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与中国边疆学建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开拓中国边疆学研究的新局面

邢广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要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包括中国边疆的长治久安。中国的崛起与中国边疆长治久安密不可分。我们所说的“中国边疆”包括中国的陆疆和海疆。中国的边疆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是中国国土空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空间上看,中国边疆是与其他国家相接壤的地区,是中国与相邻国家进行能量交换最频繁和最直接的地区。这就自然要求中国边疆学不仅要研究中国边疆自身的问题,还要关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边界问题和周边国际环境问题。

(一)要关注中国的“三边”问题。这里所说的中国“三边”是指中国的边疆、边界和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比较复杂,形态各异。中国周边对外关系集中在与我国相邻的周边地区。我国外交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周边关系,周边外交是中国的外交重点之一。中国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外部国际环境尤其是周边国际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要着力以战略的视野来加以观察和分析。我们应关注周边国际环境的演化与中国崛起所形成的高度关联性和互动关系。

在讨论中国边疆问题时应主要围绕三个学术支撑点展开,即中国边疆的安全、稳定与发展。这是中国边疆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中国的边疆治理需要以长治久安作为战略目标,追求“和谐”的基本状态。我们要建设“和谐边疆”,并不是说中国现在的边疆情态已经达到了“和谐”境界。中国边疆的和谐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即中国边疆的内部和谐状态和中国边疆的外部和谐状态。我们研究“和谐边疆”,就是探讨如何通过治理边疆的内外环境,逐步克服制约中国边疆安全、稳定和发展的各种内外障碍,使中国边疆逐步达到和谐状态。

中国边疆态势与中国战略定位之间的关系,应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个层面是国家层面,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的性质和定位;另一个层面就是中国边疆与周边国际环境所形成的能量交换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国已经摸索出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丰富经验。

(二)要着力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述。该思想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治国理念和治边思想,阐述了两个重要的逻辑关系:一是“治国”与“治边”的关系;二是“治边”与“稳藏”之间的关系。这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对治理边疆的高度重视,也表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治国”与“治边”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战略掌控能力及战略意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思想把治国、治边、稳藏“三位一体”的关系上升到现代国家边疆总战略的地位。

(三)应着力分析建设“海洋强国”的治理海疆的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党中央治理海疆的最新战略表述。将海疆纳入国家战略考量并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表明中国对海洋问题认识的深化,其战略意义是极其深远的,在中国治理海疆历史上将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建设“海洋强国”是有特定含义的,绝对不是要独霸海洋,搞海洋霸权。那些将“海洋强国”概念与强势处理和邻国的岛礁争议联系起来,将“海洋强国”概念与不断扩大海权联系起来的说法是没有说服力的。中国要统筹维稳与维权两个大局,统筹维护海洋权益与提升综合国力两个维度,与周边国家共同建立利益共同体。

(四)应着力研究“陆海统筹”思想的重要战略意义,我国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时要运用“陆海统筹”的思路建设海洋强国和陆地强国。将中国所固有的空间——无论是陆疆还是海疆——进行有效的战略整合,将其打造成海陆有机体和完整空间,这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必须要做的事情。陆疆与海疆的有机整合与有效统筹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从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及其与外部国际环境关系等多重维度和多向度关联出发,就可以看出对中国的陆海空间进行综合性的运筹、谋划、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独特的陆海兼备的地理结构决定了中国具有陆海巨大的战略纵深,空间回旋余地十分巨大,中国陆地边疆与海疆的契合线就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中国海洋与陆地的相互支撑和回旋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治疆理念和思维。陆海之间的互补性造就了中国发展的结构性优势;中国陆海资源互补性使中国在泛亚欧空间的战略格局中占据巨大的能量转换优势;中国陆海有机衔接会实现中国陆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陆海空间的相互倚重和互为支撑会使中国安全形态和环境大为改善,因此中国陆海安全和发展并举并重是中国陆海疆战略的重要战略原则。

在中国海疆问题研究方面,我们应关注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与和谐海洋的构建,应研究海洋主权争端凸显、域外大国介入争端、海上航道安全、海洋整体管控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应研究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与权利、中国在解决南海问题上的政策选择;应研究“搁置争议”的提出、冷战后钓鱼岛问题的激化及其对中日关系的消极影响、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及外交应对等问题;应研究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目标与实践;应研究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内涵及进程、新型海洋观的提出与实践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理念的提出和实现路径。

(五)应着力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边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是泛亚欧空间的深度互动范式,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中,陆疆和海疆是中国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的契合线和交汇处。中国所提出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构建实际上包含了中国陆地边疆和海疆与周边国家的陆海合作融合。中国所倡导的利益共同体,使中国与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国家之间增加相互之间的利益,化解相互之间的历史与现实利益分歧,寻找相互之间的利益共同点,有效地管控危机,将不够信任的邻居关系逐步转化为相互信任的睦邻关系,加深邻邦彼此合作的意愿。

(六)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在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上权益方面的指责,应明确表明中国具有与其他国家处理边界问题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中国一贯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互利互让的方式处理同有关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从历史上看,中国已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国家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说明中国有解决边界问题的经验和非常成熟的方法。国家之间有纠纷不可怕,可怕的是以不断制造纠纷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纠纷,这不可能得到双赢的结果。

(七)应着力研究中国边疆安全、稳定和发展与周边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边疆地区稳定与发展可以集中于四点:一是影响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与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二是邻国间争端影响到我国边疆安全、发展的问题;三是边境管理以及涉及邻国的非传统安全与跨国合作问题;四是中国边疆地区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这四类问题基本上都与中国周边地区、周边国际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应研究东北边疆、北部边疆与东北亚局势之间的关系;研究新疆反分裂斗争和反暴恐斗争以及去极端化的基本规律,新疆在发展和稳定方面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乃至西亚、中东地区局势之间的关系;应研究西藏安全、稳定和发展与印度、尼泊尔和不丹之间的关系;应研究云南、广西发展和稳定与东南亚之间的关系;应研究中国海疆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等。紧扣中国边疆安全、稳定和发展与周边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基本方向之一。

关于东北亚局势与中国东北及北部边疆开放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应研究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价值及其对东北边疆安全的影响;研究朝鲜半岛地缘政治局势对中国东北边疆安全和稳定的影响。研究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东北边疆发展的影响,其中包括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俄罗斯是中国的最大邻国。俄罗斯正在进行战略东移,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十分必要。应研究俄罗斯远东开发和战略东移与中国东北边疆的区域合作问题,这里涉及中俄在远东开发与振兴东北工业基地这两个国家区域战略对接问题。随着中国整体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三省的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出现了“新东北现象”,应研究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基本路径。蒙古国是中国的北方邻国。中蒙关系与中国北部边疆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应研究中蒙关系与内蒙古安全、稳定和发展问题。

中亚地区局势与我国新疆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关系方面,应研究中亚地区和巴基斯坦形势变化对新疆稳定与发展的影响,包括“东突”问题对新疆稳定的影响及应对战略;研究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局势对中国新疆的影响和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研究阿富汗问题与中国新疆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关注阿富汗局势对中国新疆安全、稳定和发展的影响;研究巴基斯坦非传统安全局势对新疆稳定的影响,中巴经济走廊对中国安全和发展的战略意义,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与中国新疆的关系。

研究南亚相邻国家与我国西藏的社会稳定、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应研究历史时期和现代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的关系;研究中印、中尼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合作等问题;研究西藏的社会稳定与反分裂斗争、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中“西藏因素”、中印边界问题、西藏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与边疆安全等问题;研究西藏对外开放的战略、西藏小康社会建设、西藏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央扶持和全国支援与西藏发展的关系等问题;研究西藏安全、稳定、发展和中国与南亚邻国关系的战略定位之间的关系。

研究东南亚地区与我国西南边疆关系及战略定位,应研究中国西南边疆与周边国际环境的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周边邻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合作、中国西南边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八)应着力研究实现中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问题。有三个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是如何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治理边疆,增强民族团结,如何将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宏观调控的“看得见的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机制上的优势和资源配置上的优势。二是如何在高度开放的状态下治理边疆,搞好民族团结。从历史上看,边疆地区是与周边国际环境交往最集中、最密切、最频繁的地方,因此境外各种极端的东西和有害的东西都会以边疆地区为孔道向中国渗透,这就需要扎紧边境地区的篱笆,形成边境地带有效的安全防火墙。三是如何在现代网络和新媒体条件下治理边疆,搞好民族团结。中国政府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和舆情疏导能力成为其治理边疆能力的重要体现。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治理边疆,这不仅关系到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问题。研究中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在中国学术界属于理论和学术前沿问题。

(九)研究中国边疆学问题应在研究方法方面寻求突破,应运用多学科来研究中国边疆安全、稳定和发展与周边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拓宽领域,完善理论,注重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性。着力解决历史上的疑点问题、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理论上的难点问题。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因此,要善于把历史与现实、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多种学科的理论、方法,深化中国边疆研究的学科发展。把国际关系及与国际关系密切联系的经济学、历史学、法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等多学科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

(原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年第2期)