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的分析维度
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专业化水平是一个结果的判断。专业化反映的是某一职业专业程度的变化过程,即某一职业连续改变的过程(Vollmer & Mills,1966)。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化与管理主义冲击下,西方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试图将社会工作予以标准化,提出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进行操作化,以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能力,因为社会工作者是专业能力的承载者。在中国,重“稳定”和“集体”的环境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这套标准不符合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Yip,2004)。雷杰和黄婉怡(2017)指出,全球标准化、技术化和去政治化三个特征在社会工作专业化中并存。本文在中国语境下考察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将西方定义专业化的通用要素与本土专业发展的特性结合起来,总结出体现社会工作业化水平的七个维度。
(一)通用的要素:知识性、职业性、实用性
任何专业能够成为独立的专业,都必须具有其作为专业的必备要素。早在19世纪,Carr-Saunders(1928)认识到了社会分工的逐渐加深,以专门的技能和训练、最低限度的报酬和薪资、成立专业协会、形成规范专业的伦理守则四个要素来界定专业。在此基础上,他及合作者Wilson将专业化概括为三点:第一,从业者为全职性工作;第二,可通过教育和训练来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第三,可为客户提供好的服务(Carr-Saunders & Wilson,1933)。因此专业化的通用要素,可总结为专业的知识性、从业者的职业性、实践的规范性与服务的实用性。一项研究在“特性取向”(attributes approach)和“权力取向”(power approach)基础上,将其分为:社会认可、垄断地位、专业自主、知识基础、专业教育、专业组织、伦理守则、声誉和报酬(Weiss-Gal & Welbourne,2008)。
社会工作无疑是一个具备知识性的专业,其专业特征相比于上述通用要素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社会工作是具有较强个人责任感和利用智力的活动,是在科学和学习基础上,利用知识达到具体的实际目的、通过教育获得交流方法、趋于自我组织、有利他倾向的专业(Joel,1973)。这其中,教育训练是科学知识获得的基础,也是社会工作者具备知识性的保障。通过专业训练,拥有专业知识者可从事相应的职业,即体现着社会工作的职业性。实用性则指对服务对象产生实际功效,社会工作所提供的服务非常重要,可以满足相应个人、群体、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特定需求。以上提及的通用要素中的规范性,在社会工作专业中可被操作化为价值性,后文再做解释。
(二)独特的专业主义:排他性与价值性
专业主义认为任何一个职业的发展在劳动市场上都具有排他性(Orzack & Johnson,1975)。之所以要走向专业化,一是试图在该职业领域建立专业控制,二是试图建立职业封闭(Abbott,1988)。
首先,知识性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控制上。社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技术,“为这一专业”和“关于这一专业”,即专业的核心知识和辅助性知识构成了一个专业的知识体系(赵康,2000),而这些知识需具备排他性。虽然早期社会工作的诸多理论来源于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但近几十年来,社会工作的发展从早期“理论外借”的传统,朝着“理论内生”的取向发展。这些理论是在实务积累中形成的实践模式,其中包含了优势视角、叙事治疗、社会发展理论、资产建设理论、个人-环境实践模式等。不论是高度凝练的实践模式还是借鉴融合形成的实践理论体系,不论是实务倾向还是理论建构取向,不论是艺术性还是科学性,社会工作都的确拥有一套知识话语,建立起了与其他专业间的边界。
其次,职业封闭是专业化的重要体现。职业封闭使本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有明确的区分,形成独有的专业空间。英美的从业准则均规定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才能获得执业资格,拥有专业判断、干预的垄断性地位和权威(郭伟和,2014),这因此造就了专业的排他性。受过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因其掌握了专业知识、技术等而具备了专业能力,与其他非专业者相区别。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社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是不可替代的,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社会工作者充满了对服务对象、弱势群体、全社会的价值关怀,专业排他性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术层面,也体现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上。
价值性是社会工作专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价值性蕴含着排他性。社会工作源于利他主义,其在本质上就是为了帮助他人(Brill,2001)。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需要利用专业价值、遵循专业伦理,社会工作的实践大都涉及价值和伦理。因为价值与伦理回答了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一些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如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专业角色是什么,以及如何规范专业人员的基本从业行为(赵芳,2015)。显然在社会工作中,价值性是专业化的重要因素。而此处的价值性正是上文通用要素中“实践的规范性”在社会工作专业上的具体化。近百年来,利他主义是社会工作专业一贯秉持的价值观,这使社会工作专业与市场经济中的绝大多数专业相排斥,专业的价值性造就了专业的排他性。排他性与价值性所代表的独特专业特征,是分析社会工作者专业化水平的核心要素。
(三)渐进的过程:自主性与本土性
从非专业到专业化,甚至到去专业或反专业化,专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特征,专业化充满了理论、概念的张力(吴越菲,2018)。社会工作方法的概念化,社会工作教育项目的扩大以及稳定的服务资助,使西方社会工作在20世纪30年代获得了专业地位。专业的实用性、社会认可、知识、权威和地位带来了专业自主性,推动着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社会工作的专业自主性是指其被允许在没有来自服务对象、非本专业的专业人士或者雇佣机构的外在压力的情况下做出专业决定(Hall,1970)。专业权力主要体现在从业者相对于服务接受者和雇佣机构的自主性上(Forsyth & Dubielewicz,1985)。而在实践中来自政府、购买方、合作方等的阻力会使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自主性受到限制,社会工作机构专业能力也不能充分发挥。
社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技术,在专业发展时,必须清楚本国的经济状况、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及其变化给社会工作发展提供的空间与限制(王思斌、阮曾媛琪,2009)。实际上,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必定是在知识性、职业性、价值性等各个维度均进行本土化的过程。因此,本土性是考察专业化的重要维度。
本文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的内涵中包含了知识性、职业性、实用性、价值性、排他性、自主性、本土性七个维度。本文将以这七个维度为分析框架,研究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各个维度的指标与问卷中的具体题目相对应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社会工作者专业化的分析维度与题目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