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从我国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居民的现实需要出发,立足于分析和比较我国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总体效率、项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继而提出在既有资源投入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的建议(技术路线见图1-1)。研究工作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图1-1 技术路线
第一阶段。首先,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实践,对于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社区公共服务项目这三个核心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其次,对政府、市场、社区自愿供给社区公共服务的效率问题以及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效率评价的文献进行详细的梳理,从中发现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的研究点。最后,对社区公共服务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释,涉及多中心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区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上述工作为本研究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利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5年城乡社区治理调查”数据,分别对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城市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发现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与项目供给效率的差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与项目供给效率的差异,回答项目供给方式是否影响到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问题。这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本研究在效率评价上实际处理的是社区公共服务多投入多产出问题,三阶段DEA模型又在处理这类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按照三阶段DEA模型对数据的要求以及有效性和可获取性等原则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并按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三阶段。根据第二阶段的模型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对策建议。具体来说,我国城市社区应着力优化项目供给方式,加强项目的评估管理和监督;提高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质量,拓展服务的内容和种类;建立健全城市社区精英的人才发展和激励制度;鼓励和动员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到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中;完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我国农村社区应进一步深化项目供给方式,积极发挥项目优势;增强社区自身的筹资能力建设;发挥社区共同体优势;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多元化供给主体;改善农村干部的激励和考评机制。这也是本研究的最终目的。
(二)基本框架
本研究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为研究重点,具体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首先,介绍“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研究”的选题背景,从中发现并提出本书的研究问题,凸显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和目的。然后,对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问题、供给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提炼。最后,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框架与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等内容。
第二章,主要介绍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效率评价的三阶段DEA模型。其中,理论基础部分主要是对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社区公共服务项目这三个核心概念进行清晰界定,对于委托代理理论、多中心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进行介绍,同时阐释这些理论对本研究在理论上的指导意义。效率评价部分,主要是对三阶段DEA模型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聚焦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发现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社区精英水平、社区城市化水平、社区干部激励政策这4个环境变量对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剔除了外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从社区层面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平均综合效率、平均纯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较第一阶段均有所提升。从省际层面看,综合效率提升最快的是北京、内蒙古和上海;纯技术效率提升最快的是海南、广东、上海;规模效率提升最快的是北京、天津、河北。区域层面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有所提升。综合效率提升最快的是东部地区;纯技术效率提升最快的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规模效率提升最快的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第四章,聚焦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的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实证发现城市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供给效率较低。除了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社区精英水平、社区干部激励政策、社区城市化水平这4个变量外,社区参与水平对城市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供给效率也具有显著影响。在剔除了外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从社区层面看,城市社区的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供给平均综合效率、平均纯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都有所提升。从省际层面看,除了贵州、宁夏的综合效率有所下降外,其余27个省(区、市)都有所上升;29个省(区、市)的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供给的纯技术效率都有所提升;除了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青海、宁夏这6个省(区)在规模效率上有所下降,内蒙古保持不变外,其余22个省(区、市)都有所上升。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总体效率相比,无论是社区层面、省际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城市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供给的平均综合效率、平均纯技术效率和平均规模效率都偏低。
第五章,聚焦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总体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发现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社区城市化水平、社区干部激励政策、社区参与水平、社区精英水平、社区人口结构、地理位置这7个环境变量对社区公共服务总体供给效率有显著影响,剔除了外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从社区层面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总体供给的平均综合效率、平均纯技术效率有所提升,但是平均规模效率有所下降。从省际层面看,城乡社区综合效率第三阶段相对于第一阶段提高的有17个,下降的有6个,不变的有5个;纯技术效率上,28个省(区、市)都有所提高;规模效率上,25个省(区、市)均有所下降,只有3个西部地区的省(区)有所提升。地域层面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综合效率都有所提升,其中西部地区提升最快;纯技术效率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均有所提升,其中,东部地区提升最快;规模效率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都有所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最快。
第六章,聚焦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实证发现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社区干部激励政策、地理位置、社区参与水平这4个变量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供给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而社区精英水平、社区人口结构、社区城市化水平对其没有显著影响。剔除外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从社区层面看,农村社区的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供给平均综合效率、平均纯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都有所提升。从省际层面看,除了广东、黑龙江这2个省综合效率下降,辽宁、广西2个省(区)没有变化外,其余24个省(区、市)都有所提高;纯技术效率上,除了浙江、黑龙江、广西这3个省(区)有所下降,广东、海南这2个省没有任何变化外,其余23个省(区、市)都有所提高;规模效率上,除了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广东、山西、安徽、重庆、甘肃这9个省(市)有所下降,黑龙江没有变化外,其余18个省(区、市)都有所提高。与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总体效率相比,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供给的平均综合效率、平均纯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都有所提高。
第七章,主要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本研究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个问题,综合运用公共物品理论、社区治理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等多学科的理论来进行系统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强调社会事实的客观性、规律性以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依赖于对社会事实的测量、计算,通常采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呈现,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研究通过理论假设与推演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具体来说,本研究采用了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针对政府供给社区公共服务效率问题、市场供给社区公共服务效率问题、社区自愿供给效率问题、社区公共服务效率的评价技术、社区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收集,对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研究趋势,找到研究问题的推进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定量研究法
本研究利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5年城乡社区治理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总体效率与项目效率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力求获得客观、科学的分析结果。
3.比较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对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中,借助于比较研究方法的优势,分别对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总体效率与项目效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总体效率与项目效率进行了社区层面、省际层面、区域层面的比较和分析,有利于发现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总体效率与项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总体效率与项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
4.规范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效率理论、社区治理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其中,效率理论用于效率评价指标的构建以及多投入多产出的效率分析;社区治理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用于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影响因素的分析;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用于提出在短期内提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