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引领
第一节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述,成为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指导和基本遵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国家繁荣昌盛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要复兴第一步就是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稳定,进而才能够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则从国家层面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具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
(一)富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强盛、人民安康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实力是基础。要实现“富强”这一价值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和积累更多物质财富,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达到国富民强。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民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进步
民主是人类社会美好的政治诉求,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追求的民主不同,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2]因此,我国结合具体的国情,确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3]要实现民主这个价值目标,就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真正实现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民主。
(三)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习近平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文化,便无法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要实现文明这个价值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就要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发挥好党员的示范引导作用,建立好制度保障机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四)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实现和谐这一价值目标,首先要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区域间、城乡间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等分配不均。因此,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其次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最后要保护环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污染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发展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护环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清水,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
二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社会文明进步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具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
(一)自由与美好社会实现
共产主义社会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那时人们不会受旧式分工的限制,不会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束缚,工作、劳动不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为了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自由是相对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人的自由在于可以做愿意做的事,也可以不做不愿意做的事。自由的实现依赖于发达的生产力和完善的法治体系,所以,我们应该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自由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治体系,在法律范围内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
(二)平等与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平等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5],就是讲求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层面上享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甚至结果平等,人人都能平等享有实现自我发展的权利和机会,都能平等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平等,并将其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实现平等提供法律保障。我国社会中还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问题。为了实现平等这个价值目标,推动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我们应该加快经济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努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经济和法律保障。
(三)公正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公正是人类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在社会发展的剧烈变革时期,原来的经济发展格局被打破,加上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相重合,我国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在今天谋求公正更多地体现在协调处理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是要处理好人民的收入分配的问题上,需要政府在把“蛋糕”做大的基础上,进行初次分配的同时更注重二次分配,处理好人民的收入分配问题,还要运用各种手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注意机会平等、权利公平、竞争公平等的调节机制和利益表达,使不同的人在发展的进程中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减少社会冲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的,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一种制度,在法治社会,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任何人都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做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6]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一是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系。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要建设法治国家就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的权利,规范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策。宪法是中国的根本大法,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任何人和组织都不能超越法律去办事。三是坚持依法行政。政府机关要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切实维护人民的权益,克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坚持有权必有责、违法必追究的监督制度。
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公民全面发展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只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才是合格的公民。
(一)爱国是合格公民基本的情怀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才使祖国不断发展和进步。所以,爱国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最基本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道:“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7]新时代的公民只有坚持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才是真正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当下中国面临着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必须坚持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作为当代合格公民必须旗帜鲜明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一切图谋;要坚定政治立场,抵制西方的宪政民主、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的侵袭。
(二)敬业是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
敬业要求人们在所从事的岗位上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拥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对待本职工作,应常怀敬畏之心,专心、守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尽心竭力、全身心地投入。”[8]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敬业,只有敬业才能促进中国的发展,敬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责任意识强调的是对工作的一种态度,也是每个人为了事业而奋斗的一种思想。二是要忠于职守。在当代社会,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掌握时代发展的最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满足时代、岗位的需求,因此在工作中要善于学习、思考,避免工作失误。
(三)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一个道理——“人无信不立”。在商业竞争中人们讲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物美价廉”的规则;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讲求“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原则;在国家治理上讲求“取信于民”。这些现象都表明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诚信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一些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剑走偏锋”,采取不合法的手段进行利益的谋取,这就需要在当代社会倡导诚信,采取各种形式、方法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诚信理念,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
(四)友善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在古代,军事战争的胜利讲求“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人们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等同于现在人们说的友善,友善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友善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唯物主义辩证法强调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方法论。社会是一个整体,个人只是社会中的一部分,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社会才能进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只有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需要在社会中宣传友善的观念,让人们在思想上树立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幸福观。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9]
今天的中国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因此中国需要在社会发展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