体性的社会怨恨。
(六)激励民众的慈善、利他行为,拓展助人渠道
经过几次大的事件,慈善、助人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英雄行为,慈善行为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助人、互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宣传和管理部门应该激励和强化普通人日常的利他行为,鼓励常态化、习惯化的慈善活动和助人行为,使民众能感受受助的温暖和助人的快乐。民政部门和慈善管理组织应该针对目前形势,制定合理的慈善组织、公益、利他组织的管理法规和制度,逐步形成高效、透明的慈善体系。
(七)理顺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机制
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首先应从制度层面科学制定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规则,落实责任部门,彻底解决累积的问题。
建立了解和研究社会心态的系统,实时关注社会心态的变化,及时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解决。
完善我国的法制体系,提高法律途径的效用,降低人们使用法律策略的成本,培养全社会利用宪法、法律框架解决问题的信心和习惯,使行政、司法、信访可以高效互补和衔接,有效化解矛盾和冲突。
参考文献
刁鹏飞,2011,《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压力及社会支持》,载王俊秀、杨宜音主编《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杜军峰、饶印莎、杨宜音,2011,《2010年城市居民社会信任状况分析——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调查》,载王俊秀、杨宜音主编《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古斯塔夫·勒庞,2004,《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第14页。
黄飞,2010,《尊严:自尊、受尊重与尊重》,《心理科学进展》第7期。
凯斯·R.桑斯坦,2010,《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尹宏毅、郭彬彬译,新华出版社,第2~3页。
李培林,2010,《加强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和治理》,《中国社会科学报》10月19日第11版。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2004,《信任、幸福与民主》,载马克·E.沃伦编《民主与信任》,吴辉译,华夏出版社,第81~111页。
马克·E.沃伦编,2004,《民主与信任》,吴辉译,华夏出版社,第1页。
欧阳海燕,2010,《中国人安全感大调查》,《小康》第7期。
王婧、刘艳平,2010,《中国救灾实力有多强?》,《中国新闻周刊》第31期。
王俊秀,2011a,《中国居民安全感调查的对比分析》,载王俊秀、杨宜音主编《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俊秀,2011b,《民众风险源评价分析》,载王俊秀、杨宜音主编《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俊秀,2011c,《北京市民隐私观念调查与分析》,载王俊秀、杨宜音主编《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谢颖,2009,《城市居民主观阶层认同和社会意识———以武汉市为例》,《西北人口》第3期。
徐贵权,2010,《应正视中国社会信任危机》,《探索与争鸣》第8期,第43~46页。
于建嵘,2010,《群体性事件症结在于官民矛盾》,《中国报道》第1期,第50~51页。
[1] http://www.horizonkey.com/showart.asp?art_id=950&cat_id=4.
[2] http://www.horizonkey.com/showart.asp?art_id=1010&cat_id=4.
[3] http://2010/iang hui people.com.cn/GB/182155/11059148.html.
[4] 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06年和2008年数据。
[5] 2008年4~5月和11~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后的三个月,进行了两次北京奥运会民意调查,调查中涉及慈善捐助和志愿者行动两种利他行为。
[6] 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研究中心的北京奥运会民意调查结果。
[7] 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31.8%。半年内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人,达到2.77亿人,增幅为18.6%。
[8] 《〈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发布,全国微博用户超1.2亿》,2010年12月29日《广州日报》。
[9] http://www.sxcoal.com/zt/lhj/knsgb.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