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心理专题
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个体诚信缺失分析及社区诚信建设的路径[1]
张琛 吴继霞[2]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传播谣言、隐瞒疫情、涉疫诈骗等诚信缺失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妨碍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本文尝试从社会情境、客观刺激物、个体心理特征三个角度,对个体诚信缺失现象进行分析。同时,本文尝试提出了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社区诚信建设的垂直路径和水平路径。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 诚信缺失 社区诚信建设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如此,诚信缺失仍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是诚信缺失的一面放大镜,将日常生活的诚信问题放大。疫情期间,散播不实传言、谎报或隐瞒疫情、涉疫诈骗等诚信缺失现象屡禁不止。抗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不少省份已经复工复产,全国开始进入“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境外“输入型”病例的隐瞒疫情等诚信缺失行为仍然存在,比如,有人在入境时服用大量退烧药故意隐瞒病情,还有人回到居住社区后瞒报境外疫情高发地行程轨迹等。我国诚信建设离不开每一位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社区作为个体居住和生活的基本单位,是诚信建设的基本场域。社区诚信建设的推进不仅有助于基层防疫常态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为我国诚信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本文从诚信建设视角出发,分析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个体诚信缺失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社区诚信建设的路径。
一 诚信建设的社区参与
(一)诚信及其影响因素
诚信指的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诚实、信用、信任和责任的心理品质与行为倾向(吴继霞,2009;吴继霞,黄希庭,2012)。诚信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互动过程中,人们传达事实真相和真实信息的社会心态与行为模式。人们的诚信心态与行为可能是比较敏感、容易发生变化的。许多因素都能够促使诚信心态与诚信行为发生变化,比如个体因素(例如,情绪状态)和环境因素(例如,社会情境)(Gerlach,Teodorescu,& Hertwig,2019)。有学者研究发现,由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引起的内疚、嫉妒情绪能够正向预测个体后续的欺骗行为。在分配收入时被给予较多金额的一方会体验内疚情绪从而做出不诚实行为来弥补获得较少金额的另外一方;而分配收入时被给予较少金额的一方则会体验嫉妒情绪从而做出不诚实行为来伤害获得较多金额的另一方(Gino & Pierce,2010)。此外,社会整体环境对个体诚信的制约作用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Cohn,Marechal,Tannenbaum et al.,2019)。有研究者用“规则违反指数”(prevalence of rule violations,PRV)反映不同社会背景下个体违反规则和规范的普遍程度。他们的研究发现,社会环境中违反规则现象的普遍性与个体内心的诚实度之间存在负向关联(Gächter & Schulz,2016)。
(二)诚信建设与社区参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习近平,2017)。当前,我国诚信建设已进入攻坚期(向征,2019),一方面强调诚信自律,鼓励知与行的转换,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养成诚信行为习惯;同时倡导诚信他律,鼓励个体广泛参与诚信实践活动,积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由此,我国诚信建设需要每一位社会个体做好诚信自律和他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新要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机制(中国政府网,2019)。”社区作为重要的基层组织,是诚信建设的重要场域(杨连生,许洪源,2020)。社区参与和诚信建设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区诚信建设的进程。
二 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个体诚信缺失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个体诚信缺失现象频繁发生的成因有哪些?根据三维归因理论,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个体诚信缺失行为进行归因和阐释(Kelley & Michela,1980),分别是个体所处的社会情境、作用于个体的客观刺激物、个体的心理特征。
(一)个体诚信行为随社会情境发生变化
社会情境对个体诚信的制约由来已久。有学者通过现场研究发现社会整体环境对个体诚信的重要影响,此结论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Cohn et al.,2019)。有研究者发现,与生活在破坏规则现象更普遍的环境中的个体相比,生活在破坏规则现象没那么普遍的环境中的个体更加诚实(Gächter & Schulz,2016)。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社会情境的特殊性,个体的诚信行为随着社会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消极的一面是,疫情初期,医用口罩等稀缺物资尚供应不足,一些不法商贩借此漏洞以虚假身份兜售劣质口罩。与此同时,不实谣言接踵而来,“熏醋、喝酒可预防新冠肺炎”“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等谣言借助网络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疫情成为谣言的温床,社会信息遭到了严重污染,阻碍了个体了解真实信息,扩大了社会恐慌氛围,进而导致不少个体做出信谣、传谣等诚信缺失行为。积极的一面是,随着防疫工作不断推进,官方辟谣平台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班生产抗疫物资,涉疫诈骗的案件也得到了严肃处理,社会情境中不实谣言、涉疫诈骗等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少,这是中国在抗疫过程中收获的宝贵经验。因此,个体所处的社会情境对其诚信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二)个体诚信行为受客观刺激物的影响
与社会情境相伴而生的新闻舆情事件、社会氛围,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客观刺激物。个体对疫情期间各类谣言的关注度对其诚信行为存在消极影响。一方面,负性舆情事件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因为消极信息的警醒作用能够帮助人们及时地、快速地处理危机,所以在疫情的恐慌氛围中,人们对负面、消极的信息的关注度更高。另一方面,负性新闻标题会降低人们的社会信任。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在阅读同一段中性新闻故事时,负面的新闻标题比中性的新闻标题更容易启动个体的消极认知,降低社会信任,减少助人行为(Han,Sun,Gao et al.,2019)。
(三)个体心理特征是其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个体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认知态度、情绪状态、能力品格等心理特征与其诚信行为存在关联。与行为者本身直接关系的相关因素有真相判断力、从众心理、负性情绪、侥幸心理以及自我利益动机。
第一,谣言的传播依赖于行为者受损的真相判断力和从众心理。谣言之所以为谣言,正是因为其虚假性,因此散播谣言实际上是忽视事件真相,违背诚信规范,是一种诚信缺失行为。那么我们不禁怀疑人们是如何信谣、传谣的?一方面,人们的真相判断力受损。每个人都具有判断信息真假的能力(也可称之为真相判断力)。真相判断通常是个体基于三类信息推论出的结果。一是基本比例。人们在接收信息时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社会环境中大多数信息都是正确的。二是人们习惯将自身的感觉当作佐证事实的证据。三是人们会参照信息与存储在记忆中的事实(源信息)的匹配程度(Brashier & Marsh,2019)来判断信息的真假。疫情期间,社会信息受到严重污染,似是而非的不实传言与人们的记忆存在重叠,使人们的感受偏离真相。另一方面,谣言的产生基于群体心理学的从众心理。勒庞指出,个体一旦进入群体,思想便被群体的思想代替,失去了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谣言一经产生,便在无异议和情绪化的群体中广泛传播,进而导致了谣言的散播(勒庞,2005)。
第二,负性情绪是容易引起个体诚信缺失行为的驱动因素之一。Gino和Pierce(2010)发现,由收入的不公平分配引起的内疚和嫉妒情绪能够正向预测个体后续的欺骗行为。疫情防控以来,个体失信行为频频发生。一方面,无论是患者还是健康个体常常伴有恐惧等负性情绪。长久处于恐惧情绪的个体不仅会免疫力下降,难逃病毒侵体,而且更难保持诚信品格。关于“疫情”“隔离”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恐慌情绪会导致患者隐瞒疫情高发地旅居史,乃至多人感染或隔离。这种由行动者的负性情绪诱发的诚信缺失行为既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另一方面,新冠病毒感染者往往承受着病耻感,包含自身感染后致使家人被隔离的内疚感以及由社会公众的歧视、排斥态度引发的心理不适感。有些患者为了减少承受病耻感或污名化引发的内疚、羞耻、自卑等情绪,选择否认病症和接触史,严重妨碍了疫情防控常态化进程。
第三,侥幸心理可能是导致新冠肺炎患者“隐瞒病情”的又一心理因素。侥幸心理指的是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更可能经历积极事件而他人更可能遭遇消极事件,也可以说,个体倾向于相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情的概率远高于坏事情的概率,自己会比别人更幸运。心存侥幸的患者出现新冠肺炎的病症而不自知,深陷“盲目乐观”而不自省。有患者辗转多地就医,隐瞒疫情高发地旅居史和高危人群接触史,给疫情防控造成了巨大阻碍。此外,拒绝佩戴口罩进入公共场所、暴力出入小区关卡等极端事例也是个体侥幸心理的表现,他们常常认为偶尔不佩戴口罩或随意出入人口密集区域不会感染疾病。因此,在防疫常态化下,侥幸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诚信缺失行为。
第四,自我利益动机同样驱使一部分人做出诚信缺失行为。有学者通过对63篇“诚实”主题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后发现,金钱、名誉等多种形式的自我利益都可能导致个体违反诚信规范,做出诚信缺失行为(Rosenbaum,Billinger,& Stieglitz,2014)。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部分个体企图通过谎报疫病、涉疫诈骗等诚信缺失行为达到自我利益的满足。例如,有些人通过谎报感染疫病来达到逃避工作的目的;还有人为追求金钱利益,不惜兜售劣质医用口罩,枉顾他人健康。
三 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社区诚信建设路径
社区诚信指的是整个社区体现出来的诚信,包含社区党委、社区工作者、社区雇主以及社区居民等不同涉事主体。黄聪慧和吴继霞(2019)认为,社区诚信是以社区空间为边界,其个体及群体表现出来的诚信,具体指特定社区内个体、群体及子群体在互动中表现出来的以诚信、信用、信任和责任为核心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倾向以及社区内的诚信氛围。本文借鉴曹文雯、徐荣和吴继霞(2019)将社区信任分为垂直信任和水平信任的做法,将社区诚信建设的路径细化为垂直和水平两条路径。垂直路径主要涉及社区党委、社区工作者以及社区雇主等不同涉事主体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诚信心理与行为以及与他们相关的服务所营造出的诚信社区氛围。水平路径指的是社区居民在日常交往和社会合作中呈现信任、诚实、不欺骗、不隐瞒的状态,如个体在邻居之间、朋友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之间保持不欺骗、不隐瞒的诚实处事方式,营造彼此信任的社会交往氛围。
(一)社区诚信建设的垂直路径
在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的防控常态化工作中,社区诚信建设离不开社区党委、社区工作者、社区雇主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
1.社区党委在居民社区防疫中处于“轴心”位置,发挥着引领指导、联防联控以及宣传教育的作用
第一,社区党委发挥引领指导作用,严防死守,谨防诚信缺口。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化后,侥幸心理、疲乏心态极易乘虚而入,基层社区党委应时刻保持警惕,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实施网格化管理,保证每家每户都落在网格中,同时编制防控工作职责清单,细化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以及物业的责任分配。第二,社区党委发挥联防联控作用,群策群力筑牢防护墙。社区党委应广泛吸纳党员干部、居民党员以及物业人员加入防疫常态化工作;精准有效地做好辖区内疫情巡防工作,进一步落实精细化管理;精准掌握外来人员的出行轨迹,做到如实上报。第三,社区党委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倡导诚信防控。社区党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增强居民诚信防疫意识,营造全社区诚信防疫氛围。线上使用微信群、QQ群平台传达诚信防疫的呼声;线下悬挂诚信宣传标语、张贴诚信排查公告等。例如,安徽滁州四牌楼社区印发《疫情防控期间诚实守信倡议书》,倡导居民发现新冠肺炎患者或疑似人员不隐瞒、不回避,立即报告;要求辖区店铺经营者自觉做到明码标价,不制假售假,引导社区经营者诚信经营(琅琊区遵阳街道四牌楼社区先锋网,2020)。
2.社区工作者在防疫常态化工作的第一线,依法依规做好防控管理工作,保证诚信建设路径的“落地”
第一,为社区工作者诚信执法提供法律保障。防疫工作开展以来,隐瞒、缓报、谎报者严重阻碍社区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出现诸多暴力冲卡事件,对社区工作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为杜绝此类恶性事件继续发生,地方政府应主动出击,为社区工作者设置执法依据和保障。例如,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发布《第11号公告》规定:不得以暴力、威胁等方式阻碍在疫情防控期间依法受委托从事公务的社区工作者依法开展的防控、检疫、隔离治疗及观察等工作(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0)。湖南省长沙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提出:凡违反通告要求,迟报、漏报、瞒报、不报境外来往长沙人员情况,造成后果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应责任(人民网,2020)。这些条例规定为社区工作者的诚信执法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实施诚信他律。第二,设立失信行为预防机制。在防疫常态化下,外防输入型病例仍是防疫重点,全面且详细的规定有助于预防境外人员出现谎报、瞒报等诚信缺失行为。例如,长沙市的《通告》规定:所有境外来长沙人员应如实填报旅居史,自觉向所在社区报告真实情况;家庭成员或亲属应提前2日向所在社区报告入长沙航班、车次、活动轨迹等;在开福区,境外来长沙的人员均须接受14天的居家观察,由社区工作者提供生活服务,进行健康监测。第三,设立社区工作者失信行为惩罚机制。例如,西昌市《第11号公告》规定:社区工作者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加重的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惩罚机制强制性规范了社区工作者的诚信执法(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0)。
3.社区雇主等服务主体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同时也为营造社区诚信氛围发挥作用
社区服务包含住房供给、健康、教育等方面,涉及社区雇主、社区卫生机构、居家养老机构以及社区学校等服务主体。有不诚信雇主违反之前签订的住房合约,单方面撕毁合约,哄抬租价,这种诚信缺失行为破坏了社区居民与雇主之间的信任;也有不诚信租客假借失业之名,故意拖延缴纳房屋租金,破坏雇主与租客之间的信任。为杜绝此类不诚信的租赁行为发生,广东省深圳市就曾率先颁布《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公室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住房租赁有关工作的意见》,指出:引导依法理性减免租金,住房租赁各方当事人应本着守法守约、互谅互让原则,协商分担疫情造成的租金损失,任何一方不能违法强制要求对方作出让步。轻资产住房租赁企业与业主就租金减免未协商达成一致的,不能违法停止支付业主租金;协商一致的,住房租赁企业应将业主减免的租金惠及承租人(深圳新闻网,2020)。这些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为社区雇主和居民之间的诚信租赁行为提供了有力保障,进一步完善了社区诚信建设的垂直路径。
(二)社区诚信建设的水平路径
在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防疫常态化下,社区诚信建设中居民自身的诚信作用不可忽视。社区居民应学会积极归因,争做诚信居民:与外部的、不可控的社会情境相比,居民应优先考虑自身的认知与行为,如提高真相判断力、调节情绪、克服侥幸心理与减少自我利益偏差。
1.提高真相判断力,抵抗从众心理
虽然社交平台有利于扩大社区诚信宣传,但也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方便。不实谣言在邻居之间的微信群里肆意散播,影响了居民的真相判断力。真相判断力是个体有效阻止谣言传播的内部、稳定并且可控的重要一环。基于上述提及的真相判断框架,Brashier和Marsh(2019)提出,可从三个方面提高真相判断力(也可称为辟谣策略)。首先,居民应及时关注权威部门发布的真实报道和官方辟谣平台,远离被污染的信息。其次,居民可以通过多个渠道验证记忆中源信息的真伪,加入理性、科学的判断。最后,居民还应坚持独立判断真相,避免受错误信息的影响,有力抵抗从众心理。具有诚信品格之人应坚持真相,不信谣,不传谣。
2.克服侥幸心理,诚信应对突发状况
疫情进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常态化阶段,居民应警惕和避免侥幸心理。我们建议在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多一点悲观偏差,少一点乐观偏差。悲观偏差能够提高个体对疫情的警惕,帮助人们产生“我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必须准备好防护措施”的想法。此外,还要避免过度自信,维持客观、理性的平稳心态,坚持以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为重要前提,杜绝瞒报、谎报疫情。
3.调节情绪,以平常心应对常态化疫情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情绪调节过程中,个体通过一定的策略,促使不良和消极的情绪在主观体验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保持积极和良好的心态。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恐慌情绪波动后,居民情绪逐渐趋于稳定。然而鉴于新冠肺炎传染性较强,零星的本土病例仍然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带来情绪波动,所以社区居民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来防止负性情绪蔓延。社区居民可采取适度的情感关注,将关注焦点从能够引发强烈负性情绪的消极新闻和事件上转移到积极事件上。居民还可以进行感恩训练和体育运动,这些活动有助于转移注意力和舒缓恐慌等负性情绪,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进而减少诚信缺失行为。
4.减少自我利益偏差,诚信防疫人人有责
自我利益偏差指的是个体倾向于选择对自身有利的物质或金钱,而不是对他人有利的物质或金钱。本文认为应该从行为者这一源头切断涉疫诈骗等诚信缺失行为的利益链。第一,社区居民应从官方途径购买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在防疫常态化进程中,防疫用品成为每一位居民家中的必备品。有不法商贩打着送货上门的口号在社区住户的微信群、QQ群里低价兜售劣质口罩、消毒水等医用物资,不少社区居民为了方便省事购买了不法商贩的货品,助长了他们的诚信缺失行为。所以,当购买的消费者消失了,此类诚信缺失行为便会随之减少。第二,社区居民还须坚决抵制买卖、食用野生动物。即使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售卖野生动物的新闻也从未停止。社区居民应从自身做起,切断买卖野生动物的利益链条,争做诚信居民。
参考文献
曹文雯,徐荣,吴继霞.(2019).居民社区信任的模型探讨.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1397-1398.
黄聪慧,吴继霞.(2019).社区心理学诚信本质、研究路径与展望.社区心理学研究,7,18-31.
琅琊区遵阳街道四牌楼社区先锋网.(2020).四牌楼社区开展“疫情防控期间诚实守信倡议书”宣传活动.http://newwcwy.ahxf.gov.cn/Skin2/Content/?VillageID=11465&NewsID=6278690.
勒庞.(2005).乌合之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0).西昌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公告(第11号).http://www.lsz.gov.cn/ztzl/rdzt/yqfk/fkdt/202002/t20200215_1470403.html.
人民网.(2020).入境请如实报告!长沙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最新通告.http://hn.people.com.cn/n2/2020/0313/c337651-33874650.html.
深圳新闻网.(2020).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告.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0-01/24/content_22802754.htm.
吴继霞,黄希庭.(2012).诚信结构初探.心理学报,44(3),354-368.
吴继霞.(2009).诚信品格的养成.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习近平.(201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党建,(11),15-34.
向征.(2019).从知到行:社会诚信建设的有效参与.人民论坛,(24),152-153.
杨连生,许洪源.(2020).诚信文化建设与社区治理的互动逻辑.人民论坛,(2),96-97.
中国政府网.(2019).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
Brashier,N.M.,& Marsh,E.J.(2019).Judging truth.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71,1-17.doi:10.1146/annurev-psych-010419-050807
Cohn,A.,Marechal,M.A.,Tannenbaum,D.,& Zund,C.L.(2019).Civic honesty around the globe.Science,365(6448),70-73.doi:10.1126/science.aau8712
Gächter,S.,& Schulz,J.(2016).Intrinsic honesty and the prevalence of rule violations across societies.Nature,531(7595),496-499.doi:10.1038/nature17160
Gerlach,P.,Teodorescu,K.,& Hertwig,R.(2019).The truth about lies:A meta-analysis on dishonest behavior.Psychological Bulletin,145(1),1-44.doi:10.1037/bul0000174
Gino,F.,& Pierce,L.(2010).Lying to level the playing field:Why people may dishonestly help or hurt others to create equity.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95(1),89-103.doi:10.1007/s10551-011-0792-2
Han,L.,Sun,R.,Gao,F.,Zhou,Y.,& Jou,M.(2019).The effect of negative energy news on social trust and helping behavior.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92(5),128-138.doi:10.1016/j.chb.2018.11.012
Kelley,H.H.,& Michela,J.L.(1980).Attribution theory and research.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31,457-501.doi:10.1146/annurev.ps.31.020180.002325
Rosenbaum,S.M.,Billinger,S.,& Stieglitz,N.(2014).Let's be honest:A review of 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honesty and truth-telling.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45,181-196.doi:10.1016/j.joep.2014.10.002
The Dishonesty and Building Community Integrity in Post COVID-19 Pandemic Era
Zhang Chen,Wu Jixia
(School of Education,Soochow University,Suzhou,215123,China)
Abstract:Dishonest behaviors,such as,rumors spreading,illness concealing and fraud,have occurred repeatedly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epidemic.This paper attempted to analyze these dishonest behaviors from three aspects under COVID-19 epidemic:Social context,objective stimuli and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ors.First,in terms of social context,there were fewer and fewer false rumors and scams related to the COVID-19 epidemic because official rumor-dispelling platforms were gradually established,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worked overtime to produce anti-epidemic materials,and cases of fraud related to the COVID-19 epidemic were also punished with increasing seriousness.Second,the news,public events and social atmosphere which accompanied the changing social context could be regarded as objective stimuli that affected and stimulated people'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Third,several factors,such as,ability of truth judgment,conformity,negative emotions,fluke mind,and self-interest preferences,were related to individual honesty or dishonesty.Moreover,this paper explained the vertical path and horizontal path of community integrity in post COVID-19 pandemic era.The vertical path of community integrity involved community party committees,community workers and community employers.In the horizontal path of community integrity,residen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own cognition and behavior,such as,improving truth judgment,regulating emotions,and overcoming fluke mind and self-interest bias.
Keywords:COVID-19 Pandemic;Post COVID-19 Pandemic Era;Dishonest Behaviors;Community Integrity
[1]本文受2020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诚信建设系统的有效运行及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SHA004)的资助。
[2]通讯作者:吴继霞,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e-mail:wujixia@sud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